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教育教学随之不断地变革。其中高中政治教学,对其提出了比以往更为高的要求。而这一时期,正是高中学生至关重要时期,一方面要面对学习繁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教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中政治新课程编写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注重知识逻辑向注重生活逻辑的转变,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解决民族问题时要求政府发挥其职能,我给学生这样一段材料“新疆打砸抢杀时间发生后,我国相关的职能部门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材料,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用多媒体播放实况资料《新旧西藏对比》、《波黑战争》,使学生对民族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二、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生活,面向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在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又是思维向新的问题进发的动力。因此,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设计中,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再由歌词抛给学生问题:五十六个星座是指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请同学谈谈所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为什么用“花”一词来形容我国的民族?为什么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些问题的设计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了解一些情况,可是学生很难自觉地把这些现象和民族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愿意学,从而主动地去思考。
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我尽量做到把握住基本内涵等基本内容,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为主体这种方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教师闻道在先,具有知识优势,但毕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所以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如在提问“以西藏地区为例,各民族如何实现共同繁荣”。后面又加了一问“它的根本措施是什么?”,如此设问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关注理论与实践
对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我们要既要关注他们的眼前的高考,又要看重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价值观等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在学习方法上要着力培养,在他们的学习品质以及道德素养更要发大力气地培养。我们这样进行教学,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真正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地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当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新闻更是传播得迅速,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及时地了解社会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达到开阔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当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或者是实地访问等活动,促使他们投入到真实的水环境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四、正确把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结合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处理“我们(公民、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是应该怎样做?”这部分内容时,我适当将部分内容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读教材把握主要的知识点和运用自己已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不同的材料,通过历史和地理材料的展示进行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从本节课的内容上来看,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并树立起正确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一、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中政治新课程编写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注重知识逻辑向注重生活逻辑的转变,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解决民族问题时要求政府发挥其职能,我给学生这样一段材料“新疆打砸抢杀时间发生后,我国相关的职能部门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材料,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用多媒体播放实况资料《新旧西藏对比》、《波黑战争》,使学生对民族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二、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生活,面向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在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又是思维向新的问题进发的动力。因此,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设计中,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再由歌词抛给学生问题:五十六个星座是指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请同学谈谈所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为什么用“花”一词来形容我国的民族?为什么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些问题的设计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了解一些情况,可是学生很难自觉地把这些现象和民族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愿意学,从而主动地去思考。
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我尽量做到把握住基本内涵等基本内容,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为主体这种方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教师闻道在先,具有知识优势,但毕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所以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如在提问“以西藏地区为例,各民族如何实现共同繁荣”。后面又加了一问“它的根本措施是什么?”,如此设问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关注理论与实践
对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我们要既要关注他们的眼前的高考,又要看重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价值观等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在学习方法上要着力培养,在他们的学习品质以及道德素养更要发大力气地培养。我们这样进行教学,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真正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地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当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新闻更是传播得迅速,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及时地了解社会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达到开阔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当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或者是实地访问等活动,促使他们投入到真实的水环境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四、正确把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结合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处理“我们(公民、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是应该怎样做?”这部分内容时,我适当将部分内容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读教材把握主要的知识点和运用自己已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不同的材料,通过历史和地理材料的展示进行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从本节课的内容上来看,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并树立起正确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