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端午节的比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中越来越多。很多中国文化在发展期间,也已经成为日本生活的主要方式,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端午节是两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变,两国在端午节文化上具有一些相同和不同,所以,在本文中根据现代社会在文化交流和实现文化发展意义方向上,对两国的端午节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国;日本;端午节
  引言: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交流上具有较大的联系,特别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上,都是两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文化性质以及经济变化发展不同,传统节日的发展和形成就不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代,为了增加两国的文化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友谊,就要对两国的文化进行阐述、分析,找出各自发展的不同趋势,从而提高两国在发展期间的经济效益和友好合作。
  一、端午节的起源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具有多种说法。对于名称起源得来的,“端”字是初始的含义,端午就是初五,根据阳历的变化,五月也正是端午的演变。对于浴兰节的演变,由于古人在五月经常会采集一些兰草进行沐浴,以达到消除邪毒的目的,所以端午节也称为浴兰之月。对于“恶日”说的发展演变,古人一般将五月初五成为恶月、恶日,传说在当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健康成长,不仅会危害到父母,也会影响人们的房屋建构,所以该天成为人们比较忌讳的一天。对于人物得来的成为人们普遍认为的来源趋势,如屈原,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在当天利用一些食物来表达百姓的哀痛。对于伍子胥的传说,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纪念方式。还有对曹娥孝女的纪念方式。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说,不仅在一些风俗内容上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名称上也具有不同的解释。人们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也是纪念伟人死去的节日,民间中的各个说法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在这一天都是为了表达人们的哀怨气氛,所以端午节就被定为表示悼念的节日。
  (二)日本端午节的起源
  日本端午节又称为男童节,该天主要是男孩的节日,是他们要出人头地的节日,所以在这一天来临时,日本的街道、门店等地方都会挂满鲤鱼旗。日本的端午节与中国的端午节都是过农历。但在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时间上就开始改变阳历。所以阳历五月五日就是日本的端午节日。由于日语与中国对菖蒲发音比较类似,所以日本端午节也是武士重要的节日。自从日本改变为阳历时期以来,日本端午节就是男孩节日,与武士没有一定的关系。日本端午节一般是利用鲤鱼旗来庆祝的,将鲤鱼与男孩联系起来主要起源于“鲤鱼跃龙门”这个成语,他们崇拜鲤鱼这样的精神,因为鲤鱼尽管的较大的瀑布中也要试图顽强一跳。就要中国对龙的崇拜一样,日本人也需要男孩子拥有鲤鱼一定的拼搏精神,不仅要拥有更强的体魄,在事业上也要更辉煌。日本选择悬挂的鲤鱼颜色也不同,蓝色代表的是男孩,所以该天悬挂的蓝色鲤鱼旗比较多。而且,日本端午节为了增加辟邪方式,人们就会将菖蒲挂在房下,或利用菖蒲来洗澡,从而成为了日本的风俗习惯。
  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一)中国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在南方与北方的端午节形式也不同。对于北方的端午节来说,因为中国端午节就是在南方发展而来的,到后期才传入北方人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形式。到端午节这一天,无论是汉族、回族,他们都会准备一些粽子、糯米以及芦苇来庆祝,而且,由于中国北方的天气条件不同,有些地方生长的植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庆祝方式,人们都会利用自己家乡的有利资源来包粽子,喝黄酒等。北方地区不生产菖蒲,所以人们有时还会用艾蒿来代替,为了达到辟邪效果,人们还会将艾蒿做成各种香包,不仅产生大量的香气,也具有保健功效。所以这种端午节的庆祝方式成为北方人们中习俗习惯。对于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来说,他们的习俗习惯就比较丰富,除了与北方的行为习惯相同外,还有划龙舟、采草药、挂百草等方式。就像浴兰节的演变,人们为了驱散邪气,就会利用草药来驱散。南方端午节的形式比较多样,不仅在人家门口会看到艾蒿的悬挂,在街道的电线杆上也会出现。而且,在城隍庙中还会出现一些动物雕像,人们也会出现包粽子、盘纽扣等现象。由于南方的气候比较潮湿,所以人们就会利用一些艾蒿的悬挂、动物的符相来增加人们的体魄,驱散一些污秽等。所以说,端午节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发展上也得到根深蒂固的现象。
  (二)日本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日本端午节是在中国“五节句”传来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初期,也就是中国发展比较兴盛的唐朝时期发展而来的。当时日本学者根据相关的习俗和发展进行模仿,从而成为日本的主要习俗。中国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会采药、挂茼蒿、喝黄酒等形式来驱邪,日本在平安时代被传入后,由于大量学者学习了中国的相关文化,所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日本端午节的流行首先在贵族领域发展流传的,在后期才开始传入到平常百姓家。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会在门口挂艾蒿。菖蒲,中国挂艾蒿主要是为了驱赶一些病虫害的侵蚀,而日本则不同,他们挂艾蒿以及菖蒲的主要目的是驱除火灾,防止一些民用住宅发生火灾。他们也会洗菖蒲浴,因为根据日本在端午节期间的气候条件,这期间正是日本的梅雨季节,不仅气候条件比较闷热,也会发生很多传染疾病。所以人们不仅会制作菖蒲酒来饮用,也会利用菖蒲来洗澡。因为日本在民间将菖蒲作为解毒、治疗的主要草药,它不仅能够治疗一些疾病,还会增强人们的体魄。日本在端午节期间还会吃粽子和柏饼,根据屈原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中国人制作的粽子会将糯米、大枣用芦苇叶包裹起来,然后用线绳绑紧在锅里煮熟。而日本则不同,他们是利用糯米粉来调节的,不添加任何材料,然后以长方形的样子来蒸熟,最后利用白糖和黄豆粉来食用。而日本的柏饼是利用柏树叶来包裹的,是一种带陷的年糕,该食物在日本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柏树具有美好寓意,所以利用柏树来制作端午节食物象征了祝福气息。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悬挂鲤鱼旗,特别是男孩家里,利用布料绘制成鲤鱼的模样,然后在鲤鱼嘴部制作一个风口,当风吹过来之后,鲤鱼旗就会呈现鲜活样子。在屈原含冤入江期间,人们就开始利用鲤鱼旗来悼念,所以,日本人将鲤鱼作为龙的化身,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不断增长,鲤鱼旗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不仅种类比较多,形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日本端午节期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三、中国端午节与外国端午节的相同点
