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离职人员能不能入股拟上市公司?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管部门的离职人员能不能入股拟上市公司?没想到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没有明文规定,成了一个漏洞。近期,有媒体报道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让这个问题浮出水面,引发各方关注,也引起了证监会的高度重视。证监会表示要全面排查在审企业,对存在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形的,加强核查披露,从严审核把关,同时正抓紧补齐制度短板,规范系统离职人员入股行为。
  

入股拟上市公司是技术活


   拟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權,一直是个香饽饽,拿到就意味着一夜暴富,因此谁都想要。但不是所有拟上市公司都能如愿以偿成功上市的,能够上市的终究是少数,所以很多人并不敢入股未上市公司。入股拟上市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风险投资,因为投资失败的概率很高,血本无归并不罕见。即便是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拟上市公司的成功比例也并不高,往往投资5家能有1家上市,就算很成功了,因为成功1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一般都足以覆盖另外4家投资失败的成本。所以,入股拟上市公司,是一门技术活,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成功。
   想走捷径入股拟上市公司企图一夜暴富的人,很多人都掉进了坑里,进退两难。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吊诡,真正能上市的拟上市公司,一般人是没有机会入股的,而能让一般人入股的公司,往往都上不了市,十之八九都是骗局。曾经一度有很多推销所谓拟上市公司股权的中介机构,推销的都是上不了市的公司股权,可以说都是骗局。道理很简单,能上市,他们干吗自己不投,要让肥水流入外人田?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不缺入股拟上市公司的机会,但也面临很多陷阱,因此甄别是机会还是陷阱,就是一项基本功。有时候过于谨慎,错过真正的机会也是有的。
  

特殊身份确保精准入股


   投资界最著名的投资失败案例,是曾经有两家电商公司的投资机会放在了一家专业风险投资机构面前,一家是背靠国际电商巨头eBay的易趣,另一家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淘宝,结果放弃了淘宝,投了易趣,最后连肠子都悔青了。还有一家投资机构,在拼多多还叫拼好货的时候,觉得电商的市场已经瓜分完毕,拼多多不会有什么前途,便放弃了入股机会,结果也是后悔不已。可见精准入股是很难的一件事,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案例,却看不到还有更多的失败案例。其实成功的背后往往有更多的失败,只是大家都把眼睛盯着成功案例而已。
   如此来看,是不是入股拟上市公司算不上以权谋私?话却不能这么说,如果是普通人,适用投资有风险,入股需谨慎。但如果是监管系统的人员,就没那么简单了。前深交所工作人员、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突击入股鱼跃医疗、三川智慧、宝莱特等3家拟上市公司,弹无虚发,全部成功上市,以200万元的初始投资额,累计获利2.48亿元。他真有火眼金睛能掐会算吗?还不是利用了职务便利,所以才能精准入股。拟上市公司之所以欢迎他入股,也是因为看中了他的特殊身份,能够为公司顺利上市助上一臂之力。
  

