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书生英雄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生意气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南京衙门的地位骤然上升,匡扶社稷的重任自然落到南京官员头上。北京连兵部都没有了,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自然由此而显得举足轻重,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作为兵部尚书,史可法的信息相当滞后。四月初一,崇祯帝的后事都处理完了,史可法得到的信息还是李自成逼近京师,准备率师北上勤王。直到十四日,史可法才从南下的官员那里确认崇祯帝已殉社稷。他悲痛欲绝,以头抢地,甚至准备自尽以表明对朝廷的忠贞。
  王朝的生死关头,史可法的抉择同样是进退维谷——崇祯帝自杀,王朝群龙无首,又面临清军与民军的双重打击。迅速谋立新君,做出有效的应对,才能避免王朝树倒猢狲散。南京官员在谋立新君问题上非常敏感,正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史可法表现出的手足无措,直接导致他在弘光朝陷于政治困境。
  崇祯帝朱由检身死,三皇子均未逃出,继位者只能是各地的藩王。以血缘关系讲,崇祯帝的祖父明神宗的直系子孙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最有资格当选。但桂、惠二王均在广西,距南京太远,且均比崇祯帝高一辈,不如福王以兄弟关系继承更为妥当。除此之外,神宗的侄儿——潞王朱常淓,也因避乱逃到淮安,拥立新君,他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恰在这时,福王朱由崧从封地洛阳逃到了江南,新君人选也由此变得明朗起来。
  朱由崧,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崇祯帝朱由检堂兄,崇祯十六年袭封福王,封地洛阳。崇祯十七年四月,南京诸勋贵大臣议立新君。无论就近救急,还是按伦序,排在队伍前面的,都是朱由崧。可是,由于牵涉到党祸问题,东林党担心一旦朱由崧登上帝位,重翻旧案,东林党人将再次受到打击,因此一致反对立其为新君,主张拥立潞王。
  究竟是立朱由崧还是立朱常淓,作为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这时的态度举足轻重。
  真实的内心里,史可法认为按伦序迎立福王是对的。于是,史可法又试图说服东林党人,放弃迎立潞王。
  史可法给东林官员讲历史故事,目的是想让他们不固执己见,但明显又是两头不讨好。犹疑纠结的史可法,亲自前往浦口,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密议。最后,二人达成共识:拥立远在广西的桂王。
  谋划完了,史可法静静地等着好消息。
  马士英虽说也是书生出身,却没有一丝书呆子气。当军方开始动作,出手谋划拥立福王时,马士英果断转舵,成为拥立福王的领军人物。至于史可法那边,他连个招呼都没打。
  “定策”中的重大失误,是史可法最终在弘光朝退出核心层的根本原因。
  史可法不贊成福王朱由崧即位,当马士英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护送福王南下时,诸多官员要么远迎到仪征,要么迎接到燕子矶,最近的也迎接到南京城外——这是向新主子表现的大好机会。史可法却始终忙于督师,虽精神可嘉,但这在政坛上,不过是一种书生的可爱。
  困顿时事
  史可法出朝督师,实际权力并没有减少。史可法直接控制的是所谓“四镇”,也就是南明的军事主力。
  史可法虽然有收复失地之志,但实际上“四镇”均在南京附近,体现的是他消极防守、保存江南一隅的真实意图。
  史可法督师江北时,正值李自成败出北京,满清入主京师之时,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度出现统治真空。满清兵力不足,无心也无力控制如此广大的地区,而当地明朝的残余势力,纷纷组织武装自保,并盼史可法率兵北上收复失地。史可法驻守与山东接壤的江淮,在不费一兵卒即可收复大片失地时,为什么按兵不动,还向多尔衮派去“友好使团”?史可法上奏时说:“各镇兵久驻江北,皆待饷不进。听胡骑南来索钱粮户口册报,后遂为胡土,我争之非易。”满清不过是一队人马“来索钱粮户口册”,史可法却言“争之非易”。在史可法的眼里,那里已经是“胡土”!
