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与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了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操作、注重多元化评价及联系实际生活等措施。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之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笔者结合自己的想法,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
一、转变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在生物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记录—交流总结”的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在每一次的探究中,学生的兴趣都能得以激发,创造性得以发挥,科学探索精神得以张扬。
二、重视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了解此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舞台的作用,重视教材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精心钻研,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和身边的资源,对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科学设计安排,特别是新课标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观察与思考、实验、模拟实验、想一想,议一议、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教师要加强实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生物课堂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与技能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弊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的课堂评价应重视发展、重视过程,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形式应多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间可以相互评价,学生亦可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多样: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课堂中的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巩固环节、实践技能、情感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种类多样: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实验之星等。总之,新课标下评价的标准较以前更科学,这样就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联系生活,关注感悟生物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学习课本科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要走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感悟生物科学现象,把课本─生活─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课本走进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生物枯燥无味,真正做到教师利用教材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特别是新课标下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如课后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课外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如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养鸡场,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联系现场实景,集探究、感悟于一体,整个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关注和感悟了生物科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根据课标中有关科学素养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应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总之,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生物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学科,广大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志良.戴炳康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2(4).
[2]杨淑琴.浅谈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2).
[3]郑莉.浅谈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园:学者的精神精神家园,2012(23).
[4]吴晓红.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4(10).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之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笔者结合自己的想法,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
一、转变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在生物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记录—交流总结”的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在每一次的探究中,学生的兴趣都能得以激发,创造性得以发挥,科学探索精神得以张扬。
二、重视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了解此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舞台的作用,重视教材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精心钻研,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和身边的资源,对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科学设计安排,特别是新课标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观察与思考、实验、模拟实验、想一想,议一议、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教师要加强实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生物课堂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与技能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弊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的课堂评价应重视发展、重视过程,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形式应多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间可以相互评价,学生亦可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多样: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课堂中的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巩固环节、实践技能、情感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种类多样: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实验之星等。总之,新课标下评价的标准较以前更科学,这样就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联系生活,关注感悟生物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学习课本科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要走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感悟生物科学现象,把课本─生活─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课本走进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生物枯燥无味,真正做到教师利用教材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特别是新课标下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如课后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课外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如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养鸡场,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联系现场实景,集探究、感悟于一体,整个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关注和感悟了生物科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根据课标中有关科学素养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应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总之,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生物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学科,广大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志良.戴炳康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2(4).
[2]杨淑琴.浅谈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2).
[3]郑莉.浅谈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园:学者的精神精神家园,2012(23).
[4]吴晓红.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