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三位一体”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三位”关系探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道德教育合力于“一体”的措略。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40-0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好的,但是一些大学生也存在一些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关系国家的命运,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结果是社会的混乱和发展的停滞,所以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如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道德与“三位一体”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作为社会关系的總和的人是生活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中的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不同的,各有其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家庭作为人生命的起点,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承担着人的道德启蒙的重任,生活于家庭中的人深受父母道德品行的影响,但是家庭可能存在畸形化,所以需要学校道德教育的规范。而学校作为人道德品行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但是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德育的能力限度”即学校德育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成人们为它设定的一切理想目标。社会道德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的道德品行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道德舆论环境,利于人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但是社会道德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又需要家庭和学校的补充或者纠正。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人道德品行形成和践行的“三位”,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只有将它们的合力——正面而积极的作用统一于“一位”即大学生身上,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三位一体”策略
  (一)加强家庭德育建设,发挥家庭基础作用
  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家长对子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深远,“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时候能过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模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让子女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家长应配合学校多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同一现象探讨彼此想法,及时的进行疏导和指引其所面临的道德困惑。同时重视大学生子女思想及行为的变化,了解其内心需求,或许吉林农大郭力维因琐事杀人案就不会发生。
  (二)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德育阵地作用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道德教育活动的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育主这依据道德教育的目的、择用合宜的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对象形成相应的道德素质的道德素质的过程。学校德育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创新、大胆改革。
  选择符合时代和学生特点的道德内容。道德内容的选择必须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关心和帮助学生解答自身的道德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之能够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对于传统道德中的“糟粕”不能“一言以蔽之”,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经过对比更容易接受现时道德观念。
  学校德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相对于单向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小说、电影和电视等文艺作品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受众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道德的认知转化。对时政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原因,通过充分、自由地讨论,教师做好引导,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如关于毒奶粉事件、南京“彭宇案”。也可举办主题活动月、情景模拟、社会调查、优秀人物报告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
  (三)优化社会环境,创建良好道德教育环境
  大学生已有的道德观念将在社会中进行考验,所以应重视社会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优化社会环境,使之与家庭、学校共同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
  扬善惩恶,营造社会道德环境。“我们应该奖赏任何理应受到感谢的行为,同样应该惩罚任何理应受到怨恨的行为。”通过对高尚道德行为的奖赏和鼓励,对损失巨大的高尚道德行为给予物质补偿,这些奖励措施给予人们巨大的心理支持。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包括赞许、肯定、尊重、名誉、地位、赞赏、金钱、物质等。如长江大学给予见义勇为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位大学生英雄每家奖50万元。教育部追授3位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德育创造另一个平台。网络作为自由而匿名的互动平台,信息传递速度快且不承担后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非常容易误导大学生,使其存侥幸和放纵之心,一些黄色暴力低俗信息的传递,对大学生道德观念起负面作用。所以社会应该自觉净化网络环境,使用文明语言,传递积极健康信息,给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指引和规范。
  依靠法制强化社会道德的根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正如爱尔维修认为:一旦制定的法律给够给美德以鼓励,给罪恶以惩罚,使所有的人都从美德中得到利益,就能引导人们从善,社会幸福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毕岩,徐嘉.试析大学生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沈阳建筑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宏观和微观的断裂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难题,社会学家们一直努力尝试将宏观层面分析和微观层面分析进行整合,柯林斯、吉登斯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位。本文通过对柯林斯“仪式互动链”、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有关宏观与微观整合的思想进行简单介绍及同时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社会学理论中宏观与微观整合问题,尝试解读社会学中的这个世纪难题。  关键词柯林斯 吉登斯 宏观 微观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
摘要股份自由转让是股份有限公司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特征。但在我国,无论1993年《公司法》抑或是2005年新《公司法》中均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自由转让原则之例外情形进行了规定。但该条款对转让行为未做出区分,在对限制对象的认定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本文从取缔规定和效力规定的效力角度,区分了股份转让过程中的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具体分析了该法条,完整论述了发起人股份转让之效力。  关键词发起人 股份转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正义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后对其理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相关的理论评价。  关键词正义论 正义至上 理论评价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009-02    一、《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罗尔斯的正义论思想博大精深,这在《正义论》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首先,罗尔斯强调其“正义的至上性”。他声称,他的
摘要一般而言,任何一项立法的出台,从根本上都受到了立法者价值理念的影响。不同的立法价值理念,不仅影响对特定立法的宗旨及其终极关怀,甚至直接影响到法律的名称和具体条款的内容。在立法的过程当中,如何让主观的目标更多的与客观价值所契合,如何让各个价值冲突得以协调,让价值更好的为实际国情所利用,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商榷的。  关键词反垄断法价值目标反垄断法发展评价修缮  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德国检察官绩效考评制度的特点及标准和程序,后以此为借鉴提出完善我国检察机关绩效考评制度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绩效考评 检察官 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09-02    一、德国检察官绩效考评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绩效是一个多义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某个组织内的员工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方式取得某种结果的反映,是那些
摘要从2003年开始,“问责”一词逐步进入了中国政治生活的视野。人们对于“问责”来实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问责的制度建设要求越来越强烈。但随后爆发出来的一些弊端,使人们对于问责制所起到的作用产生了怀疑,降低了人们对该项制度的信任。本文将结合案例,探讨对地方政府问责制度的特点及完善路径。  关键词地方政府问责 服务型政府 实质绩效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刑事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试行这一制度,并且已收到积极和正面的效果。但因法律规定的不足及受传统执法理念的影响,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建立和实施上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和不足,需对警察出庭制度予以规范、完善,并以明文的方式予以确立。  关键词警察 出庭作证 机制设想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050
摘要民主是西方文明特有的产物,是在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中叶,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开始了在中国建立议会民主制的尝试。本文通过探讨使民主运转起来所必须的要素,来透析中国早期的议会民主制在缺乏民主生根发芽所需的养分——民主所需的前提、条件、手段,走向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关键词民主条件 民主手段 议会民主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
摘要仲裁协议是整个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基石,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合法的形式要件。在1985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修改之前,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大致经历了“严格的书面形式”、“扩大的书面形式”和“可证明的书面形式”三个阶段。2006年7月6日通过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7条修正案文,进一步放宽甚至取消了对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限制,有利于推动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  关键词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 修正案
摘要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信用经济,而我国目前仍被列入非征信国家。本文以一种法律文化的视角,从分析现代中国“信用”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入手,在考察传统“信用”的基础上,提出要发挥法律在“信用”重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用失信信用重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54-01    一、现代中国“信用”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