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长足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下的大學生感恩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 D5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对人类繁衍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度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生感恩教育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作用
1、感恩是支撑尊严的力量
“爱心大使”丛飞曾用自己的演出费资助了很多贫困大学生,而当他患病住院时竟无一人前去探望。当媒体晒出受助名单时,一名受过资助的大学生不但没有“感恩”丛飞,反而要求将其名字删去。只是因为作为大学老师的他,担心学生看到致使自己没面子。依靠出卖良知换来的尊严真的那么牢固吗?这样忘恩负义的老师还有教育学生的资格吗?这不仅是丛飞个人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伤痛。“爱人者,人恒爱之”,感恩亦是如此。懂得感恩的人,不但不会因为曾经的贫困和无助而被人轻视,反而会因为知恩图报得到别人的尊重。
2、感恩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近期掀起的“防盗防火防舍友”、“惹谁都不要惹舍友,谢谢同学不杀之恩”的舆论狂潮,将大学生感恩意识薄弱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些看似无奈的调侃言语背后却隐藏着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殇。其实只要大家多一些理解,多一丝感恩之情,像“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这些恶性校园杀戮案件就可以避免。只要我们彼此之间心怀感恩,珍惜生活的恩赐,就能够遇事时多一份谅解,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感恩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
近些年很多大学生加入了“啃老”一族,他们贪图享乐毕业后不不急于工作,而是依赖父母,一味地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当年迈的父母提供不了足够的物质基础时,一些大学生就对父母拳脚相向,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持社会稳定都是十分不利的。“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中流砥柱,一定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将感恩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1、缺乏对家庭的感恩意识
“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在校期间大多学生除了跟家里要钱,很少关心家人的健康,甚至因为生活费少而怨恨父母,这些大学生既无感恩意识,更无回报意识,只知受惠和索取。
2、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亲情友情淡漠,遇事首先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形成扭曲的道德价值观。他们无视老师的教诲之恩,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课堂随意出入,课上接打电话吃东西,漠视老师的尊严。遇到老师也视若无睹,甚至绕道躲避。其次,部分大学生借助贷款和社会资助完成学业,但无视资助之恩,甚至羞于提起,还有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背离诚信,在有能力偿还助学贷款的情况下,恶意拖欠,造成国家和学校的损失。
3、不懂如何感恩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是有感恩情怀的,对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但却拙于如何感恩,用什么方式进行感恩。一项对大学生感恩观现状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感恩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对别人所给予自己的帮助心存感激”,但是,有些大学生的感恩观存在偏差,感恩行为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感恩的表达方式上,很多大学生在接受他人帮助之后,懂得要感恩,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恩。如有些大学生,与父母和老师缺少沟通和交流,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来临时,有表达感恩的心愿,但是却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些事例说明,当前感恩教育的缺失,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感恩情怀的流露和表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从“两课”入手,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融入感恩教育,增加和渗透感恩教育新内容,注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让大学生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经济社会的道德要求。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要求在“两课”课堂上宣讲我国优秀传统感恩文化,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把它与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以价值观、人生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以适度的感恩意识、正确的感恩方式、正当的施助心态为主要内容的感恩观,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良好的感恩心态的形成,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2、延展评奖评优的道德榜样功能,建立感恩评价体系
高校评奖评优对大学生具有激励效应,即通过对优秀者、先进者某种行为的肯定和奖励以及对优秀事迹的宣传,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之目的。高校在评奖评优过程中,如果把学生感恩品质作为考核重要条件,势必会对大学生起到非常好的道德教育作用。教育效果与相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分不开的,感恩教育也应当有相应的感恩评价体系。要把感恩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使大学生的自律与感恩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感恩意识,促进感恩习惯的养成,使感恩成为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在建立评价制度时,要充分体现出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的原则,在实践中体现道德守则,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提升感恩认识高度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亦成普遍现象,青年一代对社会不公的担忧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个人就业的利己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学生建立一种职业价值观。而职业价值观中包括了社会价值、家庭和自我。一个人只有把自我、家庭、社会(国家)串成一条价值链才能构成职业价值观。因此,在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中,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感,提高感恩社会的认识高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才是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由之路。
4、以社会实践形式践行感恩,锤炼学生感恩品格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经。大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恩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际的感恩行动来巩固这种认知和品格,让他们不仅知恩、报恩,还要施恩。例如,通过通过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暑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去体会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奉献,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锤炼他们的感恩品格。
结束语
总之,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也要互相协作,形成感恩教育有效机制,使感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实际生活,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激发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责任心,使大学生能够知恩、感恩、报恩,从而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美云.素质教育莫忘感恩教育[J].考试周刊,2012.
[2]张瑜.探析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考索·探微,2012.