  中国端午节与日本端午节也具有一定的相似特点。首先在时间上,中国与日本的端午节都在五月五日,因为日本的端午节是从中国传入的,无论在最初的表达仪式上,还是传统文化上都进行了模仿和参照,所以在时间上是相同的比较普遍。但在明治维新发展后,日本将端午节时间从农历的五月初五改为公历的五月五日。对于中国端午节与日本端午节表达的主要目的来说,在最初发展领域上,中日两国发展端午节的意义都是祈求人们健康成长、健康长寿的积极意义,但传入日本之后,这种祈愿也出现明显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不断的现实需求,日本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改为男孩节,最后又确认为儿童节,根据健康长寿寓意的代表,与中国端午节的寓意代表出现明显的不同。从农作方式上来看,中国端午节的发展与日本端午节的发展都与农耕有关,对于中国端午节来说,它主要是利用划龙舟来向水神表达敬意,从而为农耕来祈福。而日本在农业发展上多数是以水稻作为耕作方式的,人们在农耕、生产以及生活上都是通过祈福来展开的,特别在五月,正是水稻生长的季节,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方式上的实现,端午节祈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古代,女人主要是插秧、祭神活动开展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在日本,插秧的女人就会奉为神圣的祭田女神。
  四、端午节体现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在发展时间上比较久远,在中日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因为端午节最早是在中国发展来的,代表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也是爱国精神的主要体现。虽然对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不同的说法,但中日两国在发展和表达形式上都是对屈原行为的认可和崇拜。屈原是我国的爱国诗人,不仅作为我国民族的伟大诗人,也是日本对这种精神的认可。所以在端午节发展方式上,将屈原故事进行表达,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两国民族实现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端午节是一种民族精神,在发展期间与各个民族发挥紧密的联系,我国不仅要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光大,日本在端午节期间利用各种祈福方式也实现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伟大愿望。在文化表达形式上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端午节的发展和演变是人们在延绵子孙的传承发展得来的,在这种文化表达中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例如:在龙舟比赛期间,人们利用这种方式体现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中华精神;如日本利用鲤鱼旗的悬挂来表达对男孩的伟大愿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增强自己的体魄,实现更大的战斗勇气。端午节在两国中的表达形式就有积极作用,产生丰富的文化价值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实现了社会的更快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与我国国家的联系就比较密切,为了增加我国在经济上的变化发展,外国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我国在传统思想上的形成。但对于我国在端午节形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本国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不仅要引导外国的积极思想,还好坚持我国传统的伟大精神,并在全球经济发展期间,努力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从而实现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
  五、端午节实现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在中日两国发展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它能促进人与自认的和谐相处,端午节的表现是人与自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表达形式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展示了人们在自然规律中的生长和产生,是实现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于中国与日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性的创新方式,人们能根据自然因素的和谐发展进行创新,从而体现更好的前进道路。在中国,人们会对屈原的伟大精神进行反思并思考;在日本,人们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新的期望,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展示了传承的发展意义。而且,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发挥自己的感情,从而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端午节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由于端午节在中日两国是一种发展文化,它能够根据文化的创新、传承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利用中国与日本两国的相同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加两国人们之间的友谊。在良好的节日气氛中,两国人们可以通过拜访、相互问候的方式增加情感,实现伟大的传统美德,从而在交流发展中实现和谐的国际交流范围。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上,不仅仅是我国在社会大家庭中体现的和谐氛围,也是各个民族在发展形式上的增强和创新,从而体现国家新的发展方向。端午节的到来还能增加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在中国,人们会利用龙舟比赛、吃粽子等方式表现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会道德的积极思想,实现人们在生活中的伟大愿望[8]。在日本,人们通过悬挂鲤鱼旗的方式,展现父母对孩子的伟大期望。在新时期、新背景社会发展中,端午节不仅仅具有优秀的文化意义,两国还可以利用这种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中国的端午节以“保生护命”为主要发展目的,而日本在改造期间,端午节以“尚武之节”为发展目标。端午节在外来习俗发展中改变了原有的方式,不仅得到较大的改造形式,也吸收了我一些外来文化的发展。中日两国虽然在表面形式上具有一些相同点,但由于文化形式的出现,这些文化产生的差异也很重要。所以为了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和经济发展的创新趋势,就要对端午节在文化形式上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栾超.中日端午节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赵小彬.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端午风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蕊芬.中日两国饮食疗法(药膳)的源流与异同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4]晏波.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5]鲁文.嘉兴端午习俗的再仪式化[D].上海大学,2014.
