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會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系统实行电算化后正常、安全、高效地运行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认识 对策
1.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其次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2.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2.1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2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2.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2.4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管理功能,没有从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2.5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指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就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储存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浅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
2.6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3.改进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3.1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财务工作短期目标,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统一规划下,分步有序地实施,以免盲目性,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3.2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多账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3.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3.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对软件、硬件、文档的安全要检查,设置多级保密措施,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运用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作者单位: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认识 对策
1.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其次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2.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2.1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2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2.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2.4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管理功能,没有从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2.5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指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就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储存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浅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
2.6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3.改进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3.1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财务工作短期目标,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统一规划下,分步有序地实施,以免盲目性,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3.2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多账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3.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3.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对软件、硬件、文档的安全要检查,设置多级保密措施,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运用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作者单位: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