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童年点一盏心灯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初,江西美术出版社重磅推出《韩静慧儿童文学作品集》,包括《日记本的秘密》《父子较量》《不再忧伤的歌》《桑琪的故事》《泡泡变形记》《梦中的白天鹅》《不和女生斗气》《秃尾巴狼和歪嘴狐》等脍炙人口的著作。
  韩静慧老师的文章如鸽子花一样唯美、流畅、恬静。在优美的故事中,孩子懂得了如何面对成长的困惑、自我否定、未来的迷茫;如何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看待世界;怎么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冲突、困惑与恐惧;学会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作家简介]


  韩静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为谁活着》《赛罕萨尔河边的女孩》《锔盆女孩》等三十余部作品。多部长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作品版权输出到多个国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作品曾获骏马奖、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70年70部优秀有声阅读文学作品”、2017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励。
  韩静慧有多年做教师的经历。长期的教育实践使她谙熟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与语言,她的作品学生读过都很喜欢。韩静慧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韩静慧的作品不仅故事精彩,还具有正能量和温暖的情愫。

[专家点评]


  山西省太原文学院评论家高璟老师说:“韩静慧以文字构建起了一所城市小学的某个高年级班级里众多孩子的心灵世界与现实际遇。他们的年龄基本集中在10岁至12岁,这正是一個告别被精心呵护的童话般的儿童时代,开始逐步进入现实生活的崭新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有着哪些变化与渴求?想读到怎样的故事?作家通过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放手让孩子们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感知并理解周围世界的逻辑,从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成长路上那些躲不开的疾风暴雨。”
  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利芳教授评论韩静慧的《不和女生斗气》等几本作品时说:“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很多孩子曾经怎样‘艰难’地行走在长大的道路上,只是因为成人无知、无意、无能为力的错误。因此,教育工作者或相关工作者,都要关注这些无辜孩子的心灵成长……韩静慧这套作品叙事简洁明快,语言生动幽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度关注当代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心理困境。”
  内蒙古包头师院的王敏教授对《父子较量》进行了解读:“《父子较量》更深切地触及到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间激烈对垒的这一普遍现实,书写了两代人之间的对话之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父子较量》写尽了家庭父子之间的冲突,这场父子的交流和对抗充分展现了少年为争得主体资格的奋争痕迹。韩静慧对儿童成长表达出一种更为现实理性的人文关怀,这部小说即表达了在代际之间不同主体间建立对话的主张,也流露了在少年成长问题上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寻求对话的诉求……”
  中央民族大学女博士乔亚楠在她的评论作品里写道:“韩静慧的作品关注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自我认同、同伴关系乃至成长危机以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诸多主题,处于幼年、童年、少年或者成年的读者均可从故事中觅得阅读快感,获得心灵体悟。”

[读者心声]


