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9日至5月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开启了他的访非之旅,行程中包含了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刚果(金)和安哥拉等非洲四国,这是他就任国务卿之后首次正式访非。对于这场“迟到的访问”,美国国务院声明称,此访旨在鼓励非洲的民主发展,提升对人权的尊重,增进安全与和平,接触非洲公民社会和青年领导人,促进对非贸易、投资和发展伙伴关系。然而,纵观克里整个访问过程,他全程主打“安全牌”,积极推动地区和平进程,协调打击恐怖主义,较少涉及经贸议题,还一改往日对中非经贸关系“说东道西”的姿态,这背后隐藏着多重战略考虑。
主打“安全牌”
第一,调停南苏丹冲突。克里抵达埃塞俄比亚后,5月1日,他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乌干达的外交部长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制止南苏丹的武装冲突。这场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流血冲突始于去年12月,已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吸引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尽快结束这场暴力冲突,三国外长一致同意在南苏丹部署一支国际维和部队,克里将亲自出面调停,还通过此次会谈向冲突双方发出强硬的信息:“在冲突结束之前,美国将继续对冲突双方的领导人保持外交压力,实施旅行限制和金融制裁。”5月2日,克里改变了既定行程,直接访问了南苏丹,在其首府朱巴会见了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在会面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克里表示基尔总统已经同意了他的建议,准备组建过渡政府,过渡政府的首脑将包括反对派武装的领导人里克·马查尔,他还表示,交战双方迫切需要达成协议,停止冲突。南苏丹外交部长本杰明表示:“克里的到访将是南苏丹和平的催化剂。”然而,克里明显低估了南苏丹局势的复杂性。5月11日,南苏丹冲突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协议墨迹未干,双方又再次交火,冲突仍然持续,其民众对和谈已经失去信心。
第二,声言继续打击非洲恐怖组织。5月3日,克里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德斯亚贝巴发表了题为《对非洲的承诺》的主旨演讲,承诺美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帮助非洲消除那些威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冲突。他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非洲联盟打击“索马里青年党”,支持追剿活动于乌干达北部、南苏丹、刚果(金)东北部和中非共和国的“圣灵抵抗军”,同时支持尼日利亚强化反恐行动,打击“博科圣地”组织的恐怖和暴力行为。克里特别强调,“博科圣地”绑架数百名女学生是肆无忌惮的犯罪行径,美国将竭尽全力支持尼日利亚政府使这些少女重返家园。
第三,支援刚果(金)稳定东部局势。5月3日,克里抵达刚果(金),在其首都金沙萨和刚果(金)总统约瑟夫·卡比拉、联合国驻刚稳定特派团指挥官马丁·科布勒等人举行了会谈。克里表示,美国将为刚果(金)遣散反政府武装“M23运动”提供资金支持。克里赞扬了卡比拉总统打击东部省份少数族裔武装分子的努力,支持联合国起诉刚果(金)东部基伍省的性暴力犯罪,并为其东部地区恢复重建和政治选举提供3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克里还承诺,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在未来五年内向刚果(金)投资12亿美元,用于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支持安哥拉在非洲大湖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5月5日,克里到访安哥拉,与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举行会谈,两人就大湖地区(注:东非大裂谷周围的一些国家,包括中非、刚果(金)、刚果(布)、卢旺达、苏丹等)的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里高度评价了2013年12月以来安哥拉担任“非洲大湖地区国际会议组织”轮值主席国所发挥的领导作用,赞赏了安哥拉为促进刚果(金)国内和解、解决中非地区国内仇杀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将切实执行双方2009年签署的“战略对话协议”,密切双方高层互动与两国合作,在解决中非冲突等地区安全问题上保持协调。克里还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驻中非共和国的法国和非洲部队,同时支持为解决大湖地区冲突根源而进行的地区性努力。
“大战略”与“小算盘”
克里此次访问主打“安全牌”,既是精明的战略设计,又是不得不做的外交姿态,具体而言,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美国欲弥补对非大战略中的“短板”。非洲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薄弱的一环,在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全球能源地区不断凸显、各国加速走进非洲的大背景下,美国对非影响力相对衰落,维护全球战略体系稳定的紧迫感增强。奥巴马连任之后,明显加大了对非洲的重视力度。2013年,他首次对非洲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高调推出了“贸易非洲”、“电力非洲”等多项合作计划,之后,又借助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进行“葬礼外交”,进一步拉动美非关系。今年8月,美国还将邀请47国首脑赴华盛顿参加美非峰会,可以说美国对非新的战略布局已经全面铺开。然而,一年多来,安全问题却较少被美国高层关注,成为其战略链条中的最薄弱一环,此访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弥补之旅”。