  壮烈英雄
  弘光元年四月十三日,清军至泗州,明守泗总兵率部南逃,清军当夜渡过淮河。面对严峻的形势,史可法居然惊慌失措。
  史可法一天之内三次发出令箭,上午令邳宿屯田道应廷吉“督一应军器钱粮至浦口会剿”左良玉部叛军;中午令“诸军不必赴泗,速回扬州听调”;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诸军至天长接应”。
  一日三调,史可法糊涂了,把应廷吉这帮人也弄糊涂了。
  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实际上,史可法节制的刘良佐和原高杰两部将领已投降了清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也投降了多铎,他们都在攻打扬州的路上。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当清军初抵城下,刘肇基建议乘敌立足未稳,出城一战。史可法说:“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
  不主动出击,那就死守。扬州城西门地形较低,城外高丘能俯瞰城下,又长满林木,诸将建议砍掉,否则对敌有利,于己不利。史可法说:这是人家的祖坟,我怎么忍心砍伐?你们认为这里不好守,我自己带人守。
  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岐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人进入扬州城。两人的意思是劫持史可法,献城降清。史可法对这一点也非常清楚,但他对二人说:“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李栖凤、高岐凤不好下手,率部出城,史可法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出城投清。
  二十四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众人拥其下城楼,史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他,但史可法不从。史可法被俘遇难,之后便是多铎的屠城。
  最后的史可法,充满道德上的优越,与全扬州城的人共同殉难。(摘自《明朝大博弈》)
其他文献
洛杉矶有一家公司,要拆除一栋旧楼,三家拆迁公司进入被考虑行列,决定权在董事长手中。三家公司都铆足了劲,期待着在董事长面前口吐莲花,一举拿下该工程。  第一家骄傲地说道:“我們的拆楼技术一流,能在几秒之内,将旧楼夷为平地。”董事长点点头,然后叫进了第二家公司。第二家一进门便说道:“我们公司拆得最彻底,不仅能把旧楼的犄角旮旯拆干净,还会将它周围的旧物一并拆掉。”董事长也只点点头。第三家公司进门后,并没
一  “江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是说两条陷于陆地干涸困境的鱼,只能互相吐沫苟延残喘,庄子于是感慨道:与其如此,不如在江湖中擦肩而过,自由遨游,不再相见。“相忘于江湖”,意蕴深远。并无具体指向的“江湖”,似乎是一个不受正统权力控制与法律约束的隐秘世界,成为避世者的向往之地。  但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叹惜的故事之一,是《笑傲江湖》里正派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审议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并选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这次大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必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需要全党同志认真学习。如何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
马歇尔调停任务的首要目标是促使国共停火。他再次提议,有一个方法可以“承认”中共目前占领土地、控制地方政府的部队,那就是“让他们和政府军混合”,换言之,纳编入政府部队。蒋介石一直都想要这样的安排,又大为振奋,认为他“必可信赖”马歇尔主持“三人小组”来交涉停火协议。马歇尔提议的这个三人小组,将包括国共各一位高级干部(分别为张群和周恩来),以及马歇尔本人。1946年元月初只经过少数几次会议,三人小组就令
自2017年11月订婚以来,英国苏塞克斯公爵夫妇哈里和梅根就搬进了肯辛顿宫,住在其中一间名为诺丁汉小屋的公寓。自17世纪起,肯辛顿宫就是英国王室成员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哈里的哥哥威廉王子一家,也在去年夏天从乡间别墅永久搬来这里。  然而,梅根在10月中旬公布怀孕消息后不久,哈里威廉“兄弟分家”、苏塞克斯公爵夫妇决定搬离肯辛顿宫的“流言”就开始疯传,并在11月23日得到官方确认。  融不进圈子?  《
两军对垒,你死我活,打到最后總有胜败之分,总有人要当俘虏。胜者自然是趾高气扬,忙着收拾战利品,打扫战场;败者则只好举起白旗,垂头丧气,俯首称臣。只要有战争,有敌我,投降这事就免不了,俘虏就少不了。不过,虽都是投降,都不是啥光彩的事,却原因各异,后果不同,历史的评价也差之甚多。  同是投降,关羽土山之降时,首先声言自己不是“无条件投降”,讲了三个条件:第一是“降汉不降曹”;第二是要保全两位嫂嫂的性命
大型固定翼无人机需要滑跑或者弹射才可以起飞,这会给无人机徒增很多质量并且损失很多能量。  创意思路:使用水火箭来推动固定翼无人机起飞。就像航天飞机起飞时一样,下面是水火箭,上面是无人机,将无人机放在导轨上,火箭发射,推动无人机起飞,固定翼无人机到空中后,火箭和飞机脱离。  创意优势:這样能节约能量,减少消耗,同时延长飞机的续航时间,操作简单、安全。
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把实际行动与计划进行对比,以尽可能防止失败和规避风险。建立整个管理系统和组织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日复一日成功地完成常规工作,这既不激动人心,也不引人入胜。不过,这就是管理,管理难免单调重复。如何让管理富有激励性,是一把手或许应该思考的问题。让工作富有建设性  让重复性的工作还能吸引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工作建设性和新鲜感,在重复性中实现建设性,让人找到说服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一种新因素出现在中国对软实力的追求中——中国品牌及其全球影响力。不久前一项调查确认有30个“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包括联想和华为这样的传统产业企业,还有阿里巴巴、智明星通这样更新的互联网和數字化企业。这些中国企业的共同点是,其全球增长战略的基础是不断上升的品牌意识和资产净值,而非对外并购。若想达到接近于美国软实力的程度,中国还需要释放自己的文化和政治潜力。但若中国品牌发展顺利,没理由不期待华为、阿
从“一带一路”到新崛起时代,当前中国外交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但在具体层面和实践领域中,也存在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内容。本质上看,当代中国外交处于积极变革时期,一方面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存在某种紧张,一个逐渐强大却不同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新兴国家能否顺利融入世界秩序,备受瞩目;另一方面,在高速发展、矛盾多发的历史时期,历史遗产与快速成长的社会力量之间,存在各种冲突与不适应。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大国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