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3D 转3D 伪3D
我们要看好3D!
有的导演在忙着拍3D,有的导演忙着将2D转3D,很多专家、影评人、学者却又都在骂伪3D,于是,观众们困惑了,他们站在电影院外看着满是3D的排片表一脸茫然。或许只有在弄清所有关于3D的疑问、它们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才能明白,3D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面对3D时目的不纯的动机。我们依然要看3D,但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看的是好3D。
寻找3D的真相
你大可抛出所有有关3D的质疑和追问,因为寻找有关3D的真相不仅是对伪3D的打击,也是对好3D的肯定。
贺岁档的3D为什么这么多?
真相:《画皮Ⅱ》用1000万转3D,票房赚了7个亿
每年的贺岁档临近时,电影市场都是硝烟弥漫。而在今年,这场厮杀尤其惨烈,为什么?因为3D—诸多已经上映和即将上映的影片,如《2012》《血滴子》《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都已经贴上了“3D”的标签。
最先亮相的是“老瓶装新酒”的《2012》,并号称“要用3D开启整个贺岁档”。但怎料,开门红变成了当头炮,最新追加的3D效果成了众多观众诟病的直接目标,更有人声称“只有字幕看得出3D效果”。对此,影评人兰波透露,后期转制全部在浙江完成,花了七个月时间,成本2000万,且这个3D版的《2012》只在中国上映,由此可见中国人爱凑3D热闹的软肋已经牢牢被好莱坞掌控。
当然,抓住我们软肋的除了老外,还有自己人。《血滴子》的成片明明在去年十月已经完成,却一拖再拖还惹来被毙疑云,最终消息却是因为要把2D转成3D,导演刘伟强说,监制陈可辛看后,说可以搞成3D,“反正血滴子就是飞来飞去的”;陈可辛说,因为觉得片子拍得很好,值得做成3D、值得放在贺岁档争一争。理由基本相同且也都是先后上映的影片还有《十二生肖》和《富春山居图》,一时间,转3D成了时下电影圈最流行的招数,如果不和3D扯上点关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片。
而至于其中的原因,多位接受本刊采访的电影从业者及影评人,都将矛头对准了《画皮Ⅱ》。其实,早在《画皮Ⅱ》上映时,编剧宁财神就在微博上进行过炮轰:“为了占厅、提票价和防盗版,就转伪3D,无异于杀鸡取卵,比某些影院调暗灯泡还恶劣100倍!”据悉,《画皮Ⅱ》是在上映前一个月才决定追加1000万成本转为3D上映,并在上映时取消了2D版本在内地上映,只提供3D版本。内地一部电影的票价大约60到80元不等,3D影片会在此价格基础上上浮40元左右,这样一来,《画皮Ⅱ》观影人数一定不是最多的,但它的票房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的—超过7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续的电影纷纷效仿,同为华谊发行的《太极》就曾立下豪言:如果总票房破8亿,就让女主角Angelababy穿比基尼出席庆功会。对此,宁财神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的观点依旧激烈:“别说3D了,我们现在连特效都做得很勉强。电影在好莱坞是工业,在中国是手工业。中国电影的特征就是:一窝蜂冲向某个卖点,直到把它榨取干净。”
除了片方为了多赚票房的商业动机,3D近年来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数据统计,近年来,中国3D银幕数量发展迅速,到如今已经五千多块,占到全部商业银幕数量的58%,但对院线来说,3D的片子太少了,所以对电影片方来说,推出3D电影是占据影厅的最好方式,而占据影厅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票房。在进口大片日益增多、国产片生存空间备受压迫的当下,一个3D标签也是国产电影突围的利器。
但是,就当很多电影都做着高票房的春梦朝3D狂奔的时候,或许只有数据才是现实的。曾夸下海口的《太极》系列两部影片加起来票房不足3亿,最后连王中磊也必须承认:票房不如预期。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3D是可以增加票房,但3D和高票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毕竟,《画皮Ⅱ》在上映的时候还正好赶上了“国产电影保护月”。
大师们都在朝着3D狂奔吗?
真相:北野武说,3D只对拍色情片有用
詹姆斯·卡梅隆已经成了“3D电影教父”,华人导演李安的首部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正在热映,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3D观影热潮,票房上更是一路领跑。卡梅隆说,李安让他看到了3D的突破,甚至以“天衣无缝”来形容李安对于3D技术的掌控。“《少年派》也显示了3D正在跨越出商业片的局限。”此外,加入这股热潮的人还有大牌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等人。
而在中国,加入这股热潮的还有香港电影导演徐克,“开始研究是最近3年,我走了很多地方,到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欧洲,还有加拿大,了解他们3D的状况。走了一圈之后发觉其实我们可以做到。”而他在去年贺岁档公映的3D影片《龙门飞甲》也被很多圈内人认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看的3D电影”。至于3D的最大功能,徐克的回答是视觉感观:“3D带给我们真实感,IMAX把真实感放大,立体电影会让你感觉到空间有深度,它的体积、重量和形状很清楚,更有趣的是你觉得你可以摸得到。”《龙门飞甲》让徐克付出了做普通电影3到4倍的精力,同时,他也坚持认为,3D一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价值:“3D之后,技术会不断发展,让电影更接近现实。”
如此以来,一幅以各位大师做背景的、“3D即将成为未来电影发展主流”的画面貌似已经展开。但准确地说,这一切应该只是我们头脑发热后的夸大事实。
卡梅隆说,其实自己的大部分工作和3D无关,而是在选演员,写剧本,设计场景、人物、色彩,还包括拍摄、处理音效等。“3D只是为观众提供一种更加高级的观影体验,是一种增值行为。导演作为一名故事叙述者,那些基本工作没有任何改变。在卡梅隆看来,对于3D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服务于电影创作的技术手段,而真正决定一部影片成败的,还是好的故事和叙事,“我希望的是观众遗忘3D,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被故事所吸引,这才是影片重要的。而李安跟我一样,他也是在用3D帮助讲故事。我们对于3D的理解是一致的。”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的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之前的采访中透露:一开始有人希望他把《艺术家》拍成3D版,但他拒绝了。“电影开拍前,就有片方说‘如果你拍成3D片,我们就买。’”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真的花了两周的时间,认真想3D这件事,而且还觉得这会是一种特别的影像,“但幸好,后来我不用真的这么拍。电影打动人的唯一秘诀就是讲述一个完美的故事,很幸运,我们已经拥有这样的故事,剩下的就是老老实实说好它。我希望大家在经历了各种视觉冲击之后,能够安安静静地和家人、朋友、爱人一起在大银幕上感受这部浪漫爱情电影的独特魅力。 而对于这一命题表达更加直接的还是日本导演北野武,他说,3D只对拍色情片有用,对其他片子毫无用处。著名的剧作家麦基也同意这一说法, “在我年轻的时候,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3D电影,流行了两年就没有热度了,这只是一种景观和奇观性质的东西,只是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法。”
因此,即便有再多的电影大师加入3D的队伍,所有负责任的电影人也都只有一个共识—2D电影绝对不会被3D电影赶出历史舞台。3D的确是未来电影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只是电影技术,只是讲好故事的一个手段而已。
我们看到的3D为什么那么暗?
