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社会、学校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由此使得职业指导引起了高校和学生的关注,面对学生日益强烈的职业指导需求,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因为工作模式单一、队伍建设落后、认识存在偏差和缺乏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水平较低,高校要通过转变观念、注重队伍建设、职业指导工作多样化、全程化等途径来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 职业指导 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就业压力是高校和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将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上成了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质量”指的就是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比例,将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期性作为评价标准和工作的侧重点。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不仅需要从学生入手,更需要高校重视,才能使得职业指导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基本都是简单的开设就业指导类理论课程,办理毕业生就业相关事务工作为主要内容,模式单一。就业指导课程开设主要是就业政策的宣讲,很少涉及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或个人职业規划,造成就业指导工作浮于表面。
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落后。根据调研,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队伍由辅导员、学工队伍组成,缺少高质量职业指导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操作能力,尚不存在真正的职业指导工作部门,从根本上限制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3.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认识偏差。很多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将职业指导与就业划上“等号”,造成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只是为了学生就业而就业,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对于职业指导工作认识的偏差也是导致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普遍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4.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往往采取的措施是统一部署,大面积撒网,各个专业采取的是一样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没有开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职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工作面对的主要群体仅仅限于毕业生,忽略了其他年级学生职业指导的需求,造成学生在大四之前很少会关注职业指导或职业规划,而毕业生在较短时间内的参加完职业指导相关课程或者活动后,并没有很大收获,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往往还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途径
1.转变职业指导工作观念,改变固有模式。职业指导工作不是简单的就业工作,“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业工作层面,模式、观念需要改变,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建立相关制度,还要健全组织体系,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开展紧密的合作;同时,加强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建设,不能将学生就业、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统统交给辅导员或单一部门来做,要发挥各个学院的专业优势,将专业课老师纳入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职业指导,而且也可以将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带入到学校,带到学生面前,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教学,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促进学生发展,注重职业指导的全程化。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学生实现满意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职业服务水平的标准。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就业的全程化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来开展工作,如,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专业认识课程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所学专业,加深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为随后一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打好基础;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通过职业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实习,让他们体验工作的状态,也让他们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是否适合某一类专业或职业,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发掘自身兴趣、特长、能力,为择业做好准备,实现初步的职业规划;最后,在明确自身能力和职业选择的基础上,完成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决策和规划。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生的大学四年中,使学生能够自进校开始便注重职业规划,才能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发展。
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制度保障、体系完备,更需要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因此,高校应注重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引进职业指导专业教师、工作人员,或者用于相关人员进修、培训,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将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管理、分工精细化、科学化。这支队伍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借鉴成功经验,将队伍明确分工,不同的职业指导方向要不同分工,实现专业化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聘请外校或者企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加入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中来,借鉴这些外聘教师、工作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可实施的操作方法,促使本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发展,使得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理论背景强,形成有真正可操作的方法、模式。
4.实现多样化职业指导。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要拓宽职业指导内涵,丰富职业指导工作方式。职业指导在课堂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模式,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就业情景剧,模拟面试等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从参与到职业指导课程中,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富有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如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职业认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齐鹏,古梦雪;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实施路径[J],科技创业,2014(7),125,12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91.
[3]魏琳,高校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途径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127,128.
[4]韩丽丽,论高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129,130.
作者简介:党光磊(1986—),男,陕西西安,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及学生管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 职业指导 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就业压力是高校和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将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上成了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质量”指的就是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比例,将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期性作为评价标准和工作的侧重点。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不仅需要从学生入手,更需要高校重视,才能使得职业指导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基本都是简单的开设就业指导类理论课程,办理毕业生就业相关事务工作为主要内容,模式单一。就业指导课程开设主要是就业政策的宣讲,很少涉及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或个人职业規划,造成就业指导工作浮于表面。
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落后。根据调研,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队伍由辅导员、学工队伍组成,缺少高质量职业指导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操作能力,尚不存在真正的职业指导工作部门,从根本上限制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3.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认识偏差。很多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将职业指导与就业划上“等号”,造成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只是为了学生就业而就业,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对于职业指导工作认识的偏差也是导致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普遍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4.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往往采取的措施是统一部署,大面积撒网,各个专业采取的是一样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没有开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职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工作面对的主要群体仅仅限于毕业生,忽略了其他年级学生职业指导的需求,造成学生在大四之前很少会关注职业指导或职业规划,而毕业生在较短时间内的参加完职业指导相关课程或者活动后,并没有很大收获,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往往还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途径
1.转变职业指导工作观念,改变固有模式。职业指导工作不是简单的就业工作,“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业工作层面,模式、观念需要改变,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建立相关制度,还要健全组织体系,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开展紧密的合作;同时,加强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建设,不能将学生就业、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统统交给辅导员或单一部门来做,要发挥各个学院的专业优势,将专业课老师纳入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职业指导,而且也可以将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带入到学校,带到学生面前,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教学,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促进学生发展,注重职业指导的全程化。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学生实现满意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职业服务水平的标准。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就业的全程化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来开展工作,如,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专业认识课程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所学专业,加深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为随后一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打好基础;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通过职业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实习,让他们体验工作的状态,也让他们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是否适合某一类专业或职业,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发掘自身兴趣、特长、能力,为择业做好准备,实现初步的职业规划;最后,在明确自身能力和职业选择的基础上,完成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决策和规划。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生的大学四年中,使学生能够自进校开始便注重职业规划,才能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发展。
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制度保障、体系完备,更需要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因此,高校应注重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引进职业指导专业教师、工作人员,或者用于相关人员进修、培训,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将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管理、分工精细化、科学化。这支队伍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借鉴成功经验,将队伍明确分工,不同的职业指导方向要不同分工,实现专业化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聘请外校或者企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加入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中来,借鉴这些外聘教师、工作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可实施的操作方法,促使本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发展,使得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理论背景强,形成有真正可操作的方法、模式。
4.实现多样化职业指导。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要拓宽职业指导内涵,丰富职业指导工作方式。职业指导在课堂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模式,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就业情景剧,模拟面试等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从参与到职业指导课程中,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富有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如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职业认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齐鹏,古梦雪;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实施路径[J],科技创业,2014(7),125,12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91.
[3]魏琳,高校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途径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127,128.
[4]韩丽丽,论高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129,130.
作者简介:党光磊(1986—),男,陕西西安,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及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