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里就有耶稣把面包比作他的肉,把葡萄酒比作他的血,对“十二使徒”说“喝葡萄酒可以平静你的心灵,让你安详”的记载。
葡萄酒是洋酒?
于大多数人而言,葡萄酒还是有些距离感的。它向来被认作是舶来品,贴上洋酒的标签。它最著名的产地都在国外,世界顶级酒庄玛歌酒庄(法文Château Margaux)就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了。它似乎已经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圣经》里就有耶稣把面包比作他的肉,把葡萄酒比作他的血,对“十二使徒”说“喝葡萄酒可以平静你的心灵,让你安详”的记载,喝葡萄酒喝的又好像是一种舶来的文化,总是有些生疏。
如果说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国自古有之,你要惊讶了么?如果再要说葡萄酒与中国皇帝有不解之缘,你是否想听上一段他们间的故事?如果你知道最早的葡萄酒很有可能并非洋酒,而是出自中国,实乃“家酿”,你是不是要拍案叫绝了呢?
葡萄美酒夜光杯古已有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是古时征战沙场的将士们难得的幸福滋味。
中国古代曾叫“蒲陶”、“蒲匋”、“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的叫做“蒲陶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会饮酒的意思,“醄”是醉酒的样子,在李时珍看来,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们饮后醄然而醉,葡萄是取自酺醄二字。
早在先秦时中国就有关于葡萄的记载。在《诗经·王风·葛藟》中有“绵绵葛藟(音同蕾),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之句,是与父母兄弟离散,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青年痛苦的呼声。在《诗经·周南·樛木》中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的句子,意思是南山有棵弯弯的树,长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可以安享幸福了。两首先秦诗里都提到的“葛藟”,是藤状植物,属葡萄科,别名野葡萄。因其枝蔓蜿蜒互相攀接,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用来表示相互依赖的感情。
汉代就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看到西边邻国大宛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酒能藏至数十年不坏,就从大宛带回了葡萄种子开始在中国种植葡萄,还招来酿酒艺人,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在汉武帝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甚至有人拿二十升葡萄酒贿赂而得官,苏轼有诗曰:“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觖得凉州”,说的正是汉朝富人孟伯良以一觖葡萄酒贿赂,得到凉州刺史职务一事。葡萄酒的珍贵可见一斑。
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在唐朝许多诗句中,经常咏及葡萄酒。前面提到过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是最朗朗上口的一句,李白在酒醉时奉召所作《对酒》一诗还不忘葡萄酒,“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把葡萄酒和盛酒的金叵罗这些珍贵之物写入少女的嫁妆之中,可见李白对葡萄美酒的喜爱。另一首“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中,诗人愿一江春水能变成葡萄美酒,可见他对葡萄酒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痴狂的境地。
元朝葡萄酒也开始规模化,统治者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都辟有葡萄园,在皇宫中还建造了葡萄酒室。明朝时李时珍《本草纲目》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和葡萄酒的药用价值,认为葡萄酒能增进健康,驻容养颜。
自古皇帝爱红酒
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流传离不开中国皇帝的厚爱。奉上皇帝与葡萄酒的佳话三则,来看看葡萄酒的无穷魅力。
将葡萄酒写进诏书的魏文帝
“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 ,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文帝曹丕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个美食家、葡萄酒品酒大师,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垂涎了,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还盛赞葡萄举世无双,再无其他水果能与之匹敌。
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巨、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
亲自酿制葡萄酒的唐太宗
据编修历代君臣事迹的宋朝部书《册府元龟》记载,唐初“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得其味。”唐初,葡萄酒在中原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传播,历经几个朝代更迭,知道葡萄酒的酿制工艺的人少之又少。到攻破高昌(今吐鲁番市东南)之时,收获马奶子葡萄的种子,带回到宫中种植,并学习了造酒技术,唐太宗亲自倡导、学习吐鲁番葡萄酒的酿制技法,并造出了马奶子葡萄酒,口味辛烈,比之前的葡萄酒味道更浓烈,唐太宗将这种葡萄酒赐给群臣,马奶子葡萄酒才在京师流传。
当朝最久的康熙与葡萄酒
康熙是一位热衷于饮用葡萄酒的皇帝。在一次他得了重病疟疾之后,几位西洋传教士向皇帝建议,为了恢复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皇帝保持这个喝红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去世。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当朝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因此他养成了经常饮用葡萄酒的习惯。1714年,在发生著名的“礼仪之争”之后,除了耶稣会以外,其他的传教士都被赶出中国,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特命人在全国四处寻找葡萄酒。根据上海学者李天纲研究考证,最早向康熙敬献葡萄酒的是法国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其中LOUIS LE COMTE(中文名字李明)是来自波尔多地区,因此可以推断向皇帝敬献的葡萄酒中有波尔多葡萄酒。
最早的葡萄酒在中国?
传统上认为葡萄酒最早大约起源于公元前5400年左右,在黑海与里海间的外高加索区。传播路线,一般被认为是由外高加索区传到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古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然而,不断刷新的考古发现,让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1984年至2001年,中国考古专家在距今9000年至7000年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掘出距今8600年至7500年的一些陶瓷碎片,经过对碎片残留物的检测发现这是大米、米酒、葡萄酒、葡萄鞣酸以及草药的混合物,另外还可能含有山楂成分。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500年,中国先民已会用葡萄酿酒。在这之前在伊朗发现的大约公元前5400年的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古酒的研究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它不但将中国造酒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近4000年,而且改写了世界目前酒文化的历史——最早的葡萄酒原来产自中国!