  北京运河中学附属小学五(1)班的贾子傲同学说:“读了《不和女生斗气》这本书,其中的内容给我的感触颇深,它不仅给人传达一种正能量,还教会了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前看过很多书,唯有这本书给我一种新奇的感觉。这本书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处理同学关系的方法,受益匪浅。强烈推荐同学们都去读一读,非常值得一看。”
  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三(1)班的柏逢春说: “《韩静慧儿童文学作品集》一共8本书,我都买了,每一本我都喜欢。我喜欢里边的那些人物,他们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我更爱学习了,妈妈说我作文能力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梦中的白天鹅》这本书里的文章写的都是小女孩三儿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我特喜欢活泼可爱的三儿。妈妈说里边那些短的小散文像诗一样的美,适合背诵,所以我都背诵了好几篇。”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五中七(10)班文伯玉的妈妈徐菁菁说:“我儿子文伯玉在学校读书,他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问题,一直让我感到头疼。以前,他一回家就看手机,我批评他,他就关上门不理我。最近,他看了《日记本的秘密》《父子较量》《不再忧伤的歌》《桑琪的故事》《泡泡变形记》《梦中的白天鹅》等书后,忽然热爱学习了,回到家就写作业,还帮我干活,这让我感到惊讶。他说自己要向书里的男生夏林、罗比学习,我这才明白孩子读好书确实有作用。”
  内蒙古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三(8)班的周广晴同学说:“我读过韩老师的许多作品,都令我受益匪浅。读了《不再忧伤的歌》这本书,我感触特别深,故事中的谷小曼同学的身世让我同情,看的时候我多次流泪。这8本书我都非常喜欢,并把它们分享给我的同学和朋友们阅读,我期盼韩老师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其他文献
李明博  1941年12月生于日本大阪市,韩国政治家。1992年起从政,2002年任汉城特别市(今首尔)市长,2007年12月当选为韩国第十七届总统。2018年3月23日,被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批捕。2018年3月22日,韩国前总统李明博被检方拘捕,前往看守所。  时钟敲了11下,首尔城似乎睡着了。3月22日晚11时,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批准逮捕前总统李明博。随后,检方工作人员前往其位于论岘洞的私邸。11
中国国产歼—15舰载机成功完成起飞和着舰训练,让无数军迷激动万分,因为这意味着,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形成战斗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1月23日首次试飞时,一架编号为“552”的黄色战机经检查后进入起飞区域,在舰上地勤飞行助理的引导下,飞行员将油门推至加力状态,淡蓝色的尾焰呼呼作响,甲板微微颤抖。只听“砰”的一声,止动轮挡释放,飞机全速冲向舰艏滑跃甲板,沿着地勤飞行助理们指示的方向呼啸而起……
2019年11月19日,潘维廉在厦门家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陈霖 / 摄)  潘维廉的家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凌峰社区。记者沿着蜿蜒的小径踩着阶梯往上走,在绿树环绕的几栋老楼前停了下来,一扭头,就能看到厦门的山与海。早期厦大教职工都住这里,后来许多人在校外买了房,搬了出去,这几栋楼便留给新老师或访校暂住的人。邻居换了一批又一批,潘维廉却没动过,一下住了30年,“可以住在校园里,这么美,我为
我们不想谈得太抽象。就从近代的精神史和书籍史中随便举个例子吧!设想有一位在一八七○至一八八○年间博览群书的有教养的德国人,一位法官、一位医生、一位大学教授甚或一位爱读书的普通人什么的:他可能读了些什么呢?他对他那个时代和他的人民的精神创造有何了解?他与他那个时代的现实和未来发生了怎样的关系?他那个时代为批评界和公众舆论所肯定、所赞扬和认为值得一读的文学,今天又到哪儿去了呢?简直是一点影子也没留下。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发动恐怖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倒塌,近3000人死亡。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以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庇护“基地”组织为由,发动了阿富汗战争。10年后的2011年5月1日,拉登被美军击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拉登之死标志著“反恐战争取得迄今最为重大的进展”。  拖了20年的阿富汗战争,让“撤军”成为自小布什以来历任美国总统的心病。奥巴马
2020年5月17日,在新疆喀什古城,游客和当地居民边品茶边跳舞。  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院长舒洪水是一位长期关注新疆反恐问题的学者。多年来,他走遍了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采访过监狱里的暴恐案犯,参观过新疆多地的教培中心,在新疆政法委研究室挂过职,也是新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智库的领衔专家。采访中,他想用自己这些年的见闻和研究反驳那些不堪一击的谎言,并告诉人们: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  以
一个在上海事业成功的企业家,为何突然重返家乡担任小小的村官?“企业家村官”的所见所闻,怎么会让久经风浪的他感慨“闻所未闻”?三年村官,他回馈给故乡的到底是什么?  许琦是一位70后,20岁时离开家乡,闯荡商海,2000年来到上海发展。他的老家在诸暨,一个不到2000人的村子,承载了他完整的少年记忆。如今,虽然工厂开在上海,店铺开到了全国几十座城市,他依然落户在那个村庄。  随着事业展开,除了每年春
深秋的北京,北风肆虐之处一片肃杀之气。但资中筠先生的书房里,却充盈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意。钢琴、书卷、靠椅,两相对坐,眼前的八旬老人,虽发色花白却明眸依旧,端庄雅致。资先生晚年放弃了安享静好岁月,她笑称“风花雪月太奢侈”,因为她不满“现世安稳”,因为她本就是感时忧世之人,所思所想重比山峦,压在心头;又湍如激流,涌泻笔端。    作品:能让你的腰挺得再直一些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面前的茶几上,摆着新出版
低年级的学生,对写话要有兴趣,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同时,写话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写话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实践。一、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
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该大学成立之初立下的校训是“面向世界、面向科学”。早在16世纪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是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成为向世界开放的自由主义大学。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国学生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所谓的“海德堡精神”上,即由20世纪的马克思·韦伯及其挚友、神学家恩斯特·特罗尔切连同其他一批年轻学者所倡导的跨学科的对话精神。   曾任教育部部长的洪堡大力推进大学制度改革,他于1810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