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18F-脱氧葡萄糖摄取的定量分析对可疑心脏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vbgtyhnm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心脏结节病的诊断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其确诊具有挑战性。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心脏动态显像和净内流常数(Ki)在可疑心脏结节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30例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结节病的可疑心脏结节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显像前24 h内进食高脂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18F-FDG PET/CT显像时行50 min列表模式采集的心脏动态显像。采用软件(Carimas® 2.4, Turku PET中心)计算定量葡萄糖内流常数变异的标化系数,即计算心脏节段的Ki(min-1)与整个心脏的Ki(min-1)的标准差比值。心脏结节病根据日本厚生省的标准进行诊断。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脏动态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心脏结节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

30例患者中,6例(20%)被确诊为心脏结节病。心脏结节病患者心肌糖代谢水平明显不均,与非心脏结节病患者相比,其Ki变异的标化系数明显增高(0.513±0.175与0.205±0.081; P=0.000 7)。ROC曲线分析显示,阈值取0.38时诊断心脏结节病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

结论

心脏18F-FDG PET/CT动态显像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诊断心脏结节病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76例403处LST病变,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其中143例160处病变行内镜下治疗,行内镜下治疗的病变均在内镜下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切除的病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403处LST的病变部位以
期刊
目的探讨CT门脉成像联合内镜超声指导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因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内镜下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3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患者用CT门脉成像评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数量和静脉曲张的程度,再行内镜下治疗;第二次治疗前行超声内镜检查评估食管旁及穿支静
期刊
目的探讨醋酸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结直肠小息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行内镜治疗的122例261个肠息肉依次采用放大内镜(ME)、NBI-ME和醋酸联合NBI-ME模式观察病灶,保留图像。分别由3位有放大内镜诊断经验的内镜医师(专家)及3位无放大内镜诊断经验的内镜医师(非专家)独立观察图像,图像评估依据工藤腺管开口形态分型诊断标准。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放大内镜模式对结直肠小
目的探讨内镜i-Scan模式在右半结肠息肉样病变检出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至12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观察右半结肠后,分别采用白光模式(白光组,93例)及i-Scan模式(i-Scan组,96例)再次观察右半结肠,比较两组右半结肠息肉及腺瘤的检出情况。结果两次检查i-Scan组人均息肉检出数显著多于白光组(1.
PET、SPECT在评估各种癫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病因不明时能显示MRI无法明确的异常病灶。PET、SPECT可提供有用信息,指导对难治性癫病灶的手术切除。PET、SPECT影像结果能指导基因治疗,明确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神经病学发展提供一个清晰蓝图。
目的多巴胺转运体(DAT) SPECT显像时,显像剂分布的定量分析能在视觉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其客观性。该研究旨在评估显像剂分布的定量指标——分形维数(FD)的诊断作用,并将其与常规定量指标——特异性结合率(SBR)进行比较;同时评估SBR/FD组合指标(SBR除以FD)的诊断价值。方法行临床研究和模型研究。临床研究纳入150例患者,其中110例帕金森综合征(PS)患者和40例非PS患者。模型研究采用
目的人工神经网络(ANN)已被应用于探测心肌灌注缺损和缺血。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最新1.1版本的ANN与最初1.0版本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研究了106例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77±10)岁],其中多支冠脉病变(狭窄≥50%)者占52%,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占27%,行冠脉重建术者占30%。1.0和1.1版本的ANN已分别在瑞典(1 051例)和日本(1 001例)用于99Tcm-
目的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在无需暴露于电离辐射的情况下,全身"体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对儿童肿瘤具有更高探测灵敏度。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全身DWIBS和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淋巴结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该回顾性研究包括13例经病理学确诊为NB的患儿[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2.9±2.0)岁],均行18F-FDG PET/CT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