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奇想,跑到苏丹去种菜
1988年,年仅14岁的张峰华随父母来到武汉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承包了一块地种菜。到19岁,张峰华就俨然成了一个老练的菜农。然而,张峰华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1995年,他终于自立门户在汉口惠济路开了一家玻璃店,收入颇丰,并谈了个武汉的女友。
2000年2月,一个在中国石化湖北分公司工作的老乡从非洲苏册回国看望他。老乡抱怨说,因为在苏丹老是吃不到青菜,实在受不了才跑回来的。这时,张峰华突发奇想:如果我跑到苏丹种青菜,那不是可以发财了吗?
从此,张峰华便开始留意苏丹的情况,他在网上了解到,尼罗河边的磷酸性膨胀红土不仅但含有大量沙石,而且漏水不保肥,不宜种青菜,故而当地苏丹人从来不种青菜。然而张峰华却想:自己老家的地也是在山坡上,父亲对如何涵养水分很有办法,而这些办法自己也早就掌握了,为何不跑到苏丹真刀真枪地去试试呢?
2000年6月,张峰华跑到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咨询有关中国公民到苏丹的手续。该办公室的人告诉他,因为中苏两国外交关系良好,只需到北京的苏丹驻中国使馆办个手续即可,一个星期就可以办下来。这下,张峰华真地动心了。
可是,真要去苏丹种地,女友答应吗?果然,女友一听说他要去苏丹种菜,大声惊呼:“你大小也是个老板,好好地要到非洲当农民,也太离谱了吧?!”可是张峰华铁了心要去苏丹,他说:“没有胆量什么事都搞不成!我不愿意一辈子都守着这个小摊子,你跟我结婚后也翻不身!”女友知道男友的性格,她不再阻拦他了,而且开始帮他张罗去苏丹的各种准备事宜。
此后,张峰华既学英语,也学阿拉伯语,整天都在苦读。2001年春节过后,张峰华拿到了旅游签证,怀里揣着12000元,启程远赴苏丹——那个陌生而充满希望的非洲古国。
没有料到,杂草发酵如此难
2001年3月4日,张峰华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更让张峰华兴奋的是,他居然碰到一个武汉女孩!
张峰华先到农贸市场了解情况,发现这里果然蔬菜品种稀少且非常昂贵,绿叶菜几乎看不到。接着,张峰华又赶紧到街上找餐馆,发现这里除了西餐厅就是面包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国餐馆,点一盘白菜,居然要1800第纳尔(相当于60元人民币)。张峰华询问原因,服务员说:“苏丹不产青菜,这些白菜都是从欧洲空运来的。”张峰华,听罢,心里一阵暗喜。
更令张峰华高兴的是,这里租用土地不仅手续十分简便,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惊讶:填写申请表,然后缴纳一点印花税和押金,之后就会有工作人员带你去尼罗河边选择场址。一般情况下,花300美元便可租到一块100亩面积的田地,使用期10年。
尼罗河边有大片的荒地,稀稀拉拉地长着荒草和灌木。张峰华跑到河里提了一桶水,把水灌进地里观察,10分钟后,他把灌了水的地刨开,果然发现20厘米深的地里竟然没有一点水分。
张峰华明白,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土地墒情,使土地能有效涵养水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施加有机肥。他的计划是,先挖一个土坑,收集一些人和动物的粪便,然后再弄一些杂草树叶之类的易腐烂的植物和粪便搅拌在一起,放在坑里发酵。有了这些有机肥,就不愁地里不长庄稼。在那个武汉女孩的帮助下,张峰华终于在喀土穆市区找到了运粪车。
一个星期以后,张峰华按捺不住,来到那个粪坑前察看,谁知一看大吃一惊粪便全干了,杂草不仅没有烂掉,而且十分干枯!显然,这里的太阳太厉害了,把坑里的粪便和杂草都晒干了。张峰华便吸取教训,把坑的底部又夯实了一遍,接着又在粪坑上盖上木板;为了隔热,他还在木板上加了一层土。干完这些,他才放心地离去。
后来,张峰华常常跑去观察,但不久后发现的一个新情况又令他着急了:那些和粪搅在一起的杂草发酵腐烂得很慢,经过观察分析和琢磨,发现原因在于尼罗河边的杂草根茎粗:比,因为缺水,杂草本身水分也不多,所以发酵起来很困难。他还发现,尽管粪坑这次里边没有干枯,但还是比较干燥,这也是杂草发酵很慢的一个原因。他想,如果要让它们保持湿度,就必须经常去浇水。