真相:灯泡是个问题,脏也是个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观众在观看3D电影时需要佩戴3D眼镜,而几乎所有眼镜放3D时候的发光效率只有原来的10%到15%,换算成亮度大概是2D电影亮度的1/4到1/5。所以,“暗”和如何解决“暗”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关乎3D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我们所感觉到的“暗”从某种程度上则是一种“中国特色”,其中的主角便是灯泡。对此,常年热衷3D技术研究的大学摄影老师“没溜的反函数”解释得非常直白:“3D放映设备从放映机到放映配件成本都很高,影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得想办法在各个方面摊薄成本,能省则省。”于是,灯泡就成了很多影院压缩成本的主要目标。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使用国产灯泡和进口灯泡的差别,据了解,进口灯泡的价格是国产灯泡的近10倍,两者在使用时的亮度也自然不可相提并论。其次,便是江湖传闻中“故意调暗灯泡”的说法。据知情的相关人士透露,很多影院都会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把灯泡调暗,这就导致我们在看3D电影的时候出现明显银幕过暗的状况,在黑暗中寻找3D效果,则是对眼睛的不负责任。当然,这一传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在去年贺岁档《龙门飞甲》上映前,徐克导演就曾通过媒体喊话,要求各个影院将灯泡调至应有的亮度以确保放映的最佳效果。
另据“没溜的反函数”介绍,在目前我国的3D放映中,灯泡过暗是个问题,灯泡过亮同样也是个问题。“一般灯泡都会根据使用寿命调节不同的档位,例如新的时候是一档,用一段时间后调成二档,直到变成最高档位后更换,但有些影院会将已经‘超龄’的灯泡过度使用,强行再度调高亮度,这样不仅不会使画面变亮,反倒会适得其反。”
此外,各种放映设备缺乏及时有效的清洁,脏也成了导致3D放映时画面偏暗的原因,至于到底是哪里脏,“没溜的反函数”提到了一个名字—光路,而与光路相关的则是一长串名词:“放映机内部的清洁程度、放映机镜头的清洁程度、放映机前方的放映窗玻璃的清洁程度、3D配件的清洁程度、银幕的清洁程度等”。
转3D都是伪3D?
真相:技术不该背黑锅,真伪还得看态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在前期拍摄制作时采用3D摄像设备拍摄处理完成的电影称为真3D。但由于这种拍摄方式投入巨大,因此也有一些电影选择利用数字技术在后期制作时生成3D效果,将2D转为3D,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欺诈手段,“伪3D”之名也因此而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转3D的电影作品也各不相同,并不能说所有的转3D都是伪3D。
首先,你需要了解2D转3D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技术原理,就是在原来只有XY关系的画面上增加一个Z轴线的深度,无论是近景的树叶、中景的人还是远景房子都需要仔细分层,然后再在电脑上将原来拍摄的每一帧画面分成3D电影所需要的左右眼两幅画面,然后抠像,拉大景深,调节色彩,要知道,一部90分钟电影就有超过10万帧图像。
众所周知,卡梅隆完成《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共耗时60周、花费1800万美元,但他依然觉得这不够完美,并谦虚地称其为2.99D。也正是因为如此,同为后期转制的《泰坦尼克号》3D版并没有遭受任何“伪3D”的责难。由此不难看出,2D转3D的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并不应该成为被人责难的对象,而所谓的“伪3D”的名称则应该送给那些转制3D只为赚钱,不对观众的感观负责的影片。
曾制作过3D动画影片《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的年轻导演徐克对伪3D的比喻很形象,“比如一个杯子。伪3D是拍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左右错开,然后再合在一起。如果是真3D,这两张照片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一张是杯子的正面,这是你左眼看到的画面,另一张则是杯子的正面以及右边一点,这是你右眼看到的画面,这样合起来,才是个3D的杯子。”
除了用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简单地复制粘贴之外,伪3D的“伪”还体现其他工序上的粗糙,比如分层,原本应该分五层的为了赶时间、嫌麻烦索性只分3层,因此,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观众所诟病的“只有字幕能看出3D”的状况。
至于很多人大骂《画皮Ⅱ》是伪3D,其实就连王中磊自己也承认转制的时间有点短。有的人则说得更加直接形象:“卡梅隆把《泰坦尼克号》转成3D,找了450个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两年。至于魔幻大片《画皮Ⅱ》,连拍摄加后期也是只有一年。”
如何对抗伪3D?
