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老师与本科生日常交流、访谈,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优缺点的总结。本科生导师具有如下的优点:学生接触到专业老师,及时更正本科生角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引导本科生学习;接触导师团队成员,让本科生多交学霸型的朋友;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论文,打破导师制拘泥于形式化的特点;师生双向选择模式,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优缺点;改进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通过为大学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的一种培养制度。目前,在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班主任制、导员制,共同构成了本科生教育四大模式。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已经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其中牛津大学早在十九世纪开展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相比,在交流方式上,它们分别具有如下特点,本科生导师制通过与本科生约定见面方式,开展指导;而研究生导师制中,研究生导师可以在研究生日常学习、研究中全面指导,并需要对研究生培养负责。从这种差别上可以看出,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是为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提供了一种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大学通识教育、本科生个体的特殊性本身决定。
高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本科生导师制针对本科生培养的特殊性,提供了一种全新、富有挑战性的培养模式。我国部分高校通过建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开展了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新模式,依然存在多种成绩与问题。这里通过整理分析导师制日常工作中的交流与访谈,从本科生成长的角度分析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缺点,主要从大学生思想、大学生专业教育、大学生道德品质三个角度分析,并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和方向。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点
1.学生接触到专业老师,及时更正本科生角色
本科生在入学之初,思想和学习方式都是高中阶段。高中阶段一般老师讲解一到两个知识点,然后学生完成学习和任务。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老师讲解知识量往往要大很多。比如,高等数学两个学时,讲解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也就是函数与极限,函数涉及常量、变量、函数、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函数的性质、反函数、初等函数、复合函数;极限概念涉及数列的极限、领域、领域中心、领域半径、收敛、发散等将近三十个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堂获取关键性的知识,然后能够自我学习,温故而知新,不断掌握教学内容。然后,本科生入学之初,往往对老师羞涩且敬畏,因此,遇到的問题有时难于疏解。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定期的沟通,可以为本科生讲述导师自己入学之初经历,与学生交流入学之初的困惑与应对措施。不仅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快适应新学业情况。
2.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引导本科生学习
在许多本科生眼中,地球物理学有些冷门,另外这些年煤炭行业的颓势,就业形势严峻。通过交流能感觉到本科生心中不免惴惴,甚至有早日改行的想法。同时,通过每一次见面,导师与本科生详细解释了地球物理学的背景,用途,未来的出路乃至继续考研的方向,拓宽了本科生的见识。比如,通过地球物理学的背景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物理学专业不仅能够用于煤矿的地质灾害隐患探查。同时,还能与海水入侵等环境保护、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市路面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提供探查手段,意识到地球物理专业不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大学学习还能锻炼思维。这些交流能够明确本科生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学习动力。
3.接触导师团队成员,多交学霸型的朋友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要求每月见一次,同时在导师忙于工作或者进修期间,难免错过一些本科生的实时动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还安排了本科生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课题。比如,定时参加课题汇报会,参与实验室的测试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本科生逐渐与部分研究生成为朋友。正如本科生所言:“虽然我们不能跟着完成什么实验,但是由学长带领,参观了很多实验和研究,总归是有用的”。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接触过程中,帮助本科生进一步提升学业方向。而且,随着本科生进入大三阶段,不断接触专业课课程,让学生的视野并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也能逐渐的把专业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逐渐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本科生逐渐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懂得去寻找知识。这也是本科生多年读书生涯中最需要却往往是最薄弱的一项能力。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1.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论文,打破导师制拘泥于形式化的特点
导师制有些拘泥于形式化,主要体现在学生需要填写手册。而部分本科生反映,在经历充实大学生活的同时,还要时时想着去填写学生手册这件事,它明显成为了一种负担,这样反而与设置导师制的初衷相悖。
本科生导师制中,设置学生填写手册环节,其目的则是为了督促学生能够落实导师制的作用。可是填写学生手册未受到学生欢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经过与导师谈话以后,收获了经验和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填写学生手册,并不能在这方面帮助学生,仅仅是一个记录。二是本科生导师制,并不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部分,不构成对学生、老师的硬性制约。因此,在入学之初学生问题较多时,学生觉得与导师交流一次还不够;而到了后期,有的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参与积极性明显降低,如大四阶段,本科生导师制的活动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针对上述的情况和设置本科生导师制的初衷,建议设立本科生导师制论文,论文内容不限,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由导师辅助给定题目,如大学生涯回顾总结、大学生的人生梦想与现实,泰勒公式在数值模拟中应用,区域断层在重磁资料中的响应特征等。通过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论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良好的总结,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导师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可以对论文进行考核,作为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学分的一部分。论文考核可以从论文的写作规范性、论文思路、论文水平等方面考核。