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应抓以下几个环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2. 培养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 发展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诞生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实践,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并引导学生做出证明,即使猜想不完全或猜想错误,绝对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实现:
一、激发兴趣,选好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个学生曾说他喜欢幻灯片制作,他可以将文字、图片、艺术字放在一起,再添加上音乐、视频,并为这些对象设定一定的动画,当看到它们在屏幕上放映时有一定的成就感。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兴趣
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要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达到这一步,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一)精心设计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比如,画图软件,单纯的讲解比较枯燥,且学生仅仅能知道各工具的功能,但不知怎样应用。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绘制葡萄串,通过此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图形的绘制、选定、移动、复制、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等操作;图案的放大和翻转以及扭曲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就让学生做“倒影文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了文字在水中的倒影;对于取色工具,让学生找一幅人物照片或树叶照片,并试着用取色工具去消除人物面部的斑点或叶子的枯斑,由于这些任务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知识难点。
(二)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边框和底纹”时,我只仔细地讲解了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底纹”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边框”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巩固兴趣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从而巩固了兴趣。例如,在每堂课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证明他的作品是最棒的。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它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课之初,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如果仅用语言描述,显然很苍白,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当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可提出不同意见,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当任务完成之时,用多媒体网络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使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的学习热忱和潜能是始料不及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2. 培养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 发展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诞生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实践,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并引导学生做出证明,即使猜想不完全或猜想错误,绝对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实现:
一、激发兴趣,选好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个学生曾说他喜欢幻灯片制作,他可以将文字、图片、艺术字放在一起,再添加上音乐、视频,并为这些对象设定一定的动画,当看到它们在屏幕上放映时有一定的成就感。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兴趣
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要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达到这一步,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一)精心设计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比如,画图软件,单纯的讲解比较枯燥,且学生仅仅能知道各工具的功能,但不知怎样应用。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绘制葡萄串,通过此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图形的绘制、选定、移动、复制、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等操作;图案的放大和翻转以及扭曲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就让学生做“倒影文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了文字在水中的倒影;对于取色工具,让学生找一幅人物照片或树叶照片,并试着用取色工具去消除人物面部的斑点或叶子的枯斑,由于这些任务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知识难点。
(二)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边框和底纹”时,我只仔细地讲解了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底纹”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边框”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巩固兴趣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从而巩固了兴趣。例如,在每堂课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证明他的作品是最棒的。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它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课之初,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如果仅用语言描述,显然很苍白,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当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可提出不同意见,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当任务完成之时,用多媒体网络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使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的学习热忱和潜能是始料不及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