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力金草原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采访德都蒙古长调歌手戈壁,我们来到了都兰县宗家镇艾斯力金草原。
  艾斯力金草原抻开宽厚的胸膛将我紧紧拥抱,在它温暖的臂弯里,我被彻底融化。太阳非常绅士,它将草原镀上了一层迷人的光,金黄灿烂,无论顺着它或逆着它都令人舒服。到了草原才知道戈壁不在家,被省剧团请去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青海解放70周年”的大型演出活动了。大家心里不无遗憾,如此难得的机会,竟与大师失之交臂。
  在柔和的阳光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呼和希日格”蒙古包图书馆,馆藏柴达木的各类图书和德都蒙古文化图书几千册。这座诞生在都兰县宗加镇艾斯力金草原上的移动游牧图书馆主人正是德都蒙古著名长调歌手戈壁(国卫),他还在自己的草场上建起了“德都蒙古长调传承培训基地”。今年8月首届德都蒙古民歌艺术节及德都蒙古民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此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近日,他又出资成功承办“第二届德都蒙古作家笔会”,再一次向世人彰显草原游牧文化的无限魅力!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民间歌手,一个没上过几天学的牧人,如此执着、如此豪爽地来做这些事?
  著名长调大师拉苏荣曾说过:“每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净土,我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滴一丝所俘虏得一干二净!每次听到戈壁的歌声,我一次次得到了心灵的洗礼!戈壁的歌声是百年不遇的天籁之声!戈壁是我今生遇到的真正的草原歌者,他的歌声不仅是属于德都蒙古和柴達木,更是属于全蒙古民族的,他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蒙古长调的标杆,我毫无保留地断言,称他为世界级的长调歌王!”同行的海西州文联主席斯琴夫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台湾蒙古族著名诗人席慕容于2016年8月在西宁遇见歌手戈壁。初次听到戈壁的长调时,她感动得无法控制情绪,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他再唱几首,她边擦眼泪,边做记录。“第二天席慕容找到斯琴夫说:“你能不能再次约一下戈壁老师,我想再听听戈壁老师的长调”。他们在青海大剧院的化妆室找到戈壁,在那里席慕容再次聆听了戈壁演唱的德都蒙古民歌。席慕容老师激动得成了泪人。她反复听,反复录音。席慕容说:“这首歌就是我多年来一直想要找的那首歌——《可汗的身边》,没想到在青海竟有这么美的蒙古族长调,我太有幸了。”依依不舍离开时席慕容再次叮嘱斯琴夫:“我几乎走遍了天下蒙古人散居的地方。从没有遇见过这么好听的声音,戈壁是个牧民,是个很难得的天才,你要好好扶持这样的民间歌手。”“昨夜我听了一宿戈壁长调的录音,彻夜难眠,戈壁的歌里有灵魂,有生命的轮回和召唤你一定代我向他表示敬意。”
  没见到戈壁本人,却听到了席慕容与戈壁之间如此动人的故事,所以更为没有亲耳听到戈壁大师唱的长调而遗憾。在采访过程中,斯主席一再强调说:“一定要让当地的牧民们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延绵不绝地传承下去。”他的这份对本民族文化的痴爱与执着,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作家。如果说蒙古长调作为艾斯力金厚重的民俗文化传承,那么,一棵爱情树和一棵长调树,则完成了戈壁的艾斯力金草原极为浪漫的人文情怀,我省著名诗人杨廷成在他的诗中写道:在这辽阔的草原深处/它在为谁长久地默默守候/根须深扎土地/枝叶仰望云天/与每一缕风儿倾吐心声/与每一只云雀叙述乡愁。
  夜色四合,蒙古包里的欢歌已经开始。在海西有句话:“到了德令哈,不听戈壁的蒙古长调等于白来。”其实,到了蒙古包不感受蒙古族的待客礼仪,也等于白来一趟。因为戈壁不在家,由他的好友孟克巴特尔及爱人布英百丽格夫妇代为招待我们。在此,我感受并了解到了正宗的蒙古族待客礼仪。由孟克巴特尔为在座的每一位客人行待客礼,只见孟克巴特尔双手高举盛满酸奶的碗,从在座最年长者开始行待客规程,客人要以右手无名指轻蘸酸奶,行弹指礼,一般弹三次,意为:敬天、敬地、敬可汗。完毕,接过酸奶碗,以嘴唇轻啜小一口后,再将酸奶碗奉还,对方将右手大拇指放在自己的鼻尖处,同时双腿屈膝向客人行最尊敬的屈膝礼。为每一位客人都行过此礼后,还有一道礼,即在一酒瓶口上抹上一坨酥油,方式与之前基本相同,同样向所有客人行过这道礼后,酒宴方正式开始。此时,宾主落座后,开始开怀畅饮。孟克巴特尔一边唱敬酒歌,一边热情地为客人敬酒,蒙古包内顿时气氛热烈起来。
  欢乐的歌声传出蒙古包,洋溢在艾斯力金草原的夜空之下。夜空繁星闪烁,银河低垂,仿佛伸手可摸,刚入夜时,银河是呈南北走向,到了午夜时分,基本呈东西走向,银河在运转,我竟然是在艾斯力金草原发现的,可见自己的天文知识有多贫乏。那满天的繁星,吸引了我的眼球,以至站在黑暗里,久久不愿回蒙古包。几十年了,我记忆里的满天繁星还是儿时在故乡的夜里看到的,再就是去年在龙羊峡的夜里,当我看到那里夜空闪烁的满天繁星时,才明白并不是因为自己眼睛近视才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是因为城市的天空任谁都无法看到星星的面容。
  蒙古包内,戈壁那辽阔悠扬的蒙古长调从音响内深情传出,激荡在茫茫草原的暗夜,飘扬在昆仑山的褶皱里。狂欢的马队渐渐远去/四周沉浸于无边的寂寞/这火焰般燃烧的身姿/让归来的汉子们泪眼模糊。
  今夜,艾斯力金草原令我沉醉、令我迷失!