其次,安全问题是美国“强项”,打“安全牌”亦可“扬长避短”。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虽然美国经济目前正缓慢复苏,但仍很“差钱”,之前的很多援非承诺也是“口惠而实不至”。与经济力量相比,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则是他国难以企及的。2007年,美国就正式组建了“非洲司令部”;2012年美国高调宣布从2013年起,将在非洲35个国家派驻军队。目前,美军已在非洲的吉布提、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监视和侦察基地,在尼日利亚的无人机基地也在建设之中。就在克里访非临近结束时,奥巴马与到访美国的吉布提总统续签了军营续租协议。美国发挥安全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援助投入的不足,运用这种强大军事存在服务于地区安全事务,可不断提升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最后,在非洲安全局势日益恶化、各国疲于应对的情况下,美国充当“救火队长”,可借机美化形象。从2012年起,非洲逐渐形成了以萨赫勒为中心,西起毛里塔尼亚东至索马里的暴力恐怖“动荡弧”。最近发生的200多名非洲少女被绑架案等不仅给尼日利亚国内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还加剧了各国对非洲安全局势与投资环境的担心。而非洲各国能力有限、亟需他国援助,联合国、非洲、东非政府间组织以及中、法等国际力量均派出力量参与化解危机。美国已经因“迟到”而饱受批评,此时冲锋在前、卖力表演的目的在于美化外交形象,展示其“全球安全事务领导者应有的姿态”。
凸显“共处、共赢”的智慧
这次克里访问非洲,虽然延续了“促进非洲民主发展、保护人权”等一贯说辞,却尽量避免提及中国,没有为中非关系发展“添堵”,这种姿态获得了东道国的好评。对于非洲各国而言,他们既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帮助,解决安全问题,又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加速经济的繁荣。他们既不希望看到中美对抗而被迫“选边站”,也不希望他国干涉本国内政和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美非峰会在即,很多非洲国家担心这一平台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或“西方价值观输出”的战略工具,因而对是否参与产生了疑虑。这次克里的姿态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担忧。
非洲,作为全球最不稳定、不发达的地区,不应成为大国的战略角斗场,而应成为各国共同帮扶、群策群力的合作平台。很多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访非路线“不谋而合”,克里国务卿和李克强总理的访非路线也“心有灵犀”,这样的安排给国际社会一种“大国平衡外交”的印象。但纵观两国的访非过程,却凸显出两国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帮助非洲的意图,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非洲如此、欧洲如此、亚太也应如此,中美两国都需要以这种“共处、共赢”的智慧来看待和处理大国关系,将第三方看做“合作之机”而非“对抗之源”。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打“安全牌”
第一,调停南苏丹冲突。克里抵达埃塞俄比亚后,5月1日,他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乌干达的外交部长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制止南苏丹的武装冲突。这场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流血冲突始于去年12月,已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吸引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尽快结束这场暴力冲突,三国外长一致同意在南苏丹部署一支国际维和部队,克里将亲自出面调停,还通过此次会谈向冲突双方发出强硬的信息:“在冲突结束之前,美国将继续对冲突双方的领导人保持外交压力,实施旅行限制和金融制裁。”5月2日,克里改变了既定行程,直接访问了南苏丹,在其首府朱巴会见了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在会面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克里表示基尔总统已经同意了他的建议,准备组建过渡政府,过渡政府的首脑将包括反对派武装的领导人里克·马查尔,他还表示,交战双方迫切需要达成协议,停止冲突。南苏丹外交部长本杰明表示:“克里的到访将是南苏丹和平的催化剂。”然而,克里明显低估了南苏丹局势的复杂性。5月11日,南苏丹冲突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协议墨迹未干,双方又再次交火,冲突仍然持续,其民众对和谈已经失去信心。
第二,声言继续打击非洲恐怖组织。5月3日,克里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德斯亚贝巴发表了题为《对非洲的承诺》的主旨演讲,承诺美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帮助非洲消除那些威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冲突。他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非洲联盟打击“索马里青年党”,支持追剿活动于乌干达北部、南苏丹、刚果(金)东北部和中非共和国的“圣灵抵抗军”,同时支持尼日利亚强化反恐行动,打击“博科圣地”组织的恐怖和暴力行为。克里特别强调,“博科圣地”绑架数百名女学生是肆无忌惮的犯罪行径,美国将竭尽全力支持尼日利亚政府使这些少女重返家园。
