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器文化是中国文明特有的文化,从古玉器到现代玉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过程。从简单玉石制成的劳作工具,到供欣赏、把玩的具有艺术感的玩饰件,代表王侯贵族身份的玉饰,再到现代寻常百姓的拥有,玉器所富有的神秘传奇色彩,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
玉器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每个时代的艺人都在总结、创新,不断的进行艺术加工,形成了各种风格流派,近代玉器的造型创作,由南到北形成了两大流派,南秀与北雄。无论是南方的玲珑剔透,还是北方粗犷、雄伟的玉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其美学上讲究的点、线、面,疏与密,繁与简的结合,在作品上都有完美的表现。
认识玉料的特性
玉石不同于其他的宝石,它富有迷人的光泽,质地坚硬细腻,成半透明状。每种玉料都有其独特的特质,玉质的“晶莹剔透”之美,对玉雕创作者来说犹为珍爱。
在我二十几年琢制玉器的生涯中,接触了各种玉材,经常和大师、专家就玉器创作中的玉材“质地美”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以为简练的器物造型显示材料的质地美,是艺术构思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精细雕琢的饰品能体现雕琢的技法。玲珑剔透,这是人们形容玉石雕刻成品的词语。因为玉石材料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精雕细琢。
“汉、唐、清”代是玉器的三个鼎盛时期,在很多资料图片和实物中,可以看出“汉、唐”由于工艺的局限,玉器的造型简洁而圆润,图案勾切精美,而清代玉器雕工精细、穿枝过梗、衣带翻飞显示了玉雕技法的成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玉石的“坚硬质脆、晶莹剔透、色泽润美”特质越来越深刻的了解,追求原石的质地美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渴望。因此,在我们的创作设计中,如何发挥玉雕精雕细刻的技法,避免繁琐的弊病,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与重视的问题。
玉料的特性对设计的影响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应根据玉石的料质因材施艺,确定造型、题材与雕刻的处理手法。复杂的主题固然能发挥玉石耐精雕的特长,但简也可以表现玉石的自然质地。繁要以简相衬,才愈增其茂;简如以繁相托则愈觉其精。繁与简,如同其他许多相关联的技法概念一样,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繁就无所谓简,没有简也就无所谓繁。
在我创制的玉雕作品中,以和田白玉居多。和田白玉的质地细、柔又富有羊脂般的瓷性光泽。怎样来表现玉石的耐雕性和质地美,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完美的玉料是少之又少。一件工艺品,一眼看去最引人注意的往往是材质的美,这种美是直觉的,然后是工艺品的造型和题材。
繁琐的内容,复杂的加工工艺,可以使作品表现得非常精细,但加工过度精细,也会走向反面,破坏材质的美。一件好作品的设计,可借鉴中国绘画的章法,即密不通风,疏能跑马。如我制作的白玉《五乐升平》双圆链瓶,以工整的双瓶以主体,五子绕瓶弄乐吹箫,简练端庄圆润的素瓶,利用俏石制作的孩童、饰物刻画精巧细致,整件造型优美,构图疏密得当,在香港珠宝拍卖会受到追捧。
对和田玉的艺术加工,我以为保持它的质地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和田玉的质地细腻,含油脂而不透水,色彩白不清浮,抛光出来的大面光泽十分柔顺、温和,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所以保持一定的大面是必须的。但只注重质地美,而不加以艺术的创作加工,那玉石只不过是一块美玉,它并不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艺术加工是必须的,精巧的构思是完美作品的必需。
繁与简在作品上的运用
和田玉体积大的并不多,中与小的居多。那怎样利用原料的耐雕刻性来塑型呢?在玉雕设计创作上,常常利用原材料的厚度来考虑造型,即用复杂的工艺手法琢制链条挂件,活动的链条提拉起来,既充分地利用了厚度,又使原来不大的外形得到有效的增大。大造型在原材料上得到新的突破,大的飞跃。
链条能成功地塑造外形,精雕的装饰是必需的。如:链条挂件上的提头,主体旁的装饰物龙头、兽头、花卉等等。这些饰物可雕琢得细致、玲珑富有动感。大面是能稳定主体,表现玉的质地美,动态的线条美,会使作品形神兼备。