  [6]胡永弘.中日文化的习俗与社交礼仪研究[A].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2004:8.
  [7]钱展.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J]. 现代交际,2011,05:72-73.
  [8]李杰.关于中日两国端午节由来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147-148.
  作者简介:
  尹俊(1993.08.04~ ),女,籍贯:辽宁省沈阳市,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日语。
其他文献
摘 要:工程己经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伴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事故的发生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些工程仍存在着环境质量、功能质量差,存在着影响结构安全等隐患,尤其是一些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已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文章从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师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土木工程师职业道德内涵及其特点分析,阐述了影响土木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揭
期刊
摘 要:施工成本管理是当今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作为一个市场参与主体,其企业生命力在于其市场竞争力,项目成本是项目产品竞争能力的经济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运用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可以严格控制建筑企业的施工全过程成本支出,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也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一、前言  由于成本
期刊
许多学者认为: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统治阶级的代表,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爱国主义思想。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煜”,  是在他25岁登基时该的,取其意思“照耀”。意思是自己的光辉永远照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作为李煜,从父亲手中所承接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朝不保夕厚贡宋朝而求得片时安稳的南唐,“几曾识干戈”!他远离
期刊
摘 要:《黄雀记》分三个部分,“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分别以三个少年不同时期的心理视角讲述了这个延续了二十多年的青春故事。整部小说以祖父无所谓生死开头,以丢魂了的祖父串联起三个少年使故事得以继续展开,最后以祖父怀抱“怒婴”结尾。本文将祖父这个关键性人物放置在《黄雀记》文本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给予形象的解读。  关键词:灵魂;黄雀记;祖父形象  一、苏童现
期刊
摘 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讲述了王琦瑶的一生,呈现了上海这所大都市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历史变迁。本文着重探讨其中描写都市女性的内容,以都市女性的日常生活史来作为表现城市的载体。  关键词:都市;女性;日常生活  一、繁华与女性风采  以穆时英、刘呐鸥为代表的“ 新感觉派”侧重于挖掘和表现上海“ 摩登”性,在他们的笔下,已经发达了的
期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情感生活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先民们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故事。这些诗歌作为人类
期刊
苏轼,北宋初人,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书法家、诗人和词人。他的词较之于其诗表现了更大的艺术独创性,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内容,开辟了豪放派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鼻祖。  苏轼一生坎坷不平,历尽磨难,造就了苏轼旷达超脱的博大胸襟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苏轼词风格形成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禎加
期刊
摘 要: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介。影响力传播是社交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对社交网络的影响力传播展开分析与挖掘研究有利于信息扩散、商品营销、广告投放、以及舆情管控等应用的实施。然而,随着社交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种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同用户对信息传播受益者的重要性具有差异性等因素的存在,现有研究仍难以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社交网络; 影响力传播; 传播模型; 影
期刊
摘 要:新乡拥有厚重的文化,其内涵丰富,牧野文化、龙山文化和英雄文化是新乡市的文化特色。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有助于推动新乡市文化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内涵;文化服务业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没有文化底蕴、缺乏文化个性,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且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市
期刊
路边野花灿烂开放,栉风沐雨,别样滋润,令人心中充满美的感触,感觉花朵对自己也很满足,辛劳一生,只为短暂的芬芳。而对于花朵的败落,或许少有人目睹其过程,但它并不因此而不傲然开放,因为它对自己的美负责,也许耀眼过后,他们会香消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但留给世界的却是永恒的娇艳。  拜访过古茶园的游客,不仅领略了它的初晴美景,触动内心的还有那位老和尚的一丝不苟和默默辛勤。僧人的精神里,我感觉包含了三层含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