第三,支援刚果(金)稳定东部局势。5月3日,克里抵达刚果(金),在其首都金沙萨和刚果(金)总统约瑟夫·卡比拉、联合国驻刚稳定特派团指挥官马丁·科布勒等人举行了会谈。克里表示,美国将为刚果(金)遣散反政府武装“M23运动”提供资金支持。克里赞扬了卡比拉总统打击东部省份少数族裔武装分子的努力,支持联合国起诉刚果(金)东部基伍省的性暴力犯罪,并为其东部地区恢复重建和政治选举提供3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克里还承诺,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在未来五年内向刚果(金)投资12亿美元,用于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支持安哥拉在非洲大湖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5月5日,克里到访安哥拉,与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举行会谈,两人就大湖地区(注:东非大裂谷周围的一些国家,包括中非、刚果(金)、刚果(布)、卢旺达、苏丹等)的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里高度评价了2013年12月以来安哥拉担任“非洲大湖地区国际会议组织”轮值主席国所发挥的领导作用,赞赏了安哥拉为促进刚果(金)国内和解、解决中非地区国内仇杀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将切实执行双方2009年签署的“战略对话协议”,密切双方高层互动与两国合作,在解决中非冲突等地区安全问题上保持协调。克里还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驻中非共和国的法国和非洲部队,同时支持为解决大湖地区冲突根源而进行的地区性努力。
“大战略”与“小算盘”
克里此次访问主打“安全牌”,既是精明的战略设计,又是不得不做的外交姿态,具体而言,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美国欲弥补对非大战略中的“短板”。非洲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薄弱的一环,在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全球能源地区不断凸显、各国加速走进非洲的大背景下,美国对非影响力相对衰落,维护全球战略体系稳定的紧迫感增强。奥巴马连任之后,明显加大了对非洲的重视力度。2013年,他首次对非洲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高调推出了“贸易非洲”、“电力非洲”等多项合作计划,之后,又借助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进行“葬礼外交”,进一步拉动美非关系。今年8月,美国还将邀请47国首脑赴华盛顿参加美非峰会,可以说美国对非新的战略布局已经全面铺开。然而,一年多来,安全问题却较少被美国高层关注,成为其战略链条中的最薄弱一环,此访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弥补之旅”。
其次,安全问题是美国“强项”,打“安全牌”亦可“扬长避短”。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虽然美国经济目前正缓慢复苏,但仍很“差钱”,之前的很多援非承诺也是“口惠而实不至”。与经济力量相比,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则是他国难以企及的。2007年,美国就正式组建了“非洲司令部”;2012年美国高调宣布从2013年起,将在非洲35个国家派驻军队。目前,美军已在非洲的吉布提、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监视和侦察基地,在尼日利亚的无人机基地也在建设之中。就在克里访非临近结束时,奥巴马与到访美国的吉布提总统续签了军营续租协议。美国发挥安全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援助投入的不足,运用这种强大军事存在服务于地区安全事务,可不断提升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最后,在非洲安全局势日益恶化、各国疲于应对的情况下,美国充当“救火队长”,可借机美化形象。从2012年起,非洲逐渐形成了以萨赫勒为中心,西起毛里塔尼亚东至索马里的暴力恐怖“动荡弧”。最近发生的200多名非洲少女被绑架案等不仅给尼日利亚国内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还加剧了各国对非洲安全局势与投资环境的担心。而非洲各国能力有限、亟需他国援助,联合国、非洲、东非政府间组织以及中、法等国际力量均派出力量参与化解危机。美国已经因“迟到”而饱受批评,此时冲锋在前、卖力表演的目的在于美化外交形象,展示其“全球安全事务领导者应有的姿态”。
凸显“共处、共赢”的智慧
这次克里访问非洲,虽然延续了“促进非洲民主发展、保护人权”等一贯说辞,却尽量避免提及中国,没有为中非关系发展“添堵”,这种姿态获得了东道国的好评。对于非洲各国而言,他们既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帮助,解决安全问题,又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加速经济的繁荣。他们既不希望看到中美对抗而被迫“选边站”,也不希望他国干涉本国内政和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美非峰会在即,很多非洲国家担心这一平台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或“西方价值观输出”的战略工具,因而对是否参与产生了疑虑。这次克里的姿态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担忧。
非洲,作为全球最不稳定、不发达的地区,不应成为大国的战略角斗场,而应成为各国共同帮扶、群策群力的合作平台。很多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访非路线“不谋而合”,克里国务卿和李克强总理的访非路线也“心有灵犀”,这样的安排给国际社会一种“大国平衡外交”的印象。但纵观两国的访非过程,却凸显出两国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帮助非洲的意图,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非洲如此、欧洲如此、亚太也应如此,中美两国都需要以这种“共处、共赢”的智慧来看待和处理大国关系,将第三方看做“合作之机”而非“对抗之源”。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