张峰华毅然辞去餐馆的工作,粪坑旁搭起了一个简易木棚,专心致志地搞起了发酵有机肥、改变土壤墒情的试验。平时,在烈日下,张峰华常常揭开粪坑的木板观察,有时候还趴在粪坑旁琢磨。粪坑的恶臭往往把他呛得喘不过气来。当地农民对这个中国小伙子的行为感到十分诧异,不解地问:“年轻人,一个粪坑有什么好看的,里面有电影吗?”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到了。要是杂草还没有发酵成功,张峰华就只能回国或者办延期滞留的手续了。然而就在这时,他高兴地发现,杂草已经变得有些酥软,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发酵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张峰华给女友打电话,女友听实验还没有成功,坚决反对他继续留在苏丹,她说:“你的脑子灌了水啊!要种地也要挑个地方啊!要能种菜,人家不早就种了,偏偏等你去种吗?!”而张峰华豪情万丈,他说:“我相信一定能成功,只要干两年,我肯定成百万富翁!”他铁了心,要在非洲当农民了。
改变历史,苏丹从此有青菜
2001年4月,张峰华在苏丹移民局护照管理部办理了延期滞留的相关手续。由于手里没钱,他只得又回到武汉人开的餐馆打工。但即使这样累,张峰华还是常常跑去观察他的粪坑,而且往往要到半夜才能赶回。通过反复摸索、试验,杂草终于发酵成功了!那天,张峰华扒在恶臭的粪坑前,满手抓着腐烂的杂草,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2001年6月,张峰华用自己所带的钱和打工得到的工钱,在喀土穆近郊的尼罗河畔租了10亩地,搭起了简易的棚屋,购买了抽水机等农具,雇了3个当地人,轰轰烈烈地种起菜来。不久,他收到了有些怨气却仍然爱他的女友从武汉寄来的蔬菜种子。
张峰华在田里先种上扎根深、抗旱性较强的茄子和黄瓜等作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改良土壤的墒情。就这样,不到半年,张峰华租的10亩含沙石的磷酸性膨胀劣质红土地,变成了墒情良好的高产田。喀土穆日照充足,尼罗河水源丰富,女友源源不断祖国寄来大白菜、圆茄子、莴笋、辣椒和黄瓜等种子,在这里陆续破土萌芽,茁壮成长。
这些绿油油的青菜一运到喀土穆农贸市场,立刻被抢购一空。张峰华的青菜虽然价格和肉类相当,但还是比以前空运进口的青菜便宜许多,很快就风靡了整个喀土穆,使世世代代视青菜为山珍海味的苏丹人吃上了青菜。
吃青菜的问题,此前一直是中国石油公司苏丹分公司难以解决的心头之痛。过去,该公司为了解决职工吃青菜的问题,仅包租俄罗斯航空公司运菜飞机的费用,一个班次就折合人民币4万多元。现在,他们的全部青菜都由张峰华供给,远比包机空运便宜!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中国水井公司、“蓝鸟”纯净水集团等中国大型企业。
不仅是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和其他国家在苏丹的工作人员以及苏丹本国人,一样也为之激动!过去,吃青菜就是吃“山珍海味”,可现在,他们每天都可以随意吃青菜了!
张峰华的农场魔术般急遽膨胀,到2005年3月,他已经在尼罗河畔租下了2000亩地,成为当地最大的外贸农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大白菜、圆茄子、莴笋、辣椒,还有西葫芦、豇豆、生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共计30多个中国特色的蔬菜品种。放眼望去,一派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张峰华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当年武汉市郊的荷包湖农场。
有人对张峰华这4年所赚的钱作了一个保守估计,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张峰华致富的榜样作用,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远离国土来到这里种菜,他们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成功。现在的苏丹,阔叶青菜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所供应,欧洲阔叶青菜一统苏丹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喀土穆的官方媒体《新闻报》这样评价道:“中国的张峰华先生改变了历史!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1988年,年仅14岁的张峰华随父母来到武汉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承包了一块地种菜。到19岁,张峰华就俨然成了一个老练的菜农。然而,张峰华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1995年,他终于自立门户在汉口惠济路开了一家玻璃店,收入颇丰,并谈了个武汉的女友。
2000年2月,一个在中国石化湖北分公司工作的老乡从非洲苏册回国看望他。老乡抱怨说,因为在苏丹老是吃不到青菜,实在受不了才跑回来的。这时,张峰华突发奇想:如果我跑到苏丹种青菜,那不是可以发财了吗?
