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鹏,著名书法家、诗人、出版家、美术史论家;他的书法被评论家认为是当代的高峰,其书画理论在当代书画发展中产生影响。他因诗词成就被中华诗词学会以其名字命名了奖项,编辑过的书画类图书上千种,让几代书画爱好者受益匪浅。
1936年,5岁的沈鹏接受的虽是新式学堂的教育,但入学第一天拿起的还是毛笔。
沈鹏幼时体弱多病,当别的孩童奔跑玩乐时,他只能在家。病重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着旧墙上雨渍渗透的斑驳伤痕,沈鹏亦能浮想联翩,自以为乐。他一边上学,一边养病。他读小说、散文、诗歌,学书法、绘画、乐器,以此“扩大生活面,充实想象的空间。”
13岁前后,沈鹏的父亲虽为他请了老师教授书法,但并不系统连贯。对于沈鹏来说,除了执笔之初启蒙老师的熏陶外,并未在严格意义上成为哪个书法名家的入室弟子。1951年,20岁的沈鹏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接触大量绘画作品。这对他以后的书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书法与绘画根本的审美观念是相通的。
从5岁握笔开始计算的35年后,沈鹏才开始了自己的书法创作。“一生中无所谓迟早,说水到渠成或者新的开端都无不可。”创作之初,沈鹏先是心中有个意向,写出来不断观摩。沈鹏认为自己的一点长处在于“对自己真爱的经典,会反复揣摩,感染气息,默念其中的某个字,某一笔法,当创作时,不期而然从笔底流出。”
就在沈鹏开始书法创作时,中国正在经历着一次书法发展的热潮。沈鹏以令人称道的创作实力赢得了中国书法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他的草书,个人风格日渐显现,即使掩上名款,观者也能迅速辨出其出自沈鹏之手。
启功曾评沈鹏“所作行草,无一旧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赵朴初借唐代孙过庭《书谱》,语评沈鹏书法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沈鹏自己则说:“书法果真为难”,并且“这门艺术也潜移默化地塑造我的性灵,我越是深入追求,就越是在艺术中体会到真、善、美及艺术与人性的一致性。”
在沈鹏的人生履历中有一个身份是他一直珍视的—人民画报社最早的编辑、职工之一。《人民画报》一直把书画作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50年创刊以来,多文种期刊报道了上百位中国著名书画家,众多书画家也为人民画报社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目前,人民画报社档案馆馆藏的资料就有齐白石、刘海粟、李可染、蒋兆和、吴作人、吴冠中、启功等大师及著名书画家提有“赠人民画报”的作品。
1950年,年仅19岁的沈鹏来到人民画报社,开始了他人生工作的第一站。在此期间,沈鹏在人民画报社时任副总编辑丁聪的领导下,参与了《人民画报》的创刊工作。他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管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画报》题写的刊名。
沈鹏虽然仅在人民画报社工作了两年,但至今对人民画报社怀有深厚的感情。1990年,在《人民画报》创刊40周年之际,沈鹏为《人民画报》曾题赠作品一件:“人民画报创刊时,余未弱冠,忝列编者,遥今卌载,世事沧桑,思之慨然,诗曰:一自雄鸡天下唱,画图广结五洲心,阴晴圆缺长无绝,不惑艰辛始到金。”
2020年,正值《人民画报》创刊七十周年,沈鹏向人民画报社书写贺作两件、捐赠个人著作7部。在给时任人民画报社社长于涛的信中,他写道:“创刊时我十九岁,领导指定我担任資料组负责人(组内四至五人),兼做些编辑工作,编辑了抗美援朝的一组报道,至今恍如昨日。当时三位社领导胡考、丁聪、刘迅与大家情同手足,十分令人怀念。”在信的结尾落款处,沈鹏署名的是“画报老职工”,可见这段工作经历在他心里的分量。
水到渠成 书无定法
1936年,5岁的沈鹏接受的虽是新式学堂的教育,但入学第一天拿起的还是毛笔。
沈鹏幼时体弱多病,当别的孩童奔跑玩乐时,他只能在家。病重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着旧墙上雨渍渗透的斑驳伤痕,沈鹏亦能浮想联翩,自以为乐。他一边上学,一边养病。他读小说、散文、诗歌,学书法、绘画、乐器,以此“扩大生活面,充实想象的空间。”
13岁前后,沈鹏的父亲虽为他请了老师教授书法,但并不系统连贯。对于沈鹏来说,除了执笔之初启蒙老师的熏陶外,并未在严格意义上成为哪个书法名家的入室弟子。1951年,20岁的沈鹏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接触大量绘画作品。这对他以后的书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书法与绘画根本的审美观念是相通的。
从5岁握笔开始计算的35年后,沈鹏才开始了自己的书法创作。“一生中无所谓迟早,说水到渠成或者新的开端都无不可。”创作之初,沈鹏先是心中有个意向,写出来不断观摩。沈鹏认为自己的一点长处在于“对自己真爱的经典,会反复揣摩,感染气息,默念其中的某个字,某一笔法,当创作时,不期而然从笔底流出。”
就在沈鹏开始书法创作时,中国正在经历着一次书法发展的热潮。沈鹏以令人称道的创作实力赢得了中国书法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他的草书,个人风格日渐显现,即使掩上名款,观者也能迅速辨出其出自沈鹏之手。
启功曾评沈鹏“所作行草,无一旧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赵朴初借唐代孙过庭《书谱》,语评沈鹏书法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沈鹏自己则说:“书法果真为难”,并且“这门艺术也潜移默化地塑造我的性灵,我越是深入追求,就越是在艺术中体会到真、善、美及艺术与人性的一致性。”
与《人民画报》的深厚情谊
在沈鹏的人生履历中有一个身份是他一直珍视的—人民画报社最早的编辑、职工之一。《人民画报》一直把书画作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50年创刊以来,多文种期刊报道了上百位中国著名书画家,众多书画家也为人民画报社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目前,人民画报社档案馆馆藏的资料就有齐白石、刘海粟、李可染、蒋兆和、吴作人、吴冠中、启功等大师及著名书画家提有“赠人民画报”的作品。
1950年,年仅19岁的沈鹏来到人民画报社,开始了他人生工作的第一站。在此期间,沈鹏在人民画报社时任副总编辑丁聪的领导下,参与了《人民画报》的创刊工作。他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管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画报》题写的刊名。
沈鹏虽然仅在人民画报社工作了两年,但至今对人民画报社怀有深厚的感情。1990年,在《人民画报》创刊40周年之际,沈鹏为《人民画报》曾题赠作品一件:“人民画报创刊时,余未弱冠,忝列编者,遥今卌载,世事沧桑,思之慨然,诗曰:一自雄鸡天下唱,画图广结五洲心,阴晴圆缺长无绝,不惑艰辛始到金。”
2020年,正值《人民画报》创刊七十周年,沈鹏向人民画报社书写贺作两件、捐赠个人著作7部。在给时任人民画报社社长于涛的信中,他写道:“创刊时我十九岁,领导指定我担任資料组负责人(组内四至五人),兼做些编辑工作,编辑了抗美援朝的一组报道,至今恍如昨日。当时三位社领导胡考、丁聪、刘迅与大家情同手足,十分令人怀念。”在信的结尾落款处,沈鹏署名的是“画报老职工”,可见这段工作经历在他心里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