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纪,但是生活中却总有些事情让自己焦虑、困惑,比如说养育孩子。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做好,即便是喝着这水也会觉得少了些滋味。
吾儿今年上初三,半大小子总是打着青春期的旗号,和更年期的我火星撞地球,很多时候闹得不可开交,真是令人烦恼不已。于是我便带着一颗焦虑的心,不断地寻求方法……乱麻中似乎找到了线头,渐渐的有一些事情,开始让我觉得彼此在取暖,而不是在相撞了,这种感觉挺好的。
有一次,我要将一张叠放整齐的被子放到柜子最上层,我看着个头比我高的儿子说: “儿子你比我高,能否将这张被子放到柜子最上层呢?”他从我手中接过被子举过头顶,一扔就扔到了顶层柜子上。我说: “有个比妈妈高的儿子真好,随手一举就把被子放好了,要是妈妈来那得多费劲呀。”当时他没有说什么,但是从他微妙的表情当中,我感受到了这句话带给了他温暖。于是这种肯定、赞美的话,我便经常说: “你是一个内心很温暖的孩子,你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我发现这一招对老公也管用: “老公你今天脾气真好,老公你今天做的菜真好吃。”我实在没什么夸他了,就说他今天真精神。男人真是奇怪,有时明明知道你是开玩笑,他也乐意听,青春期孩子不能骗,但是“更年期”男人可以骗。后来儿子和我去超市买东西,他都会主动拎过我手中的重物。有一次,还对我和他爸爸说: “你们去看电影吧,我在家里做饭。”我立刻答应,尽管那天电影索然无味,但是我和他爸爸依然坐在电影院,待足两个钟,到家真有饭吃。
原来青春期孩子就是给他更多的肯定和赞美,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能够承担责任、能为家庭减轻负担、是父母需要的人。
回想走过的这些年,我们包办代替的还是多了,以至于很多事情他都觉得不是他的事。后来我看了【美】乔希·西普的著作《解码青春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他独立自主方面,我让自己改变方法。他炒了菜,我说:“炒菜的技术这么有长进,真替你感到高兴。”他看课外书,我说: “能坚持更长时间看课外书,真替你感到高兴。”乔希·西普曾说: “当孩子做某一件事情有进步,我们在表达感受时会说真让我感到高兴,其实应将真让我感到高兴变成真替你感到高兴,文字变化不大,但是意义却相差甚远。替你感到高兴,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在他自己高兴的同时也让父母高兴了。如果说真让妈妈感到高兴,那他可能会觉得他做这个事情是为了父母高兴而不是为了他自己。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们有了更多这样的对话。
“妈妈,今天晚上我想找同学去打球。”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决定,注意安全就好。”
“妈妈,今天我不想复习。”
“这种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
很多的时候,当他告诉我们某一个想法或决定的时候,如果不是关乎原则的问题,我想应该把权力交给他。
原来青春期孩子就是要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个体,他自己的事情他能够自己决定。
儿子上小学一直对穿着都不大讲究,上了初中对鞋子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快递收到一双价格不菲的鞋我惊呆了,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偷偷做主买了一双这么贵的鞋。一开始他也要求我给他买一双这样的鞋,我没有答应,于是他就想尽办法,绞尽脑汁买了一双。后来打电话跟朋友聊天,朋友说: “应该是班上有孩子穿这样的鞋,这个时期的孩子同伴在他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同伴有的我也想要,这种从众心理会让他感觉更安全,更有归属感。”那么该如何合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呢?朋友说: “首先要看看他要的是什么,取班上的一个平均值就好了,其次要根据自身家庭条件来决定。”
原來青春期孩子,同伴在他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合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适当迎合他的从众心理,让他在同伴中有安全、归属感。当然在交友时还要给他灌输一些底线,经常做坏事、太过自私的不要一起玩,并且告诉他朋友不一定是永恒的。
我有时总以为自己懂得很多道理,然后恨不得要将所有的道理都告诉孩子,而会忽略他内心的感受,并没有考虑到我给的是否是他想要的。后来我看了【美】达娜·萨斯金德的《父母的语言》,意识到认真倾听,对青春期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孩子遇到问题跟你讲时,不要马上去教育让他去宣泄,其实很多事情他说完之后就已经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了。尹建莉老师讲过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当孩子跟她说任何问题时,她都会想一想再回答,不会随心所欲张嘴就开始教育。是的,想一想再回答或者说不确定自己给的建议是否合理,那就不回答只要倾听就好。
原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你多多的倾听,注重他的感受,与之产生共情。
