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不同,它是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的,与地方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宿迁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准公共产品的职业教育,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支持。在宿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政府作用 宿迁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宿迁市建市较晚,目前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从宿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基础弱、起点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的扩招,普高已经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集中目标,因而使职业教育处于市场需求旺盛而自身发展困难的尴尬境地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刻,政府无论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从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来看,在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都负有重要的职责。
一、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建市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基础薄弱,缓慢发展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建市时,宿迁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省合格职教中心,各项指标都是全省倒数第一,宿迁职业教育的规模对全省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群众不认可,学生不选择,事业规模小得可怜,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只有1049亩,建筑面积只有9.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只有136万元;文化课教师只有272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7%,专业课教师只有253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有33%,职教年招生只有4264人,职普比例仅为1:2.2,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只有9526人。到2001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宿迁的职业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变化很小。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仅增加242亩;建筑面积仅增加6.1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仅增加1082万元;文化课教师仅增加101人,专业课教师仅增加129人;职教年招生仅增加537人;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仅增加3593人;职普比例仅增加到1:1.9。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达37%。职业教育在等、靠、要中维持,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创新、探索发展阶段(2002—2007年)
1.办学体制改革创新
从2002年开始,宿迁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努力构建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多元共办职业教育的格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五年连跨五大步。中等职业学校从14所增加到35所,其中公办11所,部门办学5所,正式设立的民办职业学校10所,批准筹建的民办职业学校有10所。另加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的20个分校,参加职业教育招生的办学机构增加到56个。
2.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迅速改善
到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习设备总值、年招生、在校生比2002年分别扩大3.5、5、8、7和8倍。全市建成1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实训基地;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多人次,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建成一批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5所省级合格职业教育中心;建成10个省级示范专业。
3.职业学校年招生人数迅速增长
市内职业学校招生从大职教年招生从8021人增加到53498人,2003—2007年职业教育招生连跨五大步,每年增长7000人以上;职普比例由3.4:6.6提高到年的5.4:4.6,平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内职业学校在校生从16373人增加到10.6万人。职业教育撑起普及高中教育大半边天。
4.创造性地实施“两后双百”工程
从2003年开始,宿迁率先开展对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两后生”48787人,输出43339人。城乡劳动力技术培训成效显著。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年培训失地农民6000多人,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以上,年培训待岗、转岗职工7000人以上。
(三)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阶段(2008—2010年)
为保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规范发展、优质发展。宿迁市认真落实省教育厅[2008]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设立宿迁市联合职业学校带动分校发展,限期整改、限期达标、年检淘汰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先后关闭小规模职业学校37所。目前,全市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18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7所。加上泽达学院中专部、外事学校、农民培训学院,全市共有21个中职学历教育办学机构。
(四)内涵提升,优质发展阶段(2011年—)
工作的重点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提升,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从规模效益转向品牌效应,即从“办大、办多”转向“办强、办优”。
二、宿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核心是寻找“出口”,以“出口”带“入口”。寻找“出口”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过程。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职能。
目前,宿迁市政府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促进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市政府多次召开职教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2006年3月15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宿迁市政府出台了《宿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宿迁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同年,宿迁市教育局制定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十一五”培训规划》,重申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2009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2007年,为不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宿迁市教育局印发《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8年,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并指出围绕这一目标,政府应强化自身职能,创新工作举措。如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职教奖励补助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等。明确规定设奖鼓励民办职校发展,分别设立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规模奖和民办职业院校创建奖。根据规定,对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人、3000人、4000人以上的职业院校,每年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促进了民办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实现一个大的飞跃。
同年,出于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本地人力资源优势的考虑,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此后,为加强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宿迁市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并制定《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2010年出台了《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等保障措施。
2011年9月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宿发[2011]15号),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和投入作出了具体规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技能大赛要给予奖励,对创建省高水平示范基地、品牌特色专业等要给予1∶1配套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支付。
以上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整合职教资源,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这是推动职业教育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06年,为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教服务经济发展和创业的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省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星级职业学校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宿迁市教育局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宿迁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现有的职业学校及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进行资源重组,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撤并一些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质量不高的职业学校。同时宿迁市委、市政府号召“要像大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要像大办工业园区那样大办职教园区”,坚持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己从1996年的9526人发展到2010年的12.7万人。