从此,张峰华便开始留意苏丹的情况,他在网上了解到,尼罗河边的磷酸性膨胀红土不仅但含有大量沙石,而且漏水不保肥,不宜种青菜,故而当地苏丹人从来不种青菜。然而张峰华却想:自己老家的地也是在山坡上,父亲对如何涵养水分很有办法,而这些办法自己也早就掌握了,为何不跑到苏丹真刀真枪地去试试呢?
2000年6月,张峰华跑到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咨询有关中国公民到苏丹的手续。该办公室的人告诉他,因为中苏两国外交关系良好,只需到北京的苏丹驻中国使馆办个手续即可,一个星期就可以办下来。这下,张峰华真地动心了。
可是,真要去苏丹种地,女友答应吗?果然,女友一听说他要去苏丹种菜,大声惊呼:“你大小也是个老板,好好地要到非洲当农民,也太离谱了吧?!”可是张峰华铁了心要去苏丹,他说:“没有胆量什么事都搞不成!我不愿意一辈子都守着这个小摊子,你跟我结婚后也翻不身!”女友知道男友的性格,她不再阻拦他了,而且开始帮他张罗去苏丹的各种准备事宜。
此后,张峰华既学英语,也学阿拉伯语,整天都在苦读。2001年春节过后,张峰华拿到了旅游签证,怀里揣着12000元,启程远赴苏丹——那个陌生而充满希望的非洲古国。
没有料到,杂草发酵如此难
2001年3月4日,张峰华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更让张峰华兴奋的是,他居然碰到一个武汉女孩!
张峰华先到农贸市场了解情况,发现这里果然蔬菜品种稀少且非常昂贵,绿叶菜几乎看不到。接着,张峰华又赶紧到街上找餐馆,发现这里除了西餐厅就是面包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国餐馆,点一盘白菜,居然要1800第纳尔(相当于60元人民币)。张峰华询问原因,服务员说:“苏丹不产青菜,这些白菜都是从欧洲空运来的。”张峰华,听罢,心里一阵暗喜。
更令张峰华高兴的是,这里租用土地不仅手续十分简便,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惊讶:填写申请表,然后缴纳一点印花税和押金,之后就会有工作人员带你去尼罗河边选择场址。一般情况下,花300美元便可租到一块100亩面积的田地,使用期10年。
尼罗河边有大片的荒地,稀稀拉拉地长着荒草和灌木。张峰华跑到河里提了一桶水,把水灌进地里观察,10分钟后,他把灌了水的地刨开,果然发现20厘米深的地里竟然没有一点水分。
张峰华明白,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土地墒情,使土地能有效涵养水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施加有机肥。他的计划是,先挖一个土坑,收集一些人和动物的粪便,然后再弄一些杂草树叶之类的易腐烂的植物和粪便搅拌在一起,放在坑里发酵。有了这些有机肥,就不愁地里不长庄稼。在那个武汉女孩的帮助下,张峰华终于在喀土穆市区找到了运粪车。
一个星期以后,张峰华按捺不住,来到那个粪坑前察看,谁知一看大吃一惊粪便全干了,杂草不仅没有烂掉,而且十分干枯!显然,这里的太阳太厉害了,把坑里的粪便和杂草都晒干了。张峰华便吸取教训,把坑的底部又夯实了一遍,接着又在粪坑上盖上木板;为了隔热,他还在木板上加了一层土。干完这些,他才放心地离去。
后来,张峰华常常跑去观察,但不久后发现的一个新情况又令他着急了:那些和粪搅在一起的杂草发酵腐烂得很慢,经过观察分析和琢磨,发现原因在于尼罗河边的杂草根茎粗:比,因为缺水,杂草本身水分也不多,所以发酵起来很困难。他还发现,尽管粪坑这次里边没有干枯,但还是比较干燥,这也是杂草发酵很慢的一个原因。他想,如果要让它们保持湿度,就必须经常去浇水。
张峰华毅然辞去餐馆的工作,粪坑旁搭起了一个简易木棚,专心致志地搞起了发酵有机肥、改变土壤墒情的试验。平时,在烈日下,张峰华常常揭开粪坑的木板观察,有时候还趴在粪坑旁琢磨。粪坑的恶臭往往把他呛得喘不过气来。当地农民对这个中国小伙子的行为感到十分诧异,不解地问:“年轻人,一个粪坑有什么好看的,里面有电影吗?”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到了。要是杂草还没有发酵成功,张峰华就只能回国或者办延期滞留的手续了。然而就在这时,他高兴地发现,杂草已经变得有些酥软,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发酵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张峰华给女友打电话,女友听实验还没有成功,坚决反对他继续留在苏丹,她说:“你的脑子灌了水啊!要种地也要挑个地方啊!要能种菜,人家不早就种了,偏偏等你去种吗?!”而张峰华豪情万丈,他说:“我相信一定能成功,只要干两年,我肯定成百万富翁!”他铁了心,要在非洲当农民了。
