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中越来越多。很多中国文化在发展期间,也已经成为日本生活的主要方式,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端午节是两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变,两国在端午节文化上具有一些相同和不同,所以,在本文中根据现代社会在文化交流和实现文化发展意义方向上,对两国的端午节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国;日本;端午节
引言: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交流上具有较大的联系,特别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上,都是两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文化性质以及经济变化发展不同,传统节日的发展和形成就不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代,为了增加两国的文化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友谊,就要对两国的文化进行阐述、分析,找出各自发展的不同趋势,从而提高两国在发展期间的经济效益和友好合作。
一、端午节的起源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具有多种说法。对于名称起源得来的,“端”字是初始的含义,端午就是初五,根据阳历的变化,五月也正是端午的演变。对于浴兰节的演变,由于古人在五月经常会采集一些兰草进行沐浴,以达到消除邪毒的目的,所以端午节也称为浴兰之月。对于“恶日”说的发展演变,古人一般将五月初五成为恶月、恶日,传说在当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健康成长,不仅会危害到父母,也会影响人们的房屋建构,所以该天成为人们比较忌讳的一天。对于人物得来的成为人们普遍认为的来源趋势,如屈原,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在当天利用一些食物来表达百姓的哀痛。对于伍子胥的传说,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纪念方式。还有对曹娥孝女的纪念方式。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说,不仅在一些风俗内容上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名称上也具有不同的解释。人们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也是纪念伟人死去的节日,民间中的各个说法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在这一天都是为了表达人们的哀怨气氛,所以端午节就被定为表示悼念的节日。
(二)日本端午节的起源
日本端午节又称为男童节,该天主要是男孩的节日,是他们要出人头地的节日,所以在这一天来临时,日本的街道、门店等地方都会挂满鲤鱼旗。日本的端午节与中国的端午节都是过农历。但在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时间上就开始改变阳历。所以阳历五月五日就是日本的端午节日。由于日语与中国对菖蒲发音比较类似,所以日本端午节也是武士重要的节日。自从日本改变为阳历时期以来,日本端午节就是男孩节日,与武士没有一定的关系。日本端午节一般是利用鲤鱼旗来庆祝的,将鲤鱼与男孩联系起来主要起源于“鲤鱼跃龙门”这个成语,他们崇拜鲤鱼这样的精神,因为鲤鱼尽管的较大的瀑布中也要试图顽强一跳。就要中国对龙的崇拜一样,日本人也需要男孩子拥有鲤鱼一定的拼搏精神,不仅要拥有更强的体魄,在事业上也要更辉煌。日本选择悬挂的鲤鱼颜色也不同,蓝色代表的是男孩,所以该天悬挂的蓝色鲤鱼旗比较多。而且,日本端午节为了增加辟邪方式,人们就会将菖蒲挂在房下,或利用菖蒲来洗澡,从而成为了日本的风俗习惯。
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一)中国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在南方与北方的端午节形式也不同。对于北方的端午节来说,因为中国端午节就是在南方发展而来的,到后期才传入北方人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形式。到端午节这一天,无论是汉族、回族,他们都会准备一些粽子、糯米以及芦苇来庆祝,而且,由于中国北方的天气条件不同,有些地方生长的植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庆祝方式,人们都会利用自己家乡的有利资源来包粽子,喝黄酒等。北方地区不生产菖蒲,所以人们有时还会用艾蒿来代替,为了达到辟邪效果,人们还会将艾蒿做成各种香包,不仅产生大量的香气,也具有保健功效。所以这种端午节的庆祝方式成为北方人们中习俗习惯。对于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来说,他们的习俗习惯就比较丰富,除了与北方的行为习惯相同外,还有划龙舟、采草药、挂百草等方式。就像浴兰节的演变,人们为了驱散邪气,就会利用草药来驱散。南方端午节的形式比较多样,不仅在人家门口会看到艾蒿的悬挂,在街道的电线杆上也会出现。而且,在城隍庙中还会出现一些动物雕像,人们也会出现包粽子、盘纽扣等现象。由于南方的气候比较潮湿,所以人们就会利用一些艾蒿的悬挂、动物的符相来增加人们的体魄,驱散一些污秽等。所以说,端午节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发展上也得到根深蒂固的现象。
(二)日本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日本端午节是在中国“五节句”传来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初期,也就是中国发展比较兴盛的唐朝时期发展而来的。当时日本学者根据相关的习俗和发展进行模仿,从而成为日本的主要习俗。中国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会采药、挂茼蒿、喝黄酒等形式来驱邪,日本在平安时代被传入后,由于大量学者学习了中国的相关文化,所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日本端午节的流行首先在贵族领域发展流传的,在后期才开始传入到平常百姓家。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会在门口挂艾蒿。菖蒲,中国挂艾蒿主要是为了驱赶一些病虫害的侵蚀,而日本则不同,他们挂艾蒿以及菖蒲的主要目的是驱除火灾,防止一些民用住宅发生火灾。他们也会洗菖蒲浴,因为根据日本在端午节期间的气候条件,这期间正是日本的梅雨季节,不仅气候条件比较闷热,也会发生很多传染疾病。所以人们不仅会制作菖蒲酒来饮用,也会利用菖蒲来洗澡。因为日本在民间将菖蒲作为解毒、治疗的主要草药,它不仅能够治疗一些疾病,还会增强人们的体魄。