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八手,进而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考核标准出发,突出培养学生能力的,能体现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手断来评定该课程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课程;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下阶段学习货代实务、报关实务、商品学、物流案例设计与应用等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打基础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物流对象(工、农、商等产业)在中国的布局,熟悉中国的交通状况、物流节点,特别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有关知识,并能够结合区域特点,解决有关物流与地理、经济与地理、物流与经济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1、物流经济地理课程考核标准简述
诚上所述,对于该课程应以什么标准来考核学生,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首先要制定考核的标准。根据物流岗位对人才需求,我们从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来设定考核标准。
(1)知识考核标准:熟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产品在国内的布局状况,掌握中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分布概况,掌握中国物流节点、商业物流地理等知识。
(2)能力考核标准:能分析物流、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布局某物流系统的物流节点,能有效地利用、设计、选择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物流线路,能分析出不同商业形态背后的物流模式及特点。
(3)态度考核标准: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意识、个人素养等。
2、物流经济地理课程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2.1 来自于学生方面的要求
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大多数学习成绩偏差,学习动机不足,抗干扰能力弱,行为不易自控,无视约束,并由此推定职业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实质上,持这种观点的人仍然没有走出传统教育评价的误区,以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最终导致人才价值观的偏向,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也是这些学生,我们看到的另一面是,活泼好动,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因此,如果仅仅因为他们学习中存在“读写困难症”而被视作素质低下,这显然与发展性评价观背道而弛。尽管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因素可能差强人意,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也许是文化课高分学生所不能企及的,他们的“闪光点”就是他们具有的包括特长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各种不同的个性与潜能,这种现实情况呼唤着更加注重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的教育观与评价观。因此,建立并推行新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2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强调“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关注客观需要的同时,更关注人的发展。职业学校建立和实施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立足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适应职业转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通用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个体求职谋生的最大成功。另一方面,应该看到许多职业学生对将要踏人的社会缺少认识,缺乏信心,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现实状况,职业教育同样必须花大力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心理情感等综合素质,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出色的“职业人”的同时,努力促进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人”。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主要应该着眼于这两个方面。客观的看,能力和素质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形成的,从理论上讲没有一个上限的标准,教育评价既无法量化又不可确定,传统的评价手段难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基于此,在职业教育中倡导推行新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关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潜在评价因素,通过积极评价鼓励和支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促进他们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主要采用以量化考核作为教育评价中唯一的终结性评价标准。而我们提倡的新的评价体系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质性评价为主导手段,突出的是改进和激励的功能。
3、物流经济地理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
3.1 转变考核方式,提升职业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对人才要求的测定中,凭卷面考试只能考出其中三分之一,其余的则难于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物流各岗位所表现出来的对任职人员要求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外,沟通能力、主动性、吃苦耐劳等非技能因素更重要,所以必须转变考核的方式,否则难以培养物流岗位急需的物流人才,所做出的评价也毫无价值可言。
(1)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是学生各种能力得以训练的场所,也是各种能力展现的处所。举一例子,如果某位学生上课总是睡觉,这门课的知识他(她)定是没掌握,更别说能力提高。反之,如果某学生总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勤于思考,自然他(她)的态度肯定是好的、各种能力相应地电得以提高。因此,抓住课堂表现某门课程成绩评价的关键所在,也是正确、全面评价一个学生最核心之所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知识点多,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求学生课下去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方法,更多的是要学生学会老师教授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如果课堂不能很好的表现,学到知识是不可能的,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情感也不可能向健康的方向转变。
(2)应用型作业任务,即结合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将作业设计一个个应用型的任务。比如:模块一,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出一题——“苏州为何会成为电子产业基地”;模块二,物流节点,可以出一题——“为何要在苏州工业园建立国际物流中心?”通过这样的题将每一模块的知识都整合起来,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既易下手,又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调查报告”考试模式,即期末考试题目——关于苏州物流经济地理的调查报告,在开学初就告诉学生考试的模式与内容。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出一份试卷,有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等,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复习、划重点,学生考试前几天死记硬背,然后考试时将记的东西写出来,稍微下点功夫的同学都是90分,不愿意做考前准备的,大都不及格,然后再加上平时成绩,这样来评定一个学生一门课程的成绩非但不能全面、正确评价学生,简直是误人子弟,完全违背了职业教学的规律。
3.2 淡化量化考试,革新考核内容
以非知识内容考核的命题为主,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想象力等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考试还要测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问题所在,以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维的指导与训练。考试内容要有一部分没有同定的答案,只要答案能自圆其说就是正确的,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考试内容的视野将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
3.3考核评价方案
(1)课堂表现成绩记录表
①起始分为30分,每节课以上事项至少要涉及lO人次。用“正”字记录次数,期末统计;
②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包括:看其他书、写其他课作业、剪指甲、照镜子、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等,每人次-0.5分;
