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用所学、夯实所学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立足传统作业设计不足,教育领域提出了提质减负的要求。在此要求下,笔者突破传统以“知道”为主的记忆性作业,采用多种策略,设计以“应用”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实现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同时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08-02
引 言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还有不少教师在机械地设计以“知道”为主的记忆性的数学作业,而以“应用”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少之又少。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联系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的策略设计实践性作业,以弥补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的不足,驱动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也将数学思维作为维度之一。在缺乏数学思维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合理设计以“思维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性作业。
例如,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笔者曾为学生们设计“包装一盒铅笔需要多大包装纸”的作业,即学生四人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如下任务:设计出四盒装的包装盒,将每一种设计方法图文结合地展现出来,并计算出每一种设计需要的包装纸大小;对比总结哪一种设计使用的包装纸最少。这样的作业内容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而且在生活场景的作用下,学生会产生探究兴趣,尤其是通过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可以积极地锻炼思维,并在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二)科学性原则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是忙于为学生们设计繁多的数学题目,而是选择有意义且不烦琐的题目。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笔者遵循科学性原则,以学生的数学学情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问题。
以教学“面积单位”为例,笔者设计了“纸带米尺”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们回顾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找一找、量一量,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做好记录。通过完成这一作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浓厚起来,同时获取了丰富的数学资源,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策略
(一)注重过程,凸显“做中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做中学”的理念,建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现象,从数学现象中挖掘数学规律,顺其自然地理解数学内容。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重过程,凸显“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以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为例,笔者为学生们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品是长方体。现在,请大家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并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宽、高,然后将物品名称和获取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这些物体的表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关注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切实地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过程与方法上,便于学生借助生活物品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形的表面积,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感官参与,凸显多元数学能力
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多样的实践性作业,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感官能力的作用下有效地完成作业,潜移默化地发展多元数学能力[1]。
以“面积单位”为例,笔者设计了实践性作业:第一,利用家中的纸张制作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纸张;第二,利用制作出的学具,与家中的事物进行对比,看看哪些物品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将这些物品记录在表格中;第三,根据表格内容对比,总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切身实践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数学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提质减负要求的指导下遵循发展性、科学性原则,联系学生实际学情,采取多种策略,设计实践性作业,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陈红妹.浅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开发与設计[J].新课程(上),2018(11):2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研究”(课题编号:YC2019087)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韩丽娜(1983.2-),女,山东广饶人,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08-02
引 言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还有不少教师在机械地设计以“知道”为主的记忆性的数学作业,而以“应用”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少之又少。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联系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的策略设计实践性作业,以弥补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的不足,驱动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也将数学思维作为维度之一。在缺乏数学思维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合理设计以“思维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性作业。
例如,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笔者曾为学生们设计“包装一盒铅笔需要多大包装纸”的作业,即学生四人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如下任务:设计出四盒装的包装盒,将每一种设计方法图文结合地展现出来,并计算出每一种设计需要的包装纸大小;对比总结哪一种设计使用的包装纸最少。这样的作业内容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而且在生活场景的作用下,学生会产生探究兴趣,尤其是通过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可以积极地锻炼思维,并在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二)科学性原则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是忙于为学生们设计繁多的数学题目,而是选择有意义且不烦琐的题目。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笔者遵循科学性原则,以学生的数学学情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问题。
以教学“面积单位”为例,笔者设计了“纸带米尺”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们回顾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找一找、量一量,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做好记录。通过完成这一作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浓厚起来,同时获取了丰富的数学资源,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策略
(一)注重过程,凸显“做中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做中学”的理念,建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现象,从数学现象中挖掘数学规律,顺其自然地理解数学内容。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重过程,凸显“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以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为例,笔者为学生们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品是长方体。现在,请大家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并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宽、高,然后将物品名称和获取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这些物体的表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关注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切实地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过程与方法上,便于学生借助生活物品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形的表面积,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感官参与,凸显多元数学能力
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多样的实践性作业,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感官能力的作用下有效地完成作业,潜移默化地发展多元数学能力[1]。
以“面积单位”为例,笔者设计了实践性作业:第一,利用家中的纸张制作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纸张;第二,利用制作出的学具,与家中的事物进行对比,看看哪些物品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将这些物品记录在表格中;第三,根据表格内容对比,总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切身实践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数学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提质减负要求的指导下遵循发展性、科学性原则,联系学生实际学情,采取多种策略,设计实践性作业,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陈红妹.浅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开发与設计[J].新课程(上),2018(11):2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研究”(课题编号:YC2019087)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韩丽娜(1983.2-),女,山东广饶人,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