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拾荒13年资助60余贫困生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武汉新洲区张店中学,学校师生常常能看到历史老师罗一鸣捡垃圾的身影。
  54岁的罗一鸣自己是公办教师,老伴是学校的宿舍管理员,两个儿子现都已参加工作。他家在当地不算很富裕,但远不会拮据到捡垃圾补贴家用的程度。罗老师捡垃圾是为了倡导节俭和做善事。
  近日,张店中学为罗老师的“废品回收工作室”挂牌,并为罗老师办了一个“废品回收展览”。
  罗老师把学校分给他的两间宿舍(每间约20平方米)中的一间,改成了废品回收工作室。工作室里堆满他在校园捡回的宝贝:没用完的牙膏,不要的饭盒,坏了的伞,旧旅游鞋和衣服等等。
  罗老师将它们清洗好后进行分类处理:不能直接使用的如矿泉水瓶等卖给废品回收站;修修补补能再用的如伞和鞋等,整理好送给周边需要的人。
  罗老师是从1997年就开始分类回收校园垃圾的。“当时,学校有了食堂和商品,近千名师生在学校吃住,可供回收的东西慢慢多了起来。”
  “卖废品,每年大概有一千块钱左右的收入。” 罗老师算了笔账,13年来回收废品收入约1.2万余元。
  “罗老师把这些钱全用在资助贫困生上面。”学校书记李建军介绍:这些年来,罗老师资助贫困生60余人,资助金额超过2.2万元。与此同时,罗老师还常年帮扶周边5名特困村民。
  “不怕大家笑话,我这十几年都没买过牙膏,用的全是你们没用完扔掉的。”罗老师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介绍说。他的介绍让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刚进校时,我们就发现罗老师经常晚上在校园垃圾堆扒垃圾。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一个老师怎么还捡垃圾?后来,学校组织师生为汶川大地震捐款,罗老师一次捐了2000元。这让同学重新认识罗老师。”学生王成说。
  “我小时候,父母身体不好,兄弟姐妹又多,家里很穷,村里乡亲经常接济我们。我记得,当时没鞋穿常年打赤脚,5年才能穿一件新衣服。这些吃苦受穷的经历,让我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同时,我是一个农村教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醒我们的学生,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要丢掉农民子弟勤俭善良的本分。”罗老师说。
  在罗老师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双1975年买的“回力”篮球鞋。那是当年家里卖年猪后花8元钱给他买的。“这双鞋我穿了20年,平时舍不得穿只有逢年过节走亲戚才穿上。虽然现在它不能穿了,我也没舍得扔,留着是个纪念。”罗老师说。
  “这些年,家里条件好起来了,可他在吃穿上还是不讲究。儿子过年花几百块钱给他买件羽绒服,他穿了两天就不穿了。他说穿着新衣服不好干活。”罗老师的妻子揭老底说:“这些年,衣服只要能穿他一件都舍不得扔,缝缝补补照样穿。有时候,他上课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学生都笑他穿得像民工。”
  潘红梅是跟罗老师感情最深的学生。88届毕业的她至今念念不忘罗老师,逢年过节都会带着礼物来学校看望罗老师夫妇。
  说起罗老师,潘红梅满怀感激:“我读初一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当时,我13岁,下面还有一个10岁的弟弟和一个7岁的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兄妹三个,当时连生活都困难,更不用说出钱供我们三个上学了。我最大,只有我辍学回家给母亲搭把手。罗老师知道情况后,来家里给我母亲做工作,并把我接回学校。”
  潘红梅说:“是罗老师供我读完了初中三年。当时,罗老师家就他一个人拿工资,师母在家务农,两个孩子还很小,家境也不宽裕。我记得当年,学生都是自己带米在学校蒸饭。罗老师怕我吃不饱,总是把自己碗里饭菜分一半给我。我眼睛近视了,白天上课,罗老师就把他的眼镜给我戴。晚上,他再戴着眼镜备课批改作业。”
  说到这些,潘红梅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
  “罗老师的勤俭和善良,对我们这些学生影响很大。”潘红梅说。
  提起罗老师,西湾村75岁的罗自胜老人连连伸出大拇指。罗自胜老人说,他有个70多岁的邻居人称“三婆婆”,长年独居在家,儿、媳都在武汉工作。多年来,“三婆婆”家的挑水、打柴全是罗老师承担。2003年,“三婆婆”因天冷烤火时不慎烧伤大腿。罗老师知道后,除送食品饭菜外,还替老人翻晒尿湿的棉被,洗净弄脏的床单,被套。2天后,老人躺在温暖舒适干净的棉被里安然长眠。老人临终前粪便在床,全是罗老师清洗的。
其他文献
按摩可以让人身心舒适,但是按摩同样可以救命这一点你知道吗?以下是一位传奇老人的按摩自救经历,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方法吧。  我是个80岁的老兵,一生中风风雨雨,离休时满以为可以安度晚年,不料短短4年间就因病连续开刀3次。  术后身体非常虚弱,经常感冒发烧,即使在炎热的夏天,穿上厚衣服厚袜子,手脚还是冰凉的,人瘦得像个骷髅,走路说话都没有气力。  亲友们看到我这个样子都十分担心,家里人甚至暗自做了最坏的