③睡觉、说话,每人次-1;
④正激励每人次+1分。
(2)作业分配表
关键词:课程;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下阶段学习货代实务、报关实务、商品学、物流案例设计与应用等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打基础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物流对象(工、农、商等产业)在中国的布局,熟悉中国的交通状况、物流节点,特别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有关知识,并能够结合区域特点,解决有关物流与地理、经济与地理、物流与经济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1、物流经济地理课程考核标准简述
诚上所述,对于该课程应以什么标准来考核学生,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首先要制定考核的标准。根据物流岗位对人才需求,我们从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来设定考核标准。
(1)知识考核标准:熟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产品在国内的布局状况,掌握中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分布概况,掌握中国物流节点、商业物流地理等知识。
(2)能力考核标准:能分析物流、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布局某物流系统的物流节点,能有效地利用、设计、选择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物流线路,能分析出不同商业形态背后的物流模式及特点。
(3)态度考核标准: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意识、个人素养等。
2、物流经济地理课程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2.1 来自于学生方面的要求
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大多数学习成绩偏差,学习动机不足,抗干扰能力弱,行为不易自控,无视约束,并由此推定职业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实质上,持这种观点的人仍然没有走出传统教育评价的误区,以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最终导致人才价值观的偏向,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也是这些学生,我们看到的另一面是,活泼好动,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因此,如果仅仅因为他们学习中存在“读写困难症”而被视作素质低下,这显然与发展性评价观背道而弛。尽管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因素可能差强人意,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也许是文化课高分学生所不能企及的,他们的“闪光点”就是他们具有的包括特长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各种不同的个性与潜能,这种现实情况呼唤着更加注重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的教育观与评价观。因此,建立并推行新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2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强调“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关注客观需要的同时,更关注人的发展。职业学校建立和实施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立足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适应职业转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通用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个体求职谋生的最大成功。另一方面,应该看到许多职业学生对将要踏人的社会缺少认识,缺乏信心,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现实状况,职业教育同样必须花大力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心理情感等综合素质,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出色的“职业人”的同时,努力促进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人”。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主要应该着眼于这两个方面。客观的看,能力和素质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形成的,从理论上讲没有一个上限的标准,教育评价既无法量化又不可确定,传统的评价手段难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基于此,在职业教育中倡导推行新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关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潜在评价因素,通过积极评价鼓励和支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促进他们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主要采用以量化考核作为教育评价中唯一的终结性评价标准。而我们提倡的新的评价体系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质性评价为主导手段,突出的是改进和激励的功能。
3、物流经济地理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
3.1 转变考核方式,提升职业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对人才要求的测定中,凭卷面考试只能考出其中三分之一,其余的则难于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物流各岗位所表现出来的对任职人员要求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外,沟通能力、主动性、吃苦耐劳等非技能因素更重要,所以必须转变考核的方式,否则难以培养物流岗位急需的物流人才,所做出的评价也毫无价值可言。
(1)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是学生各种能力得以训练的场所,也是各种能力展现的处所。举一例子,如果某位学生上课总是睡觉,这门课的知识他(她)定是没掌握,更别说能力提高。反之,如果某学生总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勤于思考,自然他(她)的态度肯定是好的、各种能力相应地电得以提高。因此,抓住课堂表现某门课程成绩评价的关键所在,也是正确、全面评价一个学生最核心之所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知识点多,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求学生课下去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方法,更多的是要学生学会老师教授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如果课堂不能很好的表现,学到知识是不可能的,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情感也不可能向健康的方向转变。
(2)应用型作业任务,即结合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将作业设计一个个应用型的任务。比如:模块一,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出一题——“苏州为何会成为电子产业基地”;模块二,物流节点,可以出一题——“为何要在苏州工业园建立国际物流中心?”通过这样的题将每一模块的知识都整合起来,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既易下手,又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调查报告”考试模式,即期末考试题目——关于苏州物流经济地理的调查报告,在开学初就告诉学生考试的模式与内容。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出一份试卷,有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等,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复习、划重点,学生考试前几天死记硬背,然后考试时将记的东西写出来,稍微下点功夫的同学都是90分,不愿意做考前准备的,大都不及格,然后再加上平时成绩,这样来评定一个学生一门课程的成绩非但不能全面、正确评价学生,简直是误人子弟,完全违背了职业教学的规律。
3.2 淡化量化考试,革新考核内容
以非知识内容考核的命题为主,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想象力等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考试还要测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问题所在,以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维的指导与训练。考试内容要有一部分没有同定的答案,只要答案能自圆其说就是正确的,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考试内容的视野将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
3.3考核评价方案
(1)课堂表现成绩记录表
①起始分为30分,每节课以上事项至少要涉及lO人次。用“正”字记录次数,期末统计;
②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包括:看其他书、写其他课作业、剪指甲、照镜子、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等,每人次-0.5分;
③睡觉、说话,每人次-1;
④正激励每人次+1分。
(2)作业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