其他文献
我的脸盆就是花  我的脸盆就是花  我的天空埋葬过大海  我的大海就是冬天树上的雪花  我的雪花是我所不知道的一切  然我不知道的就是我眼前见到的  我见到的皆是被我遗忘的  我遗忘的也都是我所爱的  而我所爱过的  仅是你衣帽上飘落的雪花   呼 哧  一个爱过的人  夜间骑车经过我的窗台  那是一辆很旧的自行车  “呼哧呼哧”  它这样骑过  我每天都在夜里磨牙  用春天绵密的呼吸  模
期刊
这个时候,无法观云听涛  就这么任性地 弥漫开来  或者 攀爬上来 用最柔软的坚硬  制服 最坚硬的柔软  这些云 占领大山的每一条褶皱  让每一块山岩 喊起疼来  一起喊疼的 还有  一万株花草 一万棵树木  每喊一声 云浪就涨高一寸  大山就消瘦一圈  这个时候 已经无法观云 听涛  祈雨的人群 已经慢慢挪下山  不知道 哪一条褶皱里有座寺庙  晨起的钟声 试图拦挡  白牦牛般 奔突的云头  
期刊
2012年,我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开始了车间里的游荡时光。焊接车间嘈杂无比,哪怕戴上静音耳塞,巨大的声响也能让你脑壳生疼神经衰弱。那段时间我最期待的就是每天5点下班打卡,然后走出公司大门,和同事一起去街对面的自动售货机买罐冰镇雪碧。有天快下班时,同事被天车刮到,血从脸颊流下,情景骇人。同事却认为问题不大,不过蹭破了一点头皮,简单包扎即可。我送他去诊所,一路上人们都看着我俩。在经过自动售货机时,
期刊
雪  那风干的水  扑面时带着梨花的清爽  精灵的羽翼如我腾空的心  天空渐渐暗下来  这立体式的瀑布  发出骨骼撞击的声响  雪是水的精魂,佛的箴言  加持黑夜挽起莲花的清净  群山绝唱  我在一朵雪花上涅槃重生   泉水梁  山梁上的清泉  像母亲的蓝眼睛  雪花酿制的琼浆  从岩石上泻下琴声  攀附于大地胸腹的紫藤蔓  以佛的名义,迈着莲花碎步  填补我体内缺失的成分   黃河九
期刊
在当下年轻的一代作家之间,哲学氛围空前浓厚。这篇取开头一句即题目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牛利利构建的这种双重身份和努力。一种另外的秩序,卡尔维诺在《哲学与文学》中指出:哲学家将存在的多样性简化为由普遍性概念之间关系构成的一张蜘蛛网,小说家则用具有名称、确定的形状、真实属性取代这份抽象。在抽象与具体、简单与复杂之间,作者给出一个词:重写。  这是一篇探讨命名的小说,旨在命名一种存在,以词语的方式:以“
期刊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诗人,籍贯湖南桃源。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他的诗歌是当代中国汉语诗歌中的一个典范式的存在。在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为了向这位在中国新詩史上的重要诗人表达纪念与敬意,本刊选发昌耀诗歌一组,并特刊发当代诗歌批评家燎原、评论家马钧、诗歌史学家姜红伟撰写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及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鹰·雪·牧人  鹰,鼓着铅色的风
期刊
一片很小的草原  一片很小的草原,有一间木屋  屋子前后种上花草,蝴蝶容易找到路  蜜蜂容易嗅到花香。这还不够  需要在养几只羊羔,拣温柔的,美丽的  那些听话的羊羔喂养。我不会把它们当做食物  如果不能等价交换,我添补一点钱  向牧民卓玛家换一只马驹。它会比羊走得远  可以载不多的行李,拜访隔壁草场的朋友  这一切,仅仅发生在一片很小的草原  我还不能圈地为王,得向雪山借一条小溪  向大地借一季
期刊
金秋十月,高原溢彩。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70年华美乐章,青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充分展示7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作家协会组织来自全省不同工作岗位的作家组成小分队,分赴海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采风创作
期刊
阅读青海藏汉双语藏族作家久美多杰的散文,清新自然之风扑面而来,字字句句带着灵性浸润人心,不仅为他真诚朴实的情感所打动,也被他那具有浓郁的藏族思维的方式和诗化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所折服。他那充满藏族智者般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审视生活的态度,视角独特,语言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他的大部分散文具有以上特征,这是他文学创作在艺术上的追求。  为了不忘记母语而写作的初心,让久美多杰的文学从开始就带上了璞玉的质
期刊
几年前有机会读到了久美多杰老师的作品,我感到我的文学世界开启了一条新的航道,若说我对少数民族文学孤陋寡闻,我也不服气,案头有买的还有几本获赠的认真读过的书为证,但他那贴近自然、贴近民族精神、贴近心灵、贴近智慧和信仰的文字的确非常打动我,我甚至想,谁给了他奔逸的想象,冷静又俏皮、明智又幽默的文学思维?   文学不是刀枪而胜似其锋芒;文学也不是即时解决温饱的饭粮,但人若不常咀嚼,便失却许多生活滋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