日本在端午节期间还会吃粽子和柏饼,根据屈原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中国人制作的粽子会将糯米、大枣用芦苇叶包裹起来,然后用线绳绑紧在锅里煮熟。而日本则不同,他们是利用糯米粉来调节的,不添加任何材料,然后以长方形的样子来蒸熟,最后利用白糖和黄豆粉来食用。而日本的柏饼是利用柏树叶来包裹的,是一种带陷的年糕,该食物在日本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柏树具有美好寓意,所以利用柏树来制作端午节食物象征了祝福气息。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悬挂鲤鱼旗,特别是男孩家里,利用布料绘制成鲤鱼的模样,然后在鲤鱼嘴部制作一个风口,当风吹过来之后,鲤鱼旗就会呈现鲜活样子。在屈原含冤入江期间,人们就开始利用鲤鱼旗来悼念,所以,日本人将鲤鱼作为龙的化身,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不断增长,鲤鱼旗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不仅种类比较多,形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日本端午节期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三、中国端午节与外国端午节的相同点
中国端午节与日本端午节也具有一定的相似特点。首先在时间上,中国与日本的端午节都在五月五日,因为日本的端午节是从中国传入的,无论在最初的表达仪式上,还是传统文化上都进行了模仿和参照,所以在时间上是相同的比较普遍。但在明治维新发展后,日本将端午节时间从农历的五月初五改为公历的五月五日。对于中国端午节与日本端午节表达的主要目的来说,在最初发展领域上,中日两国发展端午节的意义都是祈求人们健康成长、健康长寿的积极意义,但传入日本之后,这种祈愿也出现明显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不断的现实需求,日本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改为男孩节,最后又确认为儿童节,根据健康长寿寓意的代表,与中国端午节的寓意代表出现明显的不同。从农作方式上来看,中国端午节的发展与日本端午节的发展都与农耕有关,对于中国端午节来说,它主要是利用划龙舟来向水神表达敬意,从而为农耕来祈福。而日本在农业发展上多数是以水稻作为耕作方式的,人们在农耕、生产以及生活上都是通过祈福来展开的,特别在五月,正是水稻生长的季节,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方式上的实现,端午节祈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古代,女人主要是插秧、祭神活动开展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在日本,插秧的女人就会奉为神圣的祭田女神。
四、端午节体现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在发展时间上比较久远,在中日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因为端午节最早是在中国发展来的,代表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也是爱国精神的主要体现。虽然对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不同的说法,但中日两国在发展和表达形式上都是对屈原行为的认可和崇拜。屈原是我国的爱国诗人,不仅作为我国民族的伟大诗人,也是日本对这种精神的认可。所以在端午节发展方式上,将屈原故事进行表达,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两国民族实现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端午节是一种民族精神,在发展期间与各个民族发挥紧密的联系,我国不仅要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光大,日本在端午节期间利用各种祈福方式也实现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伟大愿望。在文化表达形式上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端午节的发展和演变是人们在延绵子孙的传承发展得来的,在这种文化表达中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例如:在龙舟比赛期间,人们利用这种方式体现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中华精神;如日本利用鲤鱼旗的悬挂来表达对男孩的伟大愿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增强自己的体魄,实现更大的战斗勇气。端午节在两国中的表达形式就有积极作用,产生丰富的文化价值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实现了社会的更快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与我国国家的联系就比较密切,为了增加我国在经济上的变化发展,外国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我国在传统思想上的形成。但对于我国在端午节形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本国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不仅要引导外国的积极思想,还好坚持我国传统的伟大精神,并在全球经济发展期间,努力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从而实现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
