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海港边检机关从2016年1月1日起对现行查验、监管等勤务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幅改革,笔者仅就海港边检机关应如何顺应这一形势发展变化,进而确保口岸安全稳定浅谈个人不成熟看法。
【关键词】海港;边检;勤务改革;挑战;对策
为有力推动“大通关”建设,优质服务口岸发展战略大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国海港边检机关从2016年1月1日起对现行查验、监管等勤务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幅改革,即缩减境外船舶在我国境内港口间移泊边检手续办理流程,同时简化其在特定码头停靠期间的管理措施。这一举措的施行,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全面持续深化海港边检勤务改革有着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近期前往浙江等地部分海港口岸调研实际,笔者仅就海港边检站应如何顺应这一形势发展变化,进而确保口岸安全稳定浅谈个人不成熟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勤务改革基本情况
此次海港边检勤务改革变化和影响最大之处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海港边检站在办理境外船舶出入港手续时,除本航次在华期间新登船和离船船员名单外,不再收取其他纸质单证,并取消纸质“边封”的制作与传递;另一方面,境外船舶在船舶修造厂停泊维修期间,边检机关不再针对其签发登轮许可证、搭靠外轮许可证等证件,不采取人工巡查监管措施,登轮、登陆人员以及搭靠外轮船舶管理等日常监管工作转由企业、船方自管为主。
截至目前,改革所引发的“双赢”效应无疑是积极显著的,对企业、船方等服务对象而言,查验环节精简优化的结果意味着通关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节省了大量用于制作单证、送审报批时间,生产经营较以往相比更为便利;从边检勤务工作开展角度出发,警力严重不足与业务工作量不断增加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有限警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入境出境检查、突发事件处置等核心工作中,使勤务组织、警力分配更趋科学合理。
二、勤务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无论何种形式、内容的改革均是一把“双刃剑”,或多或少存在有风险,在取得突出进步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给现行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口岸管控工作面临新挑战。边检机关签发登轮许可证、搭靠外轮许可证等证件的目的是核实相关人员、船舶是否具备登、搭靠外轮资质,排查违法犯罪嫌疑。从以往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这一方式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批人员参与,还要动用各类生产辅助船舶,在为数众多且良莠不齐的登、搭靠外轮人员与船舶中难免掺杂有“不良成分”。不再签发此类证件后,如何尽快找到新的有效替代手段已成为摆在海港边检站眼前的新课题。部分边检站也曾尝试采用备案和年检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船舶修造企业普遍人员流动性强,不少工程项目大都交由外“包工队”承担,对于非经常性来港、因故急需临时登或搭靠外轮等类型人员和船舶,该方式的适用性有限。与此同时,人工巡查监管方式的取消也增加了登陆船员的管理难度,船员,尤其是外籍船员违法登陆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边检机关服务能力面临新挑战。简化手续办理和查验环节流程的本质在于简政放权、优化环境、便利群众,对边检机关服务能力的要求只会更高。首先,对各项工作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由以往的“束缚型”向“引导激励型”转变;其次,对服务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制作、收取“边封”等纸质单证的作用是核实信息、通报情况,取消后,应尽快找到能发挥其功效的新渠道,服务硬件建设需向深层次推进;最后,对口岸安全保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口岸形势严峻,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安保压力明显增强。
三是执勤执法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工作思维方式和执勤执法理念转变的形势要求愈发迫切。惯用多年的勤务模式发生变更后,不少同志思想准备不足,观念仍停留在以往,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入手,尚未理清思路、找准方法,致使工作处于停顿状态。还有个别人仍怀有不合时宜的执勤执法理念,认为勤务改革就是简单放权,造成了边检机关“地位”下降,消极情绪较为严重。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海港边检勤务改革面临的新挑战,立足具体工作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進行应对。
(一)进一步强化边检工作信息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应用,重点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通过建立集报检、受理、反馈等流程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手续办理“无纸化”、“网络化”,进一步便利服务对象,同时打造完善全国边检工作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相关信息利用率,避免重复采集,从而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并配套健全口岸监控设施设备,确保各类违法违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二是牢固树立“情报先行”、“信息主导”的工作理念,進一步加强现有情报队伍力量建设,全方位、多角度拓宽、延伸情报信息来源渠道,使执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船舶、人员等信息,占据工作主动地位;三是加强口岸风险评估研判,科学制定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以及有关针对性措施,强化日常应用,实现船舶、人员、码头、港区分层级管理,提升警力使用效能。
(二)进一步强化“诚信管理”体系应用。在借鉴以往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诚信管理”体系构建,充分发挥其促进服务对象自觉加强自身管理的激励功效。应用过程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通过抽查做好监督。检查企业、船方是否按照《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要求执行人员上下船舶登记、梯口值班等安保措施,避免自管工作流于形式;二是通过制定标准做好帮扶。进一步细化、明确企业、船方自管工作标准和目标,并加强日常指导,使其明晰自身职责、工作方向和权限范围,实现“力量为我所用”;三是通过奖惩做好促进。按照“守信者受益、失信者惩戒”原则,对安保措施落实不到位、自身管理不严的企业、船方恢复以往监管措施,促使其提升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进一步强化执勤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一方面,狠抓执勤执法人员业务理论学习和执法理念教育,深入推动队伍整体观念、思维方式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不断研究探讨紧贴现实需要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口岸形势变化,强化队伍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涉恐”方面的能力训练,确保能够“拉得出、打得响”,为维护口岸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海港;边检;勤务改革;挑战;对策
