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定仙,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高徒之一。在其70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领域涉及艺术歌曲、钢琴曲、合唱曲、交响曲等众多体裁。《静境》是其探索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在创作手法和歌曲意境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静境;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静境》是一首以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廖辅叔创作的新诗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于1933年发表在当时的《音乐杂志》上。是一首带有古典风味的近现代抒情诗,其中“曲港跳鱼”一词出自于苏轼《永遇乐》,主要表达主人公对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在音乐和诗词的节律方面,由于受到其恩师黄自先生的影响,“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一一与歌词吻合,毫厘不爽。”旋律重音如图所示:“綷縩是她的衣裳?不,落叶敲窗。轻盈是她的步履?不,曲港跳鱼!芳醒变成苦酒,极乐转入深忧。在盼望中,在猜想中消磨了春天,催老了华年。心爱!几时才再度相逢,让我细说相思的苦痛?”大部分习惯重音与旋律重音相同。
在结构方面,“诗的内容首尾比较平静,中间感情激越,逐渐走向高潮。采取三段体,高潮在中段的‘心爱’二字上。”首段诗词中主人公两次向自己提问和两次否定的回答带有失望和伤感情绪。首句前半部分停留在调式属音上,略带肯定,后半部分的否定回答结束在调式导音上,道出内心的不安情绪。第二乐句采用大二度变化模进,变化音的使用流露出第二次提问的信心不足,后半乐句“曲港跳鱼”的“跳”字采用下行小七度的跳进,将主人公的忐忑心情跃然纸上,形象生动。中间乐段诗词分为三句,转入对人生的回忆和思索,情绪高昂,与首段形成鮮明对比。在音乐旋律上,第一乐句将节奏拉宽,从低音区级进上行,由感叹转为激越,第二乐句中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的使用,结合朗诵、宣叙的手法,将愤慨的情绪压缩、推进,通过第三乐句的模进上行突出乐曲高潮。第三段歌词分为两句,曲作者采用变化再现手法与首段呼应,音乐情绪再次回到静思与惆怅之中,第二句诗词采用白话文的询问方式,无答自问,旋律以级进上行结束在调式主音上。
二、西方作曲技术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探索应用
20世纪2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开始是以西方古典、浪漫派音乐为模板,以青主、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人为开拓者,在聂耳、贺绿汀、陈田鹤等人的作品中又得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和新音乐思潮的实践成果。”艺术歌曲《静境》作为时代背景下的音乐产物,其创作手法在中国艺术歌曲探索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变换节拍的运用
由于长短句型的诗词格式,再结合三段式复杂的心理变化,曲作者在首段和再现段采用6/8拍以衬托自问自答时的摇摆不定,中段转为4/4拍,一字一音的词曲对位以及切分、弱起、附点节奏的大量运用,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戏剧性对比。
(二)丰富的调性色彩
该曲结构图如下所示:全曲共5个调性,从调性结构来看,引子、首段、间奏部分的调性与再现段、尾声部分调性相同,互为对称关系,对称中心为中段#C大调,是# F大调的属方向调,其中#d小调又是# F大调的关系小调,因此全曲整体上属于近关系转调。其调性色彩的变化与诗词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紧密联系,引子、间奏和尾声等附属部分的呼应和补充进一步体现了歌曲的完整性、统一性。
引子 A 间奏 B A’ 尾声
1 5+6 4 4+3 4+3 4
#F #d #C #d # F
(三)细腻的和声应用
首段和再现段采用类似于震音效果的双音分解和弦在6/8拍小行板的摇曳律动中流露出“虽静亦动”的心理变化,开放排列与密集排列和弦的交错使用以及具有反向对位进行的伴奏声部更是将诗词中“落叶敲窗”“轻盈步履”时静时动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间奏部分半音进行、大二度和声音程的使用进一步推进了歌曲的矛盾情绪,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张力。同时,被国外的音乐理论家划属于“20 世纪的和声材料”的四、五度叠置和弦也在钢琴伴奏中做了尝试性运用,起到了突出中段戏剧性冲突、揭示歌曲内涵的显著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静境》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作曲家在西方艺术歌曲体裁的基础上,巧妙运用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大胆运用半音进行、四度叠置等浪漫、现代手法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表达诗词意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也体现了作曲家手法洗练、质朴素雅的创作风格,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作者简介:司岩(1990—),女,河南省沁阳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助教。
