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和文化特性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其教育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一运动的认识、探索其发展思路,从而推动这一运动的发展。
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文化特性价值一、研究目的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56个民族的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生产生活中表达情感,抒发情绪,祭祀祖先,图腾崇拜,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民族舞蹈。同时,也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这些民族舞蹈独具地方特色。民族健身操就是在这些民族舞蹈语汇的基础上进一步操化、发展而来的。即民族健身操是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在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结合国家民族体育政策和现在流行的一些时尚体育文化元素发掘整理而成的一种新型表演性有氧健身操类运动项目,也是在“操乐”化的民族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操”化民族舞蹈基础动作为主的身体练习,主要包括民族体操、健身操和韵律操等 。
为达到全面健身的目的,民族健身操在形成过程中积极吸纳了健美操、艺术体操及现代舞蹈等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和思想,实现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健身操体育性的直接表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扬弃,不断自我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民族健身操的出现,赋予了传统体育文化以崭新的现代意义。
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今天,通过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文化特性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其推广的教育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以此推进该项运动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
民族健身操的表象是“操”是“舞”,其实它更是一种文化,它除了具有民族传统体育固有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既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兼容性。
1.民族健身操是操与舞的交汇。民族健身操是在民族舞蹈和健身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形成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健身体系,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所谓的民族舞蹈语汇的操化,指的是将民族舞蹈动作的基本语汇进行体操性规范,使之遵循基本体操的节奏、节拍和韵律。经过操乐化以后的民族舞蹈动作语汇,不但在动作上突出了左右对称、上下结合,更加体现了锻炼的全面性;而且在音乐方面,进行了操乐化以后的民族音乐,在保持了原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音乐的速度和节奏通过再创造,更加符合健美操的规律(即2O~24拍/10秒钟的速度,一般以2/4或4/4拍为主要节奏),使该项运动更具运动的时效性和更具魅力。
由此看来,民族健身操的形成是操与舞交融的结晶,是以健身为目的,用“操”对民族传统“舞”进行的梳理与规范,同时也是民族舞向操类运动项目的延伸和拓展,其过程实现了用民族传统舞的基本动作把操类运动进行了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民族健身操形成的过程也是“操”“舞”两种文化特质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交汇与演变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文化内涵。
2.民族健身操是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典范。民族健身操虽然采用了操的节奏但又不失民族舞的神韵,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服饰和音乐的风格,摒弃了复杂抽象、综合虚幻、类别多样的舞台和舞蹈艺术,塑“舞”成“操”,化繁为简,寓古于今,综合展现。
3.民族健身操是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的结果。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大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相对稳定、自我保护、延续发展甚至自我封闭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之在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时表现出强烈的内聚力和消融性,在接纳外来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性和主体性;西方文化属于海洋文化,崇尚开放、进取,提倡个性解放与个人自由,鼓励自由竞争意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服务大众健身为价值依托的民族健身操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下的一种穿越,它同时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影子,但又不是中西文化的简单融合。
4.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与艺术的综合呈现。体育和艺术各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体育表演只有在达到艺术的高度层面上方能表现出体育的魅力,而艺术如果用体育的方式进行表达则更能彰显出艺术的风范。表演类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中的艺术,也是表演艺术中的体育。所以,作为表演类体育项目的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中的艺术,在传统意义上则应是艺术中的体育。换句话说,民族健身操是一种综合了体育与艺术的运动健身项目,是一种以体育为表现形式的民族艺术,应从体育与艺术双重的视角进行综合审视。
三、民族健身操的文化特性
1.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我国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高山、谷地和草原,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域封闭。“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各自不同但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导致各民族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与品格。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这也注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姿多彩,风格各异。因此,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各具民族特色的健身操也必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绚丽多姿的外在形象。