为有力推动“大通关”建设,优质服务口岸发展战略大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国海港边检机关从2016年1月1日起对现行查验、监管等勤务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幅改革,即缩减境外船舶在我国境内港口间移泊边检手续办理流程,同时简化其在特定码头停靠期间的管理措施。这一举措的施行,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全面持续深化海港边检勤务改革有着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近期前往浙江等地部分海港口岸调研实际,笔者仅就海港边检站应如何顺应这一形势发展变化,进而确保口岸安全稳定浅谈个人不成熟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勤务改革基本情况
此次海港边检勤务改革变化和影响最大之处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海港边检站在办理境外船舶出入港手续时,除本航次在华期间新登船和离船船员名单外,不再收取其他纸质单证,并取消纸质“边封”的制作与传递;另一方面,境外船舶在船舶修造厂停泊维修期间,边检机关不再针对其签发登轮许可证、搭靠外轮许可证等证件,不采取人工巡查监管措施,登轮、登陆人员以及搭靠外轮船舶管理等日常监管工作转由企业、船方自管为主。
截至目前,改革所引发的“双赢”效应无疑是积极显著的,对企业、船方等服务对象而言,查验环节精简优化的结果意味着通关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节省了大量用于制作单证、送审报批时间,生产经营较以往相比更为便利;从边检勤务工作开展角度出发,警力严重不足与业务工作量不断增加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有限警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入境出境检查、突发事件处置等核心工作中,使勤务组织、警力分配更趋科学合理。
二、勤务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无论何种形式、内容的改革均是一把“双刃剑”,或多或少存在有风险,在取得突出进步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给现行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口岸管控工作面临新挑战。边检机关签发登轮许可证、搭靠外轮许可证等证件的目的是核实相关人员、船舶是否具备登、搭靠外轮资质,排查违法犯罪嫌疑。从以往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这一方式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批人员参与,还要动用各类生产辅助船舶,在为数众多且良莠不齐的登、搭靠外轮人员与船舶中难免掺杂有“不良成分”。不再签发此类证件后,如何尽快找到新的有效替代手段已成为摆在海港边检站眼前的新课题。部分边检站也曾尝试采用备案和年检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船舶修造企业普遍人员流动性强,不少工程项目大都交由外“包工队”承担,对于非经常性来港、因故急需临时登或搭靠外轮等类型人员和船舶,该方式的适用性有限。与此同时,人工巡查监管方式的取消也增加了登陆船员的管理难度,船员,尤其是外籍船员违法登陆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边检机关服务能力面临新挑战。简化手续办理和查验环节流程的本质在于简政放权、优化环境、便利群众,对边检机关服务能力的要求只会更高。首先,对各项工作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由以往的“束缚型”向“引导激励型”转变;其次,对服务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制作、收取“边封”等纸质单证的作用是核实信息、通报情况,取消后,应尽快找到能发挥其功效的新渠道,服务硬件建设需向深层次推进;最后,对口岸安全保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口岸形势严峻,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安保压力明显增强。
三是执勤执法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工作思维方式和执勤执法理念转变的形势要求愈发迫切。惯用多年的勤务模式发生变更后,不少同志思想准备不足,观念仍停留在以往,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入手,尚未理清思路、找准方法,致使工作处于停顿状态。还有个别人仍怀有不合时宜的执勤执法理念,认为勤务改革就是简单放权,造成了边检机关“地位”下降,消极情绪较为严重。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海港边检勤务改革面临的新挑战,立足具体工作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進行应对。
(一)进一步强化边检工作信息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应用,重点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通过建立集报检、受理、反馈等流程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手续办理“无纸化”、“网络化”,进一步便利服务对象,同时打造完善全国边检工作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相关信息利用率,避免重复采集,从而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并配套健全口岸监控设施设备,确保各类违法违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二是牢固树立“情报先行”、“信息主导”的工作理念,進一步加强现有情报队伍力量建设,全方位、多角度拓宽、延伸情报信息来源渠道,使执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船舶、人员等信息,占据工作主动地位;三是加强口岸风险评估研判,科学制定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以及有关针对性措施,强化日常应用,实现船舶、人员、码头、港区分层级管理,提升警力使用效能。
(二)进一步强化“诚信管理”体系应用。在借鉴以往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诚信管理”体系构建,充分发挥其促进服务对象自觉加强自身管理的激励功效。应用过程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通过抽查做好监督。检查企业、船方是否按照《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要求执行人员上下船舶登记、梯口值班等安保措施,避免自管工作流于形式;二是通过制定标准做好帮扶。进一步细化、明确企业、船方自管工作标准和目标,并加强日常指导,使其明晰自身职责、工作方向和权限范围,实现“力量为我所用”;三是通过奖惩做好促进。按照“守信者受益、失信者惩戒”原则,对安保措施落实不到位、自身管理不严的企业、船方恢复以往监管措施,促使其提升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进一步强化执勤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一方面,狠抓执勤执法人员业务理论学习和执法理念教育,深入推动队伍整体观念、思维方式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不断研究探讨紧贴现实需要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口岸形势变化,强化队伍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涉恐”方面的能力训练,确保能够“拉得出、打得响”,为维护口岸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