(三)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多元办学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宿迁,民力投入更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民力投入的关键是在政府统筹下,致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十五”期间,宿迁市委、市政府针对宿迁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在集中做大、做强、做优县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同时,积极推行“一保三放开”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学校。
由于政府推动、领导重视、社会力量参与,近几年,宿迁市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公办与公办、民办与民办、公办与民办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壮大了职教事业规模。截止2009年,全市民办教育投入累计达到26.9亿元,共举办民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3所,占该市职业教育总量的一半以上。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的不断增加,大大优化了该市教育结构体系,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四)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在宿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质量的改善、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基本调整到位。全市相继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各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教育发展责任进一步明确,教师工资纳入了县级财政统一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时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待遇得到保障并逐年提高,职业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全部做到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管理,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和完善。
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渐提高。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发挥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教领军人物评选等杠杆作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级骨干教师以及市级专业教师培训、教师教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制定人才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宿迁市政府在面向市场,立足地方经济原则的指导下,联合发改、人社、教育和企业等部门、单位,客观估算人才需求数量,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经济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规划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教育调整同步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宿迁市政府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在人才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对人才的总量目标和人才分类目标及产业分布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宿迁市教育局则在《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中详细分析了宿迁未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并对该市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及全市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结构、专业结构都做出了合理可靠的分析。
(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本土经济
宿迁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首先是健全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行为。该市教育局和市开发区密切合作,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法律有规定、执行有规范、政府有责任、企业有需求、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追求的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宿迁市教育局通过举行校企合作“手拉手”活动,把本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学校校长请到一起,让合作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探讨合作方式,交流合作内容。举办职业教育服务重点企业活动周,让学校与企业走得更近、贴得更紧,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让企业走进学校深入学生、引导学生在本地顶岗实习和就业,让企业和职业学校双向介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促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在校企合作方式方面,该市教育局积极加强引导,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总结改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做法;改革创新教育评价模式,改变过去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用人单位说了算的状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联手,深入展开校企合作。
(七)构建资助体系,实现和谐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四多”家庭贫困的多、初中成绩低的多、单亲家庭的多、难管理的多。由于职校的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上相对困难的农村和单亲家庭,对于昂贵的职业教育费用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为了使这一部分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该市在实行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的基础上扩大受助覆盖面,实施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特殊专业免除学费制度、工学结合制度、社会资助制度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起以励志奖学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这不仅使困难学生能够享有平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且也为职业学校吸引了一部分生源。
三、宿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截止“十一五”末,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年来,全市10所公办职校异地新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宿迁中专、沭阳中专、泗阳中专、泗洪中专、宿豫中专、宿迁经贸高职校、宿城区中专、宿迁卫校8所学校先后创建成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市劳动技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7所民办职校,有3所创成省三星级(泗阳霞飞中专,泗洪宿迁工业、宿城信息中专),有4所正在创建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全市四星级、三星级职业学校数位居全省第六。
(二)职教招生和事业规模跃居全省前列。2006—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大职教招生315970人,从2007年开始年招生超过5万人,一直位居全省第二;市内职业学校累计招生207632人,从2008年开始年招生超过4万人,录入国家中职学生信息系统人数连续位居全省第一;市内职校在籍生总数从83008人增加到127077人,占全省中职在籍生总数的11%,位居全省第一。
(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快速提升。全市创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0个、省级课改实验学校5所、课改实验点11个、实训基地11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轮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全省立项150个,宿迁16个,全省第二。
(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2005年相比,全市职校占地面积从3460亩增到4472亩;校舍建筑面积从76.08万平方米增到1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从7850万元增到2.47亿元。
(五)职业教育教科研队伍明显增强。目前,全市职校专任教师总数2824人,文化课教师学历达标率92%,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75%,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41.2%。市直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超过50%;职校教师培训人数逐年增加,有132人出国培训、235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400多人参加省“四新”培训。课题研究上有1个国家级立项课题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有35个省级立项课题,10个结题;有41个市级立项课题,正在开题研究。
(六)职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就业层次逐年提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成绩有较大突破,2008年,取得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省第二届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9个,居全省第五;在2010省技能大赛中,有3个项目实现了一等奖突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对口单招成绩逐年提高,全市有9556个中职毕业生报名参加技能考核,8667人通过技能考核,合格率为90.7%。8274人参加全省文化课统一考试,共向普通高校输送本科生868人、专科生5112人。
(七)短期培训工作扎实推进。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城镇转岗、待岗工人、城乡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就业52300多人;积极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退役军人3796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2]吴巧荣.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基于S市的调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0).
[3]陈晓芬.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4]朱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http://zj.sqjy.cn/Html/?514.html.
[6]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见[EB/OL].http://laws.66law.cn/law-110159.aspx.
[7]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doc88.com/p-63149006694.html.
