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9月23日清晨5点半,刘诗昆从香港驱车,赶往广州市殡仪馆。他要送别的,是60年来一直被自己当作兄长的叶选平。
铺着绿色地毯的殡仪馆里,聚集了近千人,很多人掉了眼泪。叶选平的夫人吴小兰见到刘诗昆,和他紧紧拥抱:“大昆,我们都要多保重。”
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等专程前来,为叶选平送别。
叶选平担任广东省省长期间,广东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刘诗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为广东争取到了很多自主权,尤其是在引进外资和支持民营企业方面。
“机械匠”
李瑞环曾说,自己对叶选平比较熟悉和了解。他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叶选平是常务副主席,两人在工作上互相配合很多。李瑞环说,叶选平是“三八式”干部、留苏学生,解放初期就是沈阳第一机床厂的总工程师了,而自己那时在当木匠。“说我们的干部废除了终身制,现在又来了个‘世袭制’,这是没有根据的。”
早在1941年,不满17岁的叶选平就到了延安。这年3月,他和李鹏等一批干部和烈士子弟都被送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叶选平入大学部机械工程科,专攻机械工程学,从此与机械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叶选平来到沈阳第一机床厂,除了被派到苏联机床厂实习了两年外,在这里工作了8个年头,从车间副主任,升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沈阳第一机床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部署的“十八罗汉厂”之一,也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之一,被称为中国机床行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即由该厂制造,当时担任工具车间副主任的叶选平参与了这项工作。
1960年,叶选平调到沈阳市机械局任副总工程师,此后又调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市机械局、国家科委三局工作,一直没离开过机械战线。
叶选平二弟叶选宁生前的秘书李卫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有个独特的爱好:拆装钟表。他常把家里的闹钟拆了重新装上,以此练手脚、练眼力、练思维。
叶选平的家里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摆满了小型机械零件。他闲暇时喜欢到工作台前,仔仔细细把小机械拆散,或者拼装零件。这是他转换思维的乐趣。
1979年,55岁的叶选平被派到广东省,担任副省长兼广东省科委主任,之后又担任了广州市市长和广东省省长。他常对人说:“我本来是一名机械匠,是一名技术干部,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当省长。”
叶选平的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叶省长抓汇报,抓材料,方式很独特。他从来不要人准备现成的长篇发言稿,总是向工作人员要“零件”,要“集成块”,最好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单独分析与统计数字,由他自己来拼接。即使去北京开会,在最高层的决策场合,也是摆弄他的“集成块”。
认真做猫,把老鼠捉住
叶选平在广东工作期间,常说的一句话是:“认认真真做猫,把老鼠捉住。”他和其他领导一起,在广东实行了一系列有“冒险”意味的改革,如物价改革、住房改革、放开副食品价格等。
1981年的一天,叶选平到佛山市顺德县考察,这是时任顺德县委书记黎子流第一次见到叶选平。黎子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后的几十年里,每次对外介绍他时,叶选平都会说:“这是我来广东见到的第一个县委书记。”
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顺德畜牧业发展很快,尤其养猪产业,在广东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走在前列。为此,叶选平专门来调研。他在调研后对顺德的发展思路给予了肯定。他告诉黎子流,他会向省委汇报,如果省委同意,要请黎子流在全省科技代表大会上发言分享经验。
1983年,黎子流调任江门市委书记。那时,侨乡江门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华侨的利益在历次运动中受到打击后,回乡积极性和信任感受到伤害。叶选平在考察江门时提出了三条意见:重视经济建设、重视华侨工作、重视体育运动。
江门市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落实人的政策,落实房屋政策,很快扭转了局面。在黎子流担任江门市市委书记的9年里,华侨光捐款就达到26亿元,并支持办起了五邑大学。体育事业也成为江门发展的重要领域。
曾担任广东省省长的朱森林回忆,广东的价格改革有个接力过程,从习仲勋就开始了,经过梁灵光、许士杰、叶选平,后来到他。价格改革先从放开塘鱼价格开始,接着放开部分蔬菜价格。