五、端午节实现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在中日两国发展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它能促进人与自认的和谐相处,端午节的表现是人与自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表达形式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展示了人们在自然规律中的生长和产生,是实现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于中国与日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性的创新方式,人们能根据自然因素的和谐发展进行创新,从而体现更好的前进道路。在中国,人们会对屈原的伟大精神进行反思并思考;在日本,人们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新的期望,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展示了传承的发展意义。而且,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发挥自己的感情,从而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端午节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由于端午节在中日两国是一种发展文化,它能够根据文化的创新、传承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利用中国与日本两国的相同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加两国人们之间的友谊。在良好的节日气氛中,两国人们可以通过拜访、相互问候的方式增加情感,实现伟大的传统美德,从而在交流发展中实现和谐的国际交流范围。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上,不仅仅是我国在社会大家庭中体现的和谐氛围,也是各个民族在发展形式上的增强和创新,从而体现国家新的发展方向。端午节的到来还能增加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在中国,人们会利用龙舟比赛、吃粽子等方式表现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会道德的积极思想,实现人们在生活中的伟大愿望[8]。在日本,人们通过悬挂鲤鱼旗的方式,展现父母对孩子的伟大期望。在新时期、新背景社会发展中,端午节不仅仅具有优秀的文化意义,两国还可以利用这种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中国的端午节以“保生护命”为主要发展目的,而日本在改造期间,端午节以“尚武之节”为发展目标。端午节在外来习俗发展中改变了原有的方式,不仅得到较大的改造形式,也吸收了我一些外来文化的发展。中日两国虽然在表面形式上具有一些相同点,但由于文化形式的出现,这些文化产生的差异也很重要。所以为了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和经济发展的创新趋势,就要对端午节在文化形式上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栾超.中日端午节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赵小彬.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端午风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蕊芬.中日两国饮食疗法(药膳)的源流与异同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4]晏波.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5]鲁文.嘉兴端午习俗的再仪式化[D].上海大学,2014.
[6]胡永弘.中日文化的习俗与社交礼仪研究[A].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2004:8.
[7]钱展.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J]. 现代交际,2011,05:72-73.
[8]李杰.关于中日两国端午节由来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147-148.
作者简介:
尹俊(1993.08.04~ ),女,籍贯:辽宁省沈阳市,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日语。
关键词:中国;日本;端午节
引言: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交流上具有较大的联系,特别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上,都是两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文化性质以及经济变化发展不同,传统节日的发展和形成就不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代,为了增加两国的文化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友谊,就要对两国的文化进行阐述、分析,找出各自发展的不同趋势,从而提高两国在发展期间的经济效益和友好合作。
一、端午节的起源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具有多种说法。对于名称起源得来的,“端”字是初始的含义,端午就是初五,根据阳历的变化,五月也正是端午的演变。对于浴兰节的演变,由于古人在五月经常会采集一些兰草进行沐浴,以达到消除邪毒的目的,所以端午节也称为浴兰之月。对于“恶日”说的发展演变,古人一般将五月初五成为恶月、恶日,传说在当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健康成长,不仅会危害到父母,也会影响人们的房屋建构,所以该天成为人们比较忌讳的一天。对于人物得来的成为人们普遍认为的来源趋势,如屈原,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在当天利用一些食物来表达百姓的哀痛。对于伍子胥的传说,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纪念方式。还有对曹娥孝女的纪念方式。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说,不仅在一些风俗内容上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名称上也具有不同的解释。人们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也是纪念伟人死去的节日,民间中的各个说法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在这一天都是为了表达人们的哀怨气氛,所以端午节就被定为表示悼念的节日。
(二)日本端午节的起源
日本端午节又称为男童节,该天主要是男孩的节日,是他们要出人头地的节日,所以在这一天来临时,日本的街道、门店等地方都会挂满鲤鱼旗。日本的端午节与中国的端午节都是过农历。但在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时间上就开始改变阳历。所以阳历五月五日就是日本的端午节日。由于日语与中国对菖蒲发音比较类似,所以日本端午节也是武士重要的节日。自从日本改变为阳历时期以来,日本端午节就是男孩节日,与武士没有一定的关系。日本端午节一般是利用鲤鱼旗来庆祝的,将鲤鱼与男孩联系起来主要起源于“鲤鱼跃龙门”这个成语,他们崇拜鲤鱼这样的精神,因为鲤鱼尽管的较大的瀑布中也要试图顽强一跳。就要中国对龙的崇拜一样,日本人也需要男孩子拥有鲤鱼一定的拼搏精神,不仅要拥有更强的体魄,在事业上也要更辉煌。日本选择悬挂的鲤鱼颜色也不同,蓝色代表的是男孩,所以该天悬挂的蓝色鲤鱼旗比较多。而且,日本端午节为了增加辟邪方式,人们就会将菖蒲挂在房下,或利用菖蒲来洗澡,从而成为了日本的风俗习惯。
