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对水墨大写意的开拓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渭才艺卓绝,而一生命运多舛.他的天性狷介疏狂,遭遇坎坷,几度陷于疯狂,而这样的性格与命运,非但没有阻碍他的艺术发展,甚至能有助于将他的才华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rn徐渭在诗文方面先后师从季本、王畿,这两人都是当时的儒家心学大师王守仁的弟子,王畿发挥了王学左派『致良知』之说,提倡『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处处平铺,方是自然、真规矩』,他的友人王慎中、唐顺之是著名的唐宋派文学家,唐顺之主张诗文要『直据胸臆,信手写出』.这些人的观点主张尽管都针对文学,但艺术相通,徐渭绘画中的放手挥毫、直抒胸臆显然也是受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美国能力本位教育已从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演变为一种适用于整体高等教育的学习方法,被认为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变革的方向.能力本位教育的最新变革集中表现在解构传统的以学时为基础的教育制度,根据学习者表现出的能力授予学习者学分、学历和学位.能力本位教育通过能力框架、模块化课程和能力评价三个核心要素,重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具有灵活性学习、高质量学习和透明化学习的优势特征.能力本位教育更契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需求,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严把人才“出口”关以
本文从徐渭的『本色』观念出发,以书法为中心对其美学价值进行阐释.徐渭书法的外在形式表现为突破晋唐宋元的技法体系,在『势』『象』的『重构』中,形成别于古典书法的审美面貌;内在本体则表现为『心』为『本色』之根本,『情』为『本色』表达之通道,而『真』为『本色』之核心.
荣宝斋藏徐渭书法《汉将去堂堂》诗轴、《千字文》卷、《松间旧题》诗卷、《煎茶七类》诗卷汇集了徐渭草书、行书、楷书,显示了徐渭不同的书迹及其书风的部分成因.
徐渭书作真伪难以鉴定的主要原因,是徐渭生前书名黯淡,留存真迹太少,作品标准件模糊不清.本文选取其中部分可系年作品进行考索,大致可以看出其书法风格的演变轨迹,及其重要的类型,希望能有助于研究者对徐渭书风的理解与辨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与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命题,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但这一需求在传统教育服务供给的境域下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随着我国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服务供给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由此带来了教育公平、高质量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变化.“基于互联网”成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内生变量的新趋势,教育服务供给出现五大转型方向,包括:①供给主体的转型(由单一主体供给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②供给形态的转型(由固
当代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徐渭狂狷书风与其精神疾病有关,并把徐渭与梵高作比较研究.但通过考察徐渭家世、书作、书论等,发现徐渭不仅具有深厚的书法传统功底,而且其行为怪诞也并非是精神异常而致,应属于佯狂避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研究.
本文通过对《草书七律诗轴:夜雨剪春韭》的创作背景,笔法、结构、章法,晚明书风与徐渭草书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述徐渭的书风.
促进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信息化被视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实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被视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机制.站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历史时刻,从政策演进视角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成效进行回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把握历史、认清现状,并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预期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渭在前期创作中挂轴较少,即使有也是幅面较小,到万历八年(一五八○)六十岁以后的晚年,书写高堂大轴骤然增多,这应该就是他对笔法创造更为成熟的时期.而这期间,徐渭在笔法、章法、墨法的视觉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创造,开启了近古五百年来的书法大改变.
与初期相比,学习分析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这个领域从研究成果发表渠道看声誉提高得很快,已经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共同体,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很多研究者仍在厘清这个领域的范围以把学习分析的贡献与其他同样基于教育数据领域的贡献区分开来.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协作和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才能保证学习分析领域健康发展,而不是强调它们的不同.具体讲,本文提出一个旨在分析当今聚焦教育数据研究的相关领域如何影响学习分析领域发展的框架.该框架的着眼点是这些领域各自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范式,即本质论、实体论/还原论、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