真相:有人自制了3D转2D的眼镜
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的技术导演凯文·盖格在迪斯尼工作12年,曾担任《四眼天鸡》等影片的技术指导,他去看了号称“亚洲首部全片3D立体影片”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却发现只有字幕是立体。“3D技术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课题,但如果为了噱头而硬要把电影包装成3D,那就是一种欺骗,这样做会让观众不再信任3D,也可能会令刚刚起步的电影技术革命止步,这对中国电影是非常大的伤害。”
作为电影圈中人,宁财神选择的对抗伪3D的方式是“骂”,“我对所有电都影很客气,只有对伪3D是完全不客气的,我会骂《画皮Ⅱ》会骂《太极》,因为它们在掠夺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任,伤害中国电影的未来。但现在还是有些人一边骂伪3D一边花钱买票,如果不再警醒,也许一两年后就只要是中国做的3D大家都不会看了。”
但对于没有太多话语权的普通观众而言,从众多3D作品中分辨出伪3D并加以抵制也许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需要观众个人在选择影片前多做功课,了解其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而一些资深技术控的3D影迷选择的方式则非常特别,他们联系了一家眼镜厂商,自己研发制作了一个3D转2D的眼镜,技术原理正好和3D眼镜相反。这副眼镜随身携带,如果发现看的是伪3D,就可以随时拿出来“打假”、不受伪3D的折磨。
时下,此前号称“随时会被其他电影侵占排片”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在热映,甚至是晚上10点半的也仍然是全场爆满,有的影迷甚至会辗转多家影院对比不同的放映效果。因此,在质疑和追问之后,我们最终找到的真相是—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倒3D,而是追求真正的好3D。
它们,可以转3D
有一些影片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故事情节上都可以模仿《泰坦尼克号》完成一次3D的复盘,让经典的魅力重现。
《终结者2》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需要理由吗?卡梅隆这部传世经典中有逼真的核末日,有刺激的摩托飞车戏,有拳拳到肉的金属机械人,还有伟大液态的T-1000……有一万个理由让这部电影制作成3D再次上映,估计票房也会相当漂亮。
《异形》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伟大的系列电影,但真正体现出“浩瀚太空中的恐怖”这一感觉的,只有这部雷德利·斯科特的开山之作。浩瀚的宇宙、幽闭的飞船、神秘的外星球、造型诡异的飞船。这些都让空间成为这部电影的有力表现手段。
《盗梦空间》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虽然诺兰本人对3D存在抵触,但无可否认,那层层相套、失重状态的梦境是多么适合用3D呈现。在3D银幕上体验整个城市翻卷过来,想想这个画面就令人兴奋不已。
《黑客帝国》
导演:安迪·沃卓斯基
这是至今为止最好的原创三部曲,拥有伟大的视觉想象力。大楼上的波纹,下落的数字,暴雨中的打斗,空中360°的白鹤亮翅,逆向行走的飙车……去看一次3D版是绝对值得的。
它们,都是好3D
这些电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3D技术加上诚恳的态度,是多么地打动人心。
《阿凡达》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如果没有《阿凡达》,就没有3D电影如今的红火场面”,至于这种说法,应该没有人会太过否认,所以,话已至此,无需赘述。
《雨果》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尽管《雨果》的上映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太大的反响,但看过的人大多会对它的3D效果赞不绝口,画面空间的圆润甚至真的能让你想要伸手去摸一摸车站巡视员的胡子。
《普罗米修斯》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这也是在专业3D影迷中口碑极佳的影片。尽管整体色调偏暗,但无论是开场时天地辽阔的长镜头还是略显阴森的异星世界,都可以足够震撼你的感观。由此,也让人们更加期待斯科特将《异形》转为3D。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导演:李安
派在角落里呼喊他的家人,斑马从水中出来,这是超现实的一幕。还有暴风雨的场景、救生艇上的情景,特别是飞鱼,这些都因为3D而达到了梦幻的效果。夜晚和一些生物画面,也如同仙境一般。
三步找到好3D
摒弃伪3D的同时,善待好3D,或许才是所谓正确的“3D观”,毕竟对于每一个走进电影院的人而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一般情况下无法获得的视听体验。至于如何才算真正对得起好3D,以下三个步骤或许可以帮到你。
认清各种眼镜
一提到3D眼镜,你还会想起那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的镜片吗?拜托,别老土了,属于红蓝眼镜的3D时代早就过去了,就普通3D而言,现在市场上最流行四种3D放映系统分别是XpanD系统,Dolby(杜比)系统,MasterImage系统和RealD系统。至于如何区分且找到效果最好的那个,很简单,就从认清放映员发给你的3D眼镜开始。
XpanD系统
在3D电影在我国的最初普及阶段,绝大多数影院都是采用这一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快门式的3D放映系统,其原理就是采用可主动关闭的液晶眼镜,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眼镜的开关,来实现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内容。此系统对所有的3D放映机全兼容,对影厅银幕介质没有特别要求,普通白幕就可以。但在目前流行的3D放映系统中,它的画面最暗,对于动作镜头会更容易产生眩晕感。