一套民族健身操一般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区域以民族素材与民族舞蹈动作为元素创编的健身操。毋庸置疑,它既不同于现代的健身性健美操,更不是一种世界通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的民族性所反映的就是创造这类健身运动形式的民族群体性格。其民族性以特定的该民族的民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服饰、饰品、音乐所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动作特点。民族健身操创造性地运用开放性思维,把广受人们喜爱的少数民族舞蹈与健身操动作合二为一,民族健身操相比竞技体育少了些激烈对抗,多了些表演成分;相比民族舞蹈少了对练习者动作的技术含量的高要求,多了些身体关节、肌肉、肺活量等方面的锻炼。民族健身操既有颇见力度的健身动作,又有给人以艺术美感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既有强烈感人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独到的文化风格,又有节拍鲜明、动作优雅、充满活力的特点。如蒙古族健身操的揉肩、揉背和马步步伐动作;藏族健身操灵活快速的踢踏、腿部、脚步动作;傣族健身操优美典雅的胯部、腰部、肩部动作;黎族健身操的跳、蹬、弹、吸、摆、拍、扭、转等动作;蒙古族健身操的赛搏克、骑马、挥鞭、拉马头琴等动作,等等。 其次,是音乐特点。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少数民族健身操所选用的音乐,都是以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节奏强劲有力,旋律悦耳动听、能烘托气氛的民族音乐精品,这些音乐为人们所熟悉,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使人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彰显了动作的内在表现力,使人产生一种欢快、振奋、跃跃起舞的情绪,也使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比赛和表演更具观赏性。
最后,是服饰特点。少数民族健身操服饰既要便于运动,又要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特色,这样的服饰充分展现出古朴与清纯,华丽与率真的民族山野风情。少数民族服饰的亮丽和特色进一步渲染了民族健身操的民族性特征。同时,通过精致美观的服饰,使人直接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衣着打扮、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2.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特征。民族健身操运动是一项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它属于健美体育的范畴,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无论是推广类、表演类还是竞技类的民族健身操,无不表现出“健”“力”“美”的特征,包含着高度的艺术性因素。民族健身操动作协调、流畅、有弹性,使锻炼者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3.广泛的适应性特征。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练习形式丰富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不受时间、场地、器材、人数、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各种人群都能从民族健身操的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都能从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练习中找到乐趣,是一项适应面广,开发价值大的全民健身项目。
四、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教育价值
1.体育精神的引导价值。民族健身操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不仅表明其竞技性得到认可,而且表明其比赛竞技特点得到集中反映。作为一项竞技比赛项目,首先,它以一种独特优美的方式教育人们、鼓励人们,激励人们、振奋人们,让人们用最完美的身心诠释民族健身操的内涵,鞭策人们勇往直前,拼搏向上,通过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在精神层面上,它对体育精神起到了引导作用。体育让人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竞争去发展自己、塑造自己、使人永不满足,决不向命运、权威屈服和低头,向着理想的彼岸不断前进。
2.弘扬文化的传承价值。民族健身操其更大的教育价值在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健身操用载歌载舞的形式,使这项传统体育与艺术形式在展现出各民族独特文化风格的同时也赋予了此项运动极强的文化交流与传承性。
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校园中的大学生还是对于普通健身者,民族健身操就像一部形象的民族文化教科书,其练习过程就是一次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认同感的肯定、对民族自豪感的增强的过程,较好地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3.创新意识的引导价值。民族健身操本身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典范,它作为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文化形态,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在突破传统上追求创新立异,体验时尚刺激等特征激励人们不断探索与寻求创新的精神。对创新意识的引导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
4.美育的认识价值。首先,通过少数民族健身操活动,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富有力度感,实现自我美的愿望,同时也成为它人的审美客体。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都提升了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其次,少数民族健身操动作由各种类型的动作有序地编排、巧妙地组合而成,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辅之以鲜明的乐曲节奏,就构成了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令人赏目。
通过参加少数民族健身操运动,改变自我形体、姿态,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地进行提高感知、激发情感、扩展想象、心理解读等审美活动,日积月累就能不断创造和提高审美能力。
五、民族健身操运动的体育旅游开发价值
少数民族健身操是各少数民族独有的体育文化资源,它所体现的地域性、民族特色和互动参与性,是作为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优势,不论观看或是亲自参与体验,人们既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风情、获得身心愉悦,满足求新、求乐、求知、求动、求奇的心理,还可以将文化观光、健身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行程印象,令人流连忘返。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健身操的体育旅游价值,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健身操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健康的效果、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益的娱乐方式和极具观赏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人士的参与,它是多功能、高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对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发掘利用,让少数民族健身操在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体育旅游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通,张予云.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生态文化审视[J].文山学院学报,2012,(06).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0-31.17-19.
[3]寸亚玲.云南少数民族健身操[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4]余师芳.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2-13.
