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奶畜业发展的历史上,“托牛所”是一个常被人提起的名词。你也许并不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陕西省省长陈德铭一同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的千阳县文家坡乡曹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刘千龙,就是一位“托牛所”所长。而此次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采访团团长蒋卫锁也曾经是一位“托牛所”所长。在宝鸡采访期间,两位所长的会面和交流,使我们了解到为中国乳业做出过特殊贡献的“托牛所”在成长中的艰难历程。
2006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做客央视谈制奶业(乳业)发展,成为一大新闻,在陕西及西部地区引起强烈反响。一时之间,谈乳业,论发展,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日前,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前往宝鸡,采访了当时和陈德铭省长一同作为特邀嘉宾在央视接受访谈的千阳县文家坡乡曹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刘千龙。
刘千龙在他的畜牧专家大院接待了记者。他告诉记者,当时央视选择宝鸡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陕西牛奶的产量在全国处于前六位,而宝鸡地区又在陕西占有很大的比例。宝鸡奶业发展比较好,主要是政府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发展奶牛小区,政府给5万元启动资金,建成以后再给5万元的扶持资金和奖励。
2003年,在宝鸡市常务副市长王宏的关心下,宝鸡市政府投资15万元支持曹家塬村建设起畜牧专家大院。到现在为止,全市共建起32座专家大院。宝鸡专家大院是按照当时县市提出上午发展“一村一品”,即一个村一个产业或一个产品的县区经济发展思路建起来的。曹家塬村根据实际情况,选中蚕桑、奶牛两大主导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村上从1988年开始养奶牛,目前奶牛数量已经达到780多头。县上引导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投向小区建设,把散养户的奶牛吸引到奶牛小区,并把机械化挤奶列入到小区建设的项目中,采用“企业+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即企业投资设备,村上集体建牛舍,奶农供饲料自己喂养,然后统一挤奶。小区发展起来后,一些散养农户,也把奶牛拉到挤奶站来挤奶。农户在小区养牛,奶牛的防病、治病有人管,饲料质量不用担心,收奶有保证,奶价比较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奶牛饲养水平,既省人、省力,而且效益也好。
随后,刘千龙带记者一行参观了曹家塬村奶牛小区,即“托牛所”。这个小区现有200多头奶牛,家家户户在小区养牛,挤奶时把牛牵到奶站,采用现代的机械化挤奶设备集中挤奶。在“托牛所”,奶牛可以就近挤奶,且非常卫生,真正体现出陈省长说的“人畜分离的模式”。
蒋卫锁听了刘千龙对“托牛所”的介绍,马上来了兴致,他们一起探讨了挤奶过程的发展演变,从原始的手工挤奶谈到了手推车挤奶,由提桶机挤奶,谈到今天的管道式系统奶站和计量瓶配带制冷罐挤奶等,话题越说越多。
刘千龙对蒋卫锁在奶牛养殖方面及挤奶方面的见识感到惊讶。经过问询,得知蒋卫锁也是“托牛所”的创办人,并且是现在杨凌宝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时,显得格外高兴,并盛情邀请蒋卫锁到其家中去做客。两位“托牛所”所长谈起这么多年来与牛打交道的酸甜苦辣经历,开始了无尽的话题……
“托牛所”是奶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产物,主要是以服务农户养殖为宗旨,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它以“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奶”的模式,为现今的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托牛所”免费为农户提供圈舍、住宿及技术和服务,养殖农户只需每月交纳水电费即可进行养殖,不失为中国农村现时经济条件下一种发展养殖业的有效形式。
蒋卫锁对创办“托牛所”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从办“托牛所”开始到建设养牛小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挤奶站,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他说,手工挤奶从出奶到加工至少要经过五道手续,工序繁杂,费时费力,且奶源也易受到污染,无法保证达到优质鲜奶的标准。发展到手推车和提捅机挤奶,虽然挤奶较为灵活,但仍不能避免掺杂使假,至少还得经过三道手续;而今天的管道式挤奶,既没有污染又易于保鲜,经过两道工序就可完成。如今,宝丰公司在杨凌先后建立了20多个机械化挤奶站,4个规模化养殖小区,涉及上千户农户,三、四千头奶牛,挤奶网点覆盖了杨凌60%以上的地区,日挤奶量由最初的150公斤上升到20多吨,最高时达到30多吨,成为杨凌示范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进龙头企业”和乳品企业的优秀原奶供应商及原奶供应大户。
最让“托牛所”头痛的就是“倒奶事件”。蒋卫锁说,2004年,宝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与一知名乳品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对方承诺日交奶达到50吨时,奖励一辆桑塔纳轿车。2005年5月,鲜奶市场开始出现滞销,6月和7月情况更加严重,各地相继发生奶农倒奶事件,奶价一度降至每公斤1.2元。当时,宝丰日收奶量已达到30吨,但合作方却限量拒奶,要求每天限量至13吨。宝丰为了稳定奶农,把限量拒收的鲜奶赔钱卖给了其他乳品企业。
通过这些事情,蒋卫锁遂萌发出穿越西部看乳业的愿望,想通过对西部12个省、市、区乳品企业、奶业市场的走访,探研中国乳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在奶农、原奶供应商和乳品生产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提高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中国奶畜业和谐健康发展。
