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Butler) 危害核桃叶子,严重危害核桃品质和产量,给果农经济收入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依据自己近年工作实践,通过多年观察银杏大蚕蛾生活习性,研究科学防治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有效的控制了核桃银杏大蚕蛾的繁育数量,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核桃;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Butler);防治技术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大蚕蛾科,又名白果蚕,俗称大白毛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害虫。目前国家林业部门已将其列为重点监测和控制对象之一。寄生于核桃、板栗、银杏、榛、枫香等。幼虫取食核桃等寄生植物的叶片成残缺或食光叶片,严重影响产量。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属秦岭南麓徽成盆地,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最高海拔2372米,最低海拔750米,相对高差1622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冷暖适度,年降雨量充沛,是核桃适宜的优生区。近年来,成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基本实现了核桃全覆盖。目前已发展到50万亩,1100万株,农民人均栽植核桃50株,年产干果2.144万吨。核桃产业己成为成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核桃园地的不断扩大,核桃转变为集约栽培,也为病虫害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加之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山坡林木生长不良,害虫食料不足,寻找新的寄主,导致银杏大蚕蛾猖獗为害核桃,严重影响了核桃的品质和产量,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效益。针对核桃银杏大蚕蛾发生的特点,成县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全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一、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核桃等寄主植物的叶片,发生严重时,能把整株叶子吃光,造成树冠光秃,仅有核桃幼果挂于枝头,并影响次年的开花结果,连续受害两年的核桃树树叶发黄、变小,挂果率明显降低,个别树因营养不良而枯死。
二、生物習性及发生规律
1.形态特征。成虫:为大型蛾类,体长25-60mm,翅展90-150mm。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羽状,体灰褐色或紫褐色。前翅顶角近前缘处有一黑斑,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翅反面呈眼珠形,周围有白色至暗褐斑纹;后翅中室端部有眼形斑,眼珠黑色,外围有一灰色橙色圆圈及银白色的线两条,翅反面无眼形。卵:长2.2mm左右,椭圆形,灰褐色,一端具黑色黑斑。幼虫:幼虫共六龄,初孵化时体长5~8㎜,体背黑色,胸、腹部各节有3对毛瘤。3龄时体长20~35㎜,体上出现散生白色长毛,5、6龄时,体背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体毛为白色长毛。末龄幼虫体长80~110mm。体黄绿色或青蓝色。背线黄绿色,亚背线浅黄色,气门上线青白色,气门线乳白色,气门下线、腹线处深 绿色,各体节上具青白色长毛及突起的毛瘤,其上生黑褐色硬长毛。蛹:长30~60mm,污黄至深褐色。茧:长60~80mm,黄褐色,网状。
2.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翌春4-5月寄主发芽后孵化,初孵幼虫群聚低层树干上取食,3龄后分散取食,常把树上叶片食光,幼虫期60-70天,6月上旬老熟后爬到杂草中及灌木上结茧化蛹,8月下旬-十月羽化、交配和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树干下部1-3米或树枝分叉处,每雌可产卵200-450粒。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螳螂、蚂蚁等。
该虫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异。该虫发生危害的最适温度为平均气温18-26℃.相对湿度80%,一般干旱年份危害重,荒坡地比间作地危害重,阳坡及沟口开阔地比深山的沟顶及阴坡危害重。
三、防治技术
1.人工物理防治
(1)收蛹(6月初-7月底):发动群众捡蛹,以一定劳务补助收购,然后采用集中深埋、喷萨农药、焚烧等方式销毁。
(2)绑草把:在老熟幼虫化蛹前(6月上旬),在树干1米高处,绑草把,诱集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拆草把集中烧毁。
(3)灯光诱杀: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强,在成虫羽化时期(8-9月份),雌蛾产卵前,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4)捕捉成虫:在成虫羽化时期(8-9月),发动群众捕捉成虫,集中烧毁。
(5)捕杀老熟幼虫:在幼虫蛹期(6月中旬),发动群众捕捉老熟幼虫,集中烧毁。
2.生物防治。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对防治银杏大蚕蛾有一定效果,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
3.无公害农药防治。幼虫期(4月中、下旬-5月中旬),使用2%噻虫啉粉剂3000倍液或噻蟲啉微胶囊2000-3000倍液或苦参碱2000倍液或1.2%的苦烟乳液或1.8%阿维菌素2500倍液或杀确爽2000倍液等防治。采用2%噻虫啉粉剂防治可有效解决核桃树因树高大而难以防治的困难。银杏大蚕蛾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点,在5月上旬喷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对枯死的核桃树,清除后要剥去树皮并将树皮烧毁。
四、结语
核桃病虫害一旦扩展蔓延成灾,防治就非常困难。银杏大蚕蛾也不例外。因此,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当核桃虫害率达到30%以上,就要根据核桃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采用上述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进行防治,把虫害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当虫害率在30%以下时,可停止药物防治,坚持采用上述防治技术,核桃虫害率就可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益知:《核桃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唐文福、张永强、王芳芳、刘艳:核桃银杏大蚕蛾为害核桃树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农家之友》2010第7期).
