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是语文学科教学相长的主阵地,师生双方都要向课堂45分钟要收益。在单位课堂里,充实课堂内容,丰富课堂活动,增加课堂思考,把语文课上得有广度、活度和深度,上得丰实高效,就能扩大学生的课堂收益。
【关键词】语文;丰实;课堂;扩大;收益
语文课堂是语文学科教学相长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技巧,提升语文品位素养。在单位课堂里,师生双方都要向课堂45分钟要收益,把语文课上得有广度、活度和深度,上得丰实高效,就能扩大学生的课堂收益。
如果一堂语文课就是一次盛宴,教师如何烹调?学生如何享用呢?
1 合理充实课堂内容
教师力求知识传授适量化,课堂教学动态化,加大广度,合理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把盛宴进食得多一点。
1.1 知识传授适量化
在语文课堂上,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教师要适量传授相关知识,讲课在时间和内容上要有合适的“量”,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让学生解决了疑难,学到了知识,训练了技能。
传统的满堂灌备受诟病,如果把课堂话语权过度交给学生,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师在语文素养上毕竟高于学生,比学生先知先觉,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把自己已知的知识适当传授给未知未觉的学生。即使教师课堂上少开尊口,惜“话”如金,也要保证自己的“厚积”能“薄发”,自己的“一桶水”能匀给学生“一杯水”,无愧于唐代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
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开讲导课,讲解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难点,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和探求新知识,为学生解疑析难,教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方法技能。这些都需要教师讲课,并非不要或废止教师的讲述或讲解。关键在于讲什么,何时讲,怎样讲,掌握好讲课的内容、时机、方法、时长和数量等,讲究教学语言的简明清晰,紧扣学生学习的需要有选择地精讲,甚至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还要精彩精辟地讲,加深学生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开拓学生的视野。
1.2 课堂教学动态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个动态过程,教师不能按照备课的预设来排演,妄想一蹴而就,而要有生成,并解决生成,丰富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动态化。
叶澜教授认为有生成的课,才是丰实的课。况且,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语文能力多种多样,对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预设,但不能完全预知,不能完全操控课堂的动态变化。教师不能只顾兜售自己的备课,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注意课堂动态变化,从学生的反应中敏感发现学生的疑难或渴求,随机应变地让学生质疑,并加以解答分析;留出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并加以明确深化;凭借教育智慧,机智幽默地化解课堂上的小意外,让学生启智益德、愉悦身心;教师也可以激发灵感,结合教学进程,适时甩出自己的生成,与学生探讨分享。由此把课堂上的种种生成当做课程资源,动态地有机地充实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
2 恰當丰富课堂活动
教师力求学生活动多样化,师生互动良性化,加大活度,恰当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把盛宴咀嚼得细一点。
2.1 学生活动多样化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语文课堂要组织学生开展听、看、读、说、写、想的多样化活动。
学生要耳、眼、口、手、脑五官并用,多种感官、多种身体部位参与听课。用耳听录音、范读、教师讲解、同学发言等,听清听懂,不漏听错听;用眼看课本、板书、挂图、教师教态、多媒体画面等;用口读说,包括诵读、复述、回答问题、提出疑难、发表见解等;用手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悟、做练习等;并且边用脑思考,积极思维,把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听看结合,听想结合,以听为主,以看促听,以想促听。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根据课堂情境和教师要求,学生五官并用,协调联动,感官活动多样化,课堂收益也就多样化。
2.2 师生互动良性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善于授课,关注调动学生;学生也要善于听课,配合策应教师。师生双方有效互动,良性互动,丰富双边有用的活动量。
语文课堂教学也像舞台演唱,歌手在台上演唱,还要调动听众在台下呼应。即使教师单方自我陶醉,声情并茂,学生也不一定听得专注投入,受益匪浅。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有潜质的学习个体,看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全面持续发展的主体,边授课边关注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互动,主动参与课堂全程的教学活动。在教师调控下,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动感。师生双方默契配合,有效地良性地互动。时而以教师活动为主,时而以学生活动为主,时而师生分工联动,时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从而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教和学更有收益。
3 有效增加课堂思考
教师力求问题探究深刻化,文本解读生活化,加大深度,有效增加课堂思考,让学生把盛宴消化得好一点。
3.1 问题探究深刻化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难度或灵活度,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思考量,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收效,不只在于发现解决了多少问题,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识,训练培养了多少能力,还在于隐形的收益,即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激活了思维,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得到锤炼和发展。扩大这种隐形收益,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授课中抛砖引玉,适时抛出深刻灵活的问题,让学生好好开动脑筋,深入地形象思维或者抽象思维,使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得到的收益就最大化,就更实在和牢固。
3.2 文本解读生活化
语文教师讲读课文,要立足文本,勾连生活,把课堂向社会、向生活延伸迁移,把文本生活化,把生活文本化,促使学生把文本和生活结合着思考理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反映生活,贴近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切忌以本(课本)教本(课本),要提倡生活语文,基于生活,融入生活中相应的人、事、物、理或情,以大语文教学观来教读语文,要把文本和生活嫁接勾连起来。调用学生的生活储备来思考文本,学习语文,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认知,深化素质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生活思考文本,学好语文,在生活中思考文本,用好语文,从而扩大学生课内课外学习语文的收益。
可见,语文课这盛宴,教师会烹调,学生会享用,教和学双方都收益倍增。
总之,课堂时间是固定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充实课堂内容,恰当丰富课堂活动,有效增加课堂思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实优质,扩大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张祥明,林锦秀主编、当代教育学概论[ 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年
[2] 王尚文主编,吴克强副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语文;丰实;课堂;扩大;收益
语文课堂是语文学科教学相长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技巧,提升语文品位素养。在单位课堂里,师生双方都要向课堂45分钟要收益,把语文课上得有广度、活度和深度,上得丰实高效,就能扩大学生的课堂收益。
如果一堂语文课就是一次盛宴,教师如何烹调?学生如何享用呢?