1984年11月,廣州蔬菜价格全面放开,价格上浮,加上天气影响,菜价上涨较大。市民情绪波动,反映强烈,有人甚至写信告到中央,震动中南海。但当时主管广东经济、主政广州的叶选平和省市领导没有动摇,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节,广州市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成功实现价格闯关,在全国反响很大。
1984年叶选平去西德和意大利考察时,发现高速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发展迅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交通。他认为,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员、货物、信息出入便捷,会给广东带来非凡的发展机会。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严重缺电,李鹏、叶选平等主张在广东省建设核电站。叶选平听取各方意见,拍板定案,做主聘用外籍专家担任经理,负责核电站的建设与经营。邓小平曾说:“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外合资的最大的一个项目,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刘诗昆回忆,叶选平非常支持引进外资。他说:“我们太穷了,不用境外的钱,国家短期内发展不起来。广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港澳,与国际来往有天然优势。”
80年代中后期,民营公司的报批流程极为繁琐,成功获批非常困难。刘诗昆曾帮一位计划开民营贸易公司的朋友办理报批,叶选平很痛快地当场就批了。他说:“旧的观点太多,很多人戴有色眼镜看问题。下面一看是民办的,私营的,就百般刁难。我们国家要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不能兴办起来,国家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懒人哲学”
1985年,叶选平升任广东省省长。
一位外国记者问他:“你的父亲对你有何影响?”叶选平答道:“客观地说,我父亲对我是有影响的,所以我在十六岁时就到了延安,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但我现在已不是小孩子了,党首先把我看成是一名具有四十年党龄的党员,看成是党的干部,而不是考虑我是叶剑英的儿子。”
他说,在企业工作时,有人说他对小事抓得太细,抓大事的魄力不够。因此到广东后,他一直在琢磨,不要把大事给耽误了。外省一些负责人来广东参观考察,有人问叶选平怎么可以这样清闲,不像别的省长,他说自己信奉的是“懒人哲学”,具体事由其他副省长去干。
1986年5月3日,发生了台湾王锡爵驾机归来的“华航事件”。叶选平打电话给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要求“按中央处理两岸关系的精神表态处理”。陈开枝据此到现场做了三点表态:保证安全、保证来去自由、先去用餐。
陈开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有人惊异他怎么能做出这样既有胆量又有分寸的表态,其实这都是因为有叶选平的交代。
1988年1月12日,在七届广东省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广东省人大代表投票选举时年64岁的叶选平连任省长。在750张有效选票中,他获得了746张。
1990年,黎子流调任广州市长。刚上任时,广州市缺电问题严重,他几乎每晚都接到投诉电话。他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解决,行就干,不行就回顺德。
在叶选平的支持下,他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挤出外汇到香港买电,当即解决两成的居民用电;亲自带队到哈尔滨,将珠江电厂的新设备提前运回广州,加快广州自主发电,等等。一年之内,解决了这个问题。
90年代初期是国有企业的转轨期,叶选平告诉黎子流,广州以国有企业为主,困难很大,亏损企业多,要坚持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重视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黎子流曾跟叶选平去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于广东改变了过去统收统支的旧体制,坚持实行各级财政包干,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广东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这与国家取消财政包干的全局性战略不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叶选平敢于向中央领导直言,请中央考虑广东的实际情况。
进入90年代前后,广东形势十分困难。叶选平曾说,1990年、1991年去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广东团的人都不敢抬头。
陈开枝回忆,那时很多外商担心中国改革开放会停滞,甚至要求撤资。叶选平要求各级干部耐心做外商的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使广东的局面很快稳定下来。
1991年,叶选平卸任广东省省长,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当被问及这是基于何种考虑时,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卢之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叶选平在广东的工作,各方面都依靠他,无论在改革开放中,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及与港澳的往来交流中,都做出了明显的成绩。”