蒋卫锁说,原奶商处于奶业产业链的上游,面对的是广大奶农,奶业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直接伤及的是奶农利益,因此,他强烈地感受到“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大意义,也更坚定了他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来促进西部“强农兴乳”大战略实施的决心,希望为乳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6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做客央视谈制奶业(乳业)发展,成为一大新闻,在陕西及西部地区引起强烈反响。一时之间,谈乳业,论发展,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日前,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前往宝鸡,采访了当时和陈德铭省长一同作为特邀嘉宾在央视接受访谈的千阳县文家坡乡曹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刘千龙。
刘千龙在他的畜牧专家大院接待了记者。他告诉记者,当时央视选择宝鸡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陕西牛奶的产量在全国处于前六位,而宝鸡地区又在陕西占有很大的比例。宝鸡奶业发展比较好,主要是政府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发展奶牛小区,政府给5万元启动资金,建成以后再给5万元的扶持资金和奖励。
2003年,在宝鸡市常务副市长王宏的关心下,宝鸡市政府投资15万元支持曹家塬村建设起畜牧专家大院。到现在为止,全市共建起32座专家大院。宝鸡专家大院是按照当时县市提出上午发展“一村一品”,即一个村一个产业或一个产品的县区经济发展思路建起来的。曹家塬村根据实际情况,选中蚕桑、奶牛两大主导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村上从1988年开始养奶牛,目前奶牛数量已经达到780多头。县上引导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投向小区建设,把散养户的奶牛吸引到奶牛小区,并把机械化挤奶列入到小区建设的项目中,采用“企业+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即企业投资设备,村上集体建牛舍,奶农供饲料自己喂养,然后统一挤奶。小区发展起来后,一些散养农户,也把奶牛拉到挤奶站来挤奶。农户在小区养牛,奶牛的防病、治病有人管,饲料质量不用担心,收奶有保证,奶价比较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奶牛饲养水平,既省人、省力,而且效益也好。
随后,刘千龙带记者一行参观了曹家塬村奶牛小区,即“托牛所”。这个小区现有200多头奶牛,家家户户在小区养牛,挤奶时把牛牵到奶站,采用现代的机械化挤奶设备集中挤奶。在“托牛所”,奶牛可以就近挤奶,且非常卫生,真正体现出陈省长说的“人畜分离的模式”。
蒋卫锁听了刘千龙对“托牛所”的介绍,马上来了兴致,他们一起探讨了挤奶过程的发展演变,从原始的手工挤奶谈到了手推车挤奶,由提桶机挤奶,谈到今天的管道式系统奶站和计量瓶配带制冷罐挤奶等,话题越说越多。
刘千龙对蒋卫锁在奶牛养殖方面及挤奶方面的见识感到惊讶。经过问询,得知蒋卫锁也是“托牛所”的创办人,并且是现在杨凌宝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时,显得格外高兴,并盛情邀请蒋卫锁到其家中去做客。两位“托牛所”所长谈起这么多年来与牛打交道的酸甜苦辣经历,开始了无尽的话题……
“托牛所”是奶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产物,主要是以服务农户养殖为宗旨,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它以“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奶”的模式,为现今的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托牛所”免费为农户提供圈舍、住宿及技术和服务,养殖农户只需每月交纳水电费即可进行养殖,不失为中国农村现时经济条件下一种发展养殖业的有效形式。
蒋卫锁对创办“托牛所”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从办“托牛所”开始到建设养牛小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挤奶站,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他说,手工挤奶从出奶到加工至少要经过五道手续,工序繁杂,费时费力,且奶源也易受到污染,无法保证达到优质鲜奶的标准。发展到手推车和提捅机挤奶,虽然挤奶较为灵活,但仍不能避免掺杂使假,至少还得经过三道手续;而今天的管道式挤奶,既没有污染又易于保鲜,经过两道工序就可完成。如今,宝丰公司在杨凌先后建立了20多个机械化挤奶站,4个规模化养殖小区,涉及上千户农户,三、四千头奶牛,挤奶网点覆盖了杨凌60%以上的地区,日挤奶量由最初的150公斤上升到20多吨,最高时达到30多吨,成为杨凌示范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进龙头企业”和乳品企业的优秀原奶供应商及原奶供应大户。
最让“托牛所”头痛的就是“倒奶事件”。蒋卫锁说,2004年,宝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与一知名乳品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对方承诺日交奶达到50吨时,奖励一辆桑塔纳轿车。2005年5月,鲜奶市场开始出现滞销,6月和7月情况更加严重,各地相继发生奶农倒奶事件,奶价一度降至每公斤1.2元。当时,宝丰日收奶量已达到30吨,但合作方却限量拒奶,要求每天限量至13吨。宝丰为了稳定奶农,把限量拒收的鲜奶赔钱卖给了其他乳品企业。
通过这些事情,蒋卫锁遂萌发出穿越西部看乳业的愿望,想通过对西部12个省、市、区乳品企业、奶业市场的走访,探研中国乳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在奶农、原奶供应商和乳品生产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提高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中国奶畜业和谐健康发展。
蒋卫锁说,原奶商处于奶业产业链的上游,面对的是广大奶农,奶业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直接伤及的是奶农利益,因此,他强烈地感受到“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大意义,也更坚定了他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来促进西部“强农兴乳”大战略实施的决心,希望为乳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