离职入股是变相权钱交易


   那么监管系统的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公司是不是就没什么问题了?显然也不是。现在对很多离职干部再从事原来业务范围的工作是有很多限制的,就是因为虽然离职了,但还有影响力。拟上市公司凭什么愿意让监管系统的离职人员入股?还不是看中了他的人脉关系还在,还是可以施加影响的,至少可以打听到一些消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人之常情,离职人员既然要入股拟上市公司,也是希望入股公司能尽快上市的,所以也不可能不出力,而出力就是变相的权钱交易。所以,这就算不上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证监会现在抓紧补齐制度短板,研究制定禁止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上市公司的制度规定,明确不当入股情形,研究离职人员入股禁止期要求,很有必要。有媒体报道“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上市企业的,证监会一律不予受理,已受理的暂停审核”。证监会澄清说报道不实,均正常受理。这个说法与“全面排查在审企业,对存在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形的,加强核查披露,从严审核把关”存在矛盾,如果是正常受理,为什么要区别对待,“从严审核把关”呢?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其他文献
自2020年8月天山水泥披露资产重组方案后,水泥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至今尚未真正落地。就此次并购来看,天山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和现金的方式,作价981.4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100%股权、南方水泥99.93%股权、西南水泥95.72%股权和中材水泥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天山股份产能规模将超越海螺水泥,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  对于此次并购,《红周刊》记者在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四
期刊
4月22晚,科瑞技术(002957.SZ)发布了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公司于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7.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12.16%。即便在疫情影响下,公司业绩仍实现了逆势增长。而据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大增135.74%,实现翻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37.46万元,同比增长2638
期刊
从未来5-10年的角度看,当前大众消费品、品牌中药、创新药及新能源汽车正处在关键的启动点上,今年的这轮调整给这类股票提供了一次不错的上车时机。之前我们聊过大众消费品,这期文章我想简单说说医药和新能源汽车。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在能够享受这份社会红利的行业中,医药首当其冲,大众消费品也有潜力,但其他的很多行业就存在长期不确定性了。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后,能确定的是医药这个领域能涨,因为它的
期刊
注释:常减压蒸馏装置核心设备全部安装就位  4月21日,东方盛虹50亿可转债“盛虹转债”正式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117元,首日最高价128.52元,首日收盘价123.5元,转股溢价率为13.86%。在2021年2月新政落地以来上市的可转债中,盛虹转债的表现位列第二,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响应。  公告显示,位列前二名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分别为盛虹集团旗下的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虹(苏州)集团有限
期刊
近段时间的市场,上不去、下不来,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一季度超预期、疫情控制继续领跑的情况下,“别人家”的股市涨得那么好,我们的A股却牛不起来,这让人感到很费解。相比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A股指数为什么十年不涨、长期徘徊?笔者以为这要从市场内部来找原因。   指数编制方式问题抑制市场上涨。最近美国道琼斯指数最高到了34000多点,沪指还在3400多点,落差比较大。但换一个角度,
期刊
2020年下半年起,芯片厂商持续处于产能紧缺、产品涨价状态。随着财报季来临,芯片行业高景气度再次得到印证。  除去年全年以及今年首季业绩高增长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宣布增加资本开支,表明产业链企业对未来5G、新能源汽车、HPC等芯片需求高度乐观。同时,行业高景气状况并未在股价表现中得到反映,半导体芯片指数估值回落到历史低位,芯片ETF或已迎来难得布局良机。缺货涨价潮下行业业绩高增资本开支扩张指引
期刊
最近的市场,机会不多,风险不小,散户投资者如何给自己的投资上道“安全阀”成了一个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值得投资者深思。   一、借鉴经验,树立风控意识。在证券市场投资,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X公司受黑天鹅事件或者业绩报告与预期相差太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股价大跌。如果我们不做好风险控制就可能出现灭顶之灾,让投资者资金灰飞烟灭。如近期的某快递龙头,当公布一季报业绩出现大幅亏损时,预计今年第
期刊
看好中小成长风格  去年死抱团的收益更好,但2021年恰好相反,今年如果不择时,在高拥挤度的抱团风格中大概率很难挣到钱。而早在春节之前我跟大家强调了重视中小市值业绩弹性的策略,市场从小盘价值逐渐向小盘成长延伸。随着再通胀和经济复苏逻辑在市场充分定价,业绩弹性也充分得到验证。在存量或减量博弈格局中,市场的整体风格还是偏中小市值,并且估计在二季度后期市场企稳以及三季度的一波行情中,中小成长股可能会有一
期刊
2021年1月15日,随着四川高院法槌应声而落,“杨某诉阙某等案”终于落下帷幕,这也意味着由投服中心提起的全国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支持诉讼二审获得胜诉。该案也是对新《证券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有力呼应与生動实践。   案件还原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   2017年8月,中国证监会【2017】8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阙某等合
期刊
一则涉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突击入股拟IPO企业的报道,险些引起轩然大波。证监会又是澄清又是辟谣,如果说“一律不予受理,已受理的暂停审核”涉嫌不实,那“正常受理”难道就正常吗?   证监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上市企业成监管当局难言之隐   证监会在所谓“正常受理”中对突击入股、利益输送、“影子股东”、违规代持、多层嵌套等IPO乱象并非视若无睹,而是早已提出了相对应的监管措施。今年2月发布的《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