本文是201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361)。
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文化特性价值一、研究目的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56个民族的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生产生活中表达情感,抒发情绪,祭祀祖先,图腾崇拜,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民族舞蹈。同时,也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这些民族舞蹈独具地方特色。民族健身操就是在这些民族舞蹈语汇的基础上进一步操化、发展而来的。即民族健身操是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在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结合国家民族体育政策和现在流行的一些时尚体育文化元素发掘整理而成的一种新型表演性有氧健身操类运动项目,也是在“操乐”化的民族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操”化民族舞蹈基础动作为主的身体练习,主要包括民族体操、健身操和韵律操等 。
为达到全面健身的目的,民族健身操在形成过程中积极吸纳了健美操、艺术体操及现代舞蹈等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和思想,实现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健身操体育性的直接表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扬弃,不断自我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民族健身操的出现,赋予了传统体育文化以崭新的现代意义。
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今天,通过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文化特性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其推广的教育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以此推进该项运动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
民族健身操的表象是“操”是“舞”,其实它更是一种文化,它除了具有民族传统体育固有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既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兼容性。
1.民族健身操是操与舞的交汇。民族健身操是在民族舞蹈和健身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形成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健身体系,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所谓的民族舞蹈语汇的操化,指的是将民族舞蹈动作的基本语汇进行体操性规范,使之遵循基本体操的节奏、节拍和韵律。经过操乐化以后的民族舞蹈动作语汇,不但在动作上突出了左右对称、上下结合,更加体现了锻炼的全面性;而且在音乐方面,进行了操乐化以后的民族音乐,在保持了原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音乐的速度和节奏通过再创造,更加符合健美操的规律(即2O~24拍/10秒钟的速度,一般以2/4或4/4拍为主要节奏),使该项运动更具运动的时效性和更具魅力。
由此看来,民族健身操的形成是操与舞交融的结晶,是以健身为目的,用“操”对民族传统“舞”进行的梳理与规范,同时也是民族舞向操类运动项目的延伸和拓展,其过程实现了用民族传统舞的基本动作把操类运动进行了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民族健身操形成的过程也是“操”“舞”两种文化特质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交汇与演变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文化内涵。
2.民族健身操是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典范。民族健身操虽然采用了操的节奏但又不失民族舞的神韵,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服饰和音乐的风格,摒弃了复杂抽象、综合虚幻、类别多样的舞台和舞蹈艺术,塑“舞”成“操”,化繁为简,寓古于今,综合展现。
3.民族健身操是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的结果。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大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相对稳定、自我保护、延续发展甚至自我封闭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之在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时表现出强烈的内聚力和消融性,在接纳外来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性和主体性;西方文化属于海洋文化,崇尚开放、进取,提倡个性解放与个人自由,鼓励自由竞争意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服务大众健身为价值依托的民族健身操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下的一种穿越,它同时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影子,但又不是中西文化的简单融合。
4.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与艺术的综合呈现。体育和艺术各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体育表演只有在达到艺术的高度层面上方能表现出体育的魅力,而艺术如果用体育的方式进行表达则更能彰显出艺术的风范。表演类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中的艺术,也是表演艺术中的体育。所以,作为表演类体育项目的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中的艺术,在传统意义上则应是艺术中的体育。换句话说,民族健身操是一种综合了体育与艺术的运动健身项目,是一种以体育为表现形式的民族艺术,应从体育与艺术双重的视角进行综合审视。
三、民族健身操的文化特性
1.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我国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高山、谷地和草原,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域封闭。“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各自不同但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导致各民族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与品格。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这也注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姿多彩,风格各异。因此,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各具民族特色的健身操也必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绚丽多姿的外在形象。