[眼镜]
分辨XpanD3D眼镜眼镜的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它佩戴起来比较沉,其次眼镜中央有一个红外接收器,用以接受影院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眼镜切换信号,使眼睛看到立体图像。如果把手挡在眼镜前,3D效果就会立刻消失。此外,XpanD眼镜的造价很高,一般影院都会要求观众交纳押金。
杜比系统
杜比3D属于红蓝3D的升级版,简单地说是让双眼看到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实现画面立体的效果,但杜比3D系统对颜色的区分精细得多,颜色还原的效果也要好很多。此系统要求的银幕也可以是白幕,且大部分3D放映机都能兼容,亮度要好于XpanD系统,但仍无法企及其他系统。
[眼镜]
杜比3D的眼镜最直观的特点就是眼镜镜片的尺寸较小。它的重量要轻于XpanD3D眼镜,但仍显略重。此外,杜比3D眼镜每个镜片都涂有多重涂层,起到滤光作用,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它的价格也同样较高。
RealD系统
这是目前最先进且呈现画面最亮的3D放映系统,此系统目前在北美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且正在国内形成主流。它的放映原理是在放映机前端装一个叫做ZScreen的设备,它交替将投射出来的光线调制成左旋和右旋的偏振光,观众通过佩戴相应的眼镜而使得左右眼接收不同的信号从而形成3D效果。此系统必须搭配高反射度的金属银幕使用。此外,RealD系统独有的光回收技术可以通过镜片反射出的额外的偏振光二次回收利用投射到银幕上,从而把光亮损耗减少到最低。
[眼镜]
与RealD系统相匹配的3D眼镜只是在镜片上贴上一层专用的偏光膜,佩戴起来非常轻便,整体外观也比较接近于平时生活中的墨镜。此外,根据目前的3D放映技术,光从银幕反射回来是线性的,只有正对的情况下观影效果才最好,而RealD系统中,光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方式传播,所以在任意方位以任意姿势所获取的光线都是一样的,你完全不用担心歪歪脑袋就破坏了影片的3D效果。目前,很多电商网站上都有RealD3D眼镜出售,价格大约在30元人民币。 MasterImage系统
MasterImage3D是韩国公司的创造,因此,此系统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韩系的影院中。MasterImage系统的放映原理与RealD系统一样,只是,它没有光回收技术,因此在画面亮度的呈现上不及RealD系统,但仍好于XpanD系统和杜比系统。
[眼镜]
MasterImage系统所配备的3D眼镜与RealD 3D眼镜类似,两者的区别是左右眼偏振光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拿着RealD3D眼镜进MasterImage3D放映厅,原本出屏的那些立体效果就会变成入屏。
选择好的影院
随着3D银幕数量成几何般速增,如今3D影厅也成了各大影院的绝对主角,但每个影院、甚至同影院的不同影厅采用的3D放映系统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这就需要你拿出自己的火眼金睛选出最货真价实的那一个。
如果你在北京
[IMAX 3D]
如果是观看有IMAX版本的3D电影,首推石景山万达影城的8号厅,这是全亚洲首家数字IMAX影厅,就为数字IMAX放映设计没有经过任何改造。整个影厅无论是座椅的落差和间距,还是无边框的超大银幕设计、应急灯的斜度设计(防止光反射到银幕上),银幕顶棚的防反光材料,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立为数字IMAX影厅的标杆。再加上近期刚刚更换的新IMAX银幕,大大提升了观影亮度和清晰度。至于其他的IMAX影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身的问题。双安华星UME的数字IMAX影厅是由胶片IMAX影厅改造而来的,它的硬伤在于放映设备比较低端,因此会影响放映效果。而CBD万达影城的也是经过后期改造的,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座位之间的落差设计不合理,因此影响了观众观看的效果。
[普通3D]
根据此前对于不同3D放映系统的介绍,观看普通的3D影片,如果想获得较好的观影体验应该选择采用RealD放映系统的影厅,且最好是有双机放映的RealD3D影厅,所谓双机放映,就是用两台3D放映机同步播放影片,这样其亮度能够提升近一倍,接近2D电影的水准。目前在北京,拥有双机RealD系统的影厅只有两个,分别是双井UME的10号厅和金源星美的4号厅,其中,前者匹配的还是中国巨幕,超大的银幕尺寸也会提升观影效果。
此外,大兴保利的polymax厅和未来将会运营的东直门、马家堡的保利polymax厅也可以作为备选,此影厅采用的是自创的双机放映系统,据多次观影的影迷反映,效果和RealD双机类似,值得推荐。
如果你在外地
其实无论在任何城市选择影院观看3D电影,所需要遵循的原则都基本一致,那就是尽量选择采用RealD放映系统的影院,且最好是双机RealD。具体的影院名单可以登录RealD中国的官方网站查询,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是出现在名单上的影院也并非是每个影厅都采用RealD系统,具体的影厅还需要详细咨询。
抢占
“皇帝”座位
所谓“皇帝位”就是在观看电影时选择影厅中视听效果最佳的位置。
黄金分割点:
据曾经参与过影院设计的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就声音方面,“皇帝位”的声场向度要适中,立体声效果要最好,不能失衡;而从画面方面来说,“皇帝位”能令观众尽量平视或稍有点仰视,视场角度适中。这样,综合而言,从银幕起到放映窗口止的2/3截点周围区域,正是整个影厅观影效果最好的区域。
最后一排的误区:
很多人都认为影厅的最后一排、最后几排是观看3D电影最好的位置,但这绝对是个大大的误区。首先这一区域的位置往往看到的银幕会很小,因为离得远。其次,你听到的5.1环绕立体声的方向也不正确,本来是来自脑后的声音,却从脑侧传过来,影响听觉感观。
包裹感:
由于3D特殊的视觉效果,“皇帝位”就是能让画面正好充满自己眼睛的座位。因此在观看3D电影时可以选择影厅中央且稍稍靠前一点的位置,那里的包裹感才是最好。
我们要看好3D!
