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新课改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一个人成长成功离不开学习。当我们将好的习惯传承给学生之时,伴随学生的一生,也应伴随我们一生。作为走上讲台的教师,无论老少,成长发展是终生的事,学习是终生的事,孔老夫子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之说。
  关于教师的学习、成长、发展,我们好多是喊在口号上,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在行动上,缺乏一些让教师易于接受的举措。构建一个学习型学校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在通往目标的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做一些富有实效的工作。
  没有门槛的职业教育,必然形成这样的生源特点:总体入学成绩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又呈现出显著的水平差异(有部分高考发挥失常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等。面对如此生源的现实情况,职业院校的教师难免出现消极怠工、缺乏科研热情、上课不积极主动的现象。
  对于学生与老师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学校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势必造成恶性的循环,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是职业院校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改变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关键因素。
  “强”校之本“强”在教师。新课改急需一大批“创造性的教师”和“教学的艺术家”去推进,因此,“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是“走进新课改,走好新课改”最关键的因素。
  新课改下,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一、提升教师的职业态度
  原教育部周济部长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艺术家。
  在“新课改”理念下,仅做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经师”是不合格的教师。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在人格力量方面,教师应该是医生、是向导、是人师。医生即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向导即在他迷茫和困惑时为他指点迷津;人师即在人格上做他的榜样。
  很多职业院校都有心理咨询室,每周定期或长期向学生及老师开放。但是,能够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少之又少,基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对于职业院校,不能仅仅是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心里咨询的作用,心里咨询不分时间、地点,应做到全方位的育人,时刻为学生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指引的作用。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心里咨询方面,不一定要求有很深的造诣,你的一句善意的忠告、一句安慰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促进其进步的良药。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师生关系融洽,就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朋友;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知音,学生有心里话愿意对你说;教师应该是榜样,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高尚情操影响学生。如果我们当了一辈子老师,却没有体验到当老师的快乐,这是件很悲惨的事情,因为你做了一辈子你不喜欢的事。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改变一个教师,就要先改变一个教师的价值追求,通过改变教师的价值追求,让教师更关心自己的成长发展需求。
  二、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即见习期教师。这个阶段还属于不合格教师;
  第二个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已经成长为合格教师;
  第三个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常教常新”,学生听不够他的课,已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四个阶段“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对于初出校门又进校门的大学生,该阶段是其教学艺术发展的起点。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立教学能力,因此对周围教师、对教参有很强的依赖性,心理上容易产生随从与随众状态,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出现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与“目中无人”。这时,对于学校的教育研究与督导室等部门,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指派教学能力强的老师进行专门指导,使其产生积极的模仿而不是消极的模仿。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该阶段是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自立意识与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教学节奏感鲜明;能够成功地吸取他人经验,有意识地研究语言艺术;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并注重教学的技巧性;关注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开始外显。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自信心增强,呈现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不固守现状,赶超与突破他人,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教学特点明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节奏调控体现出新颖独特的创新;能够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形成独特教学艺术风格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对教学的最优化有了刻意追求;力图不断突破自己;教学活动呈现出浓厚的个性风格色彩;教学艺术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
  对学校发展产生触动作用最大的是第三、第四阶段的教师,即创造性教师和教学的艺术家。他们是“走进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中流砥柱和领头雁。   因此,学校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的教师成长,从合格教师就去发现苗子,创造一个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管理体制,提供发展的平台去促成这批教师的生成,并把它们作为学校的带头人带动全校教师去创新,去进行教学改革。
  三、开展“叙事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关于教育叙事的四点认识
  1.什么是教育叙事
  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在形式上,叙事或案例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有趣故事,也可以是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或困惑的纪录,还可以是师生交往的曲折经历。这些叙事和案例或记录着讲述者不断学习、勇于实践、走向成熟、取得成功的历程;或记录着其发现问题时努力加以解决的过程;或记录着其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教育机制;或记录着其走出困惑、战胜困难的经历等等。
  2.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
  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教育的真知来自生活,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这项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在走进新课程的进程中,通过教育叙事和案例的研究,使教学艺术的发展渗透于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
  3.一个好的教育叙事或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一个经典的教育叙事或案例往往是叙述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呕心沥血的产物。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叙述事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的,讲述的虽说是一个故事,但它描述的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不能虚构,要写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
  2)叙事要以人物及其所感所想为主线,既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育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也可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升教育理念;
  3)故事情节应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教育叙事应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获得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的归纳;
  6)叙事目的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与众人分享,教师通过叙事对自己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概括,提炼,系统的反思和整理。因此,有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4.为什么要采取叙事研究这种形式
  教育叙事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的一种采集、一种追忆、一种肯定或一种反思。一线教师最适合作此类事情,他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整天泡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遇到的精彩的东西肯定不会少,经历了许多教育故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及时去捕捉,有些事情若不去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若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能从中提炼出某种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促使我们的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开展叙事研究的过程
  1.阅读中外经典教育叙事
  通过阅读和研讨,在这些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的经典故事中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受到启迪,观念得到更新。
  2.人人写作教育叙事
  这些叙事和案例都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的具有典型意义、并能反映一定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为及事件,它伴随着教师对一定教育现象、问题的追问和反思,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精心撰写出来的教育故事,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他们呕心沥血的产物,意味着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成为作者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所以,这样的教育故事是一部“活教育学”,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通过写作和评选教育叙事活动,可以让教师养成一种“探究”的习惯,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从而实现从行为到理念的飞跃,并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3.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
  通过开展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活动,让全校教师共享同行的研究成果,并在遇到和故事中相似的教育现象、教育情景时能够自省。在倾听中认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现象、情景、事情我不曾留意,没有去有意识的思考,而人家却留意了,并且抓住不放,加以深层次剖析,还整理成自己的教育故事。
  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研究,教师们通过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与讲述者一起走进故事所描绘的教育情境之中,幸福着其幸福、快乐着其快乐,当然,有时也痛苦着其痛苦,困惑者其困惑。
  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们在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出在什么样的教育情境下可以有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把别人经过探索努力得到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某种知识,在共享中互相汲取教训,借鉴方法,学习理论,增长经验,达到共生共长,我们充分相信:一位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起点就在这里。
  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
  走进新课改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丰富自己来丰富我们的学生,进而丰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大量事实证明,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学习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水平,阅读教育著作已经成为许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口号,希望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溢满校园”,通过创设浓厚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身的生活方式,努力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
  让教师实实在在捧起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享受前人积淀了一生的宝贵财富,在品尝前人的智慧中,在和名家对话的顿悟中,真正体验到教育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笃信好学,守信善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作为教育人,需要这种精神和传承这种精神,在学习传承中,我们就在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责任编校:周世刚)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大的需求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体系的建设。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绿色建筑体系的形成、特点、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实现的
建筑电气工程监理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监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得建筑电气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一栋大楼无论它
升职!加薪!21世纪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在社会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大呼“公平、公正”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人们内心对国家、政府以及用人单位的期望,为什么是期望?因为没有实现,至
专科生入学动机由兴趣、报负水平和价值观决定,并体现出了较强的功利性和现实性.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校园文化与良性校园生态的营建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以机床废料刨花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压法生产快速固化制水泥刨花板。研究了灰木比、陈放时间、含水率和密度等对水泥刨花板弹性模量的影响。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对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分析,通过试验和计算提出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