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之辨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为论述起点,与改革开放的现实经验和政治逻辑相异,官方媒体刊发的反对在中国实现宪政的系列文章引发学界的忧思,由此触动“反宪政”“社会主义宪政”以及“泛宪政”三种意见之争。这一关键问题的争论,既是未臻共识的表征,亦关乎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去向。
——编者语



  “宪政政”——这个法学和政治学专业词汇,突然流行起来。
  2013年5月21日至今,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旗下的《红旗文稿》连续刊登多篇反对在中国实现宪政的文章,引发了学界讨论。
  文章以人民大学法学院院聘教授杨晓青的《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打头,其中称,作为西方现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构,宪政的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专政,不属于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宪政作为完整的制度架构没有普适性,其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如私有经济、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和军队国家化等,并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
  这篇带有鲜明个人立场的文章以“姓资姓社”之辨反对在中国实行宪政,发表后旋即引发争议。
  杨晓青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院方透露,2012年7月,其已届退休年龄,院方以院聘教授形式返聘一年,于今年7月届满。
  随后,6月上旬,《红旗文稿》刊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汪亭友署名文章《对宪政问题的一些看法》,直称我国宪法“同西方宪法确立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则和内容是完全对立的。西方资产阶级不可能认可确立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等原则和内容的我国宪法,更不可能因为我国有宪法而认可我国有宪政”,“西方国家恰恰是寄希望于中国宣布实行宪政,从而以之作为突破口,逐步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注意的”。
  紧接着,6月下旬,《红旗文稿》发表了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红太的文章《人民民主制度的优势、政治责任和历史任务》,认为“西方宪政民主制度经验只能作为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的借鉴和参考”。陈红太向《财经》记者透露,这篇文章是《求是》杂志社的约稿。
  多年以来,陈红太在学界一直对宪政问题持不同看法,因而5月29日《党建》杂志刊发署名“郑志学”的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时,“郑志学”被认为可能是其笔名。但据《财经》记者了解,“郑志学”的这篇文章由刊物组织作者并参考了包括汪亭友、陈红太在内多名学者的文章写成,但两人均非执笔者。
  《认清“宪政”的本质》指出,宪政的内涵有九个方面:三权分立制衡、司法独立、多党轮流执政、议会财政、有限政府、自由市场经济、普世价值、军队国家化和新闻自由。“宪政”特指资产阶级宪法的实施,明确指向“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求是》杂志社旗下另一本刊物《红旗文摘》6月刊以“宪政之辨析”为主题,摘录了作者为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柴尚金等人的四篇文章,认为“包括以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宪政民主’已成为极化政治和金钱政治的代名词,制度性困境越来越明显”。
  宪政与否,是一国之基础关键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媒体如此密集地刊发反对宪政的文章,为近年来罕见,自然引发学界的讨论。

立法的伏笔


  自清末立宪始,宪政理念从西方舶来中国已逾百年。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有“民主的政治”(毛泽东语);有“自由的政治”。宪法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宪法的实施或者宪法的实施状态。以这一主流定义而言,社会主义宪政即社会主义宪法的实施状态。
  1982年宪法是当前仍在实施的宪法。在这部宪法立法过程中,对于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否写入宪法,写入宪法的哪个部分,曾经是立法过程中讨论的一个重点。
  回顾这个过程,对于厘清这部宪法与宪政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宪政之间的关系,有所启发。
  1980年10月,时任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长胡乔木收到经济学家孙冶方的一封信。孙冶方说,为了坚持和改善党对政权的领导,建议取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总纲部分第二条:“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经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据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崇德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记载,孙冶方在信中申述了三点理由: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宪法第二条的这个规定模糊了这一原则,并会促成党政不分的倾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领导权的最终实现不能靠法律规定,而是要靠党的正确政策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954年宪法并无类似条文,1975年这一条款是“四人帮”窃取国家权力的护身符。
  孙冶方这一意见获得重视,后来在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提交的宪法讨论稿中,这条内容被放在宪法序言中。按此前秘书处对于宪法序言的处理,“必须规定而不便写入各章的,写在序言里。”
  不过这一处理并非人人都同意。当时宪法修改委员会成员、民建会主席孙起孟在1982年3月的讨论会议上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和作用,在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完全得到肯定,但不等于说,在宪法中不需要用明文给以明确的反映。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宪法中只是作为历史过程来表述是不够的,应庄严地作出明确的规定。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最终通过的宪法文本中,该内容从条文的第二条移入序言第七自然段。作为宪法起草人之一,许崇德评价,这一方面“使之作为根本原则和总的指导思想,比作为一个具体条文更富有权威性”;另外一方面,由于序言与条文在法律效力方面的差异,这样的写法“灵活一些,回旋余地大一些”。   这种“灵活”和“回旋”,为社会主义宪政的可能性留下了余地。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认为:“宪法序言中的非规范性文字不存在有效或无效的问题,其中纲领性或原则性规定是通过正文的具体条款落实和发生规范效力的,没有单独实施的问题。至少对中国宪法而言,不能离开宪法正文具体规定来谈论宪法序言某段文字的实施。”

