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抓好基础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创新意识;氛围;灵感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小学数学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小明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的意识。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孩子们拿到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些药盒,易拉罐,皮球等物品,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处呢?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强烈了。这时,我不急于讲授新知识,只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直观得出药盒有些是正方体,有些是长方体的。易拉罐属于圆柱体,皮球是球体。
三、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小学教学课堂上,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
1、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得以培植的表现,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2、动手操作和实践
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把抽象难懂的事物变成直观,具体的事物。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安排练习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当为学生创设探索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灵感。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孩子们用了25分钟左右的时间,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得出了以下三种情况:⑴倍积变形,(2)等积变形 ,(3)分割已知图形。同学们经过动手拼剪图形后,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很快便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这时,老师把学生的拼剪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的就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传递,是孩子们智慧的闪光,创新的灵感。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而数学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让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张恒 让学生学会思考----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创新意识;氛围;灵感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小学数学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小明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的意识。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孩子们拿到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些药盒,易拉罐,皮球等物品,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处呢?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强烈了。这时,我不急于讲授新知识,只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直观得出药盒有些是正方体,有些是长方体的。易拉罐属于圆柱体,皮球是球体。
三、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小学教学课堂上,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
1、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得以培植的表现,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2、动手操作和实践
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把抽象难懂的事物变成直观,具体的事物。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安排练习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当为学生创设探索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灵感。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孩子们用了25分钟左右的时间,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得出了以下三种情况:⑴倍积变形,(2)等积变形 ,(3)分割已知图形。同学们经过动手拼剪图形后,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很快便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这时,老师把学生的拼剪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的就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传递,是孩子们智慧的闪光,创新的灵感。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而数学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让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张恒 让学生学会思考----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