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关注人的未来发展,应该为受教育者度过幸福的一生奠定必备的语言文化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今天的中学生一谈到作文,如“谈虎色变”:老师们也常常为之苦恼。我认为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的学习钻研,可以提高效率,弥补智能不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解除束缚,还学生自由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首先,要求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的给出开放性的题目范围,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拟出适合自己表达的题目;其次,要鼓励学生变换体裁来写。
(二)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他们的心目中,往往有许多崇拜的人物,他们对所崇拜的人物心驰神往,并自觉不自觉的把感情与兴趣注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模仿他们的行为,寻找成功的轨迹,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如所崇拜的人一样有成就。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剖析了这些人物,并着重讲了他们成才与作文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毛泽东,他们的诗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其文笔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又如苏步青,苏氏定理的确定无不得益于较强的写作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看到名人头上光环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成功与作文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让每个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某件事的成功往往会促使人更加乐心于该事。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文写了一篇又一篇,分数还是那么一点点,觉得写作好作文太难了,就越写不好作文,产生了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非正常的循环系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课后五分钟演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学生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知识面窄,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然而求知欲望强烈,又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注意。因此,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独立性,适应新教材能力培养的需要,我在教学中试着开展每节语文课剩下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的活动。这不仅使学生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作文就是说话,作文就是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在一个学期中,我由浅入深地进行了两个阶级的训练。期中考试前为第一个阶级,内容简单,让学生说些自己想说的话,如:介绍“我的姥姥、爸爸……”,或者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等。这不仅是学生口头得到锻炼,而且加深了同学间互相了解的友谊;期中考试后为第二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成功和经验,学生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了,题材也扩大到了民间故事、历史传闻、寓言或介绍一种物品,发表一种见解等,而且讲起来清楚、明白,感情充沛,显得有声有色。至此,课后五分钟演讲成了语文课必不可少内容,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大多数学生拿起题目,不知如何下笔,即:打不开思路。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想象力差,要拓宽学生的思想,必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要知道,艺术家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获得自然界的真实。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常出一些想象丰富的题目来给学生命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假如我是××长》、《20年后的相聚》等,想象丰富的学生,思路敏捷,构思有突破;想象力差的同学,写起文章来人云亦云,没有新意。可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积累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创作源泉,解决学生头脑空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多进行生活体验,学会积累材料,作文时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呢?
(一)感受生活,提供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啊,语文不只在课堂,语文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语文不止在课本,语文就在学生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中,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的事情才能感悟,真正感悟到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放过一丝一毫,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鱼虫,了解各地风情,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写作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学生的向导,与学生一起分忧享乐,一起关注,共同调查分析,寻找活水。
(二)开展大量阅读活动,积累素材。
作文的真谛即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广泛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首先,阅读是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其次,阅读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知识的宝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感受作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写作是表达的过程,平时阅读有了储存,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跳出来,供你应用,写出文章,进而推陈出新。
(三)勤写多练,积累素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说平时训练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勤写多练。俗话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因为当时印象很深的材料,时间一长终会淡忘,成了过眼云烟,所以我们不妨要求学生建立一个作文积累本,自己编目录、画插图、不定时、不定量,根据情趣爱好随时进行创作,对于认为非常好的材料要经常诵读甚至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感而发,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就会有所提高。
进行日记训练,开拓学生练笔空间,多角度、多层次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缩短,总之,实事求是,对自己负责。”我从教以来,一直注意学生的日记,几年来,我越来越感到写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帮助很大。通过日记训练,使学生积累了素材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又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时就会如鱼得水,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的学习钻研,可以提高效率,弥补智能不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解除束缚,还学生自由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首先,要求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的给出开放性的题目范围,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拟出适合自己表达的题目;其次,要鼓励学生变换体裁来写。
(二)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他们的心目中,往往有许多崇拜的人物,他们对所崇拜的人物心驰神往,并自觉不自觉的把感情与兴趣注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模仿他们的行为,寻找成功的轨迹,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如所崇拜的人一样有成就。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剖析了这些人物,并着重讲了他们成才与作文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毛泽东,他们的诗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其文笔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又如苏步青,苏氏定理的确定无不得益于较强的写作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看到名人头上光环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成功与作文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让每个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某件事的成功往往会促使人更加乐心于该事。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文写了一篇又一篇,分数还是那么一点点,觉得写作好作文太难了,就越写不好作文,产生了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非正常的循环系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课后五分钟演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学生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知识面窄,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然而求知欲望强烈,又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注意。因此,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独立性,适应新教材能力培养的需要,我在教学中试着开展每节语文课剩下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的活动。这不仅使学生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作文就是说话,作文就是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在一个学期中,我由浅入深地进行了两个阶级的训练。期中考试前为第一个阶级,内容简单,让学生说些自己想说的话,如:介绍“我的姥姥、爸爸……”,或者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等。这不仅是学生口头得到锻炼,而且加深了同学间互相了解的友谊;期中考试后为第二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成功和经验,学生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了,题材也扩大到了民间故事、历史传闻、寓言或介绍一种物品,发表一种见解等,而且讲起来清楚、明白,感情充沛,显得有声有色。至此,课后五分钟演讲成了语文课必不可少内容,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大多数学生拿起题目,不知如何下笔,即:打不开思路。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想象力差,要拓宽学生的思想,必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要知道,艺术家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获得自然界的真实。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常出一些想象丰富的题目来给学生命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假如我是××长》、《20年后的相聚》等,想象丰富的学生,思路敏捷,构思有突破;想象力差的同学,写起文章来人云亦云,没有新意。可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积累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创作源泉,解决学生头脑空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多进行生活体验,学会积累材料,作文时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呢?
(一)感受生活,提供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啊,语文不只在课堂,语文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语文不止在课本,语文就在学生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中,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的事情才能感悟,真正感悟到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放过一丝一毫,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鱼虫,了解各地风情,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写作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学生的向导,与学生一起分忧享乐,一起关注,共同调查分析,寻找活水。
(二)开展大量阅读活动,积累素材。
作文的真谛即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广泛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首先,阅读是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其次,阅读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知识的宝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感受作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写作是表达的过程,平时阅读有了储存,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跳出来,供你应用,写出文章,进而推陈出新。
(三)勤写多练,积累素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说平时训练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勤写多练。俗话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因为当时印象很深的材料,时间一长终会淡忘,成了过眼云烟,所以我们不妨要求学生建立一个作文积累本,自己编目录、画插图、不定时、不定量,根据情趣爱好随时进行创作,对于认为非常好的材料要经常诵读甚至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感而发,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就会有所提高。
进行日记训练,开拓学生练笔空间,多角度、多层次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缩短,总之,实事求是,对自己负责。”我从教以来,一直注意学生的日记,几年来,我越来越感到写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帮助很大。通过日记训练,使学生积累了素材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又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时就会如鱼得水,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