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语文课堂,朗朗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类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话连篇?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语言运用指导和训练的不足。学习语言除了要有积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解模仿,并且有所创造。积累是为运用作准备的,会运用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而这恰恰是语言教学的难点、盲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有效性
上海师范大学吴中毫教授认为: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运用的两个必要条件,学生理解并且忆经积累的语言,只是为他以后的运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不等于就会自然运用。即使是母语学习,从“能理解”跨越到“会运用”这一级,必须花大力气才行,而且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跨越的。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一度曾以理解语言为重点。语文教学始终都没有把语言运用放在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多读,读好对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厂,的确功不可没,但语言的学习不能寄望于飘忽不定的感受和无师自通的顿悟来表达式,它还要借助于必要的理性的语言图式的训练(组词、造句、构段、连篇的规则、规律等),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因此,我们的语文课,不能满足于“读”,更不能光是“读”。“读“是本,是源,但不应是“唯一”。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这好比学绘画时练习素描,要先掌握准确地摹写物象的本领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创维。这个基础不牢,则搞创作如同在沙上建塔,是很不可靠的。
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方向应该坚持,因为是它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此基础上需要增加语言学习中“理解”和“运用的砝码,特别要加强语言运用的指导和训练。下面提出几点可操作的途径。
一、加强词语的理解,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
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前提;积累,是语言内化的基础。积累是经验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积累的对象必须是有意义的内容,不能是无意义的符号集合。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如果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的基础上,是很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语言的积累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认识,它一般还要经历认知,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等复杂性的过程。我们的老师若要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词语,就不能一味强调记育,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积累归为简单,机械地抄抄写定,或是不动脑筋地记忆力他人的语段,篇章。老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
例:三年级《曼谷的小象》中“乖巧”一词,在老师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小象“乖巧”的具体表现出;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乖巧的人或动物;组后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
二、提供典型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语言的组合构造是有规则和规律的。虽然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多点感性,少点理性,但是不灌输抽象的概念名词,不等于漠视规律。我们的教学应该有系统、有步骤地教给孩子们一些典型的语言图式,规范和丰富他们的语言结构,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应该像数学和英语课一样,增加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尝试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已经掌握的语言图式来同化新的语言图式(包括词语图式和句图式),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语文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语言的运用,所以语文老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上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尝试运用“的语言实践活动。
然而我们现行的教材,编者是有意识地淡化语文的知识性。虽然其中也渗透了注重语言实践的意图,但由于线索不明显,而且缺乏系统,词句实践练习显得较为随意,这样零敲碎打显然不利到语言的学习,尤其不利于老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只要我们的老师认准了方向,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抓住语言训练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运用的机会。
在低年段,老师应该多设计组词写句的练习。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一个学期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尽管在每一课单独出,但要达到明意,会用的目的,不能靠机械地记忆,而应该通过组成词、连成句的练习来巩固达成,如“花”这个生字,可以和其他写的生字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词语:红花、小花、香花(偏正);花草、花鸟鱼虫、花鸟树木(并列)花开、开落、百花齐放(主谓)等。也可能和其他要写的生字连成多种句式:一朵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春天百花齐放;红花绿草真美丽。我们认为,学生能正確组词联句,证明他已经大致理解了该生字的意思,对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应用层面上把握用字的意思,已经达标了。这样的组词联句的练习,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语言图式。
在中年段,教师应该同时关注句、段、篇的语言图式结构,当然以句段为主。如带几种修饰语的复杂单句,各种关系的简单复句、联句成段、成篇的组织结构等。教材课后的语言训练习题一定要重视。如《画杨桃》练习用一定句式说话写话:“不像……而像……”;“不要……要……”。除此,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读写训练题引导学生时行语言实践的活动。学习《翠鸟》,可仿照第一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的结构图式,提供类似“商场里商品真多啊”的题目进行说写训练。
在高年段,在继续训练巩固中年段的句、段、篇的基础上,要侧重综合表达式,并注重表达方法。如学习《少年国土》,老师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学习《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学校的某样设施。
三、引入生活的“活水”,增加语言运用的实效