1 合理充实课堂内容
教师力求知识传授适量化,课堂教学动态化,加大广度,合理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把盛宴进食得多一点。
1.1 知识传授适量化
在语文课堂上,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教师要适量传授相关知识,讲课在时间和内容上要有合适的“量”,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让学生解决了疑难,学到了知识,训练了技能。
传统的满堂灌备受诟病,如果把课堂话语权过度交给学生,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师在语文素养上毕竟高于学生,比学生先知先觉,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把自己已知的知识适当传授给未知未觉的学生。即使教师课堂上少开尊口,惜“话”如金,也要保证自己的“厚积”能“薄发”,自己的“一桶水”能匀给学生“一杯水”,无愧于唐代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
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开讲导课,讲解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难点,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和探求新知识,为学生解疑析难,教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方法技能。这些都需要教师讲课,并非不要或废止教师的讲述或讲解。关键在于讲什么,何时讲,怎样讲,掌握好讲课的内容、时机、方法、时长和数量等,讲究教学语言的简明清晰,紧扣学生学习的需要有选择地精讲,甚至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还要精彩精辟地讲,加深学生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开拓学生的视野。
1.2 课堂教学动态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个动态过程,教师不能按照备课的预设来排演,妄想一蹴而就,而要有生成,并解决生成,丰富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动态化。
叶澜教授认为有生成的课,才是丰实的课。况且,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语文能力多种多样,对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预设,但不能完全预知,不能完全操控课堂的动态变化。教师不能只顾兜售自己的备课,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注意课堂动态变化,从学生的反应中敏感发现学生的疑难或渴求,随机应变地让学生质疑,并加以解答分析;留出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并加以明确深化;凭借教育智慧,机智幽默地化解课堂上的小意外,让学生启智益德、愉悦身心;教师也可以激发灵感,结合教学进程,适时甩出自己的生成,与学生探讨分享。由此把课堂上的种种生成当做课程资源,动态地有机地充实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
2 恰當丰富课堂活动
教师力求学生活动多样化,师生互动良性化,加大活度,恰当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把盛宴咀嚼得细一点。
2.1 学生活动多样化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语文课堂要组织学生开展听、看、读、说、写、想的多样化活动。
学生要耳、眼、口、手、脑五官并用,多种感官、多种身体部位参与听课。用耳听录音、范读、教师讲解、同学发言等,听清听懂,不漏听错听;用眼看课本、板书、挂图、教师教态、多媒体画面等;用口读说,包括诵读、复述、回答问题、提出疑难、发表见解等;用手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悟、做练习等;并且边用脑思考,积极思维,把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听看结合,听想结合,以听为主,以看促听,以想促听。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根据课堂情境和教师要求,学生五官并用,协调联动,感官活动多样化,课堂收益也就多样化。
2.2 师生互动良性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善于授课,关注调动学生;学生也要善于听课,配合策应教师。师生双方有效互动,良性互动,丰富双边有用的活动量。
语文课堂教学也像舞台演唱,歌手在台上演唱,还要调动听众在台下呼应。即使教师单方自我陶醉,声情并茂,学生也不一定听得专注投入,受益匪浅。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有潜质的学习个体,看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全面持续发展的主体,边授课边关注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互动,主动参与课堂全程的教学活动。在教师调控下,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动感。师生双方默契配合,有效地良性地互动。时而以教师活动为主,时而以学生活动为主,时而师生分工联动,时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从而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教和学更有收益。
3 有效增加课堂思考
教师力求问题探究深刻化,文本解读生活化,加大深度,有效增加课堂思考,让学生把盛宴消化得好一点。
3.1 问题探究深刻化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难度或灵活度,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思考量,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收效,不只在于发现解决了多少问题,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识,训练培养了多少能力,还在于隐形的收益,即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激活了思维,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得到锤炼和发展。扩大这种隐形收益,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授课中抛砖引玉,适时抛出深刻灵活的问题,让学生好好开动脑筋,深入地形象思维或者抽象思维,使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得到的收益就最大化,就更实在和牢固。
3.2 文本解读生活化
语文教师讲读课文,要立足文本,勾连生活,把课堂向社会、向生活延伸迁移,把文本生活化,把生活文本化,促使学生把文本和生活结合着思考理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反映生活,贴近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切忌以本(课本)教本(课本),要提倡生活语文,基于生活,融入生活中相应的人、事、物、理或情,以大语文教学观来教读语文,要把文本和生活嫁接勾连起来。调用学生的生活储备来思考文本,学习语文,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认知,深化素质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生活思考文本,学好语文,在生活中思考文本,用好语文,从而扩大学生课内课外学习语文的收益。
可见,语文课这盛宴,教师会烹调,学生会享用,教和学双方都收益倍增。
总之,课堂时间是固定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充实课堂内容,恰当丰富课堂活动,有效增加课堂思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实优质,扩大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张祥明,林锦秀主编、当代教育学概论[ 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年
[2] 王尚文主编,吴克强副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