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豫西伏牛山的两组油松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该区域1874年以来5—7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并用Jackknife和Bootstrap等方法进行了方程稳定性检验.统计检验参数表明重建序列与实测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委会河南水文水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40525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0890051),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LQG0714),国家科技部项目(2004CB720200,2006CB400503)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豫西伏牛山的两组油松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该区域1874年以来5—7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并用Jackknife和Bootstrap等方法进行了方程稳定性检验.统计检验参数表明重建序列与实测序列吻合较好,且方程稳定可信,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为40%(调整自由度后为39%)。重建显示.在过去134年中.豫西伏牛山区5—7月平均最高气温经历了4次冷期和5次暖期。其中,20世纪20—30年代末是最显著的暖期,之后开始降温,至50年代降到谷底,温度小幅回升后.在70-80年代中期又显著下降.80年代末以后开始增温。该
其他文献
基于2005年7月及2007年5月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崇明东滩、横沙东滩(浅滩)、九段沙以及南汇边滩等四大潮滩的水下滩地采集的大面积、高密度表层沉积物以及实测水文资料,对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颗粒度、参数、组成、类型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沉积物分布的主要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四大潮滩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三种类型组成,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比较复杂,介于2.
1978年以来的30年间,中国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取得了飞速发展。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种类增加,覆盖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地球信息科学等各专业;主办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的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省级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的版面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高,获得了国家期刊奖和各部委的多项奖励,英文版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被SC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协办的第四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于2008年12月19-2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这是继2003年在南京大学、2004
最近,尹占娥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遥感导论"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33余万字的教材言简意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现代遥感技术的前沿成果、基本概念与原理,重点剖析了遥感数据的主要特征、分析判读的机理和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是一本适用于高校遥感概论或遥感应用课程的好教材。
利用中国672个站点1951-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1951-1978和1979-2007两个时段分析了中国天气发生器BCC/RCG-WG降水模拟参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我国各地干日到湿日的降水转移概率P(WD)和湿日到湿日的降水转移概率P(WW)除了西部部分地区有增大的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均有减小的趋势。相对于P(WW),全国各地P(WD)的减小幅度更大。日降水
通过对云南玉龙雪山丽江冷杉年轮晚材纤维素氧同位素(δ18O)的分析,建立了1902-2004时段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将所得序列与相邻的丽江市气象站记录的气候资料对比,分析了树轮δ18O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丽江冷杉年轮晚材中的δ18O与其生长季气候因子密切相关。主要与季风期(8-10月)的降水和相对湿度、6-10月总云量、5-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尤其和总云量相关性最高(r=-0.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共同资助下,由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等数十位中青年专家通力合作完成的巨著——《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于2009年04月09日-11日在扬州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江苏省测
2009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国际山地中心)联合主办的"决策支持工具及方法在山地综合发展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成功举行。地理资源所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和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共同承办了此次研讨会。国际山地中心主任Andreas Schild博士,水资源与灾害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欧阳华博士,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