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研究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内涵,总结其特征,明确实施的意义,探讨实施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利互惠,校企双赢;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特征
  
  (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一般特征
  
  培养目标的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之一,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一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能将设计、规划、业务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或服务的较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或智力技能操作型人才。
  专业设置的职业性专业设置应当具有很强的市场观念,应从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出发,凡是市场急需的专业就开办,凡是市场已饱和的专业就停办,必须注意专业的职业针对性与岗位针对性。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应该从某一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这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整合起来,将目前生产和经验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最新技术成果列入课程计划,建立模块式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并将最新的技术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
  教师队伍的“双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双师型”素质,既是讲师、教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工艺师。
  
  (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突出特征
  
  具有育人主体与育人环境的双元特征从育人主体来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育人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从育人环境来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拥有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实践情境更加真实校企联合办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学生要顶岗从事实际工作,要以职业人的身份按时保质地完成用人单位交办的工作。校企联合办学的育人计划可以包含多个工作学期,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出实际利益,学生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人才的输入与输出通道更直接因为校企联合办学的用人单位是育人主体之一,主动参与育人过程,能够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学业状况,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考核,所以可以深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识程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零距离”。很明显,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人才输入——输出通道要顺畅得多。
  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更加有效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了解和熟悉地方与行业的需求,增强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此外,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本身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好的补充。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条件
  主要类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合作教育引入我国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试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校企联合主要有“工学交替”式、“2 1”式与“订单”式等几种形式。
  1.“工学交替”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的学习学期,一个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是一种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新生到校后,第一学期先到企业见习,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技术岗位上进行实习;第二、四、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学期再回到企业进行全顶岗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本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先到企业实践然后进行理论学习,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习理论时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时是企业员工。这种模式突出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技术性要求较高、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实习才能掌握生产实践技术的专业比较适合本模式。但该模式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就是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交替进行,学习有可能被中断打乱,课程难以组织。
  2.“2 1”式。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常用的一种校企联合方式。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校外实践以上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 1”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两年与一年的简单叠加,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订单”式。这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与培养期限,由高职院校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先下“订单”,学校根据“订单”要求选择、培养学生,再将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企业。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专业、港口机械专业及汽车维修专业就广泛采用了“订单”模式,对就业渠道而言,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模式。
  必备条件除了以上三种形式外,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探索的模式还有很多,例如预分配的“311”式、“3 2 1”式、结合实际任务的形式,等等。无论哪一种形式,校企联合要得以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科学的办学理念。(2)具有一支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政府的有效支持。此外,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还应遵循一个原则,即校企双赢,互利互惠。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校企联合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仅靠学校本身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仅依赖单一的校园环境,依赖学校的设备、设施,则难以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学校既可以依靠企业的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又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充实学校的办学实力。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有效利用,更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校企联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接触社会、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联合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增强通过校企联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技术咨询、信息引进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在合作中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品转化率。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如果联合的企业是知名企业的话,还可以借助其雄厚的实力与品牌价值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校企联合办学可以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和各项工作的改革,使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设置、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更加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高职院校的“软实力”。
  校企联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校企联合是企业实现人才战略的途径。企业在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过程中可以贯彻自己的培养意向,探索与学校合作的切入方式,满足对生产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其次,校企联合是企业推进技术进步与产品更新的有效途径。再次,校企联合也是企业实现品牌战略的有效途径。参与教育,投资教育,可以树立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无形中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带来经济效益。校企联合,受益者不仅是学校,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方面来看,首先是部分教职员工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不解放,加上高校自身的惯性与惰性,使校企联合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没有突破性进展,以学校或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观没有真正地树立起来,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建立,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能跳出学科意义上的传统体系,实验实训基地缺乏等。其次是教学管理队伍、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校企联合的要求,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直接影响校企联合的顺利实施。再次是没有形成一套实施校企联合的制度与具体措施,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从企业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应接不暇,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与高职院校一起联合培养所需人才。一部分企业对投资见效期相对较长的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宁肯将资金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也不愿投资于与学校联合开展的人才培养中,有的企业甚至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与经营,多创造经济效益,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不必为此分散精力,没有看到企业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提高的长远利益,只有在高校人才与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从政府方面来看,国家虽然鼓励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鼓励社会各方面更多地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但在实际上,校企联合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个体行为”,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宏观调节与规范推动的力度远远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对策
  首先要选择适合国情的校企联合方式。由于国家正处于转型期,科技还不发达,生产力还不高,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整体推进校企联合的具体目标与步骤,不可能一下子为校企联合提供很好的外部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分阶段实施目标,分步实施,不断创造条件,促使校企联合日趋完善,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次要根据专业、行业特点,采用多种校企联合的途径和形式。实践证明,照搬国外的联合办学方式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由于各个学校的层次、专业以及所处地区与外部环境千差万别,地方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完全一样,高职院校应结合行业和专业的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之路,不应照搬、模仿重点大学或其他学校的模式。
  再次,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外部环境。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以行政手段来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与责任,进一步规范劳动就业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准入制度,使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直接沟通。政府和产业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的联合,加快中小企业的人员培训与技术转化工作,采取多方面务实的鼓励措施,在资金、信贷、税收、人事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建立扶持高校与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合作的外部环境机制,推动校企联合的深入开展。要明确校企联合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为校企联合拓展空间,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在税收、进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2,(5).
其他文献
本文开发了一个用于机场安检的人脸识别仿真系统,阐述了其主要技术和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达到较准确的识别率。
摘要:从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大工程观”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作用,并在高职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中对如何体现“大工程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工程观;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所谓“大工程观”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工程教育率先提出和掀起的“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
变态曾是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同志的心头,社会变化也快,近几年来公开地用这个词来定性同志的言论已经少了,学术界和媒体大体上已经承认同性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是
针对大众公共交通高峰期部分站点上车难等问题,通过分析一卡通大数据来推断上车站点客流,提前预知客流分布状况,以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压力.本文采取了一种基于IC卡数据的聚
目的:观察通过尿道直接注药加扩张治疗慢性淋茵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用头孢曲松1.0g溶于10ml生理盐水,直接自尿道外口注入尿道后用阴茎夹夹紧,30分钟后松开,2小时排尿,15天为一个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二期梅毒症状复杂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曾被误诊的二期梅毒21例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