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由会计工作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 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资料可靠, 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 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 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
[关键词]会计信息 原因对策 资料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61-01
但实际工作中, 会计信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 较大程度上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既损害了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益, 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管理与决策, 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会计学的属性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两方面。 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 它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 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这个角度看, 会计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一样的, 它应该归类于社会科学, 所以它不是一门精算科学。但是从会计学的方法属性看, 它又是一门以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为其计量原理的科学, 是一门精算科学。如果我们把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结合起来看, 会发现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 而某些数据的来源, 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 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 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带有主观性, 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2. 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两个控制主体, 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 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而信息的不对称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逆向选择, 通常指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 接受合约的人一般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 二是道德风险, 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 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
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总希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 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 另外, 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争取向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倾斜, 如贯彻谨慎性原则, 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
3. 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 监事会、 经营者相互制衡的机制来实现的。但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 普遍存在着产权单一和所有者缺位问题, 在上市公司则突出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 国有大股东在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或是绝对地位, 因而由国有资产管理当局推荐或派出的董事、 监事成员在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情况下, 由于利益的偏好, 企业完全有可能转变为只注重追求经营者的利益, 而完全受制于经营者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则成为经营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最便捷的工具,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由此产生。
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程序不合理。对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理解不全面,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用不适当, 会计工作组织不严, 责权不明确, 手续不健全, 行为不规范, 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首先是原始凭证的失真,仅从凭证表面看,也许是手续齐全,合法有效,但反映的经济内容不真实。会计人员因受权限的限制, 很难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复核和验证; 其次是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失真; 第三是会计计量尤其是资产计量的偏差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5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会计核算工作环节中, 《会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好坏、 能否堵住风险和漏洞、会计制度能否顺利执行, 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执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中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 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队伍庞大, 在政策水平、 业务素质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会计工作水平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 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整个国家对思想教育的忽视,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遭到了忽视。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规范和界定功能,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
题。只有产权界定清楚, 会计准则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才会有效率。 产权明晰确定, 能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两个重要条件: (1) 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2) 各种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问存在经济上的合约关系。通过在国有企业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以解决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化问题, 使各利益方有动力加强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 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美方的共同利益; 通过政府规章强制市场交易者提供信息, 即政府利用强制手段直接命令市场交易方必须披露某些重要信息, 包括: (1) 规定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 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 (2)强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3)通过会计法规,对违法者予以惩罚,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2.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内控制衡。第一, 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股东去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股东増强对公司的监控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真正形成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第二, 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思路, 摘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包括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制定指导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规范性文件, 并督促企业执行等等。
3. 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应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加紧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 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 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从而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判断的范围, 使其估计判断也有章可循。
4. 强化会计监督体系。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要积极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实行经常的、独立的和负经济、法律责任的外部会计监督, 再辅以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确保会计信息初始阶段的准确和真实 。
5. 广大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吸取和更新会计专业知识、 相关法律知识, 切实做到对经济活动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地反映。要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从根本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强化法律的严肃性、严格执法。对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重拳出击加以遏制。强化法律责任的严肃性。同时, 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 建立专门的会计法庭, 审判各类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件, 让违法者确实受到应有的处罚。
[关键词]会计信息 原因对策 资料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61-01
但实际工作中, 会计信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 较大程度上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既损害了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益, 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管理与决策, 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会计学的属性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两方面。 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 它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 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这个角度看, 会计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一样的, 它应该归类于社会科学, 所以它不是一门精算科学。但是从会计学的方法属性看, 它又是一门以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为其计量原理的科学, 是一门精算科学。如果我们把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结合起来看, 会发现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 而某些数据的来源, 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 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 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带有主观性, 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2. 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两个控制主体, 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 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而信息的不对称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逆向选择, 通常指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 接受合约的人一般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 二是道德风险, 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 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
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总希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 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 另外, 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争取向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倾斜, 如贯彻谨慎性原则, 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
3. 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 监事会、 经营者相互制衡的机制来实现的。但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 普遍存在着产权单一和所有者缺位问题, 在上市公司则突出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 国有大股东在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或是绝对地位, 因而由国有资产管理当局推荐或派出的董事、 监事成员在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情况下, 由于利益的偏好, 企业完全有可能转变为只注重追求经营者的利益, 而完全受制于经营者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则成为经营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最便捷的工具,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由此产生。
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程序不合理。对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理解不全面,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用不适当, 会计工作组织不严, 责权不明确, 手续不健全, 行为不规范, 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首先是原始凭证的失真,仅从凭证表面看,也许是手续齐全,合法有效,但反映的经济内容不真实。会计人员因受权限的限制, 很难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复核和验证; 其次是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失真; 第三是会计计量尤其是资产计量的偏差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5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会计核算工作环节中, 《会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好坏、 能否堵住风险和漏洞、会计制度能否顺利执行, 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执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中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 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队伍庞大, 在政策水平、 业务素质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会计工作水平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 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整个国家对思想教育的忽视,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遭到了忽视。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规范和界定功能,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
题。只有产权界定清楚, 会计准则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才会有效率。 产权明晰确定, 能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两个重要条件: (1) 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2) 各种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问存在经济上的合约关系。通过在国有企业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以解决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化问题, 使各利益方有动力加强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 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美方的共同利益; 通过政府规章强制市场交易者提供信息, 即政府利用强制手段直接命令市场交易方必须披露某些重要信息, 包括: (1) 规定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 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 (2)强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3)通过会计法规,对违法者予以惩罚,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2.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内控制衡。第一, 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股东去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股东増强对公司的监控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真正形成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第二, 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思路, 摘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包括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制定指导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规范性文件, 并督促企业执行等等。
3. 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应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加紧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 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 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从而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判断的范围, 使其估计判断也有章可循。
4. 强化会计监督体系。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要积极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实行经常的、独立的和负经济、法律责任的外部会计监督, 再辅以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确保会计信息初始阶段的准确和真实 。
5. 广大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吸取和更新会计专业知识、 相关法律知识, 切实做到对经济活动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地反映。要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从根本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强化法律的严肃性、严格执法。对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重拳出击加以遏制。强化法律责任的严肃性。同时, 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 建立专门的会计法庭, 审判各类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件, 让违法者确实受到应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