一套民族健身操一般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区域以民族素材与民族舞蹈动作为元素创编的健身操。毋庸置疑,它既不同于现代的健身性健美操,更不是一种世界通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的民族性所反映的就是创造这类健身运动形式的民族群体性格。其民族性以特定的该民族的民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服饰、饰品、音乐所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动作特点。民族健身操创造性地运用开放性思维,把广受人们喜爱的少数民族舞蹈与健身操动作合二为一,民族健身操相比竞技体育少了些激烈对抗,多了些表演成分;相比民族舞蹈少了对练习者动作的技术含量的高要求,多了些身体关节、肌肉、肺活量等方面的锻炼。民族健身操既有颇见力度的健身动作,又有给人以艺术美感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既有强烈感人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独到的文化风格,又有节拍鲜明、动作优雅、充满活力的特点。如蒙古族健身操的揉肩、揉背和马步步伐动作;藏族健身操灵活快速的踢踏、腿部、脚步动作;傣族健身操优美典雅的胯部、腰部、肩部动作;黎族健身操的跳、蹬、弹、吸、摆、拍、扭、转等动作;蒙古族健身操的赛搏克、骑马、挥鞭、拉马头琴等动作,等等。 其次,是音乐特点。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少数民族健身操所选用的音乐,都是以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节奏强劲有力,旋律悦耳动听、能烘托气氛的民族音乐精品,这些音乐为人们所熟悉,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使人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彰显了动作的内在表现力,使人产生一种欢快、振奋、跃跃起舞的情绪,也使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比赛和表演更具观赏性。
最后,是服饰特点。少数民族健身操服饰既要便于运动,又要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特色,这样的服饰充分展现出古朴与清纯,华丽与率真的民族山野风情。少数民族服饰的亮丽和特色进一步渲染了民族健身操的民族性特征。同时,通过精致美观的服饰,使人直接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衣着打扮、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2.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特征。民族健身操运动是一项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它属于健美体育的范畴,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无论是推广类、表演类还是竞技类的民族健身操,无不表现出“健”“力”“美”的特征,包含着高度的艺术性因素。民族健身操动作协调、流畅、有弹性,使锻炼者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3.广泛的适应性特征。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练习形式丰富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不受时间、场地、器材、人数、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各种人群都能从民族健身操的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都能从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练习中找到乐趣,是一项适应面广,开发价值大的全民健身项目。
四、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教育价值
1.体育精神的引导价值。民族健身操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不仅表明其竞技性得到认可,而且表明其比赛竞技特点得到集中反映。作为一项竞技比赛项目,首先,它以一种独特优美的方式教育人们、鼓励人们,激励人们、振奋人们,让人们用最完美的身心诠释民族健身操的内涵,鞭策人们勇往直前,拼搏向上,通过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在精神层面上,它对体育精神起到了引导作用。体育让人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竞争去发展自己、塑造自己、使人永不满足,决不向命运、权威屈服和低头,向着理想的彼岸不断前进。
2.弘扬文化的传承价值。民族健身操其更大的教育价值在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健身操用载歌载舞的形式,使这项传统体育与艺术形式在展现出各民族独特文化风格的同时也赋予了此项运动极强的文化交流与传承性。
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校园中的大学生还是对于普通健身者,民族健身操就像一部形象的民族文化教科书,其练习过程就是一次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认同感的肯定、对民族自豪感的增强的过程,较好地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3.创新意识的引导价值。民族健身操本身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典范,它作为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文化形态,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在突破传统上追求创新立异,体验时尚刺激等特征激励人们不断探索与寻求创新的精神。对创新意识的引导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
4.美育的认识价值。首先,通过少数民族健身操活动,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富有力度感,实现自我美的愿望,同时也成为它人的审美客体。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都提升了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其次,少数民族健身操动作由各种类型的动作有序地编排、巧妙地组合而成,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辅之以鲜明的乐曲节奏,就构成了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令人赏目。
通过参加少数民族健身操运动,改变自我形体、姿态,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地进行提高感知、激发情感、扩展想象、心理解读等审美活动,日积月累就能不断创造和提高审美能力。
五、民族健身操运动的体育旅游开发价值
少数民族健身操是各少数民族独有的体育文化资源,它所体现的地域性、民族特色和互动参与性,是作为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优势,不论观看或是亲自参与体验,人们既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风情、获得身心愉悦,满足求新、求乐、求知、求动、求奇的心理,还可以将文化观光、健身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行程印象,令人流连忘返。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健身操的体育旅游价值,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健身操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健康的效果、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益的娱乐方式和极具观赏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人士的参与,它是多功能、高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对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发掘利用,让少数民族健身操在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体育旅游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通,张予云.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生态文化审视[J].文山学院学报,2012,(06).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0-31.17-19.
[3]寸亚玲.云南少数民族健身操[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4]余师芳.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2-13.
本文是201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