有的导演在忙着拍3D,有的导演忙着将2D转3D,很多专家、影评人、学者却又都在骂伪3D,于是,观众们困惑了,他们站在电影院外看着满是3D的排片表一脸茫然。或许只有在弄清所有关于3D的疑问、它们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才能明白,3D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面对3D时目的不纯的动机。我们依然要看3D,但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看的是好3D。
寻找3D的真相
你大可抛出所有有关3D的质疑和追问,因为寻找有关3D的真相不仅是对伪3D的打击,也是对好3D的肯定。
贺岁档的3D为什么这么多?
真相:《画皮Ⅱ》用1000万转3D,票房赚了7个亿
每年的贺岁档临近时,电影市场都是硝烟弥漫。而在今年,这场厮杀尤其惨烈,为什么?因为3D—诸多已经上映和即将上映的影片,如《2012》《血滴子》《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都已经贴上了“3D”的标签。
最先亮相的是“老瓶装新酒”的《2012》,并号称“要用3D开启整个贺岁档”。但怎料,开门红变成了当头炮,最新追加的3D效果成了众多观众诟病的直接目标,更有人声称“只有字幕看得出3D效果”。对此,影评人兰波透露,后期转制全部在浙江完成,花了七个月时间,成本2000万,且这个3D版的《2012》只在中国上映,由此可见中国人爱凑3D热闹的软肋已经牢牢被好莱坞掌控。
当然,抓住我们软肋的除了老外,还有自己人。《血滴子》的成片明明在去年十月已经完成,却一拖再拖还惹来被毙疑云,最终消息却是因为要把2D转成3D,导演刘伟强说,监制陈可辛看后,说可以搞成3D,“反正血滴子就是飞来飞去的”;陈可辛说,因为觉得片子拍得很好,值得做成3D、值得放在贺岁档争一争。理由基本相同且也都是先后上映的影片还有《十二生肖》和《富春山居图》,一时间,转3D成了时下电影圈最流行的招数,如果不和3D扯上点关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片。
而至于其中的原因,多位接受本刊采访的电影从业者及影评人,都将矛头对准了《画皮Ⅱ》。其实,早在《画皮Ⅱ》上映时,编剧宁财神就在微博上进行过炮轰:“为了占厅、提票价和防盗版,就转伪3D,无异于杀鸡取卵,比某些影院调暗灯泡还恶劣100倍!”据悉,《画皮Ⅱ》是在上映前一个月才决定追加1000万成本转为3D上映,并在上映时取消了2D版本在内地上映,只提供3D版本。内地一部电影的票价大约60到80元不等,3D影片会在此价格基础上上浮40元左右,这样一来,《画皮Ⅱ》观影人数一定不是最多的,但它的票房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的—超过7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续的电影纷纷效仿,同为华谊发行的《太极》就曾立下豪言:如果总票房破8亿,就让女主角Angelababy穿比基尼出席庆功会。对此,宁财神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的观点依旧激烈:“别说3D了,我们现在连特效都做得很勉强。电影在好莱坞是工业,在中国是手工业。中国电影的特征就是:一窝蜂冲向某个卖点,直到把它榨取干净。”
除了片方为了多赚票房的商业动机,3D近年来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数据统计,近年来,中国3D银幕数量发展迅速,到如今已经五千多块,占到全部商业银幕数量的58%,但对院线来说,3D的片子太少了,所以对电影片方来说,推出3D电影是占据影厅的最好方式,而占据影厅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票房。在进口大片日益增多、国产片生存空间备受压迫的当下,一个3D标签也是国产电影突围的利器。
但是,就当很多电影都做着高票房的春梦朝3D狂奔的时候,或许只有数据才是现实的。曾夸下海口的《太极》系列两部影片加起来票房不足3亿,最后连王中磊也必须承认:票房不如预期。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3D是可以增加票房,但3D和高票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毕竟,《画皮Ⅱ》在上映的时候还正好赶上了“国产电影保护月”。
大师们都在朝着3D狂奔吗?
真相:北野武说,3D只对拍色情片有用
詹姆斯·卡梅隆已经成了“3D电影教父”,华人导演李安的首部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正在热映,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3D观影热潮,票房上更是一路领跑。卡梅隆说,李安让他看到了3D的突破,甚至以“天衣无缝”来形容李安对于3D技术的掌控。“《少年派》也显示了3D正在跨越出商业片的局限。”此外,加入这股热潮的人还有大牌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等人。
而在中国,加入这股热潮的还有香港电影导演徐克,“开始研究是最近3年,我走了很多地方,到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欧洲,还有加拿大,了解他们3D的状况。走了一圈之后发觉其实我们可以做到。”而他在去年贺岁档公映的3D影片《龙门飞甲》也被很多圈内人认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看的3D电影”。至于3D的最大功能,徐克的回答是视觉感观:“3D带给我们真实感,IMAX把真实感放大,立体电影会让你感觉到空间有深度,它的体积、重量和形状很清楚,更有趣的是你觉得你可以摸得到。”《龙门飞甲》让徐克付出了做普通电影3到4倍的精力,同时,他也坚持认为,3D一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价值:“3D之后,技术会不断发展,让电影更接近现实。”
如此以来,一幅以各位大师做背景的、“3D即将成为未来电影发展主流”的画面貌似已经展开。但准确地说,这一切应该只是我们头脑发热后的夸大事实。
卡梅隆说,其实自己的大部分工作和3D无关,而是在选演员,写剧本,设计场景、人物、色彩,还包括拍摄、处理音效等。“3D只是为观众提供一种更加高级的观影体验,是一种增值行为。导演作为一名故事叙述者,那些基本工作没有任何改变。在卡梅隆看来,对于3D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服务于电影创作的技术手段,而真正决定一部影片成败的,还是好的故事和叙事,“我希望的是观众遗忘3D,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被故事所吸引,这才是影片重要的。而李安跟我一样,他也是在用3D帮助讲故事。我们对于3D的理解是一致的。”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的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之前的采访中透露:一开始有人希望他把《艺术家》拍成3D版,但他拒绝了。“电影开拍前,就有片方说‘如果你拍成3D片,我们就买。’”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真的花了两周的时间,认真想3D这件事,而且还觉得这会是一种特别的影像,“但幸好,后来我不用真的这么拍。电影打动人的唯一秘诀就是讲述一个完美的故事,很幸运,我们已经拥有这样的故事,剩下的就是老老实实说好它。我希望大家在经历了各种视觉冲击之后,能够安安静静地和家人、朋友、爱人一起在大银幕上感受这部浪漫爱情电影的独特魅力。 而对于这一命题表达更加直接的还是日本导演北野武,他说,3D只对拍色情片有用,对其他片子毫无用处。著名的剧作家麦基也同意这一说法, “在我年轻的时候,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3D电影,流行了两年就没有热度了,这只是一种景观和奇观性质的东西,只是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法。”
因此,即便有再多的电影大师加入3D的队伍,所有负责任的电影人也都只有一个共识—2D电影绝对不会被3D电影赶出历史舞台。3D的确是未来电影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只是电影技术,只是讲好故事的一个手段而已。
我们看到的3D为什么那么暗?
