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在作文教学中,切实抓好课堂作文的有效指导,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重要途径。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或导出来的,也不完全是在课堂上训练出来的。既要重视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与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态度与情感。
遵循“导”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文思,并把涌动的文思及时疏导到纸上。主题和材料是构成文章的两个基本要素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和深化主题的,但汇集在主题方面的材料不一定都符合主题表现的需要或文体特点,它们是杂乱的、粗糙的,有待进一步的筛选和组织。下面谈谈写作记叙文该怎样组织材料:
1、围绕话题,有所取舍。
作文考试中经常要求写一些话题作文,围绕同一个话题可以拟不同的题目,围绕话题也会聚集很多素材。拟的题目不同,写作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如以“书”为话题,有的同学写《我最好的朋友》,写书给自己的帮助:“当我在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难过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保尔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增加了我战斗的勇气……”有的同学写《我的业余爱好》,写自己酷爱读书,课余闲暇之时,常以书为伴,常因读书而废寝忘食。有的同学写《读书之乐》,写自己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因而感到欢乐:“读《三国演义》,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水浒》,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对于话题作文,应先把与话题有关的材料罗列出来,根据不同题目,确立材料表达的侧重点,使类似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不同的运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无千篇一律之嫌。
二、依据中心,处理详略。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积聚的材料中,有的直接表现主题,有的虽与主题有关但关系不密切,还有的与主题根本无关。这时,需要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段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就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学生易犯两种错误: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自己偏爱的材料就多写,有些材料离题了也不在乎;自己不感兴趣的材料就少写或不写。因此,一定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必要时泼墨如水.反之则惜墨如金。例如《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士之情。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
三、区分正反,合理选用。
材料往往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分。正面材料描述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社会新风尚。反面材料代表着假恶丑,学生难以驾驭,铺陈其辞时往往会言语偏激,一叶障目而不见其他,以致走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学生习作宜合理选用,多选用正面材料,通过讴歌真善美来鞭挞丑恶现象,间接地批评少数不正当的人和事。当然也可以选用反面材料,运用对比手法,把假恶丑等反面材料与正面材料进行比较,从而衬托出人和事的真善美,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如泰格特的《窗》就是通过对同病房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扬善贬恶的力量,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抓住线索,贯串一气。
在组织材料时,线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材料比作珍珠,那么线索就像把珍珠串连起来形成一条闪光的项链的线。往往是有了一条线索以后.许多材料和人物便自然地组织到一篇文章里去了。记叙文中可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用推动情节发展的事物作线索,如《枣核》一文中的枣核;有的用象征性的事物作线索,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有的以作者认识的过程和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还有的用人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瞬间作线索,如《背影》一文,紧紧抓住“背影”这一主要线索来组织材料。“背影”在文中共出现4次: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一气贯串,浑然一体。当然,我们不管用什么作线索,都必须能将人和事完美地贯串在一篇文章中,都必须有助于把記叙的中心成功地表达出来。组织材料是写作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都要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要求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这样才能使所用的材料尽善尽美,从而写好记叙文。(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营镇回族中学)
遵循“导”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文思,并把涌动的文思及时疏导到纸上。主题和材料是构成文章的两个基本要素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和深化主题的,但汇集在主题方面的材料不一定都符合主题表现的需要或文体特点,它们是杂乱的、粗糙的,有待进一步的筛选和组织。下面谈谈写作记叙文该怎样组织材料:
1、围绕话题,有所取舍。
作文考试中经常要求写一些话题作文,围绕同一个话题可以拟不同的题目,围绕话题也会聚集很多素材。拟的题目不同,写作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如以“书”为话题,有的同学写《我最好的朋友》,写书给自己的帮助:“当我在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难过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保尔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增加了我战斗的勇气……”有的同学写《我的业余爱好》,写自己酷爱读书,课余闲暇之时,常以书为伴,常因读书而废寝忘食。有的同学写《读书之乐》,写自己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因而感到欢乐:“读《三国演义》,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水浒》,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对于话题作文,应先把与话题有关的材料罗列出来,根据不同题目,确立材料表达的侧重点,使类似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不同的运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无千篇一律之嫌。
二、依据中心,处理详略。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积聚的材料中,有的直接表现主题,有的虽与主题有关但关系不密切,还有的与主题根本无关。这时,需要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段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就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学生易犯两种错误: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自己偏爱的材料就多写,有些材料离题了也不在乎;自己不感兴趣的材料就少写或不写。因此,一定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必要时泼墨如水.反之则惜墨如金。例如《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士之情。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
三、区分正反,合理选用。
材料往往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分。正面材料描述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社会新风尚。反面材料代表着假恶丑,学生难以驾驭,铺陈其辞时往往会言语偏激,一叶障目而不见其他,以致走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学生习作宜合理选用,多选用正面材料,通过讴歌真善美来鞭挞丑恶现象,间接地批评少数不正当的人和事。当然也可以选用反面材料,运用对比手法,把假恶丑等反面材料与正面材料进行比较,从而衬托出人和事的真善美,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如泰格特的《窗》就是通过对同病房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扬善贬恶的力量,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抓住线索,贯串一气。
在组织材料时,线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材料比作珍珠,那么线索就像把珍珠串连起来形成一条闪光的项链的线。往往是有了一条线索以后.许多材料和人物便自然地组织到一篇文章里去了。记叙文中可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用推动情节发展的事物作线索,如《枣核》一文中的枣核;有的用象征性的事物作线索,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有的以作者认识的过程和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还有的用人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瞬间作线索,如《背影》一文,紧紧抓住“背影”这一主要线索来组织材料。“背影”在文中共出现4次: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一气贯串,浑然一体。当然,我们不管用什么作线索,都必须能将人和事完美地贯串在一篇文章中,都必须有助于把記叙的中心成功地表达出来。组织材料是写作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都要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要求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这样才能使所用的材料尽善尽美,从而写好记叙文。(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营镇回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