[3]胡斗猛,敬慰.用感恩教育贯穿高校思政工作始终[J].科教导刊,20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 D5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对人类繁衍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度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生感恩教育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作用
1、感恩是支撑尊严的力量
“爱心大使”丛飞曾用自己的演出费资助了很多贫困大学生,而当他患病住院时竟无一人前去探望。当媒体晒出受助名单时,一名受过资助的大学生不但没有“感恩”丛飞,反而要求将其名字删去。只是因为作为大学老师的他,担心学生看到致使自己没面子。依靠出卖良知换来的尊严真的那么牢固吗?这样忘恩负义的老师还有教育学生的资格吗?这不仅是丛飞个人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伤痛。“爱人者,人恒爱之”,感恩亦是如此。懂得感恩的人,不但不会因为曾经的贫困和无助而被人轻视,反而会因为知恩图报得到别人的尊重。
2、感恩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近期掀起的“防盗防火防舍友”、“惹谁都不要惹舍友,谢谢同学不杀之恩”的舆论狂潮,将大学生感恩意识薄弱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些看似无奈的调侃言语背后却隐藏着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殇。其实只要大家多一些理解,多一丝感恩之情,像“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这些恶性校园杀戮案件就可以避免。只要我们彼此之间心怀感恩,珍惜生活的恩赐,就能够遇事时多一份谅解,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感恩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
近些年很多大学生加入了“啃老”一族,他们贪图享乐毕业后不不急于工作,而是依赖父母,一味地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当年迈的父母提供不了足够的物质基础时,一些大学生就对父母拳脚相向,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持社会稳定都是十分不利的。“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中流砥柱,一定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将感恩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1、缺乏对家庭的感恩意识
“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在校期间大多学生除了跟家里要钱,很少关心家人的健康,甚至因为生活费少而怨恨父母,这些大学生既无感恩意识,更无回报意识,只知受惠和索取。
2、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亲情友情淡漠,遇事首先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形成扭曲的道德价值观。他们无视老师的教诲之恩,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课堂随意出入,课上接打电话吃东西,漠视老师的尊严。遇到老师也视若无睹,甚至绕道躲避。其次,部分大学生借助贷款和社会资助完成学业,但无视资助之恩,甚至羞于提起,还有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背离诚信,在有能力偿还助学贷款的情况下,恶意拖欠,造成国家和学校的损失。
3、不懂如何感恩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是有感恩情怀的,对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但却拙于如何感恩,用什么方式进行感恩。一项对大学生感恩观现状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感恩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对别人所给予自己的帮助心存感激”,但是,有些大学生的感恩观存在偏差,感恩行为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感恩的表达方式上,很多大学生在接受他人帮助之后,懂得要感恩,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恩。如有些大学生,与父母和老师缺少沟通和交流,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来临时,有表达感恩的心愿,但是却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些事例说明,当前感恩教育的缺失,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感恩情怀的流露和表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从“两课”入手,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融入感恩教育,增加和渗透感恩教育新内容,注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让大学生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经济社会的道德要求。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要求在“两课”课堂上宣讲我国优秀传统感恩文化,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把它与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以价值观、人生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以适度的感恩意识、正确的感恩方式、正当的施助心态为主要内容的感恩观,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良好的感恩心态的形成,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2、延展评奖评优的道德榜样功能,建立感恩评价体系
高校评奖评优对大学生具有激励效应,即通过对优秀者、先进者某种行为的肯定和奖励以及对优秀事迹的宣传,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之目的。高校在评奖评优过程中,如果把学生感恩品质作为考核重要条件,势必会对大学生起到非常好的道德教育作用。教育效果与相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分不开的,感恩教育也应当有相应的感恩评价体系。要把感恩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使大学生的自律与感恩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感恩意识,促进感恩习惯的养成,使感恩成为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在建立评价制度时,要充分体现出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的原则,在实践中体现道德守则,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提升感恩认识高度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亦成普遍现象,青年一代对社会不公的担忧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个人就业的利己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学生建立一种职业价值观。而职业价值观中包括了社会价值、家庭和自我。一个人只有把自我、家庭、社会(国家)串成一条价值链才能构成职业价值观。因此,在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中,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感,提高感恩社会的认识高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才是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由之路。
4、以社会实践形式践行感恩,锤炼学生感恩品格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经。大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恩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际的感恩行动来巩固这种认知和品格,让他们不仅知恩、报恩,还要施恩。例如,通过通过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暑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去体会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奉献,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锤炼他们的感恩品格。
结束语
总之,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也要互相协作,形成感恩教育有效机制,使感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实际生活,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激发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责任心,使大学生能够知恩、感恩、报恩,从而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美云.素质教育莫忘感恩教育[J].考试周刊,2012.
[2]张瑜.探析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考索·探微,2012.
[3]胡斗猛,敬慰.用感恩教育贯穿高校思政工作始终[J].科教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