[3]李进:银杏大蚕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2010(6)期).
关键词:核桃;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Butler);防治技术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大蚕蛾科,又名白果蚕,俗称大白毛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害虫。目前国家林业部门已将其列为重点监测和控制对象之一。寄生于核桃、板栗、银杏、榛、枫香等。幼虫取食核桃等寄生植物的叶片成残缺或食光叶片,严重影响产量。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属秦岭南麓徽成盆地,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最高海拔2372米,最低海拔750米,相对高差1622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冷暖适度,年降雨量充沛,是核桃适宜的优生区。近年来,成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基本实现了核桃全覆盖。目前已发展到50万亩,1100万株,农民人均栽植核桃50株,年产干果2.144万吨。核桃产业己成为成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核桃园地的不断扩大,核桃转变为集约栽培,也为病虫害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加之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山坡林木生长不良,害虫食料不足,寻找新的寄主,导致银杏大蚕蛾猖獗为害核桃,严重影响了核桃的品质和产量,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效益。针对核桃银杏大蚕蛾发生的特点,成县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全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一、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核桃等寄主植物的叶片,发生严重时,能把整株叶子吃光,造成树冠光秃,仅有核桃幼果挂于枝头,并影响次年的开花结果,连续受害两年的核桃树树叶发黄、变小,挂果率明显降低,个别树因营养不良而枯死。
二、生物習性及发生规律
1.形态特征。成虫:为大型蛾类,体长25-60mm,翅展90-150mm。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羽状,体灰褐色或紫褐色。前翅顶角近前缘处有一黑斑,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翅反面呈眼珠形,周围有白色至暗褐斑纹;后翅中室端部有眼形斑,眼珠黑色,外围有一灰色橙色圆圈及银白色的线两条,翅反面无眼形。卵:长2.2mm左右,椭圆形,灰褐色,一端具黑色黑斑。幼虫:幼虫共六龄,初孵化时体长5~8㎜,体背黑色,胸、腹部各节有3对毛瘤。3龄时体长20~35㎜,体上出现散生白色长毛,5、6龄时,体背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体毛为白色长毛。末龄幼虫体长80~110mm。体黄绿色或青蓝色。背线黄绿色,亚背线浅黄色,气门上线青白色,气门线乳白色,气门下线、腹线处深 绿色,各体节上具青白色长毛及突起的毛瘤,其上生黑褐色硬长毛。蛹:长30~60mm,污黄至深褐色。茧:长60~80mm,黄褐色,网状。
2.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翌春4-5月寄主发芽后孵化,初孵幼虫群聚低层树干上取食,3龄后分散取食,常把树上叶片食光,幼虫期60-70天,6月上旬老熟后爬到杂草中及灌木上结茧化蛹,8月下旬-十月羽化、交配和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树干下部1-3米或树枝分叉处,每雌可产卵200-450粒。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螳螂、蚂蚁等。
该虫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异。该虫发生危害的最适温度为平均气温18-26℃.相对湿度80%,一般干旱年份危害重,荒坡地比间作地危害重,阳坡及沟口开阔地比深山的沟顶及阴坡危害重。
三、防治技术
1.人工物理防治
(1)收蛹(6月初-7月底):发动群众捡蛹,以一定劳务补助收购,然后采用集中深埋、喷萨农药、焚烧等方式销毁。
(2)绑草把:在老熟幼虫化蛹前(6月上旬),在树干1米高处,绑草把,诱集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拆草把集中烧毁。
(3)灯光诱杀: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强,在成虫羽化时期(8-9月份),雌蛾产卵前,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4)捕捉成虫:在成虫羽化时期(8-9月),发动群众捕捉成虫,集中烧毁。
(5)捕杀老熟幼虫:在幼虫蛹期(6月中旬),发动群众捕捉老熟幼虫,集中烧毁。
2.生物防治。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对防治银杏大蚕蛾有一定效果,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
3.无公害农药防治。幼虫期(4月中、下旬-5月中旬),使用2%噻虫啉粉剂3000倍液或噻蟲啉微胶囊2000-3000倍液或苦参碱2000倍液或1.2%的苦烟乳液或1.8%阿维菌素2500倍液或杀确爽2000倍液等防治。采用2%噻虫啉粉剂防治可有效解决核桃树因树高大而难以防治的困难。银杏大蚕蛾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点,在5月上旬喷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对枯死的核桃树,清除后要剥去树皮并将树皮烧毁。
四、结语
核桃病虫害一旦扩展蔓延成灾,防治就非常困难。银杏大蚕蛾也不例外。因此,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当核桃虫害率达到30%以上,就要根据核桃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采用上述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进行防治,把虫害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当虫害率在30%以下时,可停止药物防治,坚持采用上述防治技术,核桃虫害率就可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益知:《核桃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唐文福、张永强、王芳芳、刘艳:核桃银杏大蚕蛾为害核桃树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农家之友》2010第7期).
[3]李进:银杏大蚕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201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