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一)中国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在南方与北方的端午节形式也不同。对于北方的端午节来说,因为中国端午节就是在南方发展而来的,到后期才传入北方人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形式。到端午节这一天,无论是汉族、回族,他们都会准备一些粽子、糯米以及芦苇来庆祝,而且,由于中国北方的天气条件不同,有些地方生长的植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庆祝方式,人们都会利用自己家乡的有利资源来包粽子,喝黄酒等。北方地区不生产菖蒲,所以人们有时还会用艾蒿来代替,为了达到辟邪效果,人们还会将艾蒿做成各种香包,不仅产生大量的香气,也具有保健功效。所以这种端午节的庆祝方式成为北方人们中习俗习惯。对于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来说,他们的习俗习惯就比较丰富,除了与北方的行为习惯相同外,还有划龙舟、采草药、挂百草等方式。就像浴兰节的演变,人们为了驱散邪气,就会利用草药来驱散。南方端午节的形式比较多样,不仅在人家门口会看到艾蒿的悬挂,在街道的电线杆上也会出现。而且,在城隍庙中还会出现一些动物雕像,人们也会出现包粽子、盘纽扣等现象。由于南方的气候比较潮湿,所以人们就会利用一些艾蒿的悬挂、动物的符相来增加人们的体魄,驱散一些污秽等。所以说,端午节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发展上也得到根深蒂固的现象。
(二)日本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日本端午节是在中国“五节句”传来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初期,也就是中国发展比较兴盛的唐朝时期发展而来的。当时日本学者根据相关的习俗和发展进行模仿,从而成为日本的主要习俗。中国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会采药、挂茼蒿、喝黄酒等形式来驱邪,日本在平安时代被传入后,由于大量学者学习了中国的相关文化,所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日本端午节的流行首先在贵族领域发展流传的,在后期才开始传入到平常百姓家。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会在门口挂艾蒿。菖蒲,中国挂艾蒿主要是为了驱赶一些病虫害的侵蚀,而日本则不同,他们挂艾蒿以及菖蒲的主要目的是驱除火灾,防止一些民用住宅发生火灾。他们也会洗菖蒲浴,因为根据日本在端午节期间的气候条件,这期间正是日本的梅雨季节,不仅气候条件比较闷热,也会发生很多传染疾病。所以人们不仅会制作菖蒲酒来饮用,也会利用菖蒲来洗澡。因为日本在民间将菖蒲作为解毒、治疗的主要草药,它不仅能够治疗一些疾病,还会增强人们的体魄。日本在端午节期间还会吃粽子和柏饼,根据屈原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中国人制作的粽子会将糯米、大枣用芦苇叶包裹起来,然后用线绳绑紧在锅里煮熟。而日本则不同,他们是利用糯米粉来调节的,不添加任何材料,然后以长方形的样子来蒸熟,最后利用白糖和黄豆粉来食用。而日本的柏饼是利用柏树叶来包裹的,是一种带陷的年糕,该食物在日本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柏树具有美好寓意,所以利用柏树来制作端午节食物象征了祝福气息。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悬挂鲤鱼旗,特别是男孩家里,利用布料绘制成鲤鱼的模样,然后在鲤鱼嘴部制作一个风口,当风吹过来之后,鲤鱼旗就会呈现鲜活样子。在屈原含冤入江期间,人们就开始利用鲤鱼旗来悼念,所以,日本人将鲤鱼作为龙的化身,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不断增长,鲤鱼旗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不仅种类比较多,形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日本端午节期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三、中国端午节与外国端午节的相同点
中国端午节与日本端午节也具有一定的相似特点。首先在时间上,中国与日本的端午节都在五月五日,因为日本的端午节是从中国传入的,无论在最初的表达仪式上,还是传统文化上都进行了模仿和参照,所以在时间上是相同的比较普遍。但在明治维新发展后,日本将端午节时间从农历的五月初五改为公历的五月五日。对于中国端午节与日本端午节表达的主要目的来说,在最初发展领域上,中日两国发展端午节的意义都是祈求人们健康成长、健康长寿的积极意义,但传入日本之后,这种祈愿也出现明显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不断的现实需求,日本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改为男孩节,最后又确认为儿童节,根据健康长寿寓意的代表,与中国端午节的寓意代表出现明显的不同。从农作方式上来看,中国端午节的发展与日本端午节的发展都与农耕有关,对于中国端午节来说,它主要是利用划龙舟来向水神表达敬意,从而为农耕来祈福。而日本在农业发展上多数是以水稻作为耕作方式的,人们在农耕、生产以及生活上都是通过祈福来展开的,特别在五月,正是水稻生长的季节,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方式上的实现,端午节祈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古代,女人主要是插秧、祭神活动开展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在日本,插秧的女人就会奉为神圣的祭田女神。
