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看看正在秀的明星,瞧瞧正在发生的热闹事,说下此刻的自己,与世界同步,今天你织「围脖」了吗?成为在过去的2010年「微博控」们的日常的生活形态。一个起源於美国,一时间风靡世界的,仅仅只有140字左右的资讯片段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麽?
2010年的中国微博正在发散出超越传统社会媒体的魔力。尽管四大门户的微博还处於「测试版」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和事件依靠微博得以传播扩大。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说,中国微博的访问用户已超过1.2亿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使用者规模已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帐户数突破6500万,全民微博时代已经到来。
微博不「微薄」
微博构建了一个平等的话语平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路新时代的话语宠儿。不管是社会名流,还是草根凡人,都可以在平等的平台发出声音。不会写文章的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应用,尤其适合口语;可以像发短信一样从手机接入,图片可以用彩信方式上传。微博,迎来一种新的人际交流方式。博客取代了论坛,微薄取代了博客,这是互联网新一轮发展趋势。
微博开启了传播的全民媒体时代。这个世界什麽样,微博就什麽样。每个人都会通过微博带来描述所处的世界。那些零散片段组合起来的,就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报导者,人人可以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即使在从通信工具转变为媒体後,也不大可能成为管理者的传声筒。「你的微博拥有1000个粉丝,相当於你在街头拥有一个黑板报,拥有1万粉丝相当於拥有一个电视台,拥有一亿粉丝相当於一个通讯社。」2010年11月15日,上海火灾,无数人用手机和相机记录火灾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上传微博,多达3万多条。有人称微博开创「一对多」双向互动新时代,是从「受众时代」向「微众时代」转变。
微博让舆论监督的触角无处不在。一些在传统媒体视为禁忌的事情,在微博里传来传去,敏感事情成为寻常事物,言论自由空间得到扩大。特别是一些恶性公共事件,往往都是通过微博率先曝光,然後主流媒体跟进,督促事件得到解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10年9月10日,江西宜黄县凤岗镇,31岁的女儿钟如琴、59岁的母亲罗志凤、79岁的大伯叶忠诚为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被强拆,以自焚抗争。钟家姐妹钟如翠、钟如九在南昌机场准备乘飞机到北京录一期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遭到当地政府堵截,钟氏姐妹躲在厕所里向外界求援,《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新浪微博上直播经过,诸多媒体记者与网友施以援手。此间,一段宜黄官员发表「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的言论引发线民怒駡与媒体斥责,当事官员因舆论压力被「免职」,打破自2004年嘉禾拆迁案以来官员强拆无责的神话。
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
微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丝毫不容置疑,但就目前来说它还不够完美。微博资讯的海量化和匿名性撼动了传统媒体资讯的根基:真实、准确。「微迷」们无论大事小事、新鲜事陈年事,都喜欢「微博一下」,甚至还散播了不少无中生有的事。这样一来,「微博」就成了「谣言滋生地」。就拿金庸先生「被去世」一事来说,不仅给金庸先生本人带来严重干扰外,在一定程度上还诋毁了微博的可信度。在2010年4月29发生的江苏泰兴中心幼稚园惨案中,微博在传播资讯的同时加速谣言的传播,使得原本惶恐的人们更加失序。玩微博还是得有个度,发发见解,晒晒心情,这是允许的,切不可过於偏激,为了一时的痛快,「乱抒情怀」,俗话说「祸从口出」, 微博还需抱着负责谨慎的态度使用。
微博正在推动人与资讯的融合。不过,微博同时也加剧了资讯的碎片化,从而带来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也许「碎片化」并非始於微博,但微博无疑加剧了这种倾向。
长期致力於网路文化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张跣认为,微博虽然对网路文学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却会对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海量资讯的喧嚣,是140个字语言带来的後遗症。用惯了微博的人们,习惯了「微博」式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懒得去思考。面对海量资讯扑面而来,织「围脖」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输出与输入,这样一来,会逐渐丧失分辨资讯真伪的能力以及沉淀思考的能力。
2010年的中国微博正在发散出超越传统社会媒体的魔力。尽管四大门户的微博还处於「测试版」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和事件依靠微博得以传播扩大。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说,中国微博的访问用户已超过1.2亿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使用者规模已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帐户数突破6500万,全民微博时代已经到来。
微博不「微薄」
微博构建了一个平等的话语平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路新时代的话语宠儿。不管是社会名流,还是草根凡人,都可以在平等的平台发出声音。不会写文章的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应用,尤其适合口语;可以像发短信一样从手机接入,图片可以用彩信方式上传。微博,迎来一种新的人际交流方式。博客取代了论坛,微薄取代了博客,这是互联网新一轮发展趋势。
微博开启了传播的全民媒体时代。这个世界什麽样,微博就什麽样。每个人都会通过微博带来描述所处的世界。那些零散片段组合起来的,就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报导者,人人可以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即使在从通信工具转变为媒体後,也不大可能成为管理者的传声筒。「你的微博拥有1000个粉丝,相当於你在街头拥有一个黑板报,拥有1万粉丝相当於拥有一个电视台,拥有一亿粉丝相当於一个通讯社。」2010年11月15日,上海火灾,无数人用手机和相机记录火灾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上传微博,多达3万多条。有人称微博开创「一对多」双向互动新时代,是从「受众时代」向「微众时代」转变。
微博让舆论监督的触角无处不在。一些在传统媒体视为禁忌的事情,在微博里传来传去,敏感事情成为寻常事物,言论自由空间得到扩大。特别是一些恶性公共事件,往往都是通过微博率先曝光,然後主流媒体跟进,督促事件得到解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10年9月10日,江西宜黄县凤岗镇,31岁的女儿钟如琴、59岁的母亲罗志凤、79岁的大伯叶忠诚为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被强拆,以自焚抗争。钟家姐妹钟如翠、钟如九在南昌机场准备乘飞机到北京录一期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遭到当地政府堵截,钟氏姐妹躲在厕所里向外界求援,《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新浪微博上直播经过,诸多媒体记者与网友施以援手。此间,一段宜黄官员发表「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的言论引发线民怒駡与媒体斥责,当事官员因舆论压力被「免职」,打破自2004年嘉禾拆迁案以来官员强拆无责的神话。
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
微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丝毫不容置疑,但就目前来说它还不够完美。微博资讯的海量化和匿名性撼动了传统媒体资讯的根基:真实、准确。「微迷」们无论大事小事、新鲜事陈年事,都喜欢「微博一下」,甚至还散播了不少无中生有的事。这样一来,「微博」就成了「谣言滋生地」。就拿金庸先生「被去世」一事来说,不仅给金庸先生本人带来严重干扰外,在一定程度上还诋毁了微博的可信度。在2010年4月29发生的江苏泰兴中心幼稚园惨案中,微博在传播资讯的同时加速谣言的传播,使得原本惶恐的人们更加失序。玩微博还是得有个度,发发见解,晒晒心情,这是允许的,切不可过於偏激,为了一时的痛快,「乱抒情怀」,俗话说「祸从口出」, 微博还需抱着负责谨慎的态度使用。
微博正在推动人与资讯的融合。不过,微博同时也加剧了资讯的碎片化,从而带来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也许「碎片化」并非始於微博,但微博无疑加剧了这种倾向。
长期致力於网路文化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张跣认为,微博虽然对网路文学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却会对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海量资讯的喧嚣,是140个字语言带来的後遗症。用惯了微博的人们,习惯了「微博」式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懒得去思考。面对海量资讯扑面而来,织「围脖」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输出与输入,这样一来,会逐渐丧失分辨资讯真伪的能力以及沉淀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