[8]宿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suqian.gov.cn/xxgk/zfgb/2010-10/2010/11/0409541163453.html.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政府作用 宿迁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宿迁市建市较晚,目前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从宿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基础弱、起点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的扩招,普高已经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集中目标,因而使职业教育处于市场需求旺盛而自身发展困难的尴尬境地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刻,政府无论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从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来看,在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都负有重要的职责。
一、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建市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基础薄弱,缓慢发展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建市时,宿迁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省合格职教中心,各项指标都是全省倒数第一,宿迁职业教育的规模对全省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群众不认可,学生不选择,事业规模小得可怜,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只有1049亩,建筑面积只有9.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只有136万元;文化课教师只有272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7%,专业课教师只有253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有33%,职教年招生只有4264人,职普比例仅为1:2.2,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只有9526人。到2001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宿迁的职业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变化很小。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仅增加242亩;建筑面积仅增加6.1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仅增加1082万元;文化课教师仅增加101人,专业课教师仅增加129人;职教年招生仅增加537人;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仅增加3593人;职普比例仅增加到1:1.9。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达37%。职业教育在等、靠、要中维持,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创新、探索发展阶段(2002—2007年)
1.办学体制改革创新
从2002年开始,宿迁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努力构建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多元共办职业教育的格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五年连跨五大步。中等职业学校从14所增加到35所,其中公办11所,部门办学5所,正式设立的民办职业学校10所,批准筹建的民办职业学校有10所。另加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的20个分校,参加职业教育招生的办学机构增加到56个。
2.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迅速改善
到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习设备总值、年招生、在校生比2002年分别扩大3.5、5、8、7和8倍。全市建成1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实训基地;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多人次,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建成一批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5所省级合格职业教育中心;建成10个省级示范专业。
3.职业学校年招生人数迅速增长
市内职业学校招生从大职教年招生从8021人增加到53498人,2003—2007年职业教育招生连跨五大步,每年增长7000人以上;职普比例由3.4:6.6提高到年的5.4:4.6,平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内职业学校在校生从16373人增加到10.6万人。职业教育撑起普及高中教育大半边天。
4.创造性地实施“两后双百”工程
从2003年开始,宿迁率先开展对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两后生”48787人,输出43339人。城乡劳动力技术培训成效显著。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年培训失地农民6000多人,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以上,年培训待岗、转岗职工7000人以上。
(三)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阶段(2008—2010年)
为保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规范发展、优质发展。宿迁市认真落实省教育厅[2008]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设立宿迁市联合职业学校带动分校发展,限期整改、限期达标、年检淘汰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先后关闭小规模职业学校37所。目前,全市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18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7所。加上泽达学院中专部、外事学校、农民培训学院,全市共有21个中职学历教育办学机构。
(四)内涵提升,优质发展阶段(2011年—)
工作的重点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提升,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从规模效益转向品牌效应,即从“办大、办多”转向“办强、办优”。
二、宿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核心是寻找“出口”,以“出口”带“入口”。寻找“出口”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过程。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职能。
目前,宿迁市政府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促进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市政府多次召开职教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2006年3月15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宿迁市政府出台了《宿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宿迁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同年,宿迁市教育局制定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十一五”培训规划》,重申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2009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2007年,为不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宿迁市教育局印发《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8年,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并指出围绕这一目标,政府应强化自身职能,创新工作举措。如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职教奖励补助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等。明确规定设奖鼓励民办职校发展,分别设立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规模奖和民办职业院校创建奖。根据规定,对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人、3000人、4000人以上的职业院校,每年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促进了民办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实现一个大的飞跃。
同年,出于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本地人力资源优势的考虑,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此后,为加强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宿迁市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并制定《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2010年出台了《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等保障措施。
2011年9月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宿发[2011]15号),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和投入作出了具体规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技能大赛要给予奖励,对创建省高水平示范基地、品牌特色专业等要给予1∶1配套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支付。
以上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整合职教资源,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这是推动职业教育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06年,为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教服务经济发展和创业的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省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星级职业学校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宿迁市教育局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宿迁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现有的职业学校及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进行资源重组,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撤并一些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质量不高的职业学校。同时宿迁市委、市政府号召“要像大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要像大办工业园区那样大办职教园区”,坚持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己从1996年的9526人发展到2010年的12.7万人。