四、端午节体现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在发展时间上比较久远,在中日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因为端午节最早是在中国发展来的,代表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也是爱国精神的主要体现。虽然对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不同的说法,但中日两国在发展和表达形式上都是对屈原行为的认可和崇拜。屈原是我国的爱国诗人,不仅作为我国民族的伟大诗人,也是日本对这种精神的认可。所以在端午节发展方式上,将屈原故事进行表达,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两国民族实现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端午节是一种民族精神,在发展期间与各个民族发挥紧密的联系,我国不仅要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光大,日本在端午节期间利用各种祈福方式也实现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伟大愿望。在文化表达形式上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端午节的发展和演变是人们在延绵子孙的传承发展得来的,在这种文化表达中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例如:在龙舟比赛期间,人们利用这种方式体现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中华精神;如日本利用鲤鱼旗的悬挂来表达对男孩的伟大愿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增强自己的体魄,实现更大的战斗勇气。端午节在两国中的表达形式就有积极作用,产生丰富的文化价值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实现了社会的更快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与我国国家的联系就比较密切,为了增加我国在经济上的变化发展,外国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我国在传统思想上的形成。但对于我国在端午节形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本国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不仅要引导外国的积极思想,还好坚持我国传统的伟大精神,并在全球经济发展期间,努力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从而实现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
五、端午节实现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在中日两国发展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它能促进人与自认的和谐相处,端午节的表现是人与自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表达形式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展示了人们在自然规律中的生长和产生,是实现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于中国与日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性的创新方式,人们能根据自然因素的和谐发展进行创新,从而体现更好的前进道路。在中国,人们会对屈原的伟大精神进行反思并思考;在日本,人们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新的期望,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展示了传承的发展意义。而且,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发挥自己的感情,从而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端午节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由于端午节在中日两国是一种发展文化,它能够根据文化的创新、传承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利用中国与日本两国的相同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加两国人们之间的友谊。在良好的节日气氛中,两国人们可以通过拜访、相互问候的方式增加情感,实现伟大的传统美德,从而在交流发展中实现和谐的国际交流范围。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上,不仅仅是我国在社会大家庭中体现的和谐氛围,也是各个民族在发展形式上的增强和创新,从而体现国家新的发展方向。端午节的到来还能增加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在中国,人们会利用龙舟比赛、吃粽子等方式表现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会道德的积极思想,实现人们在生活中的伟大愿望[8]。在日本,人们通过悬挂鲤鱼旗的方式,展现父母对孩子的伟大期望。在新时期、新背景社会发展中,端午节不仅仅具有优秀的文化意义,两国还可以利用这种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中国的端午节以“保生护命”为主要发展目的,而日本在改造期间,端午节以“尚武之节”为发展目标。端午节在外来习俗发展中改变了原有的方式,不仅得到较大的改造形式,也吸收了我一些外来文化的发展。中日两国虽然在表面形式上具有一些相同点,但由于文化形式的出现,这些文化产生的差异也很重要。所以为了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和经济发展的创新趋势,就要对端午节在文化形式上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栾超.中日端午节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赵小彬.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端午风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蕊芬.中日两国饮食疗法(药膳)的源流与异同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4]晏波.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5]鲁文.嘉兴端午习俗的再仪式化[D].上海大学,2014.
[6]胡永弘.中日文化的习俗与社交礼仪研究[A].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2004:8.
[7]钱展.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J]. 现代交际,2011,05:72-73.
[8]李杰.关于中日两国端午节由来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147-148.
作者简介:
尹俊(1993.08.04~ ),女,籍贯:辽宁省沈阳市,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