叶选平提出,即便到中央任职,平时仍住在广东。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在广东的工作:“做出了一些事情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正因为这样,才真正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他总结,是习仲勋等前几任领导人为广东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自己只是“按既定方针办”。并且,那时候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为了先把经济搞上去,不知不觉地付出了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给后任省长留下了不少包袱和难题。
“大哥”
陈开枝与叶选平共事30年,一直称呼叶选平为“大哥”。对他来说,叶选平是领导,也是长者。
在广东工作期间,叶选平结交了许多海外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有人见到他不称市长、省长,而是直呼“平兄”“平叔”“平侄”。
1959年的一天,刘诗昆和叶向真来到叶剑英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叶选平。
叶选平仔仔细细看了刘诗昆良久,说:“这是我们年轻的钢琴家啊,我还没听过你弹钢琴,以后我们家就有钢琴音乐可以听了,欢迎你到我们家来。”
对刘诗昆来说,叶选平就像一位和善的大哥,特别有兄长之风。他们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相聚畅聊。一次,两人尽兴对饮,酩酊大醉。
张鼎丞之女张延忠跟叶家很熟悉。叶选平夫人吴小兰是中共元老吴玉章的外孙女,吴玉章与张延忠的公公王若飞曾经关系密切,因此几家人常来常往。
“文革”期间,无家可归的张延忠一度住在叶家,叶选平等叶帅家人被关进监狱后,她和吴小兰住在一栋楼里,相依为命。那时,刘诗昆和叶向真都被关进监狱,他们的小儿子也被吴小兰收养。
张延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话不多,为人低调谨慎,但幽默豁达,和叶剑英很像。
“叶选平、邹家华(邹韬奋之子,与叶选平大姐叶楚梅结婚)这一代人,是在我们与父辈之间的一代人,是我们国家从开始工业化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她说。
在李卫平看来,叶选平、叶选宁两兄弟,大哥外表更儒雅,更像叶帅,被公认有叶帅遗风。两兄弟都喜欢书法,经常切磋。叶选平跟启功学书法,让叶选宁看他的字:“‘老总’你看看我这字有没有进步?”
李卫平觉得,叶选平的字更沉稳,叶选宁的字更奔放。“但心里都有一团火,有家国情怀。”
1990年李卫平跟着叶选宁去广东看叶选平,叶选平带着一家人,轻车简从,去番禺一家大排档吃饭。十来个人,坐了两桌。老百姓都轻松地跟他打招呼:叶省长来了。
李卫平记得,席间有石湾米酒,有红薯叶、南瓜,还有里面“有一种什么虫子”的蒸蛋。叶选平笑着说,我们广东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都吃。
199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访日团出访日本,叶选平为副团长,叶选宁是成员,李卫平作为工作人员随行。叶选平喜欢开玩笑,给团里一个工作人员牛颂取外号“牛公页”,还喜欢跟他谈诗论文。
李卫平说,叶选平是“经过大风雨,见过大世面”的人,做事不做官,对广东这方水土和这里的百姓都有很深的感情。
1992年,叶选平和肖秧及海外的陈香梅、陈世贤等人发起成立了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担任过促进会副會长的陈开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退休后,为促进会的工作不遗余力,直到他患了重病,仍然坚持为广东的山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担任过促进会执行会长的黎子流记得,叶选平主张用办免费展览的方式,让群众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
一次,黎子流建议将促进会筹集的近两亿资金投入理财以增值,叶选平认为这样做有风险,建议把钱以信托途径交给银行,以保证长期稳妥发展。
广州市鸣泉居是叶选平住院前的最后居所。在这里,他的生活简单而平静,练习书法是他日常最大的爱好。他已离不开吸氧机,谈话不能超过半小时,但每次黎子流去看他,他都意犹未尽,总是说上一个小时。
2019年4月5日,清明节,叶选平与广东省原副省长游宁丰、梅州市政协原主席李金元等一行到广州市黄花岗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缅怀叶剑英元帅的活动。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那天,他念悼词中气十足,流利顺畅。
叶选平之子叶新福告诉张延忠,为了念好这段悼词,父亲叶选平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吸着氧练习了无数次。因为他觉得,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悼念父亲叶剑英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