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经济转型,对高校学生带来很大冲击力。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本文从教育服务出发,分析了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育服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88-01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服务,将相应的知识传授给广大学生,进而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种教育服务市场。在教学服务中,大学生在能够根据自身优势,结合社会,通过征求多方的意见,选择相应的学校合专业。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学生会不仅要完成学校规定任务,还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就业时,学生可以顺利进入社会竞争中。总之,高职院校的服务主体应该是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一、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统一化。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其教学管理模式的继承性比较强,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延续着以往的管理模式,学生只能服从老师,管理者的权威性很强。学生不能自主的选择课程,也不可以选择老师以及上课时间等,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更没有思考自己的未来就业,所以,就形成了老师的按部就班的局面,不仅学生被动地学习,课堂的氛围也不够活跃。在表面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处于井井有条的状态,但是,在实际上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是存在弊端的,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本来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指导,进而降低了学习动力,最终生生厌倦的情绪,失去了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制度形式化。
为了实现教育管理的顺利实施,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保障,直接决定着教育服务的质量,并且,还具有约束、指引、评定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时,通常,由职能部门负责起草与执行,在起草的过程中,主要的框架是为了方便管理,顺利开展的角度进行构建,这就未能重视到制度本身的特性,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在执行中,也出现了执行力不足的选项,使教学管理变得形势化,甚至成为了摆设。
(三)管理过程封闭化。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不同,学生不能每天在教室里看书,做科研,应该将更对的时间付诸于社会实践。目前,因为高职院校的诸多不足之处,很多高职教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一直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还有一些教学管理者会觉得,教学管理的开放式、动态化十分麻烦。此外,管理层担心开放的教学管理会降低学校的竞争实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使高职院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封闭。
二、基于教育服务的管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实施学分制。
学分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给高职院校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会变得多样化,在教学内容方面会更加复杂化,使学籍频繁的变动,加速了学生的流动性,由于这些因素,都给教学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紧密联系起来,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教学管理发生脱节现象。因为学制和课程比较多变,开展考核工作比较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制定严格、完善、可行的考核制度,并且,应设置专门的考核机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输出人才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学分制,既能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进而在校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局面。此外,管理者要尊重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进而优化高职教育的结构。
(二)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
(1)打破双方的传统的思维和原始诉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企业不能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救星,利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能解决就业问题。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服务市场来分析,在教育服务中,学生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如果学校若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辅助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做好文化培训,并且,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扩大企业宣传等,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理论水平,还能让广大职工认可企业文化,让职工找到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缩短了研发新产品的时间,在技术上,提供理论支持,加快传播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等,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能力也能得到历练,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取得成就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2)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服务理念,从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之所以高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主要是为了改善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对于高等教育的产出,主要是教育服务,根据产品质量观来说,教育服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无形、差异,以及不可分离的特征,在基础前提下,形成一种服务理念。因此,教育服务属于一种无形的产品输出,需要高校对其质量进行严格地把控。一个企业能否稳定生存,有效发展,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延续和发展。在这样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地深化改革,重视办学质量,积极提高服务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三)建立符合学分制的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根据相应的社会教育性质,结合相应的教育方针,执行相应的政策等,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促进各种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发展自己,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判定。对于高等教育的服务体系相来说,主要的组成内容涉及了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还包括了由教与学所形成的课程质量、专业课程质量,以及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等。可见,建设教育教育评价体系时,要包括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要包括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评价,以及对学校的整体评价,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三、结语: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教育服务时重要的一部分,如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除了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服务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满足学生及家长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刘俊学试论大学生的市场主体地位[J].人才开发,2002(4).
[2]孟明义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18-138.
[3]王晓江等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J].教育與职业,2007.
关键词: 教育服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88-01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服务,将相应的知识传授给广大学生,进而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种教育服务市场。在教学服务中,大学生在能够根据自身优势,结合社会,通过征求多方的意见,选择相应的学校合专业。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学生会不仅要完成学校规定任务,还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就业时,学生可以顺利进入社会竞争中。总之,高职院校的服务主体应该是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一、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统一化。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其教学管理模式的继承性比较强,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延续着以往的管理模式,学生只能服从老师,管理者的权威性很强。学生不能自主的选择课程,也不可以选择老师以及上课时间等,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更没有思考自己的未来就业,所以,就形成了老师的按部就班的局面,不仅学生被动地学习,课堂的氛围也不够活跃。在表面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处于井井有条的状态,但是,在实际上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是存在弊端的,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本来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指导,进而降低了学习动力,最终生生厌倦的情绪,失去了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制度形式化。
为了实现教育管理的顺利实施,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保障,直接决定着教育服务的质量,并且,还具有约束、指引、评定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时,通常,由职能部门负责起草与执行,在起草的过程中,主要的框架是为了方便管理,顺利开展的角度进行构建,这就未能重视到制度本身的特性,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在执行中,也出现了执行力不足的选项,使教学管理变得形势化,甚至成为了摆设。
(三)管理过程封闭化。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不同,学生不能每天在教室里看书,做科研,应该将更对的时间付诸于社会实践。目前,因为高职院校的诸多不足之处,很多高职教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一直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还有一些教学管理者会觉得,教学管理的开放式、动态化十分麻烦。此外,管理层担心开放的教学管理会降低学校的竞争实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使高职院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封闭。
二、基于教育服务的管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实施学分制。
学分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给高职院校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会变得多样化,在教学内容方面会更加复杂化,使学籍频繁的变动,加速了学生的流动性,由于这些因素,都给教学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紧密联系起来,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教学管理发生脱节现象。因为学制和课程比较多变,开展考核工作比较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制定严格、完善、可行的考核制度,并且,应设置专门的考核机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输出人才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学分制,既能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进而在校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局面。此外,管理者要尊重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进而优化高职教育的结构。
(二)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
(1)打破双方的传统的思维和原始诉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企业不能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救星,利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能解决就业问题。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服务市场来分析,在教育服务中,学生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如果学校若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辅助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做好文化培训,并且,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扩大企业宣传等,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理论水平,还能让广大职工认可企业文化,让职工找到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缩短了研发新产品的时间,在技术上,提供理论支持,加快传播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等,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能力也能得到历练,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取得成就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2)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服务理念,从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之所以高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主要是为了改善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对于高等教育的产出,主要是教育服务,根据产品质量观来说,教育服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无形、差异,以及不可分离的特征,在基础前提下,形成一种服务理念。因此,教育服务属于一种无形的产品输出,需要高校对其质量进行严格地把控。一个企业能否稳定生存,有效发展,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延续和发展。在这样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地深化改革,重视办学质量,积极提高服务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三)建立符合学分制的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根据相应的社会教育性质,结合相应的教育方针,执行相应的政策等,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促进各种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发展自己,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判定。对于高等教育的服务体系相来说,主要的组成内容涉及了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还包括了由教与学所形成的课程质量、专业课程质量,以及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等。可见,建设教育教育评价体系时,要包括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要包括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评价,以及对学校的整体评价,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三、结语: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教育服务时重要的一部分,如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除了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服务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满足学生及家长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刘俊学试论大学生的市场主体地位[J].人才开发,2002(4).
[2]孟明义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18-138.
[3]王晓江等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J].教育與职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