艺术创作的特点是,静中有动,繁中有简,疏中有密。玉器的创作也不例外,遵循艺术创作的特点,才是作品成功的条件。白玉作品中,链条、装饰物的工艺复杂,琢制的精细和主体大面中表现出的材质美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繁与简的共存。
玉器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每个时代的艺人都在总结、创新,不断的进行艺术加工,形成了各种风格流派,近代玉器的造型创作,由南到北形成了两大流派,南秀与北雄。无论是南方的玲珑剔透,还是北方粗犷、雄伟的玉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其美学上讲究的点、线、面,疏与密,繁与简的结合,在作品上都有完美的表现。
认识玉料的特性
玉石不同于其他的宝石,它富有迷人的光泽,质地坚硬细腻,成半透明状。每种玉料都有其独特的特质,玉质的“晶莹剔透”之美,对玉雕创作者来说犹为珍爱。
在我二十几年琢制玉器的生涯中,接触了各种玉材,经常和大师、专家就玉器创作中的玉材“质地美”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以为简练的器物造型显示材料的质地美,是艺术构思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精细雕琢的饰品能体现雕琢的技法。玲珑剔透,这是人们形容玉石雕刻成品的词语。因为玉石材料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精雕细琢。
“汉、唐、清”代是玉器的三个鼎盛时期,在很多资料图片和实物中,可以看出“汉、唐”由于工艺的局限,玉器的造型简洁而圆润,图案勾切精美,而清代玉器雕工精细、穿枝过梗、衣带翻飞显示了玉雕技法的成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玉石的“坚硬质脆、晶莹剔透、色泽润美”特质越来越深刻的了解,追求原石的质地美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渴望。因此,在我们的创作设计中,如何发挥玉雕精雕细刻的技法,避免繁琐的弊病,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与重视的问题。
玉料的特性对设计的影响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应根据玉石的料质因材施艺,确定造型、题材与雕刻的处理手法。复杂的主题固然能发挥玉石耐精雕的特长,但简也可以表现玉石的自然质地。繁要以简相衬,才愈增其茂;简如以繁相托则愈觉其精。繁与简,如同其他许多相关联的技法概念一样,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繁就无所谓简,没有简也就无所谓繁。
在我创制的玉雕作品中,以和田白玉居多。和田白玉的质地细、柔又富有羊脂般的瓷性光泽。怎样来表现玉石的耐雕性和质地美,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完美的玉料是少之又少。一件工艺品,一眼看去最引人注意的往往是材质的美,这种美是直觉的,然后是工艺品的造型和题材。
繁琐的内容,复杂的加工工艺,可以使作品表现得非常精细,但加工过度精细,也会走向反面,破坏材质的美。一件好作品的设计,可借鉴中国绘画的章法,即密不通风,疏能跑马。如我制作的白玉《五乐升平》双圆链瓶,以工整的双瓶以主体,五子绕瓶弄乐吹箫,简练端庄圆润的素瓶,利用俏石制作的孩童、饰物刻画精巧细致,整件造型优美,构图疏密得当,在香港珠宝拍卖会受到追捧。
对和田玉的艺术加工,我以为保持它的质地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和田玉的质地细腻,含油脂而不透水,色彩白不清浮,抛光出来的大面光泽十分柔顺、温和,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所以保持一定的大面是必须的。但只注重质地美,而不加以艺术的创作加工,那玉石只不过是一块美玉,它并不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艺术加工是必须的,精巧的构思是完美作品的必需。
繁与简在作品上的运用
和田玉体积大的并不多,中与小的居多。那怎样利用原料的耐雕刻性来塑型呢?在玉雕设计创作上,常常利用原材料的厚度来考虑造型,即用复杂的工艺手法琢制链条挂件,活动的链条提拉起来,既充分地利用了厚度,又使原来不大的外形得到有效的增大。大造型在原材料上得到新的突破,大的飞跃。
链条能成功地塑造外形,精雕的装饰是必需的。如:链条挂件上的提头,主体旁的装饰物龙头、兽头、花卉等等。这些饰物可雕琢得细致、玲珑富有动感。大面是能稳定主体,表现玉的质地美,动态的线条美,会使作品形神兼备。
艺术创作的特点是,静中有动,繁中有简,疏中有密。玉器的创作也不例外,遵循艺术创作的特点,才是作品成功的条件。白玉作品中,链条、装饰物的工艺复杂,琢制的精细和主体大面中表现出的材质美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繁与简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