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学阶段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必须要掌握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三观思想以及使其掌握基础的法律常识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法律意识,还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当前的教育模式而言,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并未对此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课程的发展有一定不利影响。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此门课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5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了诸多革新方面。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生活化理论作为实际教学的指导原则,将生活元素与教学相结合,并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构建高效课堂有一定的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确定一个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全民族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做到将生活与法律有机融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与生活实际上紧密相连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本就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离开了实际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不尽如人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单纯的理论学习,更容易接受以实际生活举例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通过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突破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实现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案例的有机结合,打造高效课堂;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于生活化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根据所学的教材知识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案例,因此每个教学板块对学生來说都是充满新鲜感的。
第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明白教材知识对生活的帮助作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应用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材知识绝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它取自实际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单一的教材学习层面。对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制定生活化的教学方案,将生活与教材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当先在语言层面进行改变,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口述内容。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要做到将教材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当充分搜集生活素材,在进行加工后实现生活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父母的爱、同学间的友谊等等情感为例,让学生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爱,在这个过程逐渐懂得、学会感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增强。
(三)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区别之处,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此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创新的观念,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先确定一个主题,在班级内部开展主题班会,接着带领学生来到街道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引导学生实际去感受。再比如,教师可组织班内学生结为辩论小组,通过围绕主题辩论的形式展开辩论会。如在学习“权利与义务”板块时,教师说出真实的案例,让小组学生氛围对立的两方进行辩论。在激烈的辩论和教师的总结中,学生的生活理念和观念将得到升华,对法律的基本内容也将更加清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并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感悟能力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构建起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维体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创新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促进其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形成。
参考文献
[1] 宋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6):114.
[2] 王志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6.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5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了诸多革新方面。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生活化理论作为实际教学的指导原则,将生活元素与教学相结合,并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构建高效课堂有一定的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确定一个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全民族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做到将生活与法律有机融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与生活实际上紧密相连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本就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离开了实际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不尽如人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单纯的理论学习,更容易接受以实际生活举例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通过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突破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实现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案例的有机结合,打造高效课堂;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于生活化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根据所学的教材知识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案例,因此每个教学板块对学生來说都是充满新鲜感的。
第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明白教材知识对生活的帮助作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应用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材知识绝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它取自实际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单一的教材学习层面。对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制定生活化的教学方案,将生活与教材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当先在语言层面进行改变,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口述内容。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要做到将教材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当充分搜集生活素材,在进行加工后实现生活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父母的爱、同学间的友谊等等情感为例,让学生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爱,在这个过程逐渐懂得、学会感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增强。
(三)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区别之处,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此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创新的观念,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先确定一个主题,在班级内部开展主题班会,接着带领学生来到街道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引导学生实际去感受。再比如,教师可组织班内学生结为辩论小组,通过围绕主题辩论的形式展开辩论会。如在学习“权利与义务”板块时,教师说出真实的案例,让小组学生氛围对立的两方进行辩论。在激烈的辩论和教师的总结中,学生的生活理念和观念将得到升华,对法律的基本内容也将更加清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并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感悟能力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构建起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维体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创新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促进其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形成。
参考文献
[1] 宋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6):114.
[2] 王志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