宪政与政改


  随着讨论的进展,三种意见逐渐清晰了起来:一种意见是反对在中国实现宪政,一种意见是坚持实现“社会主义宪政”,另一种意见是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张雪忠为代表的,认为宪政与社会主义不能兼容,须要重新制宪。
  三种观点之间的核心分歧,也折射出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之争。如果不承认社会主义和宪政共存的可能性,那么未来改革之路,要么坚守现有体制,坚决摒弃宪政道路,只在一些具体的机制方面进行局部调整;要么就全然推翻旧有体制,重新制宪。如果社会主义宪政的概念成立,那么以现行宪法为依托,保障基本权利,确保司法独立、落实违宪审查,即有可能迈向现代民主自由政治之路。
  纵观3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无论是从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方面,中国政府都有宪政取向的改革实验。就经济体制而言,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核心内容的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了起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私有财产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在杨晓青文中被认为是宪政的关键要素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曾于上世纪80年代启动而未竟,纵观当时的种种改革措施,如邓小平提出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用以解决当时存在的“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1987年10月通过的十三大报告,则以“党政分开”为核心,提出“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指向即现代法治精神,与要求“限制权力”的宪政不谋而合。
  此后,历年党代会的报告中都有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将政治体制改革单列一章,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报告称,“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讲话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习近平说,宪法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实施。而宪法的实施,在主张社会主义宪政理念的学者看来,即为宪政。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领域的改革成效显著,政治领域的改革则仍待破题。对宪政这一基础关键问题的争论,既是未臻共识的表征,亦关乎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去向。
其他文献
虚拟运营商将极大地提升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管道价值。  未来,手机当月用不完的流量套餐可顺延至下一个月;如果你是明星,你的通话安全级别可比一般人更高、更私密;如果你有孩子,还可给他(她)定制一个“宵禁”套餐,以禁止其在夜间通话、发短信和上网。  这些并非想象。美国的多数虚拟运营商,均已实现了上述内容。  虚拟运营商,是指从基础电信运营商手里租用网络资源,并将其包装成自有品牌、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公司。该公
期刊
6月中国出现的“钱荒”风波,表面是上半年最后一个月传统的资金面相对比较紧张的时间窗口带来的,央行此次也并没有如以往那样“放水”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信用市场的流动性错配,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  中国金融体系的最大脆弱性,来自于政府配置资源权力过大所导致的严重的道德风险和大量的或有债务。整个信用系统都在套体制的利。这是此次流动性冲击背后的真正风险所在。  如果这次调
期刊
数十年来,中国核电行业从业者总是争执不休,鲜有意见一致的时刻。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今年6月推出的核电标杆电价,却受到一致欢迎。  这份核电电价方案共有五条,力图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满意。  其中一条规定,今年元月1日之后投产的核电机组,将执行0.43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引发最多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此条主要针对新建成的“二代加”核电机组。  由于“二代加”机组造价较低,0.43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可以
期刊
如果没有6月底突袭金融市场的“钱荒”风波,中国的地产商们也许不必为钱发愁了。  持续半年的市场回暖,为地产企业带来了充足的销售回款,根据华泰证券的统计,今年1月-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5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国内贷款占比下降至17.8%,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稳步上升,占比分别为36.8%和44.9%。  近期房价依然温和上涨。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6月全国百城住宅平均价格为102
期刊
“我在山西搞煤。电厂要消化煤电互保的任务量和高煤价,就得搞些便宜煤对冲,不然厂子就完蛋了。”某央企发电集团河南分公司燃料部负责人在电话中一直强调,“不能写企业名字,企业得罪不起地方政府。”  5月至今,该负责人经常辗转于“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其奔波的背影后,是一场地方政府拯救日益疲软的煤炭市场而掀起的“保煤运动”。  5月1日,河南率先实施“煤电互保”政策,即实行本省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
期刊
国际产业体系正在重构,再工业化成为主旋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海外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过多放弃实体经济、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新突破方向和增长引擎,在全球范围内重构新兴产业体系,并力图在这一过程中占领制高点。  而经验表明,没有金融资本的介入,规模经济、技术手段的大规模更新很难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也无法顺利
期刊
新修订的《老年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老年权益保障不仅关涉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而且触及整个社会敏感的神经,因此法律甫一出台,其中相关条款就得到极大关切。尤其是该法第17条强调要“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被称为“看望条款”。  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经了从无法无天到所谓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过程。伴随此过程,社会大众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中国式法律情结,即将法律当作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良
期刊
李开复以一种绅士的姿态,走进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从他的座位穿过逼仄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不远处“新东方”几个大字。新东方的创业故事已被拍成电影供世人观赏,而李的创新工场才刚刚开了个头。  李开复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去过美国。手握5亿美元基金,投资了50多个创业团队,布局着移动互联网,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3个小时。  从戴着光环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到卷起衣袖事必躬亲的创业者,李开复总是微笑面对每一个
期刊
自蒸汽机发明以来,技术一直是塑造商业的核心力量。在我们这个时代,引发商业革命的是互联网技术。这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十年左右时间里,改变了一个又一个行业:PC、手机、音乐、出版、影视、物流、零售、金融、电信,等等。 去年10月,本刊曾聚焦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今年4月,本刊透视了电商冲击下的零售业生死;本期,我们又把焦点对准了电信业,这个昔日的皇帝女儿、垄断巨人,如今真正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期刊
跨国并购是国际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国际投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外向型经济的前期主要是对外贸易,当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对外投资就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对外贸易主要是利用本国的资源,通过比较优势来置换外国的市场和本国稀缺的资源,从而实现本国经济发展,那么对外投资就是通过资本输出,对投资目的国的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市场等进行分享,甚至控制,以此来支持本国经济和外贸的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