俗话说“问题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提升自己成就孩子,相信我们只要不断学习、察觉、改变,孩子就会成为他自己和我们都想要的样子。
吾儿今年上初三,半大小子总是打着青春期的旗号,和更年期的我火星撞地球,很多时候闹得不可开交,真是令人烦恼不已。于是我便带着一颗焦虑的心,不断地寻求方法……乱麻中似乎找到了线头,渐渐的有一些事情,开始让我觉得彼此在取暖,而不是在相撞了,这种感觉挺好的。
有一次,我要将一张叠放整齐的被子放到柜子最上层,我看着个头比我高的儿子说: “儿子你比我高,能否将这张被子放到柜子最上层呢?”他从我手中接过被子举过头顶,一扔就扔到了顶层柜子上。我说: “有个比妈妈高的儿子真好,随手一举就把被子放好了,要是妈妈来那得多费劲呀。”当时他没有说什么,但是从他微妙的表情当中,我感受到了这句话带给了他温暖。于是这种肯定、赞美的话,我便经常说: “你是一个内心很温暖的孩子,你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我发现这一招对老公也管用: “老公你今天脾气真好,老公你今天做的菜真好吃。”我实在没什么夸他了,就说他今天真精神。男人真是奇怪,有时明明知道你是开玩笑,他也乐意听,青春期孩子不能骗,但是“更年期”男人可以骗。后来儿子和我去超市买东西,他都会主动拎过我手中的重物。有一次,还对我和他爸爸说: “你们去看电影吧,我在家里做饭。”我立刻答应,尽管那天电影索然无味,但是我和他爸爸依然坐在电影院,待足两个钟,到家真有饭吃。
原来青春期孩子就是给他更多的肯定和赞美,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能够承担责任、能为家庭减轻负担、是父母需要的人。
回想走过的这些年,我们包办代替的还是多了,以至于很多事情他都觉得不是他的事。后来我看了【美】乔希·西普的著作《解码青春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他独立自主方面,我让自己改变方法。他炒了菜,我说:“炒菜的技术这么有长进,真替你感到高兴。”他看课外书,我说: “能坚持更长时间看课外书,真替你感到高兴。”乔希·西普曾说: “当孩子做某一件事情有进步,我们在表达感受时会说真让我感到高兴,其实应将真让我感到高兴变成真替你感到高兴,文字变化不大,但是意义却相差甚远。替你感到高兴,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在他自己高兴的同时也让父母高兴了。如果说真让妈妈感到高兴,那他可能会觉得他做这个事情是为了父母高兴而不是为了他自己。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们有了更多这样的对话。
“妈妈,今天晚上我想找同学去打球。”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决定,注意安全就好。”
“妈妈,今天我不想复习。”
“这种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
很多的时候,当他告诉我们某一个想法或决定的时候,如果不是关乎原则的问题,我想应该把权力交给他。
原来青春期孩子就是要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个体,他自己的事情他能够自己决定。
儿子上小学一直对穿着都不大讲究,上了初中对鞋子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快递收到一双价格不菲的鞋我惊呆了,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偷偷做主买了一双这么贵的鞋。一开始他也要求我给他买一双这样的鞋,我没有答应,于是他就想尽办法,绞尽脑汁买了一双。后来打电话跟朋友聊天,朋友说: “应该是班上有孩子穿这样的鞋,这个时期的孩子同伴在他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同伴有的我也想要,这种从众心理会让他感觉更安全,更有归属感。”那么该如何合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呢?朋友说: “首先要看看他要的是什么,取班上的一个平均值就好了,其次要根据自身家庭条件来决定。”
原來青春期孩子,同伴在他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合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适当迎合他的从众心理,让他在同伴中有安全、归属感。当然在交友时还要给他灌输一些底线,经常做坏事、太过自私的不要一起玩,并且告诉他朋友不一定是永恒的。
我有时总以为自己懂得很多道理,然后恨不得要将所有的道理都告诉孩子,而会忽略他内心的感受,并没有考虑到我给的是否是他想要的。后来我看了【美】达娜·萨斯金德的《父母的语言》,意识到认真倾听,对青春期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孩子遇到问题跟你讲时,不要马上去教育让他去宣泄,其实很多事情他说完之后就已经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了。尹建莉老师讲过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当孩子跟她说任何问题时,她都会想一想再回答,不会随心所欲张嘴就开始教育。是的,想一想再回答或者说不确定自己给的建议是否合理,那就不回答只要倾听就好。
原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你多多的倾听,注重他的感受,与之产生共情。
俗话说“问题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提升自己成就孩子,相信我们只要不断学习、察觉、改变,孩子就会成为他自己和我们都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