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中生心理出发,尊重并接纳高中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摘抄及表达,确立以学生真实感悟与思考为主的评价标准,改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不愿表达,不敢表达,不会表达的现状。
“表达与交流”是《新课程标准》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作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模块的内容安排上,我们发现,它在引导学生由感性的记叙与抒情转入理性的议论中,并且《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做出了这样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发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就面临较重的升学压力,学生身心俱疲,难有与自然、社会接触的机会,缺乏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处于相较封闭的状态。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出现困惑、苦闷、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最后,不少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压力而选择外出打工,许多学生在很小的年纪就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之爱及家庭温暖的缺失,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更为叛逆,敏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影响到自身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应贯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为此,笔者做了这几方面的探索:
1 尊重自我、健全心智
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并接纳自己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行为及心理。当学生能够察知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并能真正接纳自己,且周围的环境也是以包容并接纳他的状态存在时,他就能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关爱,他才能将所感受的关爱转播出去,愿意参与到课堂交流与作文写作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四里选择了弗洛姆《爱的艺术》这本书里的一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父爱与母爱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学到良好的沟通与表达的方式,所以在课堂上也如同在家般,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不能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在作文写作中也不能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作文内容往往显得宽泛空洞,缺乏动人心弦的力量。武志红先生在他的心理学论著里提及“家会伤人”的观点,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自觉承担修正家庭教育缺失的任务。
关于高中阶段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树立起这样的认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真正站在尊重他,理解他,接纳他们的立场上,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愿意表达。
2 良性沟通、畅所欲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阅读时间及范围都在不同程度受到束缚,与社会和自然地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语文表达能力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及对生活的感知之上,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去平衡,如果直接的感知做不到,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对生活的间接认识。如果阅读时间保证不了,可以把阅读变为学习之余的调剂,既能改善疲惫的学习状态,又能节约时间,提升效率。通过阅读做摘抄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阅读的质量。单纯的阅读和摘抄往往会流于形式,要求學生在摘抄之后附加个人评价或感悟。我们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摘抄里的评论和感悟一定要符合个人内心想法的,不能一味拘泥于对所读文章艺术化的赏析。学生对所读文章的评论即是他认识社会,感知生活的重要内容,只有鼓励其写心里所想的真实的话,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逐步培养其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
3 重视人文,改革批阅评价标准
目前,笔者所在地区的大部分学校仍沿袭着传统批阅作文的方法——评分加批语,批语流于形式,三两句优点,三两句缺点。这是急需改革的地方,我们的评价参照着高考语文评分的标准,但是符不符合高考作文真正要求呢,学生的创新,学生的思想深刻,我们该怎样去判定,又如何在教学中去实现呢?我们的评价标准要改革,改革前必须要想清楚我们的出发点——我们需要鲜活的有着独特个性的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批阅作文时侧重关注学生自我感悟与思考方面的内容。重人文,然后才是文法与形式。
我们的教育指导理念里不只一次提及以学生为主体,在口头表达和作文写作中,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把学生作为鲜活的人去培养,帮助学生认识并接纳自我,从心出发,才会让学生产生对生活,对学习,对表达与写作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
“表达与交流”是《新课程标准》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作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模块的内容安排上,我们发现,它在引导学生由感性的记叙与抒情转入理性的议论中,并且《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做出了这样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发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就面临较重的升学压力,学生身心俱疲,难有与自然、社会接触的机会,缺乏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处于相较封闭的状态。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出现困惑、苦闷、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最后,不少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压力而选择外出打工,许多学生在很小的年纪就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之爱及家庭温暖的缺失,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更为叛逆,敏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影响到自身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应贯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为此,笔者做了这几方面的探索:
1 尊重自我、健全心智
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并接纳自己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行为及心理。当学生能够察知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并能真正接纳自己,且周围的环境也是以包容并接纳他的状态存在时,他就能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关爱,他才能将所感受的关爱转播出去,愿意参与到课堂交流与作文写作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四里选择了弗洛姆《爱的艺术》这本书里的一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父爱与母爱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学到良好的沟通与表达的方式,所以在课堂上也如同在家般,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不能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在作文写作中也不能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作文内容往往显得宽泛空洞,缺乏动人心弦的力量。武志红先生在他的心理学论著里提及“家会伤人”的观点,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自觉承担修正家庭教育缺失的任务。
关于高中阶段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树立起这样的认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真正站在尊重他,理解他,接纳他们的立场上,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愿意表达。
2 良性沟通、畅所欲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阅读时间及范围都在不同程度受到束缚,与社会和自然地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语文表达能力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及对生活的感知之上,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去平衡,如果直接的感知做不到,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对生活的间接认识。如果阅读时间保证不了,可以把阅读变为学习之余的调剂,既能改善疲惫的学习状态,又能节约时间,提升效率。通过阅读做摘抄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阅读的质量。单纯的阅读和摘抄往往会流于形式,要求學生在摘抄之后附加个人评价或感悟。我们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摘抄里的评论和感悟一定要符合个人内心想法的,不能一味拘泥于对所读文章艺术化的赏析。学生对所读文章的评论即是他认识社会,感知生活的重要内容,只有鼓励其写心里所想的真实的话,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逐步培养其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
3 重视人文,改革批阅评价标准
目前,笔者所在地区的大部分学校仍沿袭着传统批阅作文的方法——评分加批语,批语流于形式,三两句优点,三两句缺点。这是急需改革的地方,我们的评价参照着高考语文评分的标准,但是符不符合高考作文真正要求呢,学生的创新,学生的思想深刻,我们该怎样去判定,又如何在教学中去实现呢?我们的评价标准要改革,改革前必须要想清楚我们的出发点——我们需要鲜活的有着独特个性的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批阅作文时侧重关注学生自我感悟与思考方面的内容。重人文,然后才是文法与形式。
我们的教育指导理念里不只一次提及以学生为主体,在口头表达和作文写作中,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把学生作为鲜活的人去培养,帮助学生认识并接纳自我,从心出发,才会让学生产生对生活,对学习,对表达与写作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