(三)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多元办学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宿迁,民力投入更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民力投入的关键是在政府统筹下,致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十五”期间,宿迁市委、市政府针对宿迁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在集中做大、做强、做优县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同时,积极推行“一保三放开”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学校。
由于政府推动、领导重视、社会力量参与,近几年,宿迁市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公办与公办、民办与民办、公办与民办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壮大了职教事业规模。截止2009年,全市民办教育投入累计达到26.9亿元,共举办民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3所,占该市职业教育总量的一半以上。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的不断增加,大大优化了该市教育结构体系,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四)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在宿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质量的改善、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基本调整到位。全市相继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各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教育发展责任进一步明确,教师工资纳入了县级财政统一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时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待遇得到保障并逐年提高,职业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全部做到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管理,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和完善。
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渐提高。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发挥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教领军人物评选等杠杆作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级骨干教师以及市级专业教师培训、教师教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制定人才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宿迁市政府在面向市场,立足地方经济原则的指导下,联合发改、人社、教育和企业等部门、单位,客观估算人才需求数量,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经济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规划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教育调整同步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宿迁市政府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在人才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对人才的总量目标和人才分类目标及产业分布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宿迁市教育局则在《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中详细分析了宿迁未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并对该市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及全市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结构、专业结构都做出了合理可靠的分析。
(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本土经济
宿迁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首先是健全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行为。该市教育局和市开发区密切合作,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法律有规定、执行有规范、政府有责任、企业有需求、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追求的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宿迁市教育局通过举行校企合作“手拉手”活动,把本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学校校长请到一起,让合作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探讨合作方式,交流合作内容。举办职业教育服务重点企业活动周,让学校与企业走得更近、贴得更紧,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让企业走进学校深入学生、引导学生在本地顶岗实习和就业,让企业和职业学校双向介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促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在校企合作方式方面,该市教育局积极加强引导,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总结改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做法;改革创新教育评价模式,改变过去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用人单位说了算的状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联手,深入展开校企合作。
(七)构建资助体系,实现和谐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四多”家庭贫困的多、初中成绩低的多、单亲家庭的多、难管理的多。由于职校的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上相对困难的农村和单亲家庭,对于昂贵的职业教育费用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为了使这一部分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该市在实行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的基础上扩大受助覆盖面,实施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特殊专业免除学费制度、工学结合制度、社会资助制度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起以励志奖学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这不仅使困难学生能够享有平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且也为职业学校吸引了一部分生源。
三、宿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截止“十一五”末,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年来,全市10所公办职校异地新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宿迁中专、沭阳中专、泗阳中专、泗洪中专、宿豫中专、宿迁经贸高职校、宿城区中专、宿迁卫校8所学校先后创建成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市劳动技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7所民办职校,有3所创成省三星级(泗阳霞飞中专,泗洪宿迁工业、宿城信息中专),有4所正在创建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全市四星级、三星级职业学校数位居全省第六。
(二)职教招生和事业规模跃居全省前列。2006—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大职教招生315970人,从2007年开始年招生超过5万人,一直位居全省第二;市内职业学校累计招生207632人,从2008年开始年招生超过4万人,录入国家中职学生信息系统人数连续位居全省第一;市内职校在籍生总数从83008人增加到127077人,占全省中职在籍生总数的11%,位居全省第一。
(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快速提升。全市创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0个、省级课改实验学校5所、课改实验点11个、实训基地11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轮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全省立项150个,宿迁16个,全省第二。
(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2005年相比,全市职校占地面积从3460亩增到4472亩;校舍建筑面积从76.08万平方米增到1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从7850万元增到2.47亿元。
(五)职业教育教科研队伍明显增强。目前,全市职校专任教师总数2824人,文化课教师学历达标率92%,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75%,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41.2%。市直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超过50%;职校教师培训人数逐年增加,有132人出国培训、235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400多人参加省“四新”培训。课题研究上有1个国家级立项课题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有35个省级立项课题,10个结题;有41个市级立项课题,正在开题研究。
(六)职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就业层次逐年提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成绩有较大突破,2008年,取得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省第二届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9个,居全省第五;在2010省技能大赛中,有3个项目实现了一等奖突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对口单招成绩逐年提高,全市有9556个中职毕业生报名参加技能考核,8667人通过技能考核,合格率为90.7%。8274人参加全省文化课统一考试,共向普通高校输送本科生868人、专科生5112人。
(七)短期培训工作扎实推进。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城镇转岗、待岗工人、城乡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就业52300多人;积极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退役军人3796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2]吴巧荣.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基于S市的调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0).
[3]陈晓芬.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4]朱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http://zj.sqjy.cn/Html/?514.html.
[6]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见[EB/OL].http://laws.66law.cn/law-110159.aspx.
[7]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doc88.com/p-63149006694.html.
[8]宿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suqian.gov.cn/xxgk/zfgb/2010-10/2010/11/040954116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