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商务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很短的时间内覆盖到世界范围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来培养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管理、生产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的实践和技能型专业人才,这正好与电子商务行业重视实践和应用的人才需求标准相契合。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现状,指出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1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73-01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电子商务投资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预计会达200多万,各高职院校对专科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必须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大批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并没有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根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研发中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左右,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84%平均水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形成错位,造成就业市场存在供需矛盾,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信心,在校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方向感,这表明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建设不利
电子商务是随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发展、普及和应用而改变商业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新生事物,今年来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渗透到企业,政府等各行各业,市场上有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部分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的电子商务部门,这就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很大。虽然电子商务教育在高校中应运而生,但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急需“双师型”教师
(2)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
(3)教师过分追求学历。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多达15-20门左右,其主要目的是想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全面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缺乏战略性眼光,而且课程的设置缺乏和企业、社会以及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导致大部分课程和实际脱节,落后于应用,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际应用不能接轨。
2.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其主要原因是现存的教学制度让学生只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来学习,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难以施展自己的个性,对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式。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如何使教学计划更具弹性;如何使学生选课更具自由度;如何使学生灵活自主的选择研究兴趣是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
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对策
3.1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首先应在教学工作中主动实践。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首先面对的是日常教学工作,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做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实践,熟练掌握基础的电子商务操作、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方法,建立并辅导学生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地深化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多数教师希望通过到企业参与经营实践和挂职锻炼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未来高职学校在对教师培养这个环节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到产学研融合式教学,让教师能够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提升专业水平,又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2 聘请企业名师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聘请企业名师可以拓宽师资渠道,实行人才的柔性流动。聘请企业人员为专职或兼职教师不仅弥补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型师资的不足,优化师资结构,还对本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35]。但是高职院校要聘请高水平的企业名师需要提高准入的标准,要求聘请的企业名师具备长期从事电子商务实践工作的经验、熟悉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动态、企业运作和发展趋势,了解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且熟练的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和广博的行业背景知識,能够利用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进行考查、观摩实习。
3.3 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分为支撑课程和核心课程:支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次,在核心课程分为商务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在这个阶段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专业方向的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的目的也不同,商务方向培养的是商务营销类人才,而技术方向培养的是技术类人才,在这个阶段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的商务工作室进行场景设置完成任务式教学。最后,拓展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阶段通过淘宝个人创业实践等项目,在教学中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总结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行业的机会和威胁,并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后期的顶岗实习。
3.4 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通过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来建立“商务运营带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课程主要包括各种经整合和优化的课程,具体包括:
(1)导入性课程 学生的学习都要经历接触→感知→认识→理解→应用→理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可以把一些电子商务的课程分解为基础知识部分和应用设计部分,逐步导入核心课程。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既夯实了核心课程的理论基础,又能更好的学习下阶段的课程。
(2)渗透性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课程与课程之间应该进行渗透式的教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特征就是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每一门课程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课程之间都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融合和整合,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项目式企业课程
项目式企业课程能够达到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的仿真化,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如“网店设计”这门课,我们先确定某一产品,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确定网店的风格和产品定位,收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在设计的方案中要完成网店设计图、网店标识、网店设计的分析和说明、商品分析等,然后再进行方案的讨论、评估并检验可行性,最后完成这个项目。项目式课程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知识应用的情况,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拓展式课程
拓展式课程是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毕业实习反馈的情况而设置的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关键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到毕业时能掌握电子商务工作所需的关键知识与能力。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完成拓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未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
(5)就业式课程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外,还有企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具体包括品牌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将这些内容引入到就业式课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顺利的完成毕业实习,为将来的求职就业提供帮助。
參考文献
[1] 王宪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0(27):25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教育,2003(8).
[4] 李占军.高职专业建设要素组合的逻辑顺序[J].职教论坛,2008(4).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现状,指出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1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73-01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电子商务投资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预计会达200多万,各高职院校对专科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必须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大批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并没有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根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研发中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左右,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84%平均水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形成错位,造成就业市场存在供需矛盾,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信心,在校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方向感,这表明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建设不利
电子商务是随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发展、普及和应用而改变商业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新生事物,今年来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渗透到企业,政府等各行各业,市场上有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部分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的电子商务部门,这就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很大。虽然电子商务教育在高校中应运而生,但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急需“双师型”教师
(2)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
(3)教师过分追求学历。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多达15-20门左右,其主要目的是想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全面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缺乏战略性眼光,而且课程的设置缺乏和企业、社会以及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导致大部分课程和实际脱节,落后于应用,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际应用不能接轨。
2.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其主要原因是现存的教学制度让学生只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来学习,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难以施展自己的个性,对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式。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如何使教学计划更具弹性;如何使学生选课更具自由度;如何使学生灵活自主的选择研究兴趣是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
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对策
3.1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首先应在教学工作中主动实践。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首先面对的是日常教学工作,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做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实践,熟练掌握基础的电子商务操作、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方法,建立并辅导学生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地深化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多数教师希望通过到企业参与经营实践和挂职锻炼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未来高职学校在对教师培养这个环节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到产学研融合式教学,让教师能够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提升专业水平,又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2 聘请企业名师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聘请企业名师可以拓宽师资渠道,实行人才的柔性流动。聘请企业人员为专职或兼职教师不仅弥补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型师资的不足,优化师资结构,还对本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35]。但是高职院校要聘请高水平的企业名师需要提高准入的标准,要求聘请的企业名师具备长期从事电子商务实践工作的经验、熟悉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动态、企业运作和发展趋势,了解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且熟练的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和广博的行业背景知識,能够利用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进行考查、观摩实习。
3.3 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分为支撑课程和核心课程:支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次,在核心课程分为商务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在这个阶段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专业方向的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的目的也不同,商务方向培养的是商务营销类人才,而技术方向培养的是技术类人才,在这个阶段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的商务工作室进行场景设置完成任务式教学。最后,拓展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阶段通过淘宝个人创业实践等项目,在教学中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总结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行业的机会和威胁,并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后期的顶岗实习。
3.4 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通过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来建立“商务运营带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课程主要包括各种经整合和优化的课程,具体包括:
(1)导入性课程 学生的学习都要经历接触→感知→认识→理解→应用→理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可以把一些电子商务的课程分解为基础知识部分和应用设计部分,逐步导入核心课程。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既夯实了核心课程的理论基础,又能更好的学习下阶段的课程。
(2)渗透性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课程与课程之间应该进行渗透式的教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特征就是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每一门课程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课程之间都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融合和整合,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项目式企业课程
项目式企业课程能够达到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的仿真化,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如“网店设计”这门课,我们先确定某一产品,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确定网店的风格和产品定位,收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在设计的方案中要完成网店设计图、网店标识、网店设计的分析和说明、商品分析等,然后再进行方案的讨论、评估并检验可行性,最后完成这个项目。项目式课程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知识应用的情况,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拓展式课程
拓展式课程是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毕业实习反馈的情况而设置的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关键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到毕业时能掌握电子商务工作所需的关键知识与能力。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完成拓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未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
(5)就业式课程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外,还有企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具体包括品牌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将这些内容引入到就业式课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顺利的完成毕业实习,为将来的求职就业提供帮助。
參考文献
[1] 王宪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0(27):25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教育,2003(8).
[4] 李占军.高职专业建设要素组合的逻辑顺序[J].职教论坛,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