真相:灯泡是个问题,脏也是个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观众在观看3D电影时需要佩戴3D眼镜,而几乎所有眼镜放3D时候的发光效率只有原来的10%到15%,换算成亮度大概是2D电影亮度的1/4到1/5。所以,“暗”和如何解决“暗”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关乎3D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我们所感觉到的“暗”从某种程度上则是一种“中国特色”,其中的主角便是灯泡。对此,常年热衷3D技术研究的大学摄影老师“没溜的反函数”解释得非常直白:“3D放映设备从放映机到放映配件成本都很高,影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得想办法在各个方面摊薄成本,能省则省。”于是,灯泡就成了很多影院压缩成本的主要目标。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使用国产灯泡和进口灯泡的差别,据了解,进口灯泡的价格是国产灯泡的近10倍,两者在使用时的亮度也自然不可相提并论。其次,便是江湖传闻中“故意调暗灯泡”的说法。据知情的相关人士透露,很多影院都会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把灯泡调暗,这就导致我们在看3D电影的时候出现明显银幕过暗的状况,在黑暗中寻找3D效果,则是对眼睛的不负责任。当然,这一传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在去年贺岁档《龙门飞甲》上映前,徐克导演就曾通过媒体喊话,要求各个影院将灯泡调至应有的亮度以确保放映的最佳效果。
另据“没溜的反函数”介绍,在目前我国的3D放映中,灯泡过暗是个问题,灯泡过亮同样也是个问题。“一般灯泡都会根据使用寿命调节不同的档位,例如新的时候是一档,用一段时间后调成二档,直到变成最高档位后更换,但有些影院会将已经‘超龄’的灯泡过度使用,强行再度调高亮度,这样不仅不会使画面变亮,反倒会适得其反。”
此外,各种放映设备缺乏及时有效的清洁,脏也成了导致3D放映时画面偏暗的原因,至于到底是哪里脏,“没溜的反函数”提到了一个名字—光路,而与光路相关的则是一长串名词:“放映机内部的清洁程度、放映机镜头的清洁程度、放映机前方的放映窗玻璃的清洁程度、3D配件的清洁程度、银幕的清洁程度等”。
转3D都是伪3D?
真相:技术不该背黑锅,真伪还得看态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在前期拍摄制作时采用3D摄像设备拍摄处理完成的电影称为真3D。但由于这种拍摄方式投入巨大,因此也有一些电影选择利用数字技术在后期制作时生成3D效果,将2D转为3D,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欺诈手段,“伪3D”之名也因此而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转3D的电影作品也各不相同,并不能说所有的转3D都是伪3D。
首先,你需要了解2D转3D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技术原理,就是在原来只有XY关系的画面上增加一个Z轴线的深度,无论是近景的树叶、中景的人还是远景房子都需要仔细分层,然后再在电脑上将原来拍摄的每一帧画面分成3D电影所需要的左右眼两幅画面,然后抠像,拉大景深,调节色彩,要知道,一部90分钟电影就有超过10万帧图像。
众所周知,卡梅隆完成《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共耗时60周、花费1800万美元,但他依然觉得这不够完美,并谦虚地称其为2.99D。也正是因为如此,同为后期转制的《泰坦尼克号》3D版并没有遭受任何“伪3D”的责难。由此不难看出,2D转3D的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并不应该成为被人责难的对象,而所谓的“伪3D”的名称则应该送给那些转制3D只为赚钱,不对观众的感观负责的影片。
曾制作过3D动画影片《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的年轻导演徐克对伪3D的比喻很形象,“比如一个杯子。伪3D是拍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左右错开,然后再合在一起。如果是真3D,这两张照片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一张是杯子的正面,这是你左眼看到的画面,另一张则是杯子的正面以及右边一点,这是你右眼看到的画面,这样合起来,才是个3D的杯子。”
除了用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简单地复制粘贴之外,伪3D的“伪”还体现其他工序上的粗糙,比如分层,原本应该分五层的为了赶时间、嫌麻烦索性只分3层,因此,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观众所诟病的“只有字幕能看出3D”的状况。
至于很多人大骂《画皮Ⅱ》是伪3D,其实就连王中磊自己也承认转制的时间有点短。有的人则说得更加直接形象:“卡梅隆把《泰坦尼克号》转成3D,找了450个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两年。至于魔幻大片《画皮Ⅱ》,连拍摄加后期也是只有一年。”
如何对抗伪3D?
