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本身就具有发展学生智力的功能。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不依赖逻辑思维是不能学好数学的;科学的数学教学,也必然有助于逻辑思维的提高。
关键词:利用教材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能力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能运用各种符号或信息有效地进行思维,从而进行决策、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思维任务的技能或可能性。思维能力包括理解、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等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教材编写注意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实例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再加以应用。我们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编排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教材,注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抽象就是在思想中撇开事物的次要标志,非本质属性,而引出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概括是在思想上把从某些具有相同属性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扩大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抽象概括能力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重要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在讲解概念,总结法则,认识几何图形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编写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为了建立“圆柱”概念,教材首先出示5个立体图形,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岗亭、蜡烛、灯笼,再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这样的编排方法,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重视比较,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区分事物异同确定事物相互联系的思维方法,是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区分事物的异同,确定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教材中安排了大量让学生比较的内容,促使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比较的方法,培养、提高比较能力。
例如,为了加深对括号作用的认识,掌握含有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第四册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比一比、议一议
下面两组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14×9-4 28÷4 3
14×(9-4 ) 28÷(4 3)
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小括号的认识,并对运算顺序更加重视,记忆更加牢固。
教材中有许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促使学生通过“比较”的学习活动提高比较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果在教学中加以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对相近或有某种联系的知识进行比较,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通过比较寻找知识间联系的方法。
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是把对象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考察研究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在“诸多关系的总和”上,“多样性的统一”上来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分析与综合这两种方法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教材在讲解许多知识时,都运用了分析综合的方法。按照教材的编排认真组织教学,就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第六册63页笔算乘法,去书店购书的一个场面,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多少钱?小刚这样算:24×10=240,24×2=48,240 48=288;小红这样算:用竖式24×12=288,这就是简单的分析,教材接着再问,你喜欢哪种方法?这样不仅是教学计算方法,也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训练。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也采用了类似的编排方法,即便于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又有助于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要求。教材十分注意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的“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听老师念题直接写出得数“。笔算练习中适当安排一些口算内容,要求能口算的要口算。对于一些不止一种解法的题,教材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等等。这样学生做题时不但要牢固掌握方法,还要简缩思维过程,做出迅速反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五、有计划地安排“说”的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说话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抓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在各部分内容中教安排了“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算的?”等形式的练习。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安排学生讲口算的想法,笔算的过程,混合运算的顺序,验算的方法等等。在应用题部分,安排讲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及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为了训练学生说得准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在安排“说”的练习的同时,编写了一些范例,让学生学着说。例如,第四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每一只分3个,12-3=9;第二只分3个,9-3=6;每三只分3个,6-3=3;第四个分3个,正好分完。另一种分法,1只猴分3个,2只猴分6个……,可以用乘法口诀算,想3和几相乘得几?三(四)十二,商是4。你喜欢哪种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看-想-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利用教材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能力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能运用各种符号或信息有效地进行思维,从而进行决策、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思维任务的技能或可能性。思维能力包括理解、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等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教材编写注意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实例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再加以应用。我们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编排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教材,注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抽象就是在思想中撇开事物的次要标志,非本质属性,而引出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概括是在思想上把从某些具有相同属性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扩大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抽象概括能力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重要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在讲解概念,总结法则,认识几何图形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编写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为了建立“圆柱”概念,教材首先出示5个立体图形,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岗亭、蜡烛、灯笼,再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这样的编排方法,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重视比较,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区分事物异同确定事物相互联系的思维方法,是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区分事物的异同,确定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教材中安排了大量让学生比较的内容,促使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比较的方法,培养、提高比较能力。
例如,为了加深对括号作用的认识,掌握含有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第四册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比一比、议一议
下面两组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14×9-4 28÷4 3
14×(9-4 ) 28÷(4 3)
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小括号的认识,并对运算顺序更加重视,记忆更加牢固。
教材中有许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促使学生通过“比较”的学习活动提高比较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果在教学中加以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对相近或有某种联系的知识进行比较,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通过比较寻找知识间联系的方法。
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是把对象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考察研究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在“诸多关系的总和”上,“多样性的统一”上来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分析与综合这两种方法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教材在讲解许多知识时,都运用了分析综合的方法。按照教材的编排认真组织教学,就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第六册63页笔算乘法,去书店购书的一个场面,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多少钱?小刚这样算:24×10=240,24×2=48,240 48=288;小红这样算:用竖式24×12=288,这就是简单的分析,教材接着再问,你喜欢哪种方法?这样不仅是教学计算方法,也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训练。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也采用了类似的编排方法,即便于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又有助于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要求。教材十分注意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的“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听老师念题直接写出得数“。笔算练习中适当安排一些口算内容,要求能口算的要口算。对于一些不止一种解法的题,教材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等等。这样学生做题时不但要牢固掌握方法,还要简缩思维过程,做出迅速反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五、有计划地安排“说”的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说话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抓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在各部分内容中教安排了“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算的?”等形式的练习。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安排学生讲口算的想法,笔算的过程,混合运算的顺序,验算的方法等等。在应用题部分,安排讲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及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为了训练学生说得准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在安排“说”的练习的同时,编写了一些范例,让学生学着说。例如,第四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每一只分3个,12-3=9;第二只分3个,9-3=6;每三只分3个,6-3=3;第四个分3个,正好分完。另一种分法,1只猴分3个,2只猴分6个……,可以用乘法口诀算,想3和几相乘得几?三(四)十二,商是4。你喜欢哪种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看-想-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