改变历史,苏丹从此有青菜
2001年4月,张峰华在苏丹移民局护照管理部办理了延期滞留的相关手续。由于手里没钱,他只得又回到武汉人开的餐馆打工。但即使这样累,张峰华还是常常跑去观察他的粪坑,而且往往要到半夜才能赶回。通过反复摸索、试验,杂草终于发酵成功了!那天,张峰华扒在恶臭的粪坑前,满手抓着腐烂的杂草,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2001年6月,张峰华用自己所带的钱和打工得到的工钱,在喀土穆近郊的尼罗河畔租了10亩地,搭起了简易的棚屋,购买了抽水机等农具,雇了3个当地人,轰轰烈烈地种起菜来。不久,他收到了有些怨气却仍然爱他的女友从武汉寄来的蔬菜种子。
张峰华在田里先种上扎根深、抗旱性较强的茄子和黄瓜等作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改良土壤的墒情。就这样,不到半年,张峰华租的10亩含沙石的磷酸性膨胀劣质红土地,变成了墒情良好的高产田。喀土穆日照充足,尼罗河水源丰富,女友源源不断祖国寄来大白菜、圆茄子、莴笋、辣椒和黄瓜等种子,在这里陆续破土萌芽,茁壮成长。
这些绿油油的青菜一运到喀土穆农贸市场,立刻被抢购一空。张峰华的青菜虽然价格和肉类相当,但还是比以前空运进口的青菜便宜许多,很快就风靡了整个喀土穆,使世世代代视青菜为山珍海味的苏丹人吃上了青菜。
吃青菜的问题,此前一直是中国石油公司苏丹分公司难以解决的心头之痛。过去,该公司为了解决职工吃青菜的问题,仅包租俄罗斯航空公司运菜飞机的费用,一个班次就折合人民币4万多元。现在,他们的全部青菜都由张峰华供给,远比包机空运便宜!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中国水井公司、“蓝鸟”纯净水集团等中国大型企业。
不仅是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和其他国家在苏丹的工作人员以及苏丹本国人,一样也为之激动!过去,吃青菜就是吃“山珍海味”,可现在,他们每天都可以随意吃青菜了!
张峰华的农场魔术般急遽膨胀,到2005年3月,他已经在尼罗河畔租下了2000亩地,成为当地最大的外贸农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大白菜、圆茄子、莴笋、辣椒,还有西葫芦、豇豆、生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共计30多个中国特色的蔬菜品种。放眼望去,一派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张峰华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当年武汉市郊的荷包湖农场。
有人对张峰华这4年所赚的钱作了一个保守估计,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张峰华致富的榜样作用,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远离国土来到这里种菜,他们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成功。现在的苏丹,阔叶青菜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所供应,欧洲阔叶青菜一统苏丹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喀土穆的官方媒体《新闻报》这样评价道:“中国的张峰华先生改变了历史!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