真相:有人自制了3D转2D的眼镜
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的技术导演凯文·盖格在迪斯尼工作12年,曾担任《四眼天鸡》等影片的技术指导,他去看了号称“亚洲首部全片3D立体影片”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却发现只有字幕是立体。“3D技术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课题,但如果为了噱头而硬要把电影包装成3D,那就是一种欺骗,这样做会让观众不再信任3D,也可能会令刚刚起步的电影技术革命止步,这对中国电影是非常大的伤害。”
作为电影圈中人,宁财神选择的对抗伪3D的方式是“骂”,“我对所有电都影很客气,只有对伪3D是完全不客气的,我会骂《画皮Ⅱ》会骂《太极》,因为它们在掠夺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任,伤害中国电影的未来。但现在还是有些人一边骂伪3D一边花钱买票,如果不再警醒,也许一两年后就只要是中国做的3D大家都不会看了。”
但对于没有太多话语权的普通观众而言,从众多3D作品中分辨出伪3D并加以抵制也许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需要观众个人在选择影片前多做功课,了解其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而一些资深技术控的3D影迷选择的方式则非常特别,他们联系了一家眼镜厂商,自己研发制作了一个3D转2D的眼镜,技术原理正好和3D眼镜相反。这副眼镜随身携带,如果发现看的是伪3D,就可以随时拿出来“打假”、不受伪3D的折磨。
时下,此前号称“随时会被其他电影侵占排片”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在热映,甚至是晚上10点半的也仍然是全场爆满,有的影迷甚至会辗转多家影院对比不同的放映效果。因此,在质疑和追问之后,我们最终找到的真相是—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倒3D,而是追求真正的好3D。
它们,可以转3D
有一些影片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故事情节上都可以模仿《泰坦尼克号》完成一次3D的复盘,让经典的魅力重现。
《终结者2》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需要理由吗?卡梅隆这部传世经典中有逼真的核末日,有刺激的摩托飞车戏,有拳拳到肉的金属机械人,还有伟大液态的T-1000……有一万个理由让这部电影制作成3D再次上映,估计票房也会相当漂亮。
《异形》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伟大的系列电影,但真正体现出“浩瀚太空中的恐怖”这一感觉的,只有这部雷德利·斯科特的开山之作。浩瀚的宇宙、幽闭的飞船、神秘的外星球、造型诡异的飞船。这些都让空间成为这部电影的有力表现手段。
《盗梦空间》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虽然诺兰本人对3D存在抵触,但无可否认,那层层相套、失重状态的梦境是多么适合用3D呈现。在3D银幕上体验整个城市翻卷过来,想想这个画面就令人兴奋不已。
《黑客帝国》
导演:安迪·沃卓斯基
这是至今为止最好的原创三部曲,拥有伟大的视觉想象力。大楼上的波纹,下落的数字,暴雨中的打斗,空中360°的白鹤亮翅,逆向行走的飙车……去看一次3D版是绝对值得的。
它们,都是好3D
这些电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3D技术加上诚恳的态度,是多么地打动人心。
《阿凡达》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如果没有《阿凡达》,就没有3D电影如今的红火场面”,至于这种说法,应该没有人会太过否认,所以,话已至此,无需赘述。
《雨果》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尽管《雨果》的上映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太大的反响,但看过的人大多会对它的3D效果赞不绝口,画面空间的圆润甚至真的能让你想要伸手去摸一摸车站巡视员的胡子。
《普罗米修斯》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这也是在专业3D影迷中口碑极佳的影片。尽管整体色调偏暗,但无论是开场时天地辽阔的长镜头还是略显阴森的异星世界,都可以足够震撼你的感观。由此,也让人们更加期待斯科特将《异形》转为3D。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导演:李安
派在角落里呼喊他的家人,斑马从水中出来,这是超现实的一幕。还有暴风雨的场景、救生艇上的情景,特别是飞鱼,这些都因为3D而达到了梦幻的效果。夜晚和一些生物画面,也如同仙境一般。
三步找到好3D
摒弃伪3D的同时,善待好3D,或许才是所谓正确的“3D观”,毕竟对于每一个走进电影院的人而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一般情况下无法获得的视听体验。至于如何才算真正对得起好3D,以下三个步骤或许可以帮到你。
认清各种眼镜
一提到3D眼镜,你还会想起那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的镜片吗?拜托,别老土了,属于红蓝眼镜的3D时代早就过去了,就普通3D而言,现在市场上最流行四种3D放映系统分别是XpanD系统,Dolby(杜比)系统,MasterImage系统和RealD系统。至于如何区分且找到效果最好的那个,很简单,就从认清放映员发给你的3D眼镜开始。
XpanD系统
在3D电影在我国的最初普及阶段,绝大多数影院都是采用这一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快门式的3D放映系统,其原理就是采用可主动关闭的液晶眼镜,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眼镜的开关,来实现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内容。此系统对所有的3D放映机全兼容,对影厅银幕介质没有特别要求,普通白幕就可以。但在目前流行的3D放映系统中,它的画面最暗,对于动作镜头会更容易产生眩晕感。
[眼镜]