【关键词】静境;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静境》是一首以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廖辅叔创作的新诗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于1933年发表在当时的《音乐杂志》上。是一首带有古典风味的近现代抒情诗,其中“曲港跳鱼”一词出自于苏轼《永遇乐》,主要表达主人公对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在音乐和诗词的节律方面,由于受到其恩师黄自先生的影响,“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一一与歌词吻合,毫厘不爽。”旋律重音如图所示:“綷縩是她的衣裳?不,落叶敲窗。轻盈是她的步履?不,曲港跳鱼!芳醒变成苦酒,极乐转入深忧。在盼望中,在猜想中消磨了春天,催老了华年。心爱!几时才再度相逢,让我细说相思的苦痛?”大部分习惯重音与旋律重音相同。
在结构方面,“诗的内容首尾比较平静,中间感情激越,逐渐走向高潮。采取三段体,高潮在中段的‘心爱’二字上。”首段诗词中主人公两次向自己提问和两次否定的回答带有失望和伤感情绪。首句前半部分停留在调式属音上,略带肯定,后半部分的否定回答结束在调式导音上,道出内心的不安情绪。第二乐句采用大二度变化模进,变化音的使用流露出第二次提问的信心不足,后半乐句“曲港跳鱼”的“跳”字采用下行小七度的跳进,将主人公的忐忑心情跃然纸上,形象生动。中间乐段诗词分为三句,转入对人生的回忆和思索,情绪高昂,与首段形成鮮明对比。在音乐旋律上,第一乐句将节奏拉宽,从低音区级进上行,由感叹转为激越,第二乐句中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的使用,结合朗诵、宣叙的手法,将愤慨的情绪压缩、推进,通过第三乐句的模进上行突出乐曲高潮。第三段歌词分为两句,曲作者采用变化再现手法与首段呼应,音乐情绪再次回到静思与惆怅之中,第二句诗词采用白话文的询问方式,无答自问,旋律以级进上行结束在调式主音上。
二、西方作曲技术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探索应用
20世纪2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开始是以西方古典、浪漫派音乐为模板,以青主、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人为开拓者,在聂耳、贺绿汀、陈田鹤等人的作品中又得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和新音乐思潮的实践成果。”艺术歌曲《静境》作为时代背景下的音乐产物,其创作手法在中国艺术歌曲探索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变换节拍的运用
由于长短句型的诗词格式,再结合三段式复杂的心理变化,曲作者在首段和再现段采用6/8拍以衬托自问自答时的摇摆不定,中段转为4/4拍,一字一音的词曲对位以及切分、弱起、附点节奏的大量运用,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戏剧性对比。
(二)丰富的调性色彩
该曲结构图如下所示:全曲共5个调性,从调性结构来看,引子、首段、间奏部分的调性与再现段、尾声部分调性相同,互为对称关系,对称中心为中段#C大调,是# F大调的属方向调,其中#d小调又是# F大调的关系小调,因此全曲整体上属于近关系转调。其调性色彩的变化与诗词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紧密联系,引子、间奏和尾声等附属部分的呼应和补充进一步体现了歌曲的完整性、统一性。
引子 A 间奏 B A’ 尾声
1 5+6 4 4+3 4+3 4
#F #d #C #d # F
(三)细腻的和声应用
首段和再现段采用类似于震音效果的双音分解和弦在6/8拍小行板的摇曳律动中流露出“虽静亦动”的心理变化,开放排列与密集排列和弦的交错使用以及具有反向对位进行的伴奏声部更是将诗词中“落叶敲窗”“轻盈步履”时静时动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间奏部分半音进行、大二度和声音程的使用进一步推进了歌曲的矛盾情绪,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张力。同时,被国外的音乐理论家划属于“20 世纪的和声材料”的四、五度叠置和弦也在钢琴伴奏中做了尝试性运用,起到了突出中段戏剧性冲突、揭示歌曲内涵的显著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静境》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作曲家在西方艺术歌曲体裁的基础上,巧妙运用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大胆运用半音进行、四度叠置等浪漫、现代手法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表达诗词意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也体现了作曲家手法洗练、质朴素雅的创作风格,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作者简介:司岩(1990—),女,河南省沁阳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