葡萄酒是洋酒?
于大多数人而言,葡萄酒还是有些距离感的。它向来被认作是舶来品,贴上洋酒的标签。它最著名的产地都在国外,世界顶级酒庄玛歌酒庄(法文Château Margaux)就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了。它似乎已经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圣经》里就有耶稣把面包比作他的肉,把葡萄酒比作他的血,对“十二使徒”说“喝葡萄酒可以平静你的心灵,让你安详”的记载,喝葡萄酒喝的又好像是一种舶来的文化,总是有些生疏。
如果说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国自古有之,你要惊讶了么?如果再要说葡萄酒与中国皇帝有不解之缘,你是否想听上一段他们间的故事?如果你知道最早的葡萄酒很有可能并非洋酒,而是出自中国,实乃“家酿”,你是不是要拍案叫绝了呢?
葡萄美酒夜光杯古已有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是古时征战沙场的将士们难得的幸福滋味。
中国古代曾叫“蒲陶”、“蒲匋”、“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的叫做“蒲陶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会饮酒的意思,“醄”是醉酒的样子,在李时珍看来,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们饮后醄然而醉,葡萄是取自酺醄二字。
早在先秦时中国就有关于葡萄的记载。在《诗经·王风·葛藟》中有“绵绵葛藟(音同蕾),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之句,是与父母兄弟离散,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青年痛苦的呼声。在《诗经·周南·樛木》中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的句子,意思是南山有棵弯弯的树,长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可以安享幸福了。两首先秦诗里都提到的“葛藟”,是藤状植物,属葡萄科,别名野葡萄。因其枝蔓蜿蜒互相攀接,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用来表示相互依赖的感情。
汉代就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看到西边邻国大宛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酒能藏至数十年不坏,就从大宛带回了葡萄种子开始在中国种植葡萄,还招来酿酒艺人,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在汉武帝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甚至有人拿二十升葡萄酒贿赂而得官,苏轼有诗曰:“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觖得凉州”,说的正是汉朝富人孟伯良以一觖葡萄酒贿赂,得到凉州刺史职务一事。葡萄酒的珍贵可见一斑。
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在唐朝许多诗句中,经常咏及葡萄酒。前面提到过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是最朗朗上口的一句,李白在酒醉时奉召所作《对酒》一诗还不忘葡萄酒,“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把葡萄酒和盛酒的金叵罗这些珍贵之物写入少女的嫁妆之中,可见李白对葡萄美酒的喜爱。另一首“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中,诗人愿一江春水能变成葡萄美酒,可见他对葡萄酒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痴狂的境地。
元朝葡萄酒也开始规模化,统治者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都辟有葡萄园,在皇宫中还建造了葡萄酒室。明朝时李时珍《本草纲目》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和葡萄酒的药用价值,认为葡萄酒能增进健康,驻容养颜。
自古皇帝爱红酒
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流传离不开中国皇帝的厚爱。奉上皇帝与葡萄酒的佳话三则,来看看葡萄酒的无穷魅力。
将葡萄酒写进诏书的魏文帝
“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 ,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文帝曹丕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个美食家、葡萄酒品酒大师,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垂涎了,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还盛赞葡萄举世无双,再无其他水果能与之匹敌。
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巨、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
亲自酿制葡萄酒的唐太宗
据编修历代君臣事迹的宋朝部书《册府元龟》记载,唐初“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得其味。”唐初,葡萄酒在中原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传播,历经几个朝代更迭,知道葡萄酒的酿制工艺的人少之又少。到攻破高昌(今吐鲁番市东南)之时,收获马奶子葡萄的种子,带回到宫中种植,并学习了造酒技术,唐太宗亲自倡导、学习吐鲁番葡萄酒的酿制技法,并造出了马奶子葡萄酒,口味辛烈,比之前的葡萄酒味道更浓烈,唐太宗将这种葡萄酒赐给群臣,马奶子葡萄酒才在京师流传。
当朝最久的康熙与葡萄酒
康熙是一位热衷于饮用葡萄酒的皇帝。在一次他得了重病疟疾之后,几位西洋传教士向皇帝建议,为了恢复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皇帝保持这个喝红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去世。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当朝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因此他养成了经常饮用葡萄酒的习惯。1714年,在发生著名的“礼仪之争”之后,除了耶稣会以外,其他的传教士都被赶出中国,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特命人在全国四处寻找葡萄酒。根据上海学者李天纲研究考证,最早向康熙敬献葡萄酒的是法国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其中LOUIS LE COMTE(中文名字李明)是来自波尔多地区,因此可以推断向皇帝敬献的葡萄酒中有波尔多葡萄酒。
最早的葡萄酒在中国?
传统上认为葡萄酒最早大约起源于公元前5400年左右,在黑海与里海间的外高加索区。传播路线,一般被认为是由外高加索区传到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古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然而,不断刷新的考古发现,让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1984年至2001年,中国考古专家在距今9000年至7000年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掘出距今8600年至7500年的一些陶瓷碎片,经过对碎片残留物的检测发现这是大米、米酒、葡萄酒、葡萄鞣酸以及草药的混合物,另外还可能含有山楂成分。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500年,中国先民已会用葡萄酿酒。在这之前在伊朗发现的大约公元前5400年的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古酒的研究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它不但将中国造酒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近4000年,而且改写了世界目前酒文化的历史——最早的葡萄酒原来产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