分辨XpanD3D眼镜眼镜的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它佩戴起来比较沉,其次眼镜中央有一个红外接收器,用以接受影院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眼镜切换信号,使眼睛看到立体图像。如果把手挡在眼镜前,3D效果就会立刻消失。此外,XpanD眼镜的造价很高,一般影院都会要求观众交纳押金。
杜比系统
杜比3D属于红蓝3D的升级版,简单地说是让双眼看到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实现画面立体的效果,但杜比3D系统对颜色的区分精细得多,颜色还原的效果也要好很多。此系统要求的银幕也可以是白幕,且大部分3D放映机都能兼容,亮度要好于XpanD系统,但仍无法企及其他系统。
[眼镜]
杜比3D的眼镜最直观的特点就是眼镜镜片的尺寸较小。它的重量要轻于XpanD3D眼镜,但仍显略重。此外,杜比3D眼镜每个镜片都涂有多重涂层,起到滤光作用,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它的价格也同样较高。
RealD系统
这是目前最先进且呈现画面最亮的3D放映系统,此系统目前在北美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且正在国内形成主流。它的放映原理是在放映机前端装一个叫做ZScreen的设备,它交替将投射出来的光线调制成左旋和右旋的偏振光,观众通过佩戴相应的眼镜而使得左右眼接收不同的信号从而形成3D效果。此系统必须搭配高反射度的金属银幕使用。此外,RealD系统独有的光回收技术可以通过镜片反射出的额外的偏振光二次回收利用投射到银幕上,从而把光亮损耗减少到最低。
[眼镜]
与RealD系统相匹配的3D眼镜只是在镜片上贴上一层专用的偏光膜,佩戴起来非常轻便,整体外观也比较接近于平时生活中的墨镜。此外,根据目前的3D放映技术,光从银幕反射回来是线性的,只有正对的情况下观影效果才最好,而RealD系统中,光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方式传播,所以在任意方位以任意姿势所获取的光线都是一样的,你完全不用担心歪歪脑袋就破坏了影片的3D效果。目前,很多电商网站上都有RealD3D眼镜出售,价格大约在30元人民币。 MasterImage系统
MasterImage3D是韩国公司的创造,因此,此系统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韩系的影院中。MasterImage系统的放映原理与RealD系统一样,只是,它没有光回收技术,因此在画面亮度的呈现上不及RealD系统,但仍好于XpanD系统和杜比系统。
[眼镜]
MasterImage系统所配备的3D眼镜与RealD 3D眼镜类似,两者的区别是左右眼偏振光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拿着RealD3D眼镜进MasterImage3D放映厅,原本出屏的那些立体效果就会变成入屏。
选择好的影院
随着3D银幕数量成几何般速增,如今3D影厅也成了各大影院的绝对主角,但每个影院、甚至同影院的不同影厅采用的3D放映系统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这就需要你拿出自己的火眼金睛选出最货真价实的那一个。
如果你在北京
[IMAX 3D]
如果是观看有IMAX版本的3D电影,首推石景山万达影城的8号厅,这是全亚洲首家数字IMAX影厅,就为数字IMAX放映设计没有经过任何改造。整个影厅无论是座椅的落差和间距,还是无边框的超大银幕设计、应急灯的斜度设计(防止光反射到银幕上),银幕顶棚的防反光材料,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立为数字IMAX影厅的标杆。再加上近期刚刚更换的新IMAX银幕,大大提升了观影亮度和清晰度。至于其他的IMAX影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身的问题。双安华星UME的数字IMAX影厅是由胶片IMAX影厅改造而来的,它的硬伤在于放映设备比较低端,因此会影响放映效果。而CBD万达影城的也是经过后期改造的,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座位之间的落差设计不合理,因此影响了观众观看的效果。
[普通3D]
根据此前对于不同3D放映系统的介绍,观看普通的3D影片,如果想获得较好的观影体验应该选择采用RealD放映系统的影厅,且最好是有双机放映的RealD3D影厅,所谓双机放映,就是用两台3D放映机同步播放影片,这样其亮度能够提升近一倍,接近2D电影的水准。目前在北京,拥有双机RealD系统的影厅只有两个,分别是双井UME的10号厅和金源星美的4号厅,其中,前者匹配的还是中国巨幕,超大的银幕尺寸也会提升观影效果。
此外,大兴保利的polymax厅和未来将会运营的东直门、马家堡的保利polymax厅也可以作为备选,此影厅采用的是自创的双机放映系统,据多次观影的影迷反映,效果和RealD双机类似,值得推荐。
如果你在外地
其实无论在任何城市选择影院观看3D电影,所需要遵循的原则都基本一致,那就是尽量选择采用RealD放映系统的影院,且最好是双机RealD。具体的影院名单可以登录RealD中国的官方网站查询,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是出现在名单上的影院也并非是每个影厅都采用RealD系统,具体的影厅还需要详细咨询。
抢占
“皇帝”座位
所谓“皇帝位”就是在观看电影时选择影厅中视听效果最佳的位置。
黄金分割点:
据曾经参与过影院设计的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就声音方面,“皇帝位”的声场向度要适中,立体声效果要最好,不能失衡;而从画面方面来说,“皇帝位”能令观众尽量平视或稍有点仰视,视场角度适中。这样,综合而言,从银幕起到放映窗口止的2/3截点周围区域,正是整个影厅观影效果最好的区域。
最后一排的误区:
很多人都认为影厅的最后一排、最后几排是观看3D电影最好的位置,但这绝对是个大大的误区。首先这一区域的位置往往看到的银幕会很小,因为离得远。其次,你听到的5.1环绕立体声的方向也不正确,本来是来自脑后的声音,却从脑侧传过来,影响听觉感观。
包裹感:
由于3D特殊的视觉效果,“皇帝位”就是能让画面正好充满自己眼睛的座位。因此在观看3D电影时可以选择影厅中央且稍稍靠前一点的位置,那里的包裹感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