期刊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四川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就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
期刊
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都与情绪、运动、营养、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及保健医疗等密切相关,要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就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 保持乐观的情绪: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年人应该做到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及时调节好心态,享受离退休后新的生活。情绪紧张、心理不平衡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等病。  ⑵ 注意合理的饮
期刊
树枯根先衰,人老足先老。老年人养生就要从保养脚开始,尤其是冬天,泡脚是必不可少的养生绝招。泡脚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也是很有学问的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高招吧!  泡脚把握“1355”原则 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以内,水温50℃左右,泡完后晾5分钟。这是泡脚的基本原则,虽说泡脚是日常的小事,但却是保健养生的首要秘方。 如果在泡脚时适当地加以按摩,效果会更好。如果不会按摩穴位也不要紧,只要两脚互相搓
期刊
近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悄悄崛起了一座年轻的城市,居民却全是老人。  故意放慢节奏的城市  这座以“太阳”命名的城市,40年前还是一片沙漠棉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位名叫德尔·韦布的地产建筑商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非常便宜,就决定在这儿建一个专供退休老人居住和疗养的地方。居民年龄限在55岁以上,子女低于55岁的不能随同居住,要照顾老人,也只能住在该地以外的附近地区。奇怪的
期刊
85岁的西班牙老人胡斯托·加耶哥(JustoGallego)老人从未受过专业建筑训练,半个世纪以来不顾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凭着虔诚的信仰在马德里的郊外建造了一座大教堂。  教堂用砖厂丢弃的变形砖头盖成,柱子所用的水泥则是在一只塑料桶里铸模,中心的圆顶高达60米,甚至还有一座巨大的地下室,几乎颠覆了一切建筑学定律。除了周日,每天他都高踞在脚手架上工作。老人甚至没有设计建筑草图,一切都只在他的头脑中。 
期刊
一、许昌城市名片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50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  二、许昌区位、交通优势特别明显  “到许昌游中原”是游客来河南旅游的最佳选择。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中国之中,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
期刊
我患高血压几年了,靠药物支持,才较稳定,但低压总是90多,偏高。我担心,是药三分毒,日久天长,药物会损伤我的肝肾。开始我用红酒泡洋葱头,效果不佳,大儿媳告诉我用香蕉皮煮水喝,每天三个香蕉皮,煮水分三次喝,喝三天观察一下,血压降下来,就不用再喝了。我前三天喝了效果不明显,第四天我没喝,一量血压,85/138,我又喝两天,高压没再降,低压降至80,哈哈,成功了,说明对降低压效果明显,现在我已不再喝了,
期刊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  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她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
期刊
核心提示:22年前,一位类风湿全身瘫痪的母亲,冒死剖腹产下了孩子;22年间,父亲、姥姥相继去世,男孩担负起养家的重任;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他将瘫痪的母亲带在身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    “木头妈妈”生死孕育双胞胎  张忘香1962年出生于新洲区大埠镇中堂湖渔场,由于家里很穷,兄妹5人从小就睡在家里铺满稻草的地面。久而久之,他们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家里没有钱治病,以张忘香的病情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