论文的考核时间节点可以放在大四上学期,主要因为第四学年,大部分课程已经结束,学生时间较为充裕,同时大四要开展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通过论文考核,还能帮助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建立本科生导师制论文考核制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优缺点;改进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通过为大学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的一种培养制度。目前,在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班主任制、导员制,共同构成了本科生教育四大模式。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已经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其中牛津大学早在十九世纪开展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相比,在交流方式上,它们分别具有如下特点,本科生导师制通过与本科生约定见面方式,开展指导;而研究生导师制中,研究生导师可以在研究生日常学习、研究中全面指导,并需要对研究生培养负责。从这种差别上可以看出,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是为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提供了一种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大学通识教育、本科生个体的特殊性本身决定。
高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本科生导师制针对本科生培养的特殊性,提供了一种全新、富有挑战性的培养模式。我国部分高校通过建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开展了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新模式,依然存在多种成绩与问题。这里通过整理分析导师制日常工作中的交流与访谈,从本科生成长的角度分析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缺点,主要从大学生思想、大学生专业教育、大学生道德品质三个角度分析,并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和方向。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点
1.学生接触到专业老师,及时更正本科生角色
本科生在入学之初,思想和学习方式都是高中阶段。高中阶段一般老师讲解一到两个知识点,然后学生完成学习和任务。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老师讲解知识量往往要大很多。比如,高等数学两个学时,讲解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也就是函数与极限,函数涉及常量、变量、函数、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函数的性质、反函数、初等函数、复合函数;极限概念涉及数列的极限、领域、领域中心、领域半径、收敛、发散等将近三十个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堂获取关键性的知识,然后能够自我学习,温故而知新,不断掌握教学内容。然后,本科生入学之初,往往对老师羞涩且敬畏,因此,遇到的問题有时难于疏解。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定期的沟通,可以为本科生讲述导师自己入学之初经历,与学生交流入学之初的困惑与应对措施。不仅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快适应新学业情况。
2.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引导本科生学习
在许多本科生眼中,地球物理学有些冷门,另外这些年煤炭行业的颓势,就业形势严峻。通过交流能感觉到本科生心中不免惴惴,甚至有早日改行的想法。同时,通过每一次见面,导师与本科生详细解释了地球物理学的背景,用途,未来的出路乃至继续考研的方向,拓宽了本科生的见识。比如,通过地球物理学的背景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物理学专业不仅能够用于煤矿的地质灾害隐患探查。同时,还能与海水入侵等环境保护、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市路面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提供探查手段,意识到地球物理专业不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大学学习还能锻炼思维。这些交流能够明确本科生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学习动力。
3.接触导师团队成员,多交学霸型的朋友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要求每月见一次,同时在导师忙于工作或者进修期间,难免错过一些本科生的实时动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还安排了本科生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课题。比如,定时参加课题汇报会,参与实验室的测试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本科生逐渐与部分研究生成为朋友。正如本科生所言:“虽然我们不能跟着完成什么实验,但是由学长带领,参观了很多实验和研究,总归是有用的”。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接触过程中,帮助本科生进一步提升学业方向。而且,随着本科生进入大三阶段,不断接触专业课课程,让学生的视野并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也能逐渐的把专业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逐渐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本科生逐渐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懂得去寻找知识。这也是本科生多年读书生涯中最需要却往往是最薄弱的一项能力。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1.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论文,打破导师制拘泥于形式化的特点
导师制有些拘泥于形式化,主要体现在学生需要填写手册。而部分本科生反映,在经历充实大学生活的同时,还要时时想着去填写学生手册这件事,它明显成为了一种负担,这样反而与设置导师制的初衷相悖。
本科生导师制中,设置学生填写手册环节,其目的则是为了督促学生能够落实导师制的作用。可是填写学生手册未受到学生欢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经过与导师谈话以后,收获了经验和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填写学生手册,并不能在这方面帮助学生,仅仅是一个记录。二是本科生导师制,并不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部分,不构成对学生、老师的硬性制约。因此,在入学之初学生问题较多时,学生觉得与导师交流一次还不够;而到了后期,有的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参与积极性明显降低,如大四阶段,本科生导师制的活动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针对上述的情况和设置本科生导师制的初衷,建议设立本科生导师制论文,论文内容不限,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由导师辅助给定题目,如大学生涯回顾总结、大学生的人生梦想与现实,泰勒公式在数值模拟中应用,区域断层在重磁资料中的响应特征等。通过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论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良好的总结,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导师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可以对论文进行考核,作为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学分的一部分。论文考核可以从论文的写作规范性、论文思路、论文水平等方面考核。论文的考核时间节点可以放在大四上学期,主要因为第四学年,大部分课程已经结束,学生时间较为充裕,同时大四要开展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通过论文考核,还能帮助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建立本科生导师制论文考核制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