根据大语文观,语言积累与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密切相联,相互制约。孤立地进行语言积累常常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不能忽略“语言”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语文源于生活,因此应该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有效性
上海师范大学吴中毫教授认为: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运用的两个必要条件,学生理解并且忆经积累的语言,只是为他以后的运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不等于就会自然运用。即使是母语学习,从“能理解”跨越到“会运用”这一级,必须花大力气才行,而且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跨越的。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一度曾以理解语言为重点。语文教学始终都没有把语言运用放在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多读,读好对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厂,的确功不可没,但语言的学习不能寄望于飘忽不定的感受和无师自通的顿悟来表达式,它还要借助于必要的理性的语言图式的训练(组词、造句、构段、连篇的规则、规律等),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因此,我们的语文课,不能满足于“读”,更不能光是“读”。“读“是本,是源,但不应是“唯一”。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这好比学绘画时练习素描,要先掌握准确地摹写物象的本领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创维。这个基础不牢,则搞创作如同在沙上建塔,是很不可靠的。
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方向应该坚持,因为是它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此基础上需要增加语言学习中“理解”和“运用的砝码,特别要加强语言运用的指导和训练。下面提出几点可操作的途径。
一、加强词语的理解,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
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前提;积累,是语言内化的基础。积累是经验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积累的对象必须是有意义的内容,不能是无意义的符号集合。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如果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的基础上,是很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语言的积累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认识,它一般还要经历认知,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等复杂性的过程。我们的老师若要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词语,就不能一味强调记育,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积累归为简单,机械地抄抄写定,或是不动脑筋地记忆力他人的语段,篇章。老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
例:三年级《曼谷的小象》中“乖巧”一词,在老师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小象“乖巧”的具体表现出;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乖巧的人或动物;组后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
二、提供典型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语言的组合构造是有规则和规律的。虽然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多点感性,少点理性,但是不灌输抽象的概念名词,不等于漠视规律。我们的教学应该有系统、有步骤地教给孩子们一些典型的语言图式,规范和丰富他们的语言结构,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应该像数学和英语课一样,增加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尝试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已经掌握的语言图式来同化新的语言图式(包括词语图式和句图式),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语文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语言的运用,所以语文老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上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尝试运用“的语言实践活动。
然而我们现行的教材,编者是有意识地淡化语文的知识性。虽然其中也渗透了注重语言实践的意图,但由于线索不明显,而且缺乏系统,词句实践练习显得较为随意,这样零敲碎打显然不利到语言的学习,尤其不利于老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只要我们的老师认准了方向,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抓住语言训练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运用的机会。
在低年段,老师应该多设计组词写句的练习。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一个学期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尽管在每一课单独出,但要达到明意,会用的目的,不能靠机械地记忆,而应该通过组成词、连成句的练习来巩固达成,如“花”这个生字,可以和其他写的生字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词语:红花、小花、香花(偏正);花草、花鸟鱼虫、花鸟树木(并列)花开、开落、百花齐放(主谓)等。也可能和其他要写的生字连成多种句式:一朵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春天百花齐放;红花绿草真美丽。我们认为,学生能正確组词联句,证明他已经大致理解了该生字的意思,对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应用层面上把握用字的意思,已经达标了。这样的组词联句的练习,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语言图式。
在中年段,教师应该同时关注句、段、篇的语言图式结构,当然以句段为主。如带几种修饰语的复杂单句,各种关系的简单复句、联句成段、成篇的组织结构等。教材课后的语言训练习题一定要重视。如《画杨桃》练习用一定句式说话写话:“不像……而像……”;“不要……要……”。除此,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读写训练题引导学生时行语言实践的活动。学习《翠鸟》,可仿照第一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的结构图式,提供类似“商场里商品真多啊”的题目进行说写训练。
在高年段,在继续训练巩固中年段的句、段、篇的基础上,要侧重综合表达式,并注重表达方法。如学习《少年国土》,老师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学习《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学校的某样设施。
三、引入生活的“活水”,增加语言运用的实效
根据大语文观,语言积累与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密切相联,相互制约。孤立地进行语言积累常常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不能忽略“语言”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语文源于生活,因此应该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