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也直接关系着其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小学的语文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以及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课程。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需要语文教学进行促进,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特点的科学应用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就有着积极的作用,能通过有特点的语言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强,思想意识层面也处在萌发的阶段,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各个层面的潜能发挥,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形式,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多样化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对语言的应用,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语言应用,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教学内容中有的是含有比较丰富的哲理内涵,灵活多变的将语言加以应用,就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理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征体现
(一)多样化特征
由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语言上的作用也是比较大的。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为,而行动则是无声的语言,教学中师表就是对教师口语典范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通过典范的教学语言就能够促进学生的模仿行为,对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有着实际促进作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语言词汇的应用上要能符合国家规范[2]。为能够有效避免南腔北调的情况发生,先要将普通话的考核得以通过,通过标准的普通话就能够将教学语言以及语调等得到合理化的掌控。
(二)规范性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征还体现在规范性层面,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老师自身的语言对学生有着影响。如在进行习卷舌音以及平舌音的语言教学中,有老师发音不准确通常将老师发错音成老思,还有在音调上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只有解决了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才能够通过正确的以及流畅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三)科学性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由于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层面得到培养并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能够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得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征还在教学用语的精炼以及简约上有着体现,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是依靠讲话的多少,而是在语言的运用上是否是简明扼要的,能够以少胜多,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也就相对比较方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来获得最大化的知识。
(四)生动性的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特征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生动以及富有活力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正处在思维以及生理的发育时期,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基础上要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得到有机结合,老师要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到文学作品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形象意境加以体会,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措施
(一)规范性与标准性方面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學基础内容的认读中,还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人为师表、口语示范作用。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注重对语言的规范表达,例如:发音不准、带地方口音、口语化严重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使用全国通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语速自然。
(二)科学性与生动性方面
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所以必须具有科学性。但单纯地枯燥讲授语文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单调、乏味,因此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使其能够形象生动、富有活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要符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准确表达词语的含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和讲授,这就要求语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学语言不在多而在精,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在于语言的简明扼要。
(三)趣味性与情感性方面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一认识过程,而是多种活动共同协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和情感性,通过巧妙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将课本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有教师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老师也比较喜欢,也有自己的偶像。那么古代人的流行歌曲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知道吗?了解吗?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下古代的流行歌曲——唐诗”。通过这样幽默的方式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入题轻松,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艺术性与通俗性方面
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归根结底就是口语的艺术,在教授课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技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就越愿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表达时更是要使用通俗易
懂和语意浅显的句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不仅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规范、示范、典范的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学语言,必然会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体现自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德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探究[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02).
[2]栗夫云.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J]. 学周刊. 2014,(32).
[3]肖利.试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小学的语文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以及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课程。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需要语文教学进行促进,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特点的科学应用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就有着积极的作用,能通过有特点的语言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强,思想意识层面也处在萌发的阶段,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各个层面的潜能发挥,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形式,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多样化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对语言的应用,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语言应用,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教学内容中有的是含有比较丰富的哲理内涵,灵活多变的将语言加以应用,就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理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征体现
(一)多样化特征
由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语言上的作用也是比较大的。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为,而行动则是无声的语言,教学中师表就是对教师口语典范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通过典范的教学语言就能够促进学生的模仿行为,对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有着实际促进作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语言词汇的应用上要能符合国家规范[2]。为能够有效避免南腔北调的情况发生,先要将普通话的考核得以通过,通过标准的普通话就能够将教学语言以及语调等得到合理化的掌控。
(二)规范性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征还体现在规范性层面,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老师自身的语言对学生有着影响。如在进行习卷舌音以及平舌音的语言教学中,有老师发音不准确通常将老师发错音成老思,还有在音调上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只有解决了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才能够通过正确的以及流畅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三)科学性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由于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层面得到培养并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能够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得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征还在教学用语的精炼以及简约上有着体现,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是依靠讲话的多少,而是在语言的运用上是否是简明扼要的,能够以少胜多,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也就相对比较方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来获得最大化的知识。
(四)生动性的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特征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生动以及富有活力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正处在思维以及生理的发育时期,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基础上要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得到有机结合,老师要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到文学作品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形象意境加以体会,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措施
(一)规范性与标准性方面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學基础内容的认读中,还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人为师表、口语示范作用。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注重对语言的规范表达,例如:发音不准、带地方口音、口语化严重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使用全国通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语速自然。
(二)科学性与生动性方面
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所以必须具有科学性。但单纯地枯燥讲授语文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单调、乏味,因此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使其能够形象生动、富有活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要符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准确表达词语的含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和讲授,这就要求语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学语言不在多而在精,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在于语言的简明扼要。
(三)趣味性与情感性方面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一认识过程,而是多种活动共同协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和情感性,通过巧妙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将课本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有教师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老师也比较喜欢,也有自己的偶像。那么古代人的流行歌曲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知道吗?了解吗?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下古代的流行歌曲——唐诗”。通过这样幽默的方式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入题轻松,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艺术性与通俗性方面
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归根结底就是口语的艺术,在教授课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技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就越愿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表达时更是要使用通俗易
懂和语意浅显的句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不仅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规范、示范、典范的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学语言,必然会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体现自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德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探究[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02).
[2]栗夫云.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J]. 学周刊. 2014,(32).
[3]肖利.试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