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质上,公积金实际成了政府的提款机。建设保障房的“试点”目前有明显的扩容趋势,公积金入市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
近日公积金也闹起“钱荒”,多地出现公积金供应额度缩减,出现贷款难、提取难的情况。在济南,由于可提取公积金额度收紧,甚至出现了“挤提”风潮。
虽然许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出面声称“公积金额度充足”,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公积金的确出现了钱荒。究其原因,目前一般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国五条”之后各地购房需求出现了集中爆发,公积金贷款集中放量;另一个则是,公积金给挪去建保障房了。
这两个原因应该比较靠谱。“国五条”虽然看上去意在打击地产投机,但对那些“刚需”来讲,其实际效果显然增加了购房人负担,由此也自然激发了之于公积金的需求。至于挪用公积金去建保障房,这个“挪用”其实源于2009年住建部联合七部门下发的通知。虽然这个通知仅是“试点”,但试点的城市却由最初的29个上升到了现在的93个。中国的保障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自一开始就不断遭遇资金来源的怀疑。目前,各地对于用公积金闲置资金建设保障房兴趣持续高涨,个中原因其实很直白:这是现成的金矿,地方政府不用白不用,挪用公积金大大减轻了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的压力。
有以上两个原因存在,公积金出现“钱荒”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关键的问题却在于,住建部等部门下发的那个通知是非法的。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中,没有允许政府部门把公积金挪作他用的条款。而更为重要的是,公积金虽然由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两部分构成,但本质上是缴纳者的私人财产。建设保障房。看上去初衷当然良好,但挪用公积金这种手段却显系恶劣。住建部等部门没有同任何一个公积金所有人商量,就以一个高蹈的名目,“试点”了别人的财产。
目前公积金的监管和使用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公开信息显示,2011-2012年,全国公积金年结余约四五千亿元。而据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2011年透露的数据,全国公积金缴存余额2.1万亿元。截至目前,这些数据全部是外围信息,公积金的管理部门则从来没有发布过具体的缴存结余数据。
作为他人财产的管理部门,自然有义务为别人保守秘密。可问题在于,公积金的管理不仅仅是保管,它还有投资运营。但投资运营的效果如何?不知道!公积金的管理运营机构没有发布任何信息。
一方面,结余的公积金因通胀等因素不断缩水,而公积金所有人却无法自由处置自己的财产:另一方面,政府“试点”了他人的钱,他人不仅得不到任何收益,还得不到任何信息。这样的场景,典型诠释了什么叫“有特色”。
本质上,公积金实际成了政府的提款机。建设保障房的“试点”目前有明显的扩客趋势,公积金入市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但是除了这些“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之外,如何让公积金所有人“用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却没有什么动静。
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公积金很有可能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它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说好听的是一种“父爱主义”,说难听的,则是你存钱我来花。当一项制度让人们无法自己处置自己的财产。除了彻底取消,这项制度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
近日公积金也闹起“钱荒”,多地出现公积金供应额度缩减,出现贷款难、提取难的情况。在济南,由于可提取公积金额度收紧,甚至出现了“挤提”风潮。
虽然许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出面声称“公积金额度充足”,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公积金的确出现了钱荒。究其原因,目前一般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国五条”之后各地购房需求出现了集中爆发,公积金贷款集中放量;另一个则是,公积金给挪去建保障房了。
这两个原因应该比较靠谱。“国五条”虽然看上去意在打击地产投机,但对那些“刚需”来讲,其实际效果显然增加了购房人负担,由此也自然激发了之于公积金的需求。至于挪用公积金去建保障房,这个“挪用”其实源于2009年住建部联合七部门下发的通知。虽然这个通知仅是“试点”,但试点的城市却由最初的29个上升到了现在的93个。中国的保障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自一开始就不断遭遇资金来源的怀疑。目前,各地对于用公积金闲置资金建设保障房兴趣持续高涨,个中原因其实很直白:这是现成的金矿,地方政府不用白不用,挪用公积金大大减轻了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的压力。
有以上两个原因存在,公积金出现“钱荒”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关键的问题却在于,住建部等部门下发的那个通知是非法的。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中,没有允许政府部门把公积金挪作他用的条款。而更为重要的是,公积金虽然由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两部分构成,但本质上是缴纳者的私人财产。建设保障房。看上去初衷当然良好,但挪用公积金这种手段却显系恶劣。住建部等部门没有同任何一个公积金所有人商量,就以一个高蹈的名目,“试点”了别人的财产。
目前公积金的监管和使用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公开信息显示,2011-2012年,全国公积金年结余约四五千亿元。而据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2011年透露的数据,全国公积金缴存余额2.1万亿元。截至目前,这些数据全部是外围信息,公积金的管理部门则从来没有发布过具体的缴存结余数据。
作为他人财产的管理部门,自然有义务为别人保守秘密。可问题在于,公积金的管理不仅仅是保管,它还有投资运营。但投资运营的效果如何?不知道!公积金的管理运营机构没有发布任何信息。
一方面,结余的公积金因通胀等因素不断缩水,而公积金所有人却无法自由处置自己的财产:另一方面,政府“试点”了他人的钱,他人不仅得不到任何收益,还得不到任何信息。这样的场景,典型诠释了什么叫“有特色”。
本质上,公积金实际成了政府的提款机。建设保障房的“试点”目前有明显的扩客趋势,公积金入市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但是除了这些“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之外,如何让公积金所有人“用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却没有什么动静。
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公积金很有可能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它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说好听的是一种“父爱主义”,说难听的,则是你存钱我来花。当一项制度让